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本阐述了我国二元经济结构直接向一元结构转换模式的不适用性及我国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的必要性,分析了影响我国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的两大因素:土地问题(土地流转制度及土地产权制度改革)和户籍制度问题,并提出了解决问题的新思路。  相似文献   

2.
农业的结构变化与发展政策杜晓君,赵新军发展经济学认为,在典型的发展中国家存在着二元经济结构,即城市中以现代技术为特征的现代工业部门和农村中以传统技术为特征的自给的农业部门。使异质的二元结构转换为同质的一元结构的过程,就是落后的传统农业向先进的现代农业...  相似文献   

3.
我国二元经济结构时期农业经济发展的宏观背景与对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经济结构的二元性是发展中国家普遍存在的共同特征。发展中国家经济发展的中心任务就是消除经济上的二元性,逐步实现从以农业为主体到以工业为主体的产业结构的演进。这一过程又被称为二元经济结构向一元经济结构的转换过程,是实现工农并举,农业持续、快速、均衡增长的结构基础和制度基础。目前,我国的经济发展正处于二元结构的转换阶段。在这个阶段中,我国农业应当发挥怎样的作用,怎样保证农业持续均衡增长。本文通过对二元经济结构长期发展过程的分析,从宏观和长远角度对我国农业经济发展问题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4.
经济名词     
<正>『城乡二元经济结构』一般是指以社会化生产为主要特点的城市经济和以小生产为主要特点的农村经济并存的经济结构。我国城乡二元经济结构主要表现为:城市经济以现代化的大工业生产为主,而农村经济以典型的小农经济为主;城市的道路、通信、卫生和教育等基础设施发达,而农村的基础设施落后;城市的人均消费  相似文献   

5.
二元经济结构转换与城乡资本配置效率关系实证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在对中国城乡二元经济结构与城乡资本配置效率关系进行理论分析的基础上,测度了1981~2012年间中国城乡二元经济结构强度,运用城乡资本边际生产率差异分析了城乡资本配置情况及其变化趋势,并分阶段考察了两者之间的相关关系。研究发现,中国城乡二元经济结构强度在30年间呈现出弱化的趋势,而城乡资本边际生产率在样本期内呈波动变化;1981~2003年,二元经济结构转换对城乡资本配置效率的改善作用并不明显,资本存在从边际生产率高的农村地区向边际生产率低的城市地区非逐利流动的现象;2003年以后,二元经济结构转换促进了城乡资本配置效率的提高,城乡资本边际生产率差异缩小,给农村资本回流带来了显著的正效应,中国进入"以工补农、以城带乡"的新阶段。  相似文献   

6.
张树安 《农村经济》2005,(6):105-107
本从我国二元经济结构的现状出发,对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的紧迫性进行了实证分析,提出了供鉴国外次级城市化的合理内核,采取“中小结合,中为主导,突出特色”的农村城市化模式,以实现农民市民化和农村剩余劳动力的全面就业。  相似文献   

7.
建国初期,在以优先发展重工业为特征的赶超型发展战略影响下,我国通过一系列的制度安排,最终导致了我国二元经济结构的形成。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发展,农村问题日益突出,一系列问题使得我国的“二元经济”越来越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如何解决农村问题,实现我国二元经济向一元化转换,最终实现城乡统筹发展,已经成为国家规划层面上的议题。本文从分析我国现阶段二元经济现状入手,探讨二元经济结构转换的矛盾,最终给出实现一元化转换的对策。  相似文献   

8.
本文认为,推进城乡管理体制创新,实施以工补农、城乡平等就业等措施确是统筹城乡发展的重要对策,而推进农业和农村经济结构的战略性调整、加快农村自身的发展步伐对实现二元经济结构的转换也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9.
我国是一个低度城市化的国家,在长期的计划经济条件下形成了城乡分割的二元经济结构,制约了农村商品经济发展和科技文化水平的提高。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已经成为阻碍农村经济社会发展的深层次矛盾。因此,在进行经济结构的战略性调整中,必须高度重视小城镇建设,加快农村城镇化进程。  相似文献   

10.
农村产业结构调整与农村经济发展   总被引:16,自引:0,他引:16  
本文首先简要说明经济结构转换与经济发展的关系,然后论述农村产业结构演变的规律,最后讨论调整农产品结构的问题。  相似文献   

