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改革开放以来,随着经济的迅速增长,我省的产业结构已发生了很大的变化,三次产业产出结构的变动表现出明显不同的态势。一是第一产业增加值比重明显降低。二是第二产业比重先降后升。三是第三产业比重呈波动式上升。  相似文献   

2.
郭宁 《财经研究》2014,(4):132-146
加快产业结构升级是保持中国经济快速平稳发展的迫切要求,然而为应对世界金融危机,中国将在相当长时期内处于通货膨胀的环境中。因此,研究通货膨胀对中国产业结构升级的影响、寻求通货膨胀环境下中国产业结构升级策略具有重要意义。从长期来说,通货膨胀增加了第一产业的比重,降低了第三产业的比重,对第二产业的影响近乎中性。由于随着经济的发展,中国第一产业的比重下降,第三产业的比重上升,而第二产业基本保持稳定,所以通货膨胀阻碍了第一产业和第三产业的升级进程。各产业对通货膨胀反应不同的原因在于各产业的短期供给弹性、存在的契约期限以及面对的金融约束不同。为降低通货膨胀对中国产业结构升级的影响,除加强反通货膨胀的力度外,对于第一产业,还需要完善农产品储备制度、推动农业规模化经营;对于第三产业,还需要加快市场化进程、建设城乡统一的建设用地市场。  相似文献   

3.
笔者对河南省1993年~2008年出口商品结构和产业结构升级之间的关系进行了协整检验和因果关系分析,结果表明,内陆省份如河南省,初级产品出口比重与第一产业比重之间、工业制成品出口比重与第二产业比重之间均存在长期的均衡关系,工业制成品出口比重与第三产业比重之间不存在长期的均衡关系.同时,第一产业比重的下降是导致初级产品出口比重下降的Granger原因,第二产业比重与工业制成品出口比重之间存在双向的Granger因果关系.  相似文献   

4.
广州市产业结构与就业结构演变的实证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改革开放以来,广州市产业结构和就业结构在不断的调整和优化,产业结构和就业结构的偏离度不断缩小。第二产业存在一个特有的现象:1978~2001年间,产业比重总体呈现快速下降趋势,但是就业比重却呈现缓慢上升的趋势;2002~2008年间,产值比重和就业比重一直比较稳定。其原因主要受到产业间经济增长与就业增长不平衡的制约。实证分析表明,广州市第一产业产值比重每下降1%,就业比重下降0.19%;第二产业产业比重每下降1%,就业比重上升0.21%;第三产业产值比重每上升1%,就业比重上升0.94%。广州市就业结构的发展滞后于产业结构。因此,要大力推进"双转移"政策,促进广州市产业结构与就业结构协调发展。  相似文献   

5.
一、对未来15年河北省产业结构演进趋势的基本判断 西蒙·库滋涅茨对世界各国经济增长过程与产业结构相互关系的研究,揭示了随着人均国内生产总值水平的提高,第一次产业在整个产业结构中的比重将大幅度下降,第二、三次产业比重将大幅度上升的工业化一般趋势。而且,这种趋势随着人均国内生产总值的提高,有速度加快的特征。当人均国内生产总值由500美元向1000美元过渡时,是产业结构相对活跃及进一步优化升级的关键阶段。未来15年,河北省也恰恰步入这一阶段,因此,我们要充分把握产业结构演进的契机,一方面,通过现有产业规模的扩大和产业素质的提高,改变基础产业、基础设施以及第三产业发展滞后的状况;另一方面要积极培育资金、技术相对密集的产业的发  相似文献   

6.
"十一五"时期统筹我国产业结构升级与国际产业转移的建议   总被引:17,自引:0,他引:17  
一、改革开放以来,我国产业结构变动及国际产业转移的积极作用(一)改革开放以来,我国产业结构变动的主要特点。1.改革开放以来,我国产业结构变动总体处于工业化中期过程,主要表现是第一产业比重逐渐下降,第二和第三产业比重逐步上升(见表1)。  相似文献   

7.
陈鸿 《现代经济信息》2013,(6):196-197,212
本文依据云南1978-2011年的三次产业统计数据,采用经济计量分析方法,对云南三次产业结构演变效应进行实证分析。分析结果显示,经过30多年的发展,云南三次产业不管是总量还是结构均得到较大幅度的提升,特别是第三产业对地区经济的主导作用日益显著,产业结构逐步优化,但第一产业劳动力比重过高,第二产业发展进程迟缓、对劳动力吸纳能力不足,第三产业就业人员平均产值能力过低,产业结构高度化水平低下等问题依然突出。  相似文献   

