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国际原油价格自从2002年进入一个新的上涨期,到2008年7月11日达到高点147.27元/桶。之后大幅下跌。但是平均来看油价仍整体处于高油价水平。迄今为止,国际油价处于高位已经6年多了.这个时间段已经超过经济短周期3~4年的水平,正向中周期迈进。无论未来油价走向如何,及时总结这个时期高油价的影响非常必要。  相似文献   

2.
2005年国际油价走势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前,中国制造业的快速发展使得对石油等能源消费急剧增加.石油进口逐年攀升,对外依存度不断加大。因此,高油价对中国经济运行和居民生活带来不小的负面影响。2004年国际油价上涨导致中国GDP增速放缓约0.4个百分点。国际油价持续上涨,将抬升国内能源价格,并使以石油为能源或原材料的相关行业的价格上扬.形成新的涨价因素。2004年国际油价上涨将推动中国CPI上涨0.8个百分点。  相似文献   

3.
业内专家分析认为,国内的石油石化上市公司将从油价的上升中获益。具体分析如下:一、战争对国际油价影响不大美伊战争进入摊牌期,战争已经迫在眉睫。战争预期使得全球油价持续高涨。1月份IPE布伦特原油均价已达30.29美元/桶;2月1日到2月7日的均价则达到31.24美元/桶,为1991年海湾战争以来的最高位。战争引发的高油价使经济学家担忧,恐拖累全球经济复苏的步伐。目前已持续多月的高油价已经对经济有负面影响。目前多数观点认为,与美伊关系持续紧张而使油价持续高位相比,寻求伊拉克问题的长期解决更符合国际经…  相似文献   

4.
今年国际油价在振荡中向高位攀升.受飓风的影响.美国墨西哥湾采油和炼油设施受到破坏,受此影响,油价再度冲高,突破每桶70美元大关。美国和国际能源组织宣机动用石油储备.油价又应声下跌.这几天油价在小幅回升,始终保持在每桶65美元以上高位运行。油价已成为国际社会关注的一个问题.不少国家相应出台了应对之策.防范因油价高企对经济发展的负面影响。不久前广东省及其它一些地区出现了成品油供应短缺的现象。  相似文献   

5.
国际石油经济发展的历史.从某种意义上说.就是油价变动的所史,油价的变化是永恒的。1998年以来中国的油价开始与国际市场接轨,2003年中国的进口原油依存度已达到1/3.国际油价变化势必会波及影响到国内,如何应对变化油价是中国炼油业发展必须面对的重要问题.作者探讨了油价变化条件下中国炼油工业的战略选择问题.提出了有关降低油价风险的建议。  相似文献   

6.
回顾 1.原油 4月份,乌克兰国内局势再生动荡,美国与俄罗斯关系持续紧张对油价形成了支撑;美国经济数据强劲也对油价形成利好。但是,中国经济增长放缓,以及美国原油库存屡创高位对油价形成了打压。此外,利比亚石油港口重启谈判也造成油价波动。在上述因素影响下,4月份国际油价高位宽幅震荡,美国WTI原油、英国布伦特原油以及亚洲迪拜原油的现货价格平均分别为102.02美元/桶、107.63美元/桶和104.68美元/桶,分别较3月份上升1.49美元/桶、0.09美元/桶和0.36美元/桶。  相似文献   

7.
1月份油价先跌后涨。入冬以来到1月上半月欧美地区的暖和天气,导致油价在2007年初接连大幅跌落。1月18日盘中一度跌破50美元。持续寒流天气增加取暖油需求,油价在1月底2月初涨到接近60美元。欧佩克减产前景、美伊紧张关系升级和尼日利亚动乱局势也支撑了油价涨势。1月份MI和布伦特油平均分别跌7.73美元(12.4%)和7.72美元(12.4%),跌到54.36美元和54.62美元。  相似文献   

8.
自欧佩克12月初开会决定维持现行产量配额不变以来,国际市场油价基本上稳定在每桶30美元左右的较高水平。油价高也反映了美国原油库存量依然偏低,而冬季寒流天气已经降临全球最大取暖油市场美国东北部地区。今年迄今布伦特油每桶平均价格高达28.38美元,  相似文献   

9.
石油是生产生活的基础性产品,油价高低直接影响到整体的经济效率和国民福利。因此,油价涨落及走势历来都是一个敏感话题,尤其是当油价处于高扬的时候,而近况正是如此。  相似文献   

10.
生物燃料是指通过生物资源生产的燃料乙醇和生物柴。油,可以替代由石油制取的汽油和柴油。近年来.受世界石油资源、价格、环保和全球气候变化的影响,我国石油需求快速增长,石油进口不断增加,国际油价持续上涨,油价飙升推动了国际生物柴油和燃料乙醇等生物燃料化工产业发展,特别是以粮食为原料的燃料乙醇生产已初步形成规模,生物柴油产业已经起步。  相似文献   

11.
结合石油商品属性的普遍性与特殊性,应用经济学的基本原理和方法,分析了2008年国际油价走势特征,阐述了国际原油价格“暴涨暴跌”的深层次原因。提出了四个观点:一是国际油价拐点已经确认;二是国际油价进入敏感过渡期;三是“超高”油价之后将是“超低”油价;四是经济规律仍将主导未来国际油价的走势。  相似文献   

