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基于广东省云浮市524户农民研究样本,通过对农户特征与农户借贷需求关系进行实证分析后发现,农户受教育年限、家庭有固定工资人数、农户家庭中在政府部门任职人数、是否了解正规金融贷款原则及程序、是否参与信用评级等因素对农户借贷需求意愿影响显著。提升农村金融服务水平建议以农户需求为导向,充分利用各种途径宣传金融知识,进一步深化信用评级工作,增加农户获得贷款的可得性,引导资金流向有利于农业生产及农村经济发展的方向。  相似文献   

2.
本文选取CHARLS调查数据中806个农户样本对金融可得性与农户创业选择的相关性进行实证检验。结果显示,中国农村家庭的创业选择行为与其家庭金融资源可得性、拥有的资产规模呈现正相关关系。这表明,对我国的农村家庭而言,金融约束的存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其非农领域的创业活动,提高家庭金融可得性对于提高创业概率有显著的正向边际效应。此外,农村社区层面金融资源可得性对于社区内部家庭创业水平也存在重要影响。因此,未来促进农村地区家庭创业水平提高的政策重点是进一步降低农村金融准入门槛,增加乡镇尤其是农村社区层面的正规金融供给。  相似文献   

3.
基于2014—2018年中国家庭追踪调查三期面板数据,运用联合估计的条件混合处理(CMP)模型和工具变量模型,本文分析了互联网使用对农户信贷获得水平的影响效应,并采用修正样本自选择偏差的双稳健IPWRA模型进行了稳健性检验。研究发现:互联网使用对农户信贷获得水平具有显著正向影响,既可以提升农户信贷的可得性,也可以提高农户的信贷规模。就不同贷款渠道而言,互联网使用同时显著提高了农户正规和非正规信贷获得水平。异质性分析表明,互联网使用对于处于中年、兼业程度大以及中西部地区的农户信贷获得水平促进作用更大;机制分析表明,互联网使用主要通过信息搜寻、社会互动以及收入增长三种效应来提升农户信贷获得水平。因此,贯彻落实“互联网+”政策,提升农村地区的互联网覆盖率,是缓解农户融资难和决胜脱贫攻坚战役的重要政策手段。  相似文献   

4.
本文旨在探讨金融市场化改革进程如何影响农户的信贷获得。利用1999—2009年的全国农村固定观察点数据,本文从资金配置效率、金融机构行为等多个角度刻画我国金融市场化进程,发现金融市场化显著降低了农户从正规金融部门的信贷获得。从不同的贷款用途看,金融市场化主要降低了生产贷款中的农业生产贷款,对生活贷款则没有显著影响。本文进一步从产业发展的视角进行剖析,发现金融市场化对农户正规信贷的抑制程度受产业投资机会的影响。农户所在地区的农业投资机会越大,正规贷款受抑制程度越低;反之工业投资机会越大,正规贷款受抑制程度越高,说明金融市场化对农户信贷的抑制来源于农业部门和工业部门之间的资金转移。  相似文献   

5.
首先,通过基于引入社会资本、抵押贷款参数以及Cobb-Douglas函数构建的社会最优贷款模型进行的分析,结果表明社会资本有助于提高农户贷款的可得性。其次,基于所有人、中高收入群体、低收入群体三视角,以及用Logistic模型对农户调查所得数据进行的实证分析,结果表明:从所有人视角看,农户普遍缺乏合格的抵押品,抵押贷款在总体上降低了农户贷款的可得性,而社会资本能增加农村地区的贷款规模;从中高收入群体视角看,较富裕的农户普遍能提供抵押品,有助于提高贷款的可得性;从低收入群体视角看,银行更关注农户的社会资本,社会资本在贷款中的作用大于抵押品,社会资本与贷款可得性呈正相关。目前,在中国的农村,低收入群体占大多数,在农户贷款合约中引入社会资本,将有助于农户贷款难问题的解决。  相似文献   

