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94 毫秒
1.
此次金融危机爆发后,人民币国际化受到了国内外众多关注。本文基于ARMA-GARCH模型,探讨了人民币离岸在岸之间的互动效应。分析结果显示,在CNH市场建立之前,CNY市场和NDF市场的远期汇率之间的联系不显著;CNH市场建立之后,CNY市场、NDF市场和CNH市场之间在绝大多数期限的远期汇率之间均存在溢出效应,NDF市场的溢出效应和价格引导能力最强,其次是CNY市场,最后是CNH市场。由于规模所限,CNH作为新兴的人民币离岸市场,其汇率波动对于CNY市场汇率波动的溢出效应不是十分明显,CNY市场的汇率波动对于CNH市场有较强的溢出效应,即在岸的CNY市场人民币汇率对CNH市场人民币汇率存在较强的价格引导能力。  相似文献   

2.
本文选取2013年7月22日至2016年8月31日的日度数据,并依据在岸市场取消存款利率上限的日期为临界点,将样本划分为两个阶段,实证研究了不同交易期限在岸与离岸人民币利率间的均值溢出效应、波动溢出效应和非对称效应,以及两个市场间溢出效应的时变性。结果显示:近年来,随着离岸人民币市场的快速发展,在岸与离岸利率间已表现出一定的均值溢出效应、波动溢出效应和非对称效应;存款利率上限取消以后,在岸与离岸利率间的溢出效应出现了明显的变化,两个市场利率的联动性显著增强,但是在岸市场依然是人民币利率的“定价中心”。基于以上结论,笔者认为人民币持有主体和政策制定者在决策时,不仅要合理考虑不同交易期限在岸与离岸人民币利率间相互影响的差异性,更要注意两个市场间溢出效应的时变性,以及非对称溢出效应可能带来的放大作用。  相似文献   

3.
人民币在岸远期市场和离岸NDF市场关系的实证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对2006年11月14日至2008年9月1日3个月期、6个月期和12个月期在岸人民币远期汇价和离岸人民币NDF汇价的实证研究发现:汇改以来,人民币在岸远期市场和离岸NDF市场之间的联系不断加强,境内外相同期限人民币未来汇价相互影响,并不存在处于绝对优势地位的人民币远期汇率定价市场;但人民币NDF市场汇率的变动趋势引导在岸远期市场汇率的变化趋势.  相似文献   

4.
原浩  杨常锴  杨滟  安佳 《经济研究导刊》2014,(19):129-132,137
采用格兰杰分析方法对2011年6月27日至2013年12月31日期间共919对人民币兑美元境内远期、香港离岸远期对境内即期汇率的引导作用进行研究,结果表明,境内远期市场和香港离岸市场的部分远期汇率对境内即期汇率有引导作用。其次使用GARCH模型检验,两个远期市场对境内即期汇率都有一定的溢出效应,且期限越小的远期汇率溢出效应越明显,香港离岸市场比境内远期市场溢出效应更明显。  相似文献   

5.
人民币即期汇率与NDF汇率关系的实证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人民币即期汇率与NDF汇率为例研究境内市场与境外市场的信息传递。主要利用GARCH模型描述人民币即期汇率与NDF的变动并检验人民币即期汇率与NDF之间的均值溢出效应和波动溢出效应。得到的主要结论为,人民币NDF市场对人民币即期汇率市场有均值溢出效应,人民币即期汇率和NDF之间有双向波动溢出效应。这表明信息流由境外市场传导至境内市场,人民币即期汇率市场受到境外市场因素的影响,境外人民币NDF市场是境内即期市场的先导。  相似文献   

6.
人民币NDF与即期汇率的动态关联性研究   总被引:19,自引:0,他引:19  
文章以2005年7月25日~2006年6月13日间人民币NDF和即期汇率为研究对象,以MA(1)-GARCH(1,1)模型分析人民币NDF市场和即期市场间均值和波动的溢出效应。分析结果表明,两个市场的波动没有相互溢出效应,即期市场对人民币NDF市场没有报酬溢出效应,而人民币NDF市场对即期市场具有报酬溢出效应。可见,我国汇制改革后,境外因素已开始影响人民币即期市场。  相似文献   