12.
11月20日,纽约市场油价跌破每桶50美元,收于49.62美元,创下自2005年5月以来的新低。从每桶147.25美元的高位,到现在的不到50美元,仅仅4个月时间里跌掉了将近100美元。国际油价下跌的幅度和速度令人惊讶。从上半年的暴涨到最近几个月的暴跌,油价变化表现出扑朔迷离和难以预测把握的特点。未来一段时间油价走势如何,各方观点莫衷一是。  相似文献   

13.
对油价预测的几点再认识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揭示了1999年3月国际油价“大转弯”的台前幕后。指出油价预测不仅要考虑经济因素,还必须同时考虑政治和其他因素,结合石油工业自身发展的规律性的特点,进行综合预测。从今后一段时间内国际石油市场和国际油价前景来看:1.欧佩克的限产活动和世界经济的发展状况仍是决定未来国际油价的两个最重要的因素;2.国际油价不断大幅度波动和实际价格逐步下降的趋势将继续存在和发展;3.世界石油工业和国际石油市场内的竞争将更  相似文献   

14.
截至8月3日,国内油价调整参考基准之三地(布伦特、辛塔和迪拜)连续22个工作日油价加权均价平均变化率已达到2.59%,距调价的4%幅度只差“临门一脚”。业内分析师预计,如果三周内国际油价没有暴跌,则8月下旬就可能达成上调油价的条件。  相似文献   

15.
世界石油市场风云变幻.油价变得越来越敏感,国际石油市场越来越象是一个巨大“赌场”。在存在着许多赚大钱机会的同时又存在巨大的风险。目前,世界上不论是发达国家还是发展中国家。各国政府都十分重视油价问题,因为油价变化往往直接影响到各国经济和社会发展,甚至影响到国家安全。对于油价,人们认识差异很大。可以说是众说纷纭。本文试图从理论和现实两个方面认识油价问题。  相似文献   

16.
6月份,国际油价先跌后涨。伊朗核僵局化解的迹象和原油供应的稳定增加,使WTI油价由月初的超过72美元/桶下跌到中旬的不到69美元/桶,但高价格下顽强增长的油品需求又将WTI推涨到月底的大约74美元/桶。6月份WTI平均价格为70.99美元/桶,与5月份大致持平。布伦特油价则每桶下跌1.18美元,至69.77美元/桶。年初迄今,WTI和布伦特油价平均分别为67.14美元/桶和66.54美元/桶,涨幅分别为15.47美元(29.9%)和16、10美元/桶(31.9%)。  相似文献   

17.
4月份国际油价在波动中上扬。进入5月份,美国原油供应充足和炼油厂加工量增加的前景最初曾使油价走跌,5月7日布伦特油价跌破65美元/桶。但尼日利亚和北海的供应问题导致油价在5月中旬攀升,而美军9艘战舰通过霍尔木兹海峡进入波斯湾演习带来的紧张气氛将油价在5月25日推涨到70.68美元/桶。  相似文献   

18.
欧佩克在三季度继续维持现行产量配额不变的政策并没有引起国际市场油价立即上扬。油价继续在每桶25美元左右波动。俄罗斯和挪威放弃减产、西方库存增加和欧佩克超配额生产,使油价自5月中旬以来一路下跌。三个星期时间大约下跌了3美元,并在6月11日跌到23.32美元。6月份布伦特油价平均24.62美元,比5月份的25.68美元下跌1.06美元。今年上半年,布伦特油平均价格从2001年同期的26.97美元降低到23.45美元,跌幅为13.0%。欧佩克超产,库存上升,加上需求疲弱,使当前市场的供需形势显得相当平…  相似文献   

19.
油价上涨对宏观经济的冲击主要通过贸易损失、成本上升、通货膨胀及政策反应机制发挥作用。20世纪70年代至今.全球经历了5次油价上涨的冲击.并且前4次冲击都不同程度导致随后的经济衰退.但油价上涨对宏观经济冲击存在减弱趋势。究其原因.主要是全球经济活动由于技术进步、产业结构升级导致石油消费密度下降及能源结构变化。此外.全球性生产能力过剩以及通货紧缩、美元贬值和低科率环境也有助于油价冲击减轻。为了缓解未来油价上涨对中国经济的冲击.中国需要转变经济增长模式,在全球范围内调整产业结构,降低能源消耗型产业在经济中的比重,运用税收优惠、财政补贴政策.鼓励新能源开发和利用.调整能源消费结构.与此同时.加快能源产品定价的市场化进程.增强企业和消费者节能意识。[编者按]  相似文献   

20.
供应问题将2005年油价推涨到历史高峰,上下游能力吃紧及飓风造成的油气产量损失.驱使油价在8月底涨破70美元/桶。为满足高油价下仍顽强增长的世界经济对石油的旺盛需求,欧佩克几乎开定能力生产,但没能阻止油价涨势。2005年布伦特油平均每桶55.20美元。比2004年上升45%,供应状况的改善使油价在涨到历史高峰后回落.但缓解低硫油品供应瓶颈问题的炼油投资还不可能在短期内见效。地缘政治紧张形势将继续支撑油价.2006年平均油价水平可能不会低于2005年。[编者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