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84 毫秒
1.
本文基于全国县级面板数据,采用动态空间工具变量模型和空间杜宾模型,从地方政府收入行为视角对均衡性转移支付的激励效应进行评估。结果表明:均衡性转移支付对地方政府收入行为具有双重作用。在直接效应方面,其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地方政府的财政压力,且不会对地方政府造成直接税收扭曲影响。但在间接效应方面,均衡性转移支付会引致地区间扭曲的税收竞争。其产生的税基效应和税率效应相互抵消,对地方政府的征税努力的影响不显著,对地方政府的财政收入行为呈现中性影响,并未产生正向激励效应。  相似文献   

2.
本文基于全国县级面板数据,采用动态空间工具变量模型和空间杜宾模型,从地方政府收入行为视角对均衡性转移支付的激励效应进行评估。结果表明:均衡性转移支付对地方政府收入行为具有双重作用。在直接效应方面,其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地方政府的财政压力,且不会对地方政府造成直接税收扭曲影响。但在间接效应方面,均衡性转移支付会引致地区间扭曲的税收竞争。其产生的税基效应和税率效应相互抵消,对地方政府的征税努力的影响不显著,对地方政府的财政收入行为呈现中性影响,并未产生正向激励效应。  相似文献   

3.
近年来地方政府因财政收入依赖土地出让收入形成"土地财政",并影响了整个社会经济中企业的发展。本文将企业的发展分解为企业规模扩大、生产力提升的规模效应(数量效应与质量效应),以及处于技术前沿或跨越发展进入技术前沿引致企业生产力提升的技术效应。利用1999-2009年中国286个地级市土地出让与工业企业面板数据,本文发现土地财政收入有利于企业规模扩张中的数量效应,而没有质量效应;结果同时显示土地财政收入制约着企业技术效应的发挥。由此对土地财政的依赖性在一定程度上"驱逐"了那些对中国未来经济持续发展有积极影响的企业。  相似文献   

4.
正近年,"土地财政"成为财政经济研究和宣传中使用频率较高的词语之一。但是,仔细研究后发现,"土地财政"从其内涵到成因都存在很大的认识分歧。一、对"土地财政"内涵的辨析使用"土地财政"概念时,大体有宽、中、窄三个口径。宽口径"土地财政"包括土地出让金收入、地方政府预算内和预算外直接与土地房产相关租税费,还包括间接相关的财政收入。比如地方政府以协议方式低价出让工业用地,虽然当期直接产生的土地使用权出让金收入比较少,但是一旦在激烈的地区竞争中胜出,获得制造业投资,就会获得未来稳  相似文献   

5.
本文从收入效应与替代效应两个角度构建了地方政府财政收入影响财政科技支出预算的理论分析框架,将“撤县设区”作为影响财政收入的外生冲击,使用PSM-多时点DID和夏普利值分解法验证了两个效应的存在,并对其进行定量分解,明晰了财政收入影响财政科技支出预算的作用机制,扩展了财政科技支出预算的研究视角。研究发现,财政收入减少时,收入的变动将直接导致财政科技支出预算金额下降(收入效应),且经济建设支出和基本民生支出会对财政科技支出预算产生替代,造成财政科技支出预算占一般公共预算支出比重下降(替代效应);进一步地,替代效应在研究期间内随时间下降,且在经济水平较低、发展不平衡程度较高的城市中发挥主导作用,收入效应与之相反。本文的研究结果表明,保持财政收入稳定,将稳增长和保民生作为财政科技支出预算的落脚点是保障地方政府财政科技投入的重要基础。  相似文献   

6.
地方政府通过土地获得直接与间接的资源型财政收入来满足财政支出需要具有学理上的正当性。我国地方财政收入配置格局对土地财政收益的依赖与现行土地制度安排、财政体制变迁与土地收益分配权力密切相关,而且相互间形成了不断强化的利益激励兼容机制。短期内土地财政收益,特别是土地出让收入对地方政府财力仍具有很强的支撑作用,长期应以税制改革为契机,促进土地财政收益的合理转型,以更好地均衡土地财政收益各个环节的资金源分布,规避地方财源不可持续的风险,确保地方财政向可持续路径转变。  相似文献   

