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随着我国的呀业化和城镇化的发展,失地农民不断增加失地农民贫困化问题愈演愈烈.从根本上解决失地农民的贫困问题,应针对贫困的原因,创新思维,从和谐社会建设的全局出发,以完整体系的制度安排对应并在各方利益均衡的前提下,实现政府与失地农民的双赢.  相似文献   

2.
目前我国失地农民人数已经超过4000万,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这一数字今后将进一步增加。由于现存法律制度对失地农民权益保障不足,导致失地农民生活陷入贫困,严重影响了社会稳定。解决失地农民的保障问题,必须从完善土地征用的法律制度入手,建立失地农民最低生活保障、基本医疗保障、基本养老保险法律制度等等。  相似文献   

3.
灾后恢复重建工作中,充分就业是受灾失地农民摆脱贫困的根本途径,政府应在受灾失地农民充分就业中发挥重要作用.对阿坝藏族羌族自治州下辖的9个村(社区)调研表明:因地震失去土地的农民极易陷入贫困或再次返贫,政府采取有效措施可以促进受灾失地农民充分就业,帮助其摆脱贫困.因此,政府应健全失地农民就业培训体系,强化就业培训;完善失地补偿制度,实施适度的失地保障;积极招商引资,拓宽就业渠道,以此促进受灾失地农民充分就业.  相似文献   

4.
当前中国“三农”问题的重中之重是失地农民问题。失地农民问题的根本原因在于被征地农民的权利贫困,具体表现为失地农民土地知情参与权被屏蔽、失地补偿远低于长远生计需求、利益表达渠道不畅通等。在完全仅依靠政府进行管理的情况下容易因利益主导出现治理失衡。基于协同治理的研究视角,建议地方政府引入失地农民协会、社会工作者等其他社会功能主体构建社会安全网络进行协同治理,共同保障失地农民利益,同时减少地方政府的行政管理与维稳压力。  相似文献   

5.
失地农民社会救助的障碍分析与制度完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失地农民的社会保障制度特别是其中的社会救助制度,在保障贫困失地农民基本生活方面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但是,现行的失地农民社会救助制度中存在一些问题,这些问题有其制度设计、监督管理、配套完善等方面的根源,应着手完善征地安置制度、监督管理机制和就业保障制度等全方位的社会救助制度。  相似文献   

6.
失地农民的贫困、补偿与可发展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刘金荣 《经济师》2004,(8):170-171
随着我国的工业化和城镇化的发展 ,失地农民不断增加 ,现在的征地补偿不仅标准过低 ,而且征地补偿原则的设计中根本没有考虑农民失去土地过程中所失去的非物质资源 ,这些是失地农民发展所必须的社会资源。这一资源的丧失造成了失地农民的贫困。只有实施可发展的政策 ,才是失地农民摆脱贫困、走向富裕的惟一途径。  相似文献   

7.
伴随着城市化的步伐,承包给农民的部分农村集体土地被征用,不少失地农民因此成为"种田无地,上班无岗,低保无份"的"三无"人员。目前全国各地针对失地农民中的贫困者的制度设计和救助水平不同,由此也对低保制度构成挑战,这其中有制度性原因,也有地方规划等政策导向因素。总体来说,将贫困失地农民纳入城市低保制度体系是社会发展的趋势,需要从调整土地安置政策、加强全面的社会救助制度、加强社会管理等方面来解决贫困失地农民的生存和发展问题。  相似文献   

8.
失地农民问题的研究由来已久,近几年来,伴随城镇化的发展,失地农民规模的扩大,其保障问题越来越受到各方面专家学者的关注和重视。对失地农民保障问题的国内研究成果作了简要综述。  相似文献   

9.
河南省失地农民社会保障问题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城镇化进程的不断加快,河南省的失地农民数量也越来越庞大,失地农民的生活、就业、养老、医疗和教育等多方面的问题目益突出。我们应该因地制宜,统筹兼顾,总体考虑,坚持以保证失地农民基本生活与可持续发展的需要为出发点,彻底解决失地农民的社会保障问题。  相似文献   

