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王忠春 《经贸实践》2016,(13):48-49
战略成本管理理念强调资源配置的优化和资本产出的高效管理,克服了传统成本管理只注重生产成本管理,而忽略了成本构成的其他方面,如企业的供应与销售环节,对企业的外部价值链更是视而不见的片面性.如何优化战略成本管理方法及以此为导向创建创新型盈利模式是当今精准市场时代提升企业竞争力的重点.作业成本法和目标成本法是战略成本管理的两种基本方法,基于作业成本法的战略成本管理,在其客户关系管理和供应商关系管理上的应用又是企业创新盈利模式的前提.  相似文献   

2.
现代企业财务战略要求企业建立以价值管理为核心的财务战略管理体系,价值管理是一个综合性的管理工具,它既可以用来推动价值创造的观念,又与企业资本提供者(企业股东和债权人)要求比资本投资成本更高收益的目标相一致。经济增加值目标可以满足价值管理的要求,有助于实现企业价值和股东财富的最大化。  相似文献   

3.
纵观美国大企业经营和发展历程,可以归结为两种战略:一种是内部管理型战略,通过改善经营管理,以提高企业内部资源配置的有效性,增强竞争能力;另一种是外部交易型战略,通过资本市场进行重组和扩张,这是更大范围、更高层次的资源重新配置。内部管理型战略是一种实业扩张战略,在现有资本结构下通过整合内部资源,包括控制成本,提高生产效率、开发新产品、拓展新市场、调整组织结构、提高管理能力等,维持并发展企业竞争优势,横向延伸企业生命周期曲线。外部交易型战略是一种资本扩张战略,通过吸纳外部资源,包括组建合营企业、吸收外来资本、开展技术转让、战略联盟、长期融资、进行兼并与收购等,推动企业生命周期曲线的纵向扩展。资本经营则是属于后者。而兼  相似文献   

4.
战略成本管理关注成本管理的战略环境、战略规划、战略实施和战略业绩.成本管理目标服从于企业的战略方针,成本管理活动贯穿于战略管理各个环节,成本控制关注企业的长久竞争优势.  相似文献   

5.
随着企业经营管理活动提高到战略层次 ,战略成本管理已越来越重要。战略成本管理的基本目标是寻求企业长久的核心竞争能力。战略成本管理的基本内容有环境分析、战略定位分析、价值链分析和成本动因分析。本文在介绍战略成本管理的基础上 ,简要分析了战略成本管理在战略规划及预算、成本控制和业绩评价方面的应用。  相似文献   

6.
企业成本管理是以企业的全局为对象,根据企业总体发展战略而制定的。企业成本管理的首要任务是关注成本战略空间、过程、业绩,可表述为”不同战略选择下如何组织成本管理”。即将成本信息贯穿于战略管理整个循环过程之中,通过对公司成本结构、成本行为的全面了解、控制与改善,寻求长久的竞争优势。本文结合笔者多年的经验对成本管理的目标进行了分析,并对如何深化企业成本管理浅谈看法。  相似文献   

7.
林青 《经济研究导刊》2009,(26):140-141
面对日趋激烈的市场竞争,现代企业广泛引入了战略管理的新理念。在企业成本管理领域,战略成本管理的推广也势在必行。鉴于此,在对战略成本管理的内涵、特点及基本方法等进行阐释的基础上,并对在我国企业实施战略成本管理提出了若干建议,以期对企业管理者控制企业成本,加强企业管理有所裨益。  相似文献   

8.
王宏红 《当代经济》2009,(19):24-25
战略成本管理是企业经营战略的一个核心组成部分,是以企业经营战略目标为目标,并加以具体化.合理调整企业结构和分配企业的全部资源是企业经营战略的内容之一;成本是资源的耗费,控制成本、降低资源的耗费,也是企业经营战略的内容及目标.经营战略中,这二体系就构成了战略成本管理.随着企业经营环境的急剧变化,战略管理已经被提高到日益重要的地位.战略成本管理完善了现代成本管理的体系,为成本管理提供了新的思路与方法,相比传统成本管理具有很强的优越性.  相似文献   

9.
张敏 《现代经济信息》2013,(16):103-104
随着企业市场竞争的日益激烈,传统成本管理方法由于其自身的缺陷已难以适应企业战略管理的需要,如何从成本入手增强企业的竞争力成为企业在竞争中取胜的关键,战略成本管理应运而生。战略成本动因分析作为战略成本管理的重要工具,对企业在竞争中获取持久的成本竞争优势有着重要的意义。论文讨论了我国企业运用战略成本动因分析的现状及难点,并从战略成本动因选择的多样性、针对性、动态性等方面对其在企业的应用思路做出具体分析。  相似文献   

10.
论战略成本管理的模式特点及在我国企业的应用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窦连池 《经济师》2003,(3):259-260
战略成本管理是战略管理与成本管理的结合 ,是企业控制成本的更高管理层次 ,在现代企业中占有重要的地位。文章通过对战略成本管理内涵及特点的认识 ,阐述现代企业实施战略成本管理的四种模式 ,在此基础上对我国企业当前阶段如何实施战略成本管理提出了几点建议  相似文献   