7.
房价变动、土地财政与中国经济波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经济研究》2018,(1):35-49
本文基于中国土地制度的特点,以及地方政府依赖土地财政的事实,构建了一个包含金融加速器效应的多部门DSGE模型,模型包括房地产和非房地产部门,同时嵌入了地方政府的土地出让行为和支出结构。通过这一模型本文分析了房价影响GDP的作用渠道和机制。我们发现,外部冲击带来的房价变动,导致了房地产部门投资和土地价格的波动,而土地价格的波动对地方政府财政收入产生了较大的影响。考虑到中国地方政府在基础设施上的支出偏向,地方财政收入的变化又会对投资和资产价格产生冲击,在金融加速器效应的作用下,这一冲击进一步放大,最终导致了总投资和GDP的剧烈波动。本文研究表明,地方政府的土地出让行为联结了房价变动与地方政府的收入,而地方政府在基础设施投资上的偏向和金融加速器效应放大了房价对投资和整个经济的影响,三者共同作用使得房地产部门成为中国经济波动的重要来源。  相似文献   

8.
近些年,土地财政在地方经济社会发展中发挥了重要作用,但其直接或间接导致了社会财富分配的不合理,推动了房产价格急剧上涨,财政收入增长的不可持续性引起了产业资金流向的变化,引发国家产业结构失衡,阻碍了科学技术进步,引起生态环境恶化,并导致社会矛盾激化、腐败现象滋生、社会财富外流和社会责任转嫁等,甚至可能引发金融风险。而现行房产税(包括进行改革试点的重庆和上海)对这些问题难以及时有效解决。因此,需要着手对房产税进行深层次改革。  相似文献   

9.
地方财政收入是地方政府治理和财政运行的重要环节,也是中央与地方财权财力纵向配置中需着力解决的核心问题。地方财政收入合意性的衡量标尺是为地方政府履行财政职能提供充足、均衡、持久的财力支持,而这又与地方财政收入结构是否合理优化密切相关。本文将地方财政收入结构置于税收收入、非税收入和转移支付收入的框架内,选取相关指标探析分税制对地方财政收入能力的影响程度,阐释地方财政收入结构的多种约束条件,设计7个维度指标体系论证不同收入板块的路径依赖及其所产生的不同的政策激励约束效应,并基于"营改增"全面推进对中央和地方税种变化的影响分析,提出地方财政收入结构优化的建设性思路。  相似文献   

10.
本文主要从地方政府收入的来源及构成入手,结合我国建国以来采用过的财政体制,论述不同财政体制对我国地方政府财政收入的影响,指出1994年分税制改革后,土地如何逐渐成为地方财政收入的主要来源,地方如何一步步走上土地财政之路,对土地财政的由来及造成的一系列问题进行分析,提出地方财政应脱离对土地财政的依赖,另辟蹊径,寻找新的收入来源的思考.  相似文献   

11.
舒鹏  周少甫 《经济评论》2023,(3):97-116
本文基于房产税立法稳步推进的政策背景,通过构建一个包含异质性住房、地方政府土地供给决策以及税收要素的多部门DSGE模型,刻画和分析了房产税征收对地方政府土地财政行为以及宏观经济波动的影响机制。研究发现:(1)存量房产税政策能够显著降低房价与地价的均衡值,并有效抑制地方政府的土地出让行为;(2)降低地方政府对土地出让金的支配比例能够在一定程度上平抑房价与地价的波动幅度,但同时也会增加总产出向下偏离原稳态的持续时间,并促使土地财政行为由土地出让向土地抵押融资转变;(3)差异化的房产税政策能够对居民消费、商业投资以及总产出形成显著的正面效应,并有助于推动投资性房产向居住用途转移;(4)在土地资源持续减少的背景下,房产税政策实现产出效应的时点会被显著延后,土地抵押贷款逐渐成为地方政府的主要融资模式。  相似文献   

12.
1989年政府开始通过转让土地使用权获得资金促进地方经济的增长。实施土地财政以来,地方政府在改善本地区基础设施,引进投资项目,优化本地区产业结构,促进经济增长,改善人民群众居住条件,解决居民就业,提高人民收入等方面起到了积极促进作用。但由于土地财政收入的示范效应,在经济发展过程中也出现了影响经济持续增长的困扰:土地资源使用项目不合理,房地产供求失衡,供不应求与供过于求并存,给银行信贷和经济持续增长带来巨大的风险,环境污染使得经济的有效增长降低。基于土地财政可能对经济长期持续增长带来的不利影响,该文对相关问题进行了探讨并提出了系列建议。  相似文献   

