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苏提 《经济视角》2005,(4):50-52
2004年11月28-30日,温家宝总理访问老挝并出席第八次东盟与中日韩领导人会议。中国与东盟全面规划了今后5年双方在各领域的合作,标志着双方关系更加全面、系统、规范和务实。东盟各国一致确认中国完全市场经济地位。中国与东盟各国的经济发展进入了一个新阶段。  相似文献   

2.
《广东经济》2010,(1):60-60
2010年伊始,“自贸区”在我国成为热点话题。1月1日,中国-东盟自贸区正式建成。7日,由中国商务部和东盟国家商务部门等主办的中国-东盟自贸区论坛在广西南宁开幕,中国和东盟的众多官员和企业家齐聚一堂,展示各方合作共赢的决心和信心。  相似文献   

3.
从中泰蔬果零关税看新型区域经济合作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2002年11月4日,出席中国东盟领导人会议的中国国务院总朱基和东盟十国领导人共同签了《中国东盟全面经济合作框架议》(以下简称《框架协议》),决定到2010年建成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框架协议》是中国与东盟开展全面经济合作的里程碑,它的签署标志着中国与东盟的经贸合作进入了崭新的历史阶段。实践:“中泰蔬菜水果零关税”按照《框架协议》第六条的规定,从2004年1月1日起对500多种产品(《税则》第一章至第八章的农产品)实行降税,到2006年这些产品的关税降为零。为了尽快实现“早期收获”,中泰两国政府于2003年6月签署了《中泰关于在<中…  相似文献   

4.
《时代经贸》2006,(9S):13-13
9月6日,商务部副部长高虎城表示,在中国和东盟各国的共同努力之下,中国-东盟自贸区一定能够在2010年如期建成。  相似文献   

5.
中国与东盟合作关系的发展是东亚合作进程中最为突出的亮点。2003年10月8日于印度尼西亚巴厘岛举行的第七次东盟与中国(10 1)领导人会议上,中国与东盟签署了《中华人民共和国与东盟国家领导人联合宣言》,宣布双方建立战略伙伴关系,标志着中国与东盟的关系进入了一个新的阶段。  相似文献   

6.
农业经贸合作一直是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框架下的重要合作领域。早在2003年10月,中国与泰国之间就正式取消188项水果和蔬菜产品的关税,被称为"用农产品轻轻推开了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的第一扇大门"。2004年1月,伴随着"早期收获计划"的全面实施,中国与东盟率先在农产品领域开始了货物贸易自由化的先行先试,并取得了显著成效,为中国与东盟全面建设自贸  相似文献   

7.
《时代经贸》2005,(8):15-15
8月12日.马来西亚总理巴达维表示,东盟与中国的自由贸易协定将于2013年签订,而双方的关税减让将于2006年完成。2004年,马来西亚对中国的出口增长了25%,达85亿美元.创历史纪录。巴达维认为.未来马来西亚-中国的贸易联系将会进一步加强。  相似文献   

8.
周苹 《现代财经》2005,25(7):56-59
中国-东盟将在2005年7月1日起逐步降低关税,直至2010年将关税降为零。我国企业如何利用中国与东盟的《货物贸易协定》以及其承认我国完全市场经济地位等有利条件,适时进入东盟市场,已成为学术界关注研究的重要课题。  相似文献   

9.
王玉主 《经济导刊》2003,(11):72-73
近年来中国东盟之间的经济.贸易合作关系取得了突飞猛进的发展。从1990年到2002年13年间,双边贸易从70.5亿美元猛增到547.7亿美元增长近8倍中国与东盟相互依赖程度的大大提高。2003年10月8日,温家宝总理在印尼巴厘岛与东盟领导人共同发表了新的联合宣言,  相似文献   

10.
中国-东盟博览会是迄今为止唯一以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为主体的国际经贸盛会,本届博览会以"促进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建设、共享合作与发展机遇"为宗旨,涵盖商品贸易、投资合作和服务贸易三大内容,是中国与东盟通过大商贸合作的新平台.自2004年以来,中国东盟博览会已成功举办五届.第六届中国一东盟博览会紧扣自由贸易区的建设进程,突出自贸区元素,在坚持自身特色的基础上不断创新,打造一流的合作交流平台.  相似文献   

