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发展农业产业化及农民增加收入的有效途径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改革开放以来,以推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为主的农村改革,极大地调动了广大农民的生产积极性,解放和发展了农村生产力,实现了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的第一次飞跃。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农村商品经济的进一步发展,农业的分散经营与市场的矛盾突出地反映出来,严重影响着农村经济的发展和农民的增收。因此,为实现农业和市场经济的联接,从根本上解决农业低效,农民增收的问题,关键就是要不断推进农业产业化的发展进程。农业产业化就是改变传统体制下农村产业组织封闭单一,产供销脱节的状况,按照发展商品经济和市场经济的要求构建新型农村…  相似文献   

2.
城乡统筹视角下的农村劳动力资源开发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改革开放三十年来,农民收入有了很大提高,但城乡居民收入差距不断扩大,破解难题的核心在农民增收,农民增收的关键在于农民素质。目前我国农村劳动力资源整体素质偏低,制约农民收入的增长。加强农村教育和培训,推动农村劳动力资源开发,提高农民的整体素质,对促进农民增收,缩小城乡收入差距,统筹城乡经济协调发展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3.
我国农村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和统分结合的双层经营体制,农民享有长期稳定的承包经营权,这在一定程度上适应了农村生产力的发展需要,促进了农业增产和农民增收。但由于承包关系的固定不变,也造成人地矛盾问题日益凸显,成为制约我国农村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的重要因素。我们必须正视人地矛盾这个现实,通过合理的衣地制度安排,不断化解人地矛盾及其负面影响,不断加快农村经济发展,保持农村地区稳定。  相似文献   

4.
朱建华 《经济前沿》2001,(10):15-17
一、我国农业农村经济发展现状1、改革开放以来农业和农村的变化。1979年我国的改革始发于农村,并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农业和农村改革,推动了城市和整个国民经济的改革。农村改革以市场为取向,一是突破了人民公社“一大二公”的体制,实行了以家庭联产承包为主的责任制,使农民获得了生产经营自主权和收益分配权,极大地调动了农民的积极性,解放了生产力;二是突破了在计划经济体制下形成的农产品“统购派购”制度,绝大部分农产品开放价格,供求关系实行市场调节;三是突破了单一的农产品结构,实行农林牧副渔全面发展。工业商业建…  相似文献   

5.
在城乡二元体制结构下,我国农村人力资本投资不足,严重制约了农业、农村的发展和农民收入的提高。基于我国农民人均收入和农村人力资本投资的相关数据,通过对农民收入和人力资本投资的回归分析和格兰杰检验,可以透析农村人力资本投资的意义和对农民增收的具体作用机制,表明教育投资对农民增收具有滞后效应,其中健康投资对于中低收入家庭有着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6.
周荣 《经济问题》2007,1(9):80-81
一、邓小平关于解决"三农"问题的科学思路 (一)对农村生产关系进行根本性改革 在改革开放前,我国农村实行的是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农民没有经营自主权,农业生产力长期得不到提高,这说明,农村的生产关系已成为生产力发展的羁绊,要发展农村生产力必须对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进行根本性改革.  相似文献   

7.
农民增收是农村工作的核心,也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难点,对于交通闭塞、土地瘠薄、经济基础薄弱的边远贫困的榆树市光明乡更是严峻课题。光明乡党委、政府积极探索,大胆实践,从2000年开始,立足本乡实际,以劳务输出为主攻方向,引导和组织农民转变思想观念,离土离乡外出打工,实行流动择业、转移就业、自主创业、带头兴业,并鼓励土地向种田大户集中,找到了农村劳动力战略转移的新途径,走出了一条农民增收的成功之路,实现了农业增效、农民增收、财力增强。 光明乡发展劳务经济,使农村经济和人的思想观念发生了显著变化。  相似文献   

8.
农民增收与农业产业结构调整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增加农民收入是改变农民收入现状的迫切需要。农民增收问题已成为农村发展的重中之重,它关系到国民经济发展和稳定的全局,关联到整个农村经济体制乃至整个国民经济体制的深刻变革。研究和解决农民增收问题,不仅是一个重大的经济问题,而且是一个重大的政治问题。  相似文献   

9.
农村公共财政体制与小城镇建设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三农"问题的核心是农民问题,农民问题的核心是农民增收问题.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作为解决农民增收问题的惟一出路在当今社会已是不争的事实.庞大的农村剩余劳动力数量决定其转移方式必须走城乡协调发展,共同转移之路.但是,由于城市资本有机构成不断提高对劳动力的吸纳作用逐渐减弱;农民进城的推力不足,拉力弱化;以及国家财政和农村劳动力难以承受的高转移成本,增大了城市的斥力.而小城镇作为"乡首城尾",适宜发展劳动密集型的中小企业,具有吸纳农村富余劳动力的优势,并且,向小城镇转移付出的经济成本和心理成本较低.农村的公共财政体制要因势利导,促进小城镇的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10.
林旭东 《发展研究》2001,(11):40-41,44
农村市场环境建设是农村推进市场化进程的“基础设施”和“保障体系”。农村市场环境的优劣决定着农村市场化的水平与质量,决定着农村市场能否为农民提供公平竞争的前提和条件。农村市场的环境建设事关千家万户农民,事关农业增效、农民增收。改革开放以来,我省农村市场环境建设取得的进展是良好的。一是农村市场基础建设日趋完善。  相似文献   