11.
农村劳动力的受教育状况是农村教育状况的集中反映,本文运用平均受教育年限、教育基尼系数和SST指数考察了中国农村教育的总体发展水平、分布特征以及贫困状况,并从二元经济与农村教育关系出发,分析二元经济的静态特征与动态转化对我国现阶段农村劳动力受教育状况的影响,并针对性提出提高农村教育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2.
论我国农村经济结构转换与结构性偏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采用实证分析的方法,运用钱纳里的结构转换模型,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阐释了1978~1997年我国农村工业化过程中经济结构转变的基本特征和内在关系,揭示改革开放20年来农村工业化在农村经济结构变动中的重要推动作用。同时,对我国农村经济结构转变过程中出现的结构性偏差问题进行了初步探讨  相似文献   

13.
刘易斯二元经济理论的一个主要不足之处在于它没有考虑土地要素流动对二元经济转换的影响。因此,可以运用新古典经济学的一些分析技术,通过构建一个考虑了土地、劳动力两要素流动的二元经济结构转换模型来发展二元经济理论,并据此针对我国现实给出一些有益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4.
本文对区域金融发展与二元经济结构转换的内在关系进行了实证分析,结果表明,区域金融发展差异和区域二元经济结构转换差异相互之间存在着显著的正向关系.在此基础上,文章提出缩小区域金融发展差距和促进区域二元经济结构转换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5.
中国是典型的具有二元经济结构特征的国家。通过分析我国二元经济结构形成的原因及对我国经济发展的影响,提出我国二元经济结构转换的关键在于解决农民的主体地位、农民素质的提高及劳动力转移等问题。  相似文献   

16.
新旧体制转换中新疆农村经济改革与发展热扎克·铁木尔一、体制转换中的新疆农村经济发展现状(一)调整了生产资料所有制,建立了较合理的农村所有制结构。特别是农村个体、私营经济发展迅速。到1993年底,全区乡镇个体联户企业发展到19.4万户,从业人员37.4...  相似文献   

17.
推进城镇化建设为农村经济结构调整和优化提供强大支撑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城镇化水平有了显著提高,大中小城市普遍发展,初步形成城市体系,出现了新的城市群带,城镇基础设施建设和质量水平空前扩大和提高,城镇面貌有很大变化,据国务院第五次人口普查数据,止2000年底,我国城镇化水平即市镇人口占全国人口的比例为36.09% ,其中近一半是农村城镇人口,城镇化建设与农村经济结构调整之间既相互促进,相互带动,又相互依赖,相互制约,两者都是进一步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的需要,是我国农村经济进入发展新阶段的必然要求,农村经济结构的调整直接提出了推进城镇化的要求,为加速推进城镇化提供了可能;城镇化建设为农村经济结构的调整和优化提供了必要的途径、市场空间和要素支持、产生强大的支撑作用,其作用可以从多个角度来说明,本文主要从对调整和优化农村劳动力结构、农村产业结构、农村所有制结构、城乡二元经济结构和农村需求结构等几个方面进行论述。  相似文献   

18.
消除城乡二元结构 推进中国农村现代化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以城乡居民社会地位和城乡社会经济环境的悬殊差距为突出标志的城乡二元结构,是中国农村经济总是的主要症结所在,也中国农村现代化的最大障碍,因此,必须逐步实施系统的制度创新和政策协调,打破城乡二元结构格局,推进中国农村现代化。  相似文献   

19.
乡镇企业始发于1958年,当时是人民公社、生产大队、生产队农民集体举办的社队企业,就地实现农村剩余生产资料和劳动力的转移,逐渐形成了农村工业,农村的二元经济结构也就此诞生,乡镇企业作为农村经济中非农产业发展的主体,已成为农村经济发展的根基,全国经济发展的支柱之一。  相似文献   

20.
关华 《农业经济》2008,(3):16-17
发展中国家最基本的特征是经济结构的二元性.中国作为世界上最大的发展中国家,与一般的发展中国家相比,我国经济的二元性更为突出并且具有较强的刚性.随着改革的深入、农业劳动生产率的提高和经济全球化的影响,农业富余劳动力转移问题越来越突出,转移农村富余劳动力应进一步统筹城乡发展,加快新型工业化和新型城市化的步伐;推进乡镇企业改革调整,拓展农村就业空间;健全农村劳动力培训机制,取消对农民进城就业的限制性规定,为农民创造更多就业机会,从而引导农村富余劳动力平稳有序转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