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43 毫秒
1.
本文在中国经济结构变迁的大背景下分析了对外开放对中国经济重工业化进程的影响。通过对比改革开放前后中国经济重工业化成败的原因以及中国经济转型与主流经济学理论之间的差异,我们认为对外开放在我国重工业化进程中的最重要的贡献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解决了重工业化对就业的排斥,二是加速重工业资本积累过程。对外开放促进资本积累的主要渠道并非通过吸引外资而是通过内外需产品剪刀差扭曲要素收入分配,使收入分配倾向于资本要素从而加速资本积累过程。  相似文献   

2.
《当代经济》2005,(2):6
北京大学中国经济研究中心主任林毅夫近日指出,中国经济近两年来加速重工业化并不像许多人以为的那样,是中国经济发展到了某个阶段,产业升级自然带来的结果。产业结构当然会不断升级,但这一轮重工业化应该讲还是有点走进了岔路,目前这一轮重工业热不符合中国经济与社会发展的需要。中国劳动力过剩,应当更关注劳动密集型而不是资本密集型产业的发展。  相似文献   

3.
20世纪90年代后期以来,中国的重工业增长速度大幅度加快,其占工业总产值的比重相应提高。观察到这种趋势,一些学者认为中国已经进入一个重化工业化发展阶段。许多地区也把加快重化工业的发展作为政府推动经济增长的工作重点,并相应地在地区发展战略和产业政策中体现出来。由于经济发展阶段与发展战略的选择密切相关,同时,发展战略的选择决定着经济增长方式的类型,继而影响到中国三农问题、城乡就业问题以及收入差距问题的解决,我们在取得任何关于发展战略的共识之前,必须对中国是否到了重化工业化阶段做出科学的判断。  相似文献   

4.
1.中国工业化、城市化阶段对能源增长有更高的依赖性。近几年工业发展情况表明,中国工业进入了工业化中期,即重化工业阶段。2004年1-8月,景气指数居前的机械、汽车、钢铁、电子四个行业对工业增长的贡献率达到48%,占工业销售比重达38%,由此拉动GDP增长1-1.3个百分点。前三个季度重工业增加值占工业的比重比2002年的60.95%又提高了3.4个百分点,达到64.37%。这都表现出进入重化工业的特征。重工业单位增加值的耗能明显高于轻纺工业,这是近年经济增  相似文献   

5.
培育内需增长的基础促进投资与消费良性循环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对当前经济发展趋势的判断,目前有三种很不相同的观点:一是以内需回升速度加快(特别是民间投资回升与新的消费热点形成)和工业增长创出新高为依据,认为经济增长的拐点已经出现,新一轮经济增长周期即将展开;二是认为内需增长的基础逐步形成,经济已逐步摆脱单纯依赖政府投资进入由政府和市场共同推动的平稳增长阶段;三是认为虽然内需回升有力地促进了当前经济增长,但由于消费需求不足和结构性、体制性障碍所造成的民间投资增长缓慢、就业岗位减少、物价持续下跌等问题在短期内难以缓解,经济继续加速增长面临相当大的压力。上述意见分歧起因于对当前内需增长的认识不同,只有正确把握内需增长趋势,才能实施有效的宏观调控政策。  相似文献   

6.
目前中国经济增长的状况如何?根据钱纳里在大国模型中提出的标准,考虑中国具体国情。我们至少可以推断出中国经济增长实际已经进入了工业化实现,即“起飞阶段”。理由如下:(1)中国人均收入已接近一般国家在工业化实现初期所达到的水平。到九十年代初中国经济增长已完成工业化准备阶段,开始向工业化发展的第二阶段起步(人均GNP560-1120美元,1970年美元)。  相似文献   

7.
改革开放以来,伴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和工业化的加快推进,珠江三角洲的工业结构发生了显著变化。文章在对其工业总产值和工业增加值进行分析的基础上,从轻重工业结构、支柱工业结构和区域内部工业结构差异等诸多方面,对演变进行实证、动态的分析,研究结果表明珠江三角洲工业结构优化过程明显,已进入到工业化中期阶段,呈重化工化趋势。  相似文献   

8.
论中国经济的长期增长   总被引:29,自引:4,他引:29  
中国经济是否能保持中长期的持续快速增长 ,本文在作者提出的经济增长模型的基础上 ,给出了肯定答案。该模型的基本结论是 ,一个经济体的长期增长进程分为加速和减速增长两个阶段 ,加速增长阶段表现为快速工业化和过去利用效率过低的农村劳动力大规模城市化。目前的中国尚处于工业化、城市化过程中 ,即加速经济增长时期 ,而且这一过程还要维持相当长的时间。所以从中长期看 ,中国经济还会保持快速增长。  相似文献   

9.
国际金融危机背景下我国欠发达地区经济发展的新特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当前,国际金融危机对我国经济发展的影响不断加深,影响已开始从沿海等发达地区向欠发达地区蔓延,经济发展呈现新的特征:经济发展进入加速扩张阶段,但增长强劲势头开始放缓;工业化进入中期初始阶段,但企业运行出现困难;对外开放水平进入全面提升阶段,但招商引资和项目建设难度加大;特色资源进入加速开发利用转化阶段,但产业升级更加困难;劳务经济进入稳定成熟阶段,但农民工返乡问题比较突出;外贸进出口进入迅猛增长阶段,但质量和水平亟待提高。面对欠发达地区经济发展中呈现出的新特征,必须从推进产业升级、推进招商引资、优化发展环境、开辟农村就业岗位等方面谋划对策。  相似文献   