6.
笔者以陕西省400个农户的调查数据为基础,运用方差和Logit回归分析,对农户正规信贷违约的影响因素进行实证研究.结果显示,户主文化程度、家庭收入、打工人数、是否种粮户、是否有借款、贷款金额及借贷方式以及农户的主观努力程度等对农户信贷违约具有显著影响.笔者据此得出农户家庭经营能力、经济结构和收入以及信贷产品设计是影响农户信贷违约关键因素的结论,并提出增强农户经营管理能力、扶持农户多元增收和完善金融服务模式等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7.
刘洁  秦富 《技术经济》2009,28(4):81-87
本文基于对河北省435户农户进行问卷调查所得的数据,运用二元Logit模型,对影响我国农户金融参与意愿的因素进行了分析。研究认为:农户户主的年龄、文化程度、信用社社员身份、农户家庭经营土地面积、农户家庭净资产水平以及农户对金融机构存贷款利率的认知对农户借贷意愿具有显著影响。最后,提出了促进我国农村金融发展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8.
温雪  聂勇 《宏观经济研究》2023,(2):60-75+117
本文从社会资本视角出发,实证分析了劳动力流动对农户参与互联网金融的影响。研究结果发现:一是劳动力流动既可以提高农户获得互联网金融借贷的概率,又有助于提升农户互联网金融借贷金额,从而缓解农户家庭流动性约束。二是劳动力流动可以扩大家庭交际范围和社会网络关系,从而对农户社会资本产生正向的影响。三是劳动力流动对农户互联网金融借贷的影响具有部分中介效应,即劳动力流动既可以直接促进农户互联网金融借贷的可获得性和金额,又可以通过“劳动力流动—社会资本—农户互联网金融借贷”这一中介机制对农户互联网金融借贷可获得性和金额产生间接的影响。四是异质性分析发现,劳动力流动对农户互联网金融借贷的直接影响和通过社会资本渠道对农户互联网金融借贷的间接影响仅在中西部地区和低资产农户家庭中成立。本文为促进农村劳动力流动,提升农户互联网金融参与度提供了重要的政策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9.
利用317份浙江农户调查数据,采用二元Logit模型研究了影响农户是否获得贷款(贷款意愿)的因素。发现城郊农户更倾向于贷款;年龄越大,农户越不倾向于贷款;农业收入越多,越倾向于贷款;参加合作社的农户比不参加合作社的农户更倾向于贷款。从影响程度看,农业收入对农户是否贷款决策的影响大于年龄的影响。性别,教育年限,是否外出打工,劳动力数量,学生人数,总收入,总面积,主要收入来源是否为农业等变量系数不显著。  相似文献   

10.
本文以中国家庭金融调查数据为基础,进行了金融可得性、金融市场参与和家庭资产选择问题的研究,研究结果表明,金融可得性对于促进家庭参与正规金融市场及资产配置有着积极的作用,金融可得性的提升会通过对家庭民间借出的降低来减少非正规借贷市场供给.此外,金融可得性对家庭参与正规金融市场的边际影响有着一定的差异性,即对农村地区的影响高于城市,对中西部地区的影响要高于东部地区.  相似文献   

11.
文章基于返乡农民工创业者的472个样本,剖析返乡农民工的创业融资可得性,实证分析影响返乡农民工创业融资可得性的主要因素.研究结果表明:个人/家庭出资是返乡农民工获取创业资金的最主要渠道,朋友/合伙人集资和私人借款是其较易获得的外源性融资渠道;创业区域、创业方式、创业形式、创业团队成员数量、性别、一般社会资本、周围人支持、特殊社会资本会对农民工创业融资可得性具有显著影响;性别、代际、特殊社会资本、创业形式、创业区域、创业阶段和周围人支持会对其获得正规融资具有显著影响.为此,拓展创业融资渠道,鼓励农民工规范创业形式,引导其提升社会资本以及落实本地金融政策,有利于缓解返乡农民工的创业融资困境.  相似文献   

12.
笔者使用2012年对宁夏回族自治区同心县164个农户的问卷调查数据,利用二元Logistic模型分析了影响农民产权抵押贷款融资意愿的因素.研究发现,农户户主性别、家庭人口、土地面积、人均收入、社会关系对产权抵押呈显著正向影响;农户的文化程度呈显著负向影响;而农户的年龄、供养比、经营类型、净资产、往返信用社便利程度、利率水平和利率期限则对其产权改革参与意愿无显著影响.以此提出扩大农户土地经营面积、提高业务透明度,匹配利率与贷款用途,加大宣传力度等建议.  相似文献   

13.
随着我国现代农业的发展和农业价值链的转型升级,小农户面对的信贷约束问题日益显现,农业价值链融资作为正规金融的重要替代和补充策略,越来越受到广泛的关注和采纳。基于山东、山西、宁夏千余农户参与农业价值链融资行为的数据,探索参与不同形式价值链融资对农户生产经营的影响效果及其异同。结果发现,农户参与价值链融资有助于增加农户的农业收入和促进要素投入,并增加农户对相关生产服务的可得性。但不同形式的价值链融资对各类指标的影响存在差异。订单农业能显著地促进农户增加农业投入,同时也能增加农户对相关服务的可得性;而生产性借款不仅具有前者的影响效果,而且能够显著地促进农户农业收入增长。从长远来看,这些影响效果有利于帮助农户加入到农业价值链升级的进程并从中受益。  相似文献   