11.
中国与东盟的贸易逆差是中国重要的贸易逆差来源之一.2004年以后中国与东盟贸易逆差的减少来自于中国对东盟出口的增加.本文从国别结构、行业结构、产品结构三个方面分析了中国与东盟贸易逆差的结构,并比较了中日对东盟贸易产品结构的不同.本文得出国际垂直专业化分工是中国与东盟贸易逆差的根本原因,而经济发展水平是中国与东盟贸易逆差的直接原因.最后本文从政府、行业和企业三方面探讨了应对中国与东盟贸易逆差的对策.  相似文献   

12.
2002年11月4日,中国与东盟签署了《中国-东盟全面经济合作框架协议》,决定到2010年建成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随着自贸区建设的顺利推进,中国-东盟经贸关系步入了黄金发展期。广东更是凭借其地缘、人缘优势,以及外贸大省的优势,加快了与东盟贸易合作的步伐。本文从广东在中国-东盟自贸区进程中的现状入手,分析了广东与东盟的贸易、直接投资、旅游业、农业和制造业的合作现状,在此基础上对广东在中国-东盟自贸区发展进程中的特点、优势、地位与作用进行了论证,进而深入分析了今后广东加强与东盟合作的有利因素和不利因素,并以此提出了"十二五"时期深化广东与东盟国家战略合作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3.
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进程与动因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经过十年的建设,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在2010年1月1日正式全面启动,成为仅次于欧盟和北美自由贸易区的全球第三大自由贸易区。回顾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的形成过程,主要经历了实施“早期收获”计划、签署《货物贸易协议》和《争端解决机制协议》、签署《服务贸易协议》、签署《投资协议》和中国-东盟自贸区正式形成等五个阶段。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的形成,主要源于世界经济一体化深入发展、亚洲金融危机冲击、主要发达经济体经济衰退、中国经济迅速崛起、中国与东盟双方经济发展需要以及“东盟+3”合作进展缓慢等内外因素。  相似文献   

14.
郑立捷 《经济月刊》2008,(10):108-109
2008年10月22日-25日,第五届中国东盟博览会将在广西省南宁市举行。中关村科技园也将组织园区企业参展“第五届中国-东盟博览会”,这是中关村实行国际化战略、走向世界的重要一步。  相似文献   

15.
东盟在华直接投资对中国与东盟贸易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文运用面板数据的方法,研究了东盟在华直接投资对中国与东盟贸易的影响,结果表明,东盟对华直接投资促进了中国与东盟各成员国的进出口贸易。同时1984-1997年的回归结果发现,外商直接投资对进口的贡献率大于对出口的贡献率,而1997-2003年的回归结果却表明外资对出口的贡献率反而超过了对进口的贡献率。总的来说外商直接投资对贸易有积极的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16.
温总理在2004年11月28日出席东盟系列峰会期间明确表示,中国将不会迫于外界压力而令人民币升值、如果国际社会继续对人民币进行热炒,人民币重新估值措施就不可能出台就在此前一天,国家发改委首次承认有上千亿美元境外游资已进人中国内地……  相似文献   

17.
《经济技术协作信息》2010,(12):F0003-F0003
自今年1月1日开始进入零关税以及低关税运行后,中国-东盟自贸区开始显示威力。 4月22日,“2010东莞台湾名品博览会”在东莞举行。其间,在“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政策与实务研讨会”上,商务部亚洲司副处长李雅彬透露,今年一季度,中国-东盟进出口贸易额达到629亿美元,同比增长61%,高于我国外贸总体44%的增长水平。  相似文献   

18.
2008年10月22日—25日,第五届中国-东盟博览会将在广西省南宁市举行。中关村科技园也将组织园区企业参展第五届中国—东盟博览会,这是中关村实行国际化战略、走向世界的重要一步。  相似文献   

19.
2007年1月14日,来自中国、澳大利亚、新西兰、日本、韩国、印度以及东盟十国的领导人聚集于菲律宾第二大城市宿务,出席一系列会议,包括第10次中国与东盟领导人会议,第10次东盟与中、日、韩领导人会议以及第二届东亚峰会。这次盛会上,中国与东盟签署了《服务贸易协议》。这是中国在自由贸易区框架下与其他国家签署的第一个关于服务贸易的协议。服务贸易协议的签署意味着中国一东盟自贸区的建设跨过了一个重大障碍。  相似文献   

20.
2013年是中国与东盟宣布建立而向和平与繁荣的战略伙伴关系10周年。中国-东盟战略伙伴关系的建立标志着双方关系进入一个新阶段,由此中国-东盟关系全面提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