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4 毫秒
1.
本文运用模糊聚类分析法,根据供应商的交货可靠度、产品质量和产品价格这三个评价指标对多家供应商进行分析,将供应商大体上分为几类,以便选择出适合企业的供应商。最后用实际算例对本文方法进行了分析说明。  相似文献   

2.
为了客观分析城市房地产价格对城市发展水平排名的影响,以2010—2016年上海、南京、成都、南昌、贵阳及武汉6个典型城市作为研究对象,选取地区生产总值、竣工房屋面积、地区公共预算收入、年末总人口作为城市经济发展的评价指标,利用Matlab软件对6个典型城市进行模糊聚类计算,引入房价指标进行扰动聚类分析,对2次聚类结果进行了比较分析.结果表明,房地产价格对城市发展水平排名有一定影响,但不起决定性作用.  相似文献   

3.
为探究模糊聚类分析方法在证券投资中是否是一种比传统聚类更有效的指导方法,以16家上市银行为研究对象,分别采用模糊聚类和传统聚类方法对选取的10个重要财务指标进行分析,然后对报告期后三个月各银行股的收盘价按分类结果进行风险和收益分析.结果发现,传统聚类分析中的4种分类方法分类效果欠佳,不能满足特定风险类型投资者的投资要求;而模糊聚类分析的分类结果能满足不同风险偏好投资者的投资要求,减少特定风险类型投资者的选股范围.为获得比较符合客观实际的分类结果和避开在多种传统聚类方法中进行选择,建议投资者采用考虑样本间关联的模糊聚类分析方法对股票进行分析.  相似文献   

4.
以目前已有的客户价值评价模型为基础,对商业银行的企业类客户进行研究,建立其对银行业绩贡献度的评价指标体系,提出客户价值评价模型,对客户消费行为、自身属性等数据进行了挖掘和分析,详细阐述评价方法和过程,并用模糊C-均值聚类方法对客户进行分类,探讨银行对每类客户的营销策略,以期达到保持有价值客户、提升客户层次的目的。实证分析结果表明基于本文提出的对商业银行客户价值的评价方法更为简单、实用,可以为中小商业银行进行客户评价提供决策支持。  相似文献   

5.
如何对区域低碳发展状况进行系统评估,是管理部门和理论界普遍关注的热点问题.通过对区域低碳发展系统的分析,以此为基础构建区域低碳发展概念模型,建立区域低碳发展指标体系并分配指标权重.采用综合评价和模糊聚类方法对我国各省级区域的低碳发展进行定量评价和聚类分析,将我国低碳发展分为三个类型区,并针对各类型区的低碳发展特征提出相应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6.
对基因表达数据提出模糊聚类的方法,不直接作用于观测数据,而作用于行和列的模糊相关矩阵的等价闭包。利用该方法可有效地将相似的行或列进行聚类。计算结果表明该方法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7.
聚类是数据挖掘中的重要研究领域。实现数据挖掘中聚类,有很多种不同的方法,其中基于数学的方法在聚类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有关聚类的数学方法有:模糊聚类方法、灰色趋势关联聚类、基于区间值的聚类方法。本文分别从方法解决的问题、适用条件、优缺点及其改进方法角度对这几种方法进行了分析和对比,以此体现数学方法对数据挖掘的重要性。  相似文献   

8.
我国粮食作物保险风险区划的实证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粮食保险属于政策性农业保险,保险风险区划是全面推进粮食保险的一项先期准备工作。本文认为,产量变化能够测度自然风险对粮食安全的影响,并从这一新的视角建立了粮食安全自然风险影响的评价指标体系,利用系统聚类法、K-均值聚类法和模糊聚类法对我国粮食生产进行了省级保险风险区划划分,并以Fisher判别法、Bayes判别法和逐步判别法进行了回判验证。  相似文献   

9.
基于灰色聚类法的个人信用等级综合评价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了克服传统的信用决策系统过多依赖于专家的主观判断系统的弊端,越来越多的数学方法被引入到了信用评价体系中,本文采用灰色聚类法来进行个人信用评价,根据灰数的白化权函数将个人信用指标或评价对象划分为若干个可定义类别的方法,通过确定了各评价指标的阀值,建立了个人信用指标的白化权函数和评价模型.并通过具体的实例来对该评价方法进行验证.  相似文献   

10.
刘毅 《企业家天地》2011,(5):148-149
对16届世界女子篮球锦标赛各球队的11项技术指标进行统计,并运用因子分析、Q型聚类和等级相关分析法等统计学方法对所得数据进行分析和检验。结果表明:影响第16届世界女子锦标赛各球队成绩的技术数据指标是:得分、进攻篮板、助攻、三分命中率、盖帽和失误6项指标;运用因子分析和Q型聚类对篮球比赛的技战术指标进行量化评价具有较高的可靠性,能够客观的反映各队的技战术能力;本文在揭示16届世界女子篮球锦标赛各球队技战术发展趋势的同时,探索出一种较合理有效的量化评价球队技战术质量的方法。  相似文献   

11.
美国对华出口贸易在快速增长的同时,表现了空间集聚的特点。实证分析2000—2011年美国各州对华出口贸易面板数据,结果显示不同的地理区位、经济发达程度、产业结构、人口集聚等因素对美国对华出口贸易的空间分布有着显著性影响。美国对华出口贸易的空间集聚现象不仅验证了新经济地理学的观点,而且对美国对华贸易政策有着一定的影响。  相似文献   