7.
文章运用Granger因果检验方法和DCC-MGARCH模型,对外管局禁止境内机构从事NDF交易后人民币对美元即期汇率市场、境内远期汇率市场和境外NDF市场之间的动态关联关系进行了实证研究,研究发现:市场间常条件和动态条件相关系数随着合约期限的增长呈递减态势,即期市场与NDF市场之间的相关性最强,境内外远期市场之间的相关性最弱;虽然即期市场存在对NDF市场的信息波动溢出效应,但从总体上看,NDF市场的价格引导力量强于即期市场和境内远期市场,处于市场价格信息的中心地位。  相似文献   

8.
本文通过构建扩展的GARCH模型,探讨了人民币汇率中间价形成机制、宏观经济基本面及央行调控等因素对人民币汇率中间价变动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在岸和离岸市场人民币即期汇率、人民币汇率指数及逆周期因子对中间价波动均有显著影响。宏观经济基本面上,通货膨胀率上升和中美两国利差收窄均会加剧中间价波动幅度,而外汇储备的回升和持续的贸易顺差对中间价形成有效支撑。央行调控方面对中间价变动的影响十分有限。此外,CFETS指数、美元指数以及VIX指数对人民币汇率中间价变动不存在非对称效应。  相似文献   

9.
香港离岸人民币市场欣欣向荣,政策的支持使香港人民币离岸市场发展迅猛,初步形成了以货币市场、债券市场、股票市场、外汇市场、衍生品市场、基金市场及保险市场所组成的人民币离岸市场。离岸人民币市场对人民币汇率波动的作用已不容小觑、促进离岸人民币市场可持续发展意义重大。本文利用货币替代论分析离岸人民币市场对人民币的需求面影响,以及在岸人民币汇率对离岸人民币汇率的影响,得出离岸人民币市场所带来的供求影响程度相当,对人民币汇率的净影响并不显著的结论。  相似文献   

10.
本文采用事件分析法量化分析中国离岸央行票据发行对在岸和离岸人民币利率、汇率和汇率预期的影响。实证结果发现:第一,离岸央行票据发行对在岸和离岸人民币利率具有明显预公告效应,且在发行事件后对在岸和离岸人民币利率下跌有短期抑制作用;第二,离岸央行票据发行对离岸人民币汇率有预公告效应和缩小人民币贬值幅度的作用,但并不能抑制在岸人民币汇率的贬值趋势;第三,离岸央行票据发行使在岸和离岸人民币汇率均出现了短暂的汇率升值预期。  相似文献   

11.
We examine the interest rate volatility spillover between the offshore and onshore Renminbi (RMB) markets. The Hong Kong inter‐bank RMB offer rate (CNY HIBOR) and the Shanghai inter‐bank offer rate (SHIBOR) are used, respectively, as the interest rates for the offshore and onshore RMB markets. The results of our research show that there was significant volatility spillover between the offshore and onshore RMB prior to 21 June 2013 and that direction of the spillover from the SHIBOR to the CNY HIBOR is stronger than that from CNY HIBOR to SHIBOR. However, the spillover declined in strength between 21 June 2013 and 20 April 2016. We also find that the interest rate correlations are low and unstable. Our research reveals that the offshore RMB interest rate has been an independent system that is not determined by the onshore market, and that the determination of the offshore RMB interest rate is very complicated. The Hong Kong market is increasingly playing a more important role in the determination of the RMB. This study contributes to our understanding of the interest rate determination in China and has important implications for policy makers in terms of interest rate policies in the offshore and onshore RMB markets.  相似文献   