13.
中国式财政分权使预算内财政资源集中于中央政府,进而导致承担诸多经济、社会、政治任务的地方政府设法筹集预算外财政收入,这主要通过农地征用实现。一方面,可以利用城市政府的强势地位用较低的征地补偿成本获得农村土地,再以出让的方式获得高额出让金;另一方面,利用征得的土地发展能对任期内经济增长和地方增值税、营业税收入有积极作用的制造业来取得较好的政绩。我们从地方政府官员追求政治租金最大化的角度刻画了这个政治经济学逻辑。  相似文献   

14.
随着城市化进程的不断加速,房地产的价格日益高涨,出现了过高的房价与消费者过低的收入问的矛盾.产生这一矛盾的根源是政府的行政体制改革远远落后于经济体制改革.分税制改革直接导致中央与地方财权与事权的不统一,财政收入大部分流向中央.为增加地方财政收入,地方政府凭借其在土地市场的垄断而与房地产开发商的合谋,提高土地的拍卖价格,通过土地财政来增加地方收入.而投机者的大量入市,客观上增加了对房地产的需求,使得房地产的价格加速上涨.要遏制房价过快增长的势头,需在严格调控投机者入市、严格控制异地买房,建立全国统一和完善的住房信息统计系统方面做进一步的努力,房地产问题还是一个经济结构调整的问题,它需要进一步完善政府的财政税收体制,从制度上制约房价的进一步上涨.  相似文献   

15.
本文通过理论分析认为转移支付对地方支出规模的影响由三个效应综合决定:直接收入效应、对地方自有收入的替代效应、通过影响经济增长的间接收入效应。基于2002——2009年全国县级面板数据,本文实证分析了转移支付对地方支出规模的综合效应和对地方自有收入的替代效应,研究发现转移支付对支出规模的综合效应为0.065,而替代效应为-0.073。此外,本文还考察了转移支付的区域效应:西部县市的综合效应和替代效应最大。国税与地税并行的征税管理体制,以及地方财权与事权的不匹配是转移支付对地方支出规模产生"粘蝇纸"效应的重要原因。本文结论对明晰地方支出责任和匹配财权与事权具有一定政策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6.
正为实地考察地方政府财政收支对土地出让收入的依赖情况,本课题组分别对中国两个相对发达省份和两个相对发达城市进行了实地调研,对土地财政情况作了对比,客观分析了不同地区对土地出让收入依赖程度的差异。其中,地方政府财政收入统计口径为本级公共财政收入、政府性基金收入、社会保险基金收入(扣除财政补贴收入部分)和预算外收入,国有资本经营预算收入由于规模小,除特别说明外,统计  相似文献   

17.
黄灵赛 《经济师》2014,(12):108-109
文章主要从筹集财政收入、完善地方税制体系、摆脱地方政府对"土地财政"的过度依赖、调节居民收入分配以及抑制房地产投资、投机行为,引导理性投资、理性消费五个方面探讨了房产税改革的必要性。  相似文献   

18.
物业税改革将从两个方面影响地方财政收入:一方面.土地出让金改为按年租金支付后,将导致依赖土地财政的地方政府当期收入大大减少;另一方面,开征物业税将为地方政府带来稳定的财政收入。本文通过估算它们的规模并分析对地方财政的相应影响.得出结论:短期内物业税改革所造成地方财政收入缺口很小:长期内物业税将在地方财政中扮演重要角色。  相似文献   

19.
正一、现状描述"土地财政"是我国的一种特殊现象,是指地方政府的财政收入主要依靠与土地相关的活动来获得。目前学界还没有对"土地财政"的内容形成统一认识。对于"土地财政"的概念,国内学者在不同时期分别提出了不同的定义。刘守英、蒋省三(2005)认为"政府财政预算内靠城市扩张带来的产业税收效应,预算外靠土地出让收入,成为名副其实的土地财政。"程瑶(2005)从广义  相似文献   

20.
近年来,随着城市化水平的不断提高,土地出让收入也快速增长,有力地促进了地方经济的增长和财政收入规模的扩大,土地资源的资产价值也得到了进一步体现。土地资源作为不可再生资源,如何管好土地、用好土地,是必须解决的难题,文章以某市作为研究对象,从近年来土地资源出让的社会效果进行全面分析,目的是为地方政府和上级有关部门管好、用好土地资源提供决策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