12.
中国超大城市集聚性评价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文在相关概念界定的基础上,运用主成分分析法构建了中国超大城市集聚性指数。接着运用该集聚性指数对2006年中国27个超大城市的集聚程度进行了测算和评价分析,同时分析了近四年(2003--2006)中国超大城市集聚性变化情况及其变化原因。分析结果表明:2006年中国27个超大城市按其集聚程度可以分为三大集团;近四年中国27个超大城市集聚性相对稳定,少数城市集聚性有上升或下降趋势,且这种变化主要由各个城市经济集聚性变化引起,社会集聚性基本没有发生变化。  相似文献   

13.
金融产业集聚在地区工业化进程中发挥着非常重要的作用。通过区位商法的分析发现,我国东、中、西部地区金融产业的集聚程度有着较大差距,其中东部地区集聚度较高,而中西部地区则集聚度较低。面板数据的计量检验结果表明,金融产业空间集聚的差异对我国三大不同地区工业化产生了不同影响。总体而言,银行业集聚对工业化的影响作用最大,而证券和保险业集聚作用则较小,而对于不同地区、不同省份以及不同时期来说,这一作用也存在着差异。因此,可以通过调整金融业的空间集聚格局来促进工业化的发展。  相似文献   

14.
先进制造业集聚、专业技术人才集聚与生产性服务业集聚相辅相成.采用区位熵指标、基于中国分省数据的实证研究表明:专业技术人才集聚有利于先进制造业集聚;地区收入水平增长与生存成本上涨对不同地区集聚的形成影响不同,其中东部发达地区的先进制造产业聚集并不受制于用工成本压力,随当地总体收入水平的上涨集聚效应反而会有所加强,中西部欠...  相似文献   

15.
本文在分析不同集聚经济形式及其理论基础后,对集聚经济的各种测度方法进行了系统的总结。发现目前集聚经济的测度方法可以概括为四类,分别是在微观层面通过分析集聚因子对企业产出或生产率的影响来直接测度、分析集聚因子对产业或区域层面总产出或平均生产率的影响来测度、分析衡量产业集聚程度的指数与产业或区域层面总产出或平均生产率之间的关系来测度,以及通过分析要素价格空间梯度特征来对集聚经济进行间接测度。  相似文献   

16.
产业集聚是经济空间发展的必然过程和提升区域产业竞争力的客观要求。在区域协作背景下,运用区位商、集聚系数等指标分析重庆产业集聚的现状特征后认为,在长江上游经济带中重庆应通过产业协调和产业集聚政策重点发展装备制造业、电子信息产业、医药业、化工工业等产业。  相似文献   

17.
基于京津冀城市群13个城市2014—2017年面板数据,分析京津冀城市群雾霾污染的时空特征,使用探索性空间数据分析方法检验雾霾污染的空间集聚特征,在此基础上使用空间计量模型对雾霾污染的社会经济因素进行实证分析。结果表明:(1)京津冀城市群年均PM25浓度呈下降趋势,PM25浓度呈现出“夏低冬高,春秋居中”的季节变化特征,PM25月浓度均值呈U型分布。(2)京津冀城市群南部城市PM25浓度高于北部城市,南部城市雾霾污染较为严重,雾霾污染范围呈缩小趋势。(3)京津冀城市群雾霾污染存在显著的空间正相关性,石家庄、邢台和衡水表现出显著的高-高集聚,承德、张家口和秦皇岛表现出显著的低-低集聚。(4)人口密度、能源消费、产业结构和绿化水平与雾霾污染正相关,经济增长、技术水平和对外开放水平与雾霾污染负相关。  相似文献   

18.
通过对生产性服务业集聚对制造业升级的三重效应的分析,表明生产性服务业集聚对制造业升级影响呈倒"U"型以及各变量基于生产性服务业集聚对制造业升级存在门限特征。根据2002-2013年中国31个省级面板数据设定面板模型,并将生产性服务业集聚设为门槛变量进行门限面板模型估计,综合证实了三个假设,甄别出各要素基于生产性服务业集聚对制造业升级促进或阻碍作用的临界点。结果进一步表明,聚集的弹性效力呈现中东西渐次递减态势,空间语境下不同要素基于生产性服务业集聚对制造业升级的作用表现出不同的线性或非线性特征。  相似文献   

19.
以聚乙烯吡咯烷酮(PVP)为表面修饰剂,采用水热法制备了粒径较均匀的CdS纳米粒子.经X射线衍射和紫外可见光谱分析表明,该纳米粒子为六方晶型,并呈现出明显的量子尺寸效应,通过调整反应条件可以得到不同大小的CdS纳米粒子.同时,PVP的表面吸附作用不仅能抑制CdS纳米粒子的团聚,而且还能修饰纳米粒子的表面缺陷,使得CdS纳米粒子具有良好的光学性能.  相似文献   

20.
目的/意义经济新常态下,金融集聚是否有效促进了区域民营经济发展。通过分析金融集聚与区域民营经济增长的空间效应,探究金融与实体经济的关系以推动区域经济的持续稳定发展。方法/过程选取2005年至2016年四川省21个市州数据,结合空间马尔科夫链方法和空间面板计量模型,实证检验金融集聚对民营经济发展的空间效应。结果/结论四川省金融集聚和民营经济发展均具有俱乐部效应,但不存在俱乐部收敛;金融集聚状态较高的邻接地区对本地区民营经济发展的拉动作用不明显,而低水平类型的邻居拖累效应相对突出;空间计量模型结果表明金融深化存在地区竞争效应,金融集聚能有效促进本地区民营经济发展,但其空间溢出效应显著为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