8.
崔书会 《经济研究导刊》2013,(23):114-115,119
全球经济一体化为我国各地区产业发展提供了良好的环境,促进了近年来各地区制造业的迅速发展,以及我国东部地区为主动力源的产业不断转移。随着中原经济区国家战略的实施,河南省产业结构目前是否合理,如何抓住机会调整与优化产业结构促进河南省的经济竞争力成为重要的课题。以河南省产业结构为例,分析了其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相应的对策建议。通过分析发现:与全国平均水平相比,河南省三次产业结构不太合理,第一产业比重较高,第二产业竞争力不强,第三产业比重严重偏低,在发展经济过程中长期以来一直沿用粗放型"高投入、高消耗、高排放、低效益"的增长方式。河南省必须继续发展壮大优势产业以增强产业竞争力,必须不断提升第二、三产业结构主体多元化,积极发展制造业,提升现代服务业水平,推动河南省向后工业化时期发展。  相似文献   

9.
一、黑龙江省产业结构现状分析 1.以第二产业为主导。 虽然黑龙江省粮食总产量多,林业资源丰富,但第一产业并不是我省的主导产业。黑龙江省第二产业在产业结构中占有较大的比重,第二产业的发展对地区经济的影响具有决定陆意义。  相似文献   

10.
李丽  丁凡 《技术经济》2002,21(12):28-29
一、税收与高新技术产业发展辩证关系的分析1.高新技术产业的发展决定税收收入的规模。与农业经济时代和工业经济时代相比 ,知识经济时代的产业结构是 :第一产业的比重较弱 ,一般低于 10 %。第二产业的比重下降明显 ,一般为 2 5 %左右。第三产业的比重明显上升 ,近年来在GDP  相似文献   

11.
在现代海洋产业再生产过程中,随着服务性资源投入不断加大,产业内部不断服务化以及服务业的比重不断上升,这使海洋产业内部对人力资源、信息、技术和知识等服务性资源依赖程度加深和在产业结构中服务业增加值的比重不断上升。这种在产业结构服务化过程中,正是服务业与其他产业协同促使了海洋产业结构不断演进。作为对经济具有高度贡献度和强大带动作用的现代服务业,它对海洋产业结构优化升级起着关键作用,通过对现代服务业与海洋产业协同发展研究,促进海洋产业协调发展,从而提高海洋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12.
一、京津冀产业结构比较 从京津冀产业结构变化的整体趋势来看,改革开放以来,三省市的第一产业在GDP中的比重呈逐渐缩小趋势,京津第二产业比重也渐趋收缩,河北省第二产业比重变化不太明显,三省市第三产业比重均呈稳步提高趋势。2000年,北京呈第三产业比重最大、第二产业比重次之、第一产业比重最小的“三二一”型结构,天津与河北则仍属于第二产业占主要比重、第三产业次之、第一产业最小的“二三一”型结构。  相似文献   

13.
海洋产业结构的优化调整对海洋经济的发展至关重要。运用"三轴图"分析法和GRA分析法分别分析我国海洋产业结构的演进过程以及我国海洋产业中的主导产业。结果表明:我国海洋产业结构已经实现了三二一的产业结构模式,但渔业等传统产业仍旧占据着主导地位,而高新技术产业的比重十分低。最后针对分析结果,给出相应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4.
冯超 《经济纵横》2015,(3):93-97
"新一轮开放"以提高外资利用效率、推动服务业扩大开放和营造公平竞争的营商环境为重点,为中部地区解决产业结构低端化;服务业比重偏低,传统服务业仍占据主导地位;沿海产业向中部地区产业转移的动力有所衰减等问题提供了机遇。中部地区应通过建立公平竞争的开放制度,优化产业结构;建立经济内生增长机制及多元化渠道开放;积极开展区域合作,提升产业竞争力;提升人力资本水平来构建产业支撑体系。  相似文献   