11.
职业经理人是企业管理高度专业化和职业化的产物,已逐渐成为现代企业知识资本、信息资本、智力资本的重要载体和具有战略价值的企业人力资本。应从降低企业内部和外部交易成本,国际化竞争、满足利益相关群体需要及创造高绩效工作系统等方面实施职业经理人战略性管理,从而不断提升企业核心竞争力。  相似文献   

12.
文章以沪市2004年、2005年A股上市公司为研究样本,从信息披露与战略管理两个角度分析上市公司投资者关系管理对企业股权融资成本的影响,结果发现上市公司网站投资者关系指数(IIRI)与股权融资成本显著负相关,进一步检验交流信息质量指标对企业股权融资成本的影响,也发现同样的结果。这表明投资者关系管理活动,特别是加强与投资者之间的战略沟通确实能够起到降低股权融资成本的作用,从而为上市公司主动进行投资者关系管理、监管者推动投资者关系管理活动提供了证据支持。  相似文献   

13.
竞争战略对资本结构影响的实证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基于交易成本经济学和战略管理理论,本文分析了竞争战略对资本结构的影响,并形成研究假设。通过建立多元回归模型进行实证分析,实证结果表明竞争战略是资本结构的重要影响因素,负债比率与差异化战略和成本领先战略存在显著的正相关关系。公司竞争战略的制定与实施应考虑其财务影响,资本结构决策也应该考虑如何与公司战略相配合,以从资本结构决策中获得竞争优势。  相似文献   

14.
心理资本与战略人力资源管理   总被引:6,自引:1,他引:6  
本文分析了心理资本的内涵,比较了其与人力资本、社会资本的差异,并探讨了战略人力资源管理和心理资本的联系,提出了以创新性战略人力资源管理实践培育和开发心理资本的途径。  相似文献   

15.
战略联盟关系资本能给企业带来关系性租金,从而提升企业的竞争优势。但是,与一般企业管理不同,战略联盟管理更加复杂,其复杂性主要体现在如何妥善处理联盟企业之间的合作关系。因此,战略联盟管理需要加强关系资本管理,通过增加专用性资产投资、促进信任和承诺的循环递进,以及构建有效的冲突协调机制,从而建立和维护战略联盟关系资本。  相似文献   

16.
操作风险是银行风险管理的重点,经济资本是商业银行风险调整的业绩考核的基础,操作风险内生于于商业银行经营管理的过程之中。操作风险产生于作业环节,要准确地度量操作风险必须从作业环节入手。经济资本占用实质上是一种成本,可以借鉴作业成本法的思路来构建基于作业的操作风险经济资本度量模型。该模型具有风险敏感性强,便于应用等优点,同时,也存在风险评估客观性差的缺点。  相似文献   

17.
银行跨国战略联盟:基于价值链的分析框架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本文从价值链的角度重新诠释了银行跨国战略联盟 ,认为战略联盟的实质是价值链核心环节的互补 ,并以交易费用理论和资源理论为工具 ,剖析了战略联盟具体形式的选择问题。联盟伙伴的选择和联盟的有效管理是决定联盟运作是否成功最主要的两大因素 ,这两个因素直接决定了联盟成员之间的合作程度。本文重点分析了关系资本对联盟成员合作的意义与作用过程 ,并以动态分析的方法对关系资本的两种主要形式———信任与承诺的形成及其在联盟成员之间的互动机制进行了较为深入的研究。在理论分析的基础上 ,本文提出利用银行跨国战略联盟实施我国银行业国际化发展战略的构想 ,并指出应注意的相关问题。  相似文献   

18.
本文主要从战略成本管理和企业核心竞争力的概念出发,在与传统成本管理的比较中深入剖析了战略成本管理的特点和优势,以及战略成本管理与企业竞争力的关系,并结合河南联通公司案例就如何实施战略成本管理来提升企业核心竞争力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19.
从实证研究的角度研究了员工参与、全面质量管理和内部协调对能源企业战略成本管理绩效的影响,以及市场竞争环境的调节效应。通过对国内能源企业的问卷调研,利用调研数据对模型进行了统计检验,得到了实证研究结果。研究结果表明:员工参与、全面质量管理和内部协调对对能源企业的战略成本管理绩效有显著的正向影响;市场竞争环境显著调节了内部协调与战略成本管理绩效之间的关系,而对员工参与和全面质量管理与战略成本管理绩效之间的关系无显著的调节作用。本文的研究结论可以为能源企业的战略成本管理提供理论借鉴。  相似文献   

20.
The last automobiles manufactured in Australia rolled off the assembly line in the fall of 2017. This article looks at some of the factors that have impacted the industry since 1968 and led to its demise, including a high value of the Australian dollar in recent years, strategic decisions on the part of parent companies and reductions in governmental support and tariff protection. We estimate a cost function for the industry with inputs of domestic capital and labour and insourced intermediate goods as well as imported intermediate goods. The findings include that the remaining firms are operating in an output range of strongly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 economies of scale, and that all of the input pairs are substitutes except for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 complementary relationships between capital and domestic intermediate goods and labour and foreign intermediate goods. Unexpected results are that an increase in output per assembly plant appears to have a positive effect on total cost, while an increase in the effective tariff and an increase in the number of models appears to have a negative effect. One explanation for these robust but unexpected findings may be that total profit contribution is a part of total cost, and, therefore, factors that increase total profit contribution will also increase total cost.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