10.
解决我国失地农民问题面临的六大矛盾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陈晓玲 《技术经济》2006,25(9):79-81
从解决我国失地农民问题的重要性出发,分析了解决失地农民问题的必要条件以及制约因素,论述了在目前社会经济条件下,从根本上解决失地农民问题存在的六个方面矛盾。  相似文献   

11.
经济社会     
陈国富卿志琼在现行的征地补偿机制下,征地加剧了失地农民的贫困,这无疑增强了将失地农民纳入社会保障体系的紧迫性。但是,如果认为农民在土地上的所失可以用社会保障上的所得来弥补,因而无需  相似文献   

12.
宋虎林 《时代经贸》2010,(4):236-237
随着我国工业化、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失地农民作为一个庞大的利益群体出现了。和谐社会的建设应该是诸多利益群体的利益协调机制健全、诉求表达机制健全、权益保障机制健全的社会。所以失地农民的利益应得到应有的重视,我国已进入老龄化社会,养老问题迫在眉睫。失地农民养老保障问题更是急需探讨研究解决的。本文分析了国外失地农民安置问题以及我国目前失地农民养老安置模式对我们的启示,提出了区域性失地皮民养老保障的初步构想。  相似文献   

13.
石宝琴 《经济师》2009,(3):256-257
文章以山西省晋城市失地农民为个案,探讨了失地农民的生存问题,提出了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4.
城市化进程中失地农民社会保障问题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章贵军  翁海丹 《经济师》2009,(12):24-25
城市化是社会生产力发展的必然产物。随着城市化进程的不断加速,大量农村土地被征用,从而出现一个新的弱势群体一“失地农民”,这一特殊的弱势群体,成为诱发社会不稳定的一大隐患。因此,建立和完善失地农民社会保障制度势在必行.本文从失地农民的现状出发.通过分析农民失地社会保障问题存在的原因,进而对完善失地农民社会保障制度问题进行比较深入的探讨.  相似文献   

15.
因城市化需要被占用土地而失去土地使用份额的失地农民和无地农民,以及放弃土地而入城的农民工,构成了今日中国农村问题中的“新失地农民”。三种失地农民的增收是城镇化进程中一个关涉到全面小康建设是否具备坚实底座的重大问题。促进“新失地农民”增收,必须从分析他们产生的根本原因入手,以赋予农民特殊的土地财产权为出发点,探索“新失地农民”增收的制度安排和保障机制。  相似文献   

16.
文章主要通过分析造成失地农民陷入困境的各种原因探寻解决这一群体社会保障的政策。文章认为可以通过构建失地农民社会保障体系,多元化发展巩固村级集体经济,多途径促进失地农民劳动就业.完善征地安置办法、进一步规范征用土地相关办法等行之有效的途径全面地乃至从根本上解决失地农民的生活保障问题。  相似文献   

17.
我国城市化进程中失地农民养老保险问题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解决失地农民养老保险问题事关失地农民切身利益,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题中之意,但目前失地农民养老保险存在着诸多问题,因此,应该本着灵活性、可持续性等原则,构建失地农民养老保险模式,有效解决失地农民养老保险问题。  相似文献   

18.
失地农民现象已成为我国现阶段备受关注的社会问题。对失地农民当前生活满意度进行了统计分析,发现不同社会背景、不同年龄、不同受教育水平影响农民被征地的意愿等,研究保护失地农民的合法权益的有效途径。引进征地应突破“公共利益”的局限性,健全社会保障机制,以社会效益最大化作为征地正当与否的标准,考虑失地农民参与土地增值收益分配。  相似文献   

19.
现阶段,农民因征地引发的群体上访事件日趋上升,维护失地农民的合法权益,解决失地农民的生活保障问题已成为我国现代化进程中必须迫切关注的热点问题。  相似文献   

20.
失地农民的权益保障问题是关系到失地农民最切身利益的现实性问题,也是关系到城乡统筹发展所面临的最现实的经济问题和社会问题。采用问卷调查法和访谈法,以失地农民权益保障为研究对象,通过对征地补偿、社会保障制度以及失地农民权益受损现象进行分析和研究,意在找出失地农民权益受损的原因,寻求解决失地农民权益保障问题的有效措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