15.
随着中国加入WTO,产业结构调整加速。再就业就是伴随产业结构调整,使劳动力在产业间、地域间的重新配置并与优化的产业结构相协调的过程。1再就业是产业结构调整的产物配第--克拉克定理指出,随着人均国民收入水平的提高,第一次产业实现的国民收入在整个国民收入中的比重不断下降,该产业所容纳的劳动力在全部劳动力中的比重也随之下降,劳动力会逐步从第一次产业向迅速发展的第二次产业移动。在生产力水平持续发展的一段时期内(大体上是在工业化初、中期阶段)第二次产业的国民收入相对比重上升,该产业的劳动力比重也在上升。但是到了…  相似文献   

16.
针对技术市场对产业结构调整的作用机制,利用Granger因果关系检验、VAR模型、脉冲响应函数、方差分解等方法或工具,实证分析并对比了北京技术市场与全国产业结构和北京产业结构的作用关系。结果显示:北京技术市场与全国和北京的产业结构均存在因果联系,并对全国第一产业产值比重的提升起抑制作用,对全国第二、第三产业产值比重的提升起促进作用,对北京第一、第三产业产值比重的提升起促进作用,对北京第二产业产值比重的提升起抑制作用;北京地区的产业结构仍未发展到以第三产业为主导的阶段。  相似文献   

17.
产业结构与就业问题的实证分析——基于陕西的个案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配第-克拉克定理认为,随着经济发展,劳动力在三次产业间的分布将发生从第一产业移动至第二产业,然后再从第二产业向第三次产业移动的变化趋势.实证研究结果表明,从整体上看,陕西三次产业占GDP比重、三次产业就业比重变动的趋势与配第-克拉克定理基本上相符合.要使产业结构与就业结构协调发展,关键是调整和优化三次产业结构,在改造传统农业的前提下,大力推进工业产业的发展,并以此为契机引发第三产业的兴起.  相似文献   

18.
中国地区产业结构转换比较研究   总被引:39,自引:0,他引:39  
贺灿飞 《经济地理》1996,16(3):68-74
随着经济的发展,产业结构将按一定的内在规律演进.这一规律的发现当归功于英国古典经济学创始人之一的威廉·配第,他在1690年出版的《政治算术》中,首先看到了产业间收入差异,并认为由于比较利益的存在,会驱动劳动力从农业部门转入非农业部门,从而产业结构随劳动力的这种转移而转换;随后克拉克和费希尔的研究也发现了类似的规律,这就是著名的克拉克定理,西蒙·库兹涅茨根据各国的实际统计资料进行了实证分析,再次证明了产业结构演进的规律性.根据前人的研究,三次产业结构转换的一般趋势是:①随着人均收入提高,劳动力由第一产业向第二产业,再向第三产业转移.②三次产业的国民生产总值相对比重的变化趋势与劳动力比重变化趋势大致相同.第一产业在国民生产总值中的比重下降;第二产业的相对比重在工业化初期趋于上升,工业化任务完成后,则趋向稳定,到经济走入工业化后,呈现缓慢下降趋势;第三产业的比重逐渐增加,最终超过第一、二产业成为规模最大的产业.  相似文献   

19.
本文以日本战后重化工产业结构调整为例,分析日本通过节能环保成功促进产业升级的要素与经验。二战后日本的产业结构和资源环境保护,以1973年为分界点,呈现出"重工业、轻环保"、"重环保、促发展"前后两个阶段的不同特点。在70年代,面对产业结构偏重,环境污染问题凸显的背景下,日本以节能环保为目标,通过实施环境一体化产业政策、调整投资结构、提高公害治理投资比重;调整能源结构、提高清洁能源比重;调整出口贸易结构,出口产品向知识密集型产品过渡;强化环境立法、促进企业减排;鼓励节能环保科技研发等综合手段,促使产业结构向知识密集型、环境依存度较低的产业结构调整,并促进传统产业升级。日本经验对现阶段我国制定产业结构调整政策、转变经济增长方式具有极其重要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20.
海洋产业结构调整优化是目前我国海洋经济发展的首要任务.本文通过三次海洋产业结构比较、海洋产业人均产值系数、区位熵和海洋科研教育管理服务业比重等方法对环渤海地区的海洋产业结构合理化和高度化进行了分析.基于环渤海地区海洋产业结构存在的问题,优化区域海洋产业结构需要:稳定发展海洋第一产业,积极发展海洋第二产业,以海洋科研教育管理服务业为重点发展海洋第三产业.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