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59 毫秒
1.
宽带CDMA系统中线性空时多用户接收机结构与性能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00年美国SEC在制定公平披露规则的同时制定了规则10b5-1和规则10b5-2。规则10b5-1规定,如果交易人在买进或卖出证券时“知道”该有关发行人或证券的非公开的重大信息,那么他的证券交易就属于内幕交易。规则10b5-2规定,家庭成员之间或其他个人关系之间私用机密信息也应承担私用理论下的责任。文章最后指出,我国法律应该将内幕人员的家庭成员也纳入内幕交易人的范围。  相似文献   

2.
在美国的证券诉讼中,投资者享有明示的和默示的诉权。针对证券欺诈,在法律缺乏明确规定的情况下,法院可以依据侵权法原理赋予投资者默示的诉权,使受害的投资者能得到及时的司法救济。在我国证券法制还不完善的阶段,引进默示诉权理论,承认投资者相应的诉权,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抑制证券欺诈行为,维护投资者的合法权益。  相似文献   

3.
论证券欺诈民事责任的法律性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证券欺诈行为人因从事欺诈行为给其他投资者造成损失的,应当承担民事责任,但对于证券欺诈民事责任性质的认定,学说界却存在一定的分歧,大体有三种观点,即契约责任说、侵权责任说和独立责任说。文章认为将证券欺诈民事责任定性为侵权责任才能够更好地保护广大投资者的合法权益。  相似文献   

4.
近代会计审计史表明,证券市场发生的重大危机事件,必然影响甚至改变会计审计的发展进程、发展模式和方向.1929年美国股市的崩溃以及由此引发的长达四年的全球经济危机,不仅终结了放任自由的资本主义时代,也彻底改变了证券市场的"游戏规则",1933年<证券法>和1934年<证券交易法>、证券交易管理委员会(SEC)的成立,最终促使美国公认会计准则和审计准则的诞生.  相似文献   

5.
<正>“证券欺诈”指的是在证券的发行和交易过程中,行为人通过欺诈的手段,破坏市场正常秩序,损害他人利益而使自己获利的行为。证券欺诈的行为主要有内幕交易、虚假陈述、操纵市场等等。证券欺诈有广义和狭义之分。我国1993年发布的《禁止证券欺诈行为暂行方法》采用了广义列举式规定,称证券欺诈行为包括证券发行、交易及相关活动中的内幕交易、操纵市场、欺诈客户、虚假陈述等行为。狭义的证券欺诈是指在证券发行、证券交易以及相关活动中违背证券市场的公开性原则,通过隐匿重要事实,或者故意做出不实的、严重误导  相似文献   

6.
山一证券株式会社概要山一证券株式会社:山一证券株式会社创立于1897年,在日本四大证券公司中历史最为悠久;1966年日本证券交易法修改以后,又是日本证券行业中首家取得综合性证券业务营业执照的证券公司。山一证券一向以“信誉第一、竭诚服务、与客户共享繁荣...  相似文献   

7.
<正> 审计人员的独立性是证券市场的基石,是投资者信心的基础。因而在证券市场上,审计人员的独立性历来受到极大的关注。在美国,有关审计人员独立性的规范十分丰富,从1933年的证券法、1934年的证券交易法,到证券交易委员会颁布的许多规章,如《规章S-X》、《独立性质量控制》、《审计人员独立性要求修正案》等,到美国注册会计师协会的职业行为守则,到纽约(NYSE)、纳斯达克(NASD)和美国  相似文献   

8.
麻云燕  毕敬 《新财富》2006,(9):68-70
美国是判例法系国家,其证券法律体系也是由诸多浩繁的法案及规则构成,其中,关联人士持股及售股的规定散见于《1933年证券法》、《1934年证券交易法》及其下的各条规则中。本文归纳了美国上市公司创始人、董事和高级管理人员等关联人士交易本公司股票时需要重点关注的规则,并作出解释说明,同时,也对中国内地与美国在关联人士持股及售股限制方面的证券法规进行了比较分析,以供在美国上市的中国企业及全流通后的中国企业股东及高管参考。  相似文献   

9.
关于印发《审计技术提示第1号———财务欺诈风险》的通知为了帮助注册会计师做好会计报表审计工作,针对注册会计师在执业过程中遇到的问题,我会将不定期发布审计技术提示。审计技术提示不属于注册会计师的执业准则、规则范畴,仅供注册会计师参考。现将《审计技术提示第1号———财务欺诈风险》予以印发。附件:审计技术提示第1号———财务欺诈风险中国注册会计师协会二○○二年七月十九日附件:财务欺诈作为舞弊的主要形式,导致会计报表不实反映,对会计报表使用者产生巨大的危害。注册会计师有责任制定审计计划并实施适当的审计程…  相似文献   