10.
2009年中国经济运行极具戏剧性,一季度各项宏观经济指标跌入谷底,随后在前所未有的宽松货币政策及积极财政政策强劲刺激下反身向上,逐季加速回升。由于增长的复苏主要是外力推动,市场这一内在的增长力量仍然偏弱,因此回升的基础不很牢靠。我们对2010年中国经济形势有两个基本判断:一是从增长走势看,企稳回升态势将进一步稳固,但不会很快进入新一轮上升周期;二是从政策取向看,宏观政策由强力刺激、提振信心的第一阶段逐步转向稳固增长、提升内力的第二阶段。  相似文献   

11.
中国当前正处于工业化和城市化加速发展阶段,中国经济也进入高能源消耗、高能源强度的阶段,我国经济的强劲发展是依靠传统的高投入、高消耗、高资本积累所带动的经济增长。目前这种经济增长,已经引发一系列经济和社会问题,环境问题引起世界各国的强烈关注。本文立足于低碳经济,探讨了我国经济发展转型的必要性、发展低碳经济的重要性,并对发展低碳经济的策略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12.
当前,我国经济已进入起飞阶段,国民收入开始由低收入(人均 GNP300美元)向中等收入(人均 GNP1700 1800美元)发展,工业化过程加速,经济总量和个量指标持续高速增长,经济结构和社会结构经历着全面深刻的变革。工业化国家和发展中国家,在经济起飞阶段,都会面临诸多共同复杂的矛盾,社会成员收入差距  相似文献   

13.
《江南论坛》2012,(6):1-1
我国正处在从城乡二元经济结构向城乡一体化迈进的历史拐点上。我国工业化、城镇化已进入加速发展时期。经济增长开始由工业化单引擎拉动发展到工业化与城镇化的双引擎拉动.这必将加速推动工业化和城镇化进程中的非农就业.并进而推进城乡一体化进程。  相似文献   

14.
本文通过对中国区域经济增长的空间结构变动历程与变动态势进行统计分析,将中国区域经济增长分为经济空间集聚的酝酿起步、快速推进、巩固强化和空间扩散四个阶段,在这四个阶段,中国区域经济增长格局呈现出四大板块的相对均衡增长、七大板块的交错增长、东部主导经济增长和工业增长向西推进等特点。文章认为,随着工业化和城市化的加速推进,未来中国区域经济将形成多中心网络状的空间增长格局。从国家层面来看,应积极推进三级国家增长极体系建设。  相似文献   

15.
刘守英 《经济学》2004,4(1):191-192
20世纪90年代以来,中国开始进入工业化和城市化的加速扩张阶段,这一趋势将成为今后几十年经济发展的主要特征。这一扩张带来GDP的高速增长、经济结构的加快转型和城市规模的迅猛扩张。但是,由于中国在土地制度改革方面的滞后,经济的高速扩张也造成相关利益方的矛盾加剧,产生一系列亟待解决的问题。具体而言,由于中国实行征地制度,  相似文献   

16.
二十世纪八十年代起,在生活消费品增长的推动下,我国完成了工业化进程中的轻工业化阶段,数控机床开始全面引入制造业。经过长期积累和1998年以来扩大内需政策的支持,目前我国工业化进入资金和技术密集的重工业化阶段。数控装备和数控技术是制造工业现代化的重要基础,这个基础是否牢  相似文献   

17.
目前,中国经济已开始进入重化工业阶段,2002年全国重工业增加值占工业增加值比重已超过60%。长期以来以工业“轻型化”为特征的福建省,在2002年重工业开始接近轻工业比重,而且增长率比轻工业增长率高出7.2个百分点。2003年,本省电子信息、机械装备、石油化工三大主导产业实现产值2260亿元,占全省规模以上工业产值48.5%,对工业增长的贡献率达到63%。显然,本省工业已进入“轻型化”向“重型化”转变的关键时  相似文献   

18.
发达国家“后工业化”一定时期生产率增长率下降之谜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发达资本主义国家在工业化过程中,其经济增长方式存在着从粗放型向集约型的演变。但在20世纪70年代初期到90年代初期,当这些国家进入所谓“后工业化”时期的这段时间,却出现了要素生产率增长率以及要素生产率增长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的大幅度下降。从资本生产率、劳动生产率和产业结构的服务业化三个方面对这一看似反常的经济现象进行分析,这是发达国家经济增长方式集约化过程中的一种暂时现象,生产率增长率及其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是必然要回升的。  相似文献   

19.
柴今 《资本市场》2000,(5):20-23
<正> 进入2000年,中国经济运行出现了一个显著的变化,就是在许多大中城市出现了物价回升的现象。统计结果表明,2月份的居民消费价格与去年同比增长了0.7%。在居民消费价格连续20多个月的负增长后,价格的回升成为中国经济运行的一个“亮点”,每一个微小的升幅都会引来欢呼声。大中城市物价率先抬头在物价回升的轨道里,大中城市率先扬起了物价上涨的龙头。哈尔滨今年头两个月哈尔滨市居民消费价格统计数据显示:医疗保健、居住、服务项目等三大类物价水平较上年同期呈回升态势,而其它诸如食品、家庭设备等  相似文献   

20.
当前我国进入重工业时期,工业增长进入到重工业主导阶段,城市化达到高潮,资源消耗显著增加。但是,我国国内资源供不应求的供求矛盾日益突出,资源与环境的矛盾日益突出。文章从管理的角度,分析了我国自然资源宏观管理(国家层面)和微观管理(企业层面)存在的突出问题,并探讨了从政府、市场、企业三个层面推进市场化改革,积极应对经济“国内转轨”和“国际接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