14.
笔者利用NGO扶贫贷款调查数据,采用配对样本多项选择Logit模型,对NGO小额贷款介入前后贫困农户借款决策、借款额度的影响因素进行了分析。结果显示,接受NGO小额贷款后,贫困农户借款发生率和借款总额明显下降,单户借款额度却相对上升;农户主要借款途径由私人借款转向农村信用社和其他渠道。实证研究显示,除户主个人特征、家庭人口构成等内在因素对贫困农户借款行为影响显著外,农村金融供给状态也是重要的外在性影响因素。在金融抑制条件下,正规金融机构贷款门槛较高,私人借贷成为贫困农户借款的主要供给者。NGO小额信贷通过提升贫困农户的经济能力来转变其借款行为,在农户借贷途径由私人借贷转向信用社借贷过程中发挥着"助推器"作用。  相似文献   

15.
匹配经济学视角下农户借贷匹配决定因素的实证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基于江苏省农村地区656户农户的调查数据,采用有序多分类Logit(OLM)模型,实证检验了不同类型借款者与不同类型贷款者借贷匹配的决定因素。研究结果表明:具有较多标准信息禀赋(生产性固定资产、金融资产、家庭年收入、参加小组联保等)的农户,其获得正规金融机构和准正规金融机构贷款的概率较大,从而验证了正规贷款者主要依据借款农户所具有的标准信息禀赋(正规性程度)来甄别借款农户的信誉。因此,未来农村金融改革的方向应是积极创新贷款技术,建立健全农户标准信息评估体系,放宽抵押、担保要求,培育农村金融中介组织,以及充分利用正规金融和非正规金融的优势,使农村金融市场形成优势互补、分工合作的有机整体,从而更好地向农村地区提供金融服务。  相似文献   

16.
黄潇 《技术经济》2014,(7):120-129
从贷款、储蓄、证券和关系4个维度构建金融排斥指标,采用倾向得分匹配法分析了4种类型的金融排斥对中国农户收入的影响。研究发现:证券排斥对农户收入的影响最大,储蓄排斥、贷款排斥和关系排斥的影响依次递减;证券排斥和储蓄排斥对东部地区农户收入的冲击较大,贷款排斥和关系排斥对西部地区农户收入的影响较大。指出:高收入地区应注重开发涉农金融产品,低收入地区应保证提供基础信贷;应实施分类瞄准的普惠性金融政策。  相似文献   

17.
关系式贷款是基于借款人和银行的个人关系而发放的贷款。国外的关系式贷款研究主要集中在关系式贷款存在对企业价值的影响;关系式贷款存在对资金可获得性、贷款利率以及担保要求的影响;银企关系状况对企业获得贷款可能性的影响;银行业市场结构对关系式贷款的影响;关系式贷款对银行效率的影响等五方面。我们应该从国外的研究成果中得到启示,以此指导我国的中小企业信贷管理的实践活动。  相似文献   

18.
本文使用2007年中国人民银行开展的农户借贷专项调查数据,采用probit模型考察了农户信用评级对农户借贷行为、农户受正规金融信贷配给的影响。结果发现,农户信用评级对农户借贷行为的改变有显著正向影响,获得信用评级的农户在需要贷款时会倾向于向正规金融机构贷款;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被评级授信有助于农户从农信社等正规金融机构获得贷款,这意味着信用评级在整体上缓解了农户受到的信贷配给;对不同的信贷配给类型,信用评级产生了不同的影响,一方面缓解了供给型和自我实施型信贷配给,另一方面却加剧了交易成本型信贷配给。研究还发现信用评级对风险型和未借贷型信贷配给没有影响。研究结果对完善农户信用评级制度具有政策参考意义。  相似文献   

19.
文章基于我国多维贫困下实施精准扶贫、精准脱贫战略的现实背景,通过构建农户多维贫困的评价体系,利用2014年中国家庭追踪调查数据(CFPS)实证分析了社会网络、非正规金融与农户多维贫困之间的作用机制及其中介效应.研究表明:(1)社会网络可以显著改善农户的多维贫困状况且对中间层次多维贫困的农户减贫效果更大.(2)社会网络对农户的非正规金融借贷具有显著的正向影响.(3)社会网络可以通过影响农户非正规金融借贷,缓解贫困农户的融资约束进而改善农户的多维贫困,即改善多维贫困实现精准扶贫或脱贫遵循"社会网络→非正规金融→农户多维贫困"的作用机制.这意味着社会网络实际上成为了农户借贷过程中的一种"隐性抵押",农户以此获得非正规金融的资金支持进而改善多维贫困实现脱贫.  相似文献   

20.
针对我国农村中小企业正规信贷融资难的问题,本文基于2008年福建省农村350家中小企业的调查数据,采用Logistic回归模型,对企业主社会资本对农村中小企业正规信贷可得性的影响进行了实证分析。结果表明:网顶、熟人信任、贷款认知性3个因子对农村中小企业正规信贷可得性具有显著的正向影响;普遍信任、规范2个因子对农村中小企业正规信贷可得性具有显著的负向影响;网络规模、特殊信任2个因子对农村中小企业正规信贷可得性没有显著影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