10.
我国<合同法>第108条条文,没明确规定默示预期违约,易与不安抗辩权混淆.对此,笔者提出了完善我国预期违约制度的立法建议.  相似文献   

11.
缥缈 《商务周刊》2008,(18):69-69
十一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四次会议在京召开,会议审议的《刑法》修正案(七)草案,拟"加大对泄露证券交易内幕信息行为的惩罚力度",严惩证券、期货交易中的"老鼠仓"行为,最高可处5年以上10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违法所得1倍以上5倍以下罚金。对于A股市场,其实在现阶段,无论是从规则的角度还是从  相似文献   

12.
我国证券欺诈行为监管模型的建立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国证券市场还是一个新兴的证券市场 ,相应的监管体系还没完善 ,因此 ,仍然存在大量严重的证券欺诈行为。作者尝试采用博弈论的分析方法 ,对有意进行证券欺诈行为的机构和个人与证券监管部门的得益进行分析 ,来探讨抑制证券欺诈行为的关键因素 ,进而针对这些因素给出相应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3.
论证券民事赔偿优先原则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证券立法的宗旨是保护投资者的合法利益,通过设定证券欺诈的民事责任,使受害的投资者得合理的补偿。在法律责任出现竞合,欺诈者无力同时承担罚金、罚款和民事赔偿责任的情况下,优先进行民事赔偿,这是保护投资者权益,维护其对证券市场信心的重要保证。  相似文献   

14.
证券市场上的内幕交易行为,是各种证券欺诈行为中社会危害性最严重的一种,本文针对我国内幕交易行为的特点和证券立法的不足,联系国外发达国家关于内幕交易行为的立法状况,提出了加强和完善我国证券立法、严厉打击内幕交易行为的建设性意见:如扩大内幕交易主体的范围;完善上市公司的信息披露制度:完善上市公司收购和关联交易中的内幕交易规制;建立内幕交易的民事赔偿责任制度等.  相似文献   

15.
如何完善证券欺诈民事责任制度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国法律针对证券欺诈行为的规范,往往表现为行政责任、刑事责任,而在民事责任的规范方面明显不足。本文从分析证券欺诈行为的表现形式入手,提出适合我国国情的证券欺诈民事责任制度,冀望达到规范证券市场、保护投资者合法权益的日的。  相似文献   

16.
桂志立 《商场现代化》2006,(27):258-259
作为民事交易法,合同法第5条“当事人应当遵循公平原则确定各方的权利和义务”实质在于以公平原则指导缔约方确定合同条款之内容,以合理地分配权利义务。“当事人公平确定双方的权利义务”应有两层含义:其一为缔约程序的公平,其二在于缔约内容的公平。  相似文献   

17.
下列法律、条例中的有关内容可能会限制、规范或者影响电视广告,对此,应当给予特别注意。本《附则》所列的法律目录并不全面,尤其是有关在特定区域内实施的法律未全部列在本《附则》中,如仅在北爱尔兰、苏格兰等地区适用的法律。一、普通法1.《1953年贷款机构法》2.《1976年收养法》(第58条)3.《1963年至1985年赌博与彩票法》(第10条和第22条)4.《1990年和1996年广播法》5.《1977年商业广告(告知)规则》6.《1939年癌症法》(第4条)7.《1992年慈善法》8.《1955年儿童与青少年(有害出版物)法》9.《1933年儿童与青少年法》(苏格兰1937年)10.《19…  相似文献   

18.
虚假陈述是造成证券欺诈的核心与根源,也是我国证券市场的瘤疾,严重地侵害了广大投资者的权益。我国《证券法》拟在规范证券发行和交易行为,保护投资者的合法权益。而因果关系是相关民事责任的构成要件之一,它不仅属于侵权行为法基本规定内容,而且构成了其他几乎所有赔偿责任构成要件的基础。目前,我国关于证券虚假陈述民事责任中的因果关系较多借鉴了美国证券市场的立法经验,但是相对陈旧的民事侵权责任法理缺乏对规定的解释力,难以发挥司法实践的指导功能。  相似文献   

19.
2005年新修订的《证券法》规定了内幕交易等证券欺诈行为应当承担民事赔偿责任,但由于在内幕交易民事责任基础上的争议以及实践操作中困难等原因,使得内幕交易民事责任制度依旧薄弱。因此,有必要深入理解内幕交易民事责任制度完善的重要意义,切实解决其理论基础和实践操作难题,在新的时代背景之下,促进证券市场的健康发展及保护投资者权益。  相似文献   

20.
美国证券投资者及海外证券投资者在美国法院诉中国人寿保险公司,指控其在美国发行证券时信息披露欺诈,美国法院判定指控不成立。本文在归纳基本案情、法院推理和法院判决的基础上,对该案做了简要评析,并提请中国相关公司在美国发行证券时,应注意美国证券法关于信息披露的基本要求以及避免被指控信息披露欺诈的注意事项。本案对中国公司今后到美国上市并进行信息披露有借鉴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