11.
伴随各个时期政治经济形势和国家财政体制的变化,我国农村公共产品供给制度的演变历经了三个阶段性的变革,即人民公社时期的农村公共产品供给体制、改革开放后至税费改革前的农村公共产品供给体制和税费改革后的农村公共产品供给体制,税费改革后的供给制度。综观这三个时期的供给制度,都存在着忽视农民个人偏好与产权,由农民承担公共产品供给的成本,这与现代公共产品供给制度的要求相背离,必须积极改革我国农村公共产品供给制度。  相似文献   

12.
农民增收问题是三农问题的核心。在国际金融危机的严峻形势下,农民增收的难度在不断加大,阻碍农民增收的一个突出制约因素就是农村剩余劳动力的转移问题。作为第一农业和人口大省的河南省,劳动力转移问题更加突出,分析了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问题制约河南省农民增收的内在原因,提出了转移河南省农村剩余劳动力,促进农民增收的对策。  相似文献   

13.
党的十六大确立了党在新世纪新阶段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战略部署,实现这个目标的关键在农村,农村问题,从根本上说就是如何组织农民的问题,在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形势下,如何真正有效地把分散、无组织农民组织起来带入市场,成为市场主体,不仅关系到农民增收目标的实现,也关系到农村经济结构的战略性调整。  相似文献   

14.
本文认为农村的治理危机根源是基层乡镇政府在压力体制下过度介入。针对这个原因提出了撤消乡镇政府,实行乡镇自治和转变乡镇政府职能.建设公共服务型政府的对策,考虑到前者的变革难度大,本文的重点放在第二个对策上。在民本位,服务为主导,透明有限政府理念指引下以农民增收为根本出发点,重建乡镇领导体制,理顺部门职责关系,搞好机构改革工作,加强民主管理和完善考核体系等六方面建设服务型政府,具有一定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5.
改革开放特别是实行农村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以来,我国农村集体经济相对较弱.社会化大市场和经济全球化的发展要求农民组织起来,提高组织化程度,参与市场竞争,谋求长远发展.目前农民专业合作社的发展面临着诸多问题和障碍,需要走一条政府主导、农民主体、联动发展的路子.  相似文献   

16.
朱建华 《经济前沿》2001,(11):15-17
一、我国农业农村经济发展现状   1、改革开放以来农业和农村的变化.   1979年我国的改革始发于农村,并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农业和农村改革,推动了城市和整个国民经济的改革.农村改革以市场为取向,一是突破了人民公社“一大二公“的体制,实行了以家庭联产承包为主的责任制,使农民获得了生产经营自主权和收益分配权,极大地调动了农民的积极性,解放了生产力;二是突破了在计划经济体制下形成的农产品“统购派购“制度,绝大部分农产品开放价格,供求关系实行市场调节;三是突破了单一的农产品结构,实行农林牧副渔全面发展.……  相似文献   

17.
20多年前,安徽小岗村的几十户农民在一纸协议上按下血手印,将集体土地承包到各家各户,中国农村经济体制改革由此发轫。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实行,解决了农民吃不饱饭的问题。如今,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农民增收难、农村经济发展缓慢等问题又浮出水面,农村经济再次面临发展的选择。经过多年的探索与发展,农村股份合作制作为一种新的农村经济组织形式,已在农村浮出水面并表现出强劲的发展势头,将成为今后农村经济发展的现实选择。  相似文献   

18.
刘畅 《时代经贸》2009,(10):5-5,7
进入二十一世纪以来,浙江省加快了传统农业改造,并在农业产业转型中,通过优化劳动力结构促进农民增收、消费增长和资本积累的体制机制形成,增强了农村医疗保障能力。  相似文献   

19.
建立农民增收的长效机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三农”问题的首要问题是农民问题。现阶段农民问题的核心问题是增收缓慢的问题,它不仅关系到农业和农村经济的全面发展,而且将对整个国民经济的发展产生深远的影响。虽然去年福建省农民增收幅度为近7年来最大,但是农民增收的基础仍不稳固,农民增收的长效机制并没有建立,农民增收仍然任重道远。因此,探索建立农民增收的长效机制,是当前农业和农村工作的当务之急。  相似文献   

20.
对农村经济发展的几点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刘国兴  林梦琦 《经济论坛》2004,(16):119-119
一、现阶段农村经济发展存在的问题 1.家庭承包制潜力已经用尽,农民收入低,增收困难。家庭承包制实行之初,农民的种田积极性来自获得土地的惊喜与憧憬,那是与集体生产相比较而焕发出的生产激情。改革初期,农民收入的增长幅度相当高,而到了上世纪九十年代后半期至今,我国农民收入的增长出现了改革开放以来前所未有的困难局面,农民收入增长率持续下降,从1996年的9.6%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