12.
本文对2017年5月—2019年9月期间人民币汇率定价过程中逆周期因子的使用进行了测算,并构建非限制性VAR模型分析了中国央行两次启用逆周期因子的驱动因素和实施效果。研究发现:第一,相对于官方公布时间,两次逆周期因子调节均呈现出提前开始和滞后结束的情况,且调整幅度呈现逐渐收窄的趋势;第二,第二次逆周期因子的调节幅度大于第一次;第三,人民币汇率波动是第一次逆周期因子调节的主要驱动因素,而离岸在岸汇价差和汇率政策不确定性是第二次逆周期因子调节的主要驱动因素;第四,两次逆周期因子调节均对人民币汇率波动产生了抑制作用,但加剧了离岸市场人民币贬值预期。  相似文献   

13.
本文对2017年5月—2019年9月期间人民币汇率定价过程中逆周期因子的使用进行了测算,并构建非限制性VAR模型分析了中国央行两次启用逆周期因子的驱动因素和实施效果。研究发现:第一,相对于官方公布时间,两次逆周期因子调节均呈现出提前开始和滞后结束的情况,且调整幅度呈现逐渐收窄的趋势;第二,第二次逆周期因子的调节幅度大于第一次;第三,人民币汇率波动是第一次逆周期因子调节的主要驱动因素,而离岸在岸汇价差和汇率政策不确定性是第二次逆周期因子调节的主要驱动因素;第四,两次逆周期因子调节均对人民币汇率波动产生了抑制作用,但加剧了离岸市场人民币贬值预期。  相似文献   

14.
冯玲  吴运平 《技术经济》2012,(10):117-125
基于随机贴现因子定价理论,采用无套利定价法,推导出人民币与新台币的即期汇率与随机贴现因子、远期汇率之间的关系,并利用人民币和新台币的无本金交割远期外汇作为远期汇率,对人民币与新台币的即期汇率进行定价。实证研究结果显示,人民币与新台币的汇率主要受中国大陆地区和台湾地区的股票市场和债券市场波动的影响。用本文模型定价模拟的即期汇率与真实汇率的变动趋势较为一致,这表明本文模型可为人民币与新台币之间的双向直接兑换提供依据,进而有助于建立两岸货币清算机制。  相似文献   

15.
NDF监管政策对境内外人民币远期市场联动效应的影响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研究境内外人民币远期市场间的联动效应,对发展和监管人民币衍生市场控制风险具有重要意义。本文实证检验了境内外人民币远期市场之间的联动效应,发现在禁止境内机构参与离岸人民币无本金交割远期(NDF)的通知颁布后,3个月期人民币境内本金交割远期(DF)汇率不再是3个月人民币NDF汇率的Granger原因,而3个月的NDF汇率依然引导3个月的DF汇率。本文分析了这一NDF监管政策对境内外人民币远期价格间相互关系的影响以及内在原因。  相似文献   

16.
黄文彬  高韵芳 《技术经济》2013,(11):57-64,111
基于Granger因果关系检验方法和MGARCH-BEKK模型,从报酬溢出和波动溢出的角度,研究国际碳排放权交易市场中的主要商品———EUAs和sCERs各自的期货价格与现货价格之间以及两者的期货价格之间的信息流动关系。结果表明:两个市场的现货市场始终都处于价格信息中心,期货市场的价格发现功能较弱甚至未体现;信息波动溢出方面,EUA市场中期货市场处于波动信息中心,而CER市场中现货市场处于波动信息中心;EUA的期货市场与CER的期货市场之间存在相互的价格溢出效应与波动溢出效应,但EUA市场的期货价格对CER市场具有更大的波动溢出效应。  相似文献   

17.
本文借助于信息共享模型与波动溢出效应模型对我国大豆和小麦的期、现货市场之间的价格发现进行了多层次的实证研究,定量描述了期、现货市场在价格发现中作用的大小,深入刻画了我国农产品期、现货市场之间的动态关系.研究结果显示:大豆期、现货价格之间存在双向引导关系,小麦仅存在期货对现货的单向引导关系;期、现货市场均扮演着重要的价格发现角色,且期货市场在价格发现中处于主导地位;期、现货市场之间均存在双向波动溢出关系,但现货市场来自期货市场的波动溢出效应均强于期货市场来自现货市场的波动溢出效应;并且,随着期货市场的发展,期、现货市场之间的波动溢出程度均呈逐渐增强态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