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渔业致富指南》2008,(2):37-38
<正>在鱼苗孵化过程中,提前脱膜和出现畸形胚胎等现象时有发生,严重影响出苗率。提前脱膜多发生在胚胎发育的尾鳍出现至肌肉效应期这段时间,卵膜破裂或者溶解,失去卵膜保护的胚体沉入水底而死亡。发生的原因:一是鱼卵质量差,或是鱼卵过熟,卵膜脆薄而弹性差,极易破损;二是孵化池内壁粗糙,易使随水流翻滚浮动的鱼卵卵膜被划破;三是放卵密度过大,或是孵化用水水质差,pH值偏低或偏高等;四是几个孵化池同时使用循环水.而各个孵化池进卵的时间又先后不一,  相似文献   

2.
导致鱼苗孵化过程中,提前脱膜和出现畸形胚胎而严重影响出苗率的原因有四:1.鱼卵质量差,或鱼卵过熟,卵膜脆薄而弹性小,极易破损。2.孵化池的内壁粗糙,易使随水流翻滚浮动的鱼卵被划破卵膜。3.放卵密度过大,或孵化用水水质差,pH值偏低、偏高等。4.几个孵化池同时使用孵化循环水,  相似文献   

3.
<正> 在家鱼卵的人工孵化过程中,提早脱膜多发生在胚胎发育的尾鳍出现至肌肉效应期这段时间,卵膜破裂或溶解,失去卵膜保护的胚体沉入水底,并致死亡。发生的主要原因:一是鱼卵质量差,或是卵子过熟,卵膜脆薄而弹性差,极易破损;二是孵化池内壁较粗糙,划破卵膜;三是放卵的密度过大,或是孵化用水水质差,PH值偏高偏低等;四是几个孵化池同时使用孵化循环水,而各个孵化池进卵的时间又先后不一,早入池孵化的鱼卵早脱膜,释放到水体中的卵膜溶解酶随循环水进入后放鱼卵的孵化池,引起后入池孵化的鱼卵提早脱膜。  相似文献   

4.
鱼卵和鱼苗的病害防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正> 一、剑水蚤 剑水蚤对鱼卵和刚出膜的鱼苗危害很大,其危害程度随水中剑水蚤的多少而定,严重时可使鱼卵和鱼苗大部分被咬死。 防治方法: 1、孵化用水要求用60目~70目的铜丝布,或相当于此规格同目大小  相似文献   

5.
在家鱼孵化过程中,鱼卵、鱼苗常会受到一些敌害生物和疾病的侵袭。敌害生物可以吞食或咬伤鱼卵和鱼苗,发生病害会直接降低鱼卵的孵化率和出苗率。因此,加强孵化过程中的病害防治,对孵化生产的顺利进行,乃至经济效益的提高,都具有重要的意义。现将孵化过程中常见的病害及防治措施介绍如下,供广大同行参考。  相似文献   

6.
<正> 在家鱼人工繁殖孵化过程中,常遇见鱼卵提前破膜的现象,造成孵化率降低,严重时造成大批死亡,因而在孵化中要引起重视。一、预防措施1、在孵化前期,做好亲鱼的培育工作,促使亲鱼性腺发育正常,从而保证亲鱼在家繁前发育成熟,产出的卵质量好,避免鱼卵提前脱膜现象的出现。2、孵化用水要选择清浩无污的水源,入水口有过滤网布,对pH值不适宜孵化的水质要进行改良,水质偏酸,可泼洒生石灰进行调节;使用循环水要进一步过滤,鱼卵入池孵化  相似文献   

7.
<正> 在鱼苗孵化过程中,提前脱膜和出现畸形胚胎等情况时有发生,严重影响出鱼率。 提前脱膜多发生在胚胎发育的尾鳍出现至肌肉效应期这段时间,卵膜破裂或溶解,失去卵膜保护的胚体沉入水底,并致死亡。发生的主要原因,一是鱼卵质  相似文献   

8.
<正> 斑点叉尾鮰(下面简称叉尾鮰)的苗种培育一般分为两个阶段:第一阶段为从孵化出膜到1.5—2.5厘米,称作鱼苗暂养。第二阶段为1.5—2.5厘米下塘养成大规格鱼种,称作鱼种饲养。 一、鱼苗暂养:叉尾鮰的鱼卵较大,刚出膜的鱼苗含卵黄较多,个体也比普通家鱼的鱼苗大得多。水温25℃左右时,出膜的鱼苗约需4—5天开口摄食。这一阶段的鱼苗称为卵黄苗,又因呈红色,故又称“红苗”。正常的卵黄苗喜群居,生产上常见到这时的鱼苗在水底头朝里,尾朝外,形成鱼堆,凡散游在堆  相似文献   

9.
<正> 鱼卵的孵化过程是人工繁殖的重要环节之一,这个阶段如果管理不善,就可能导致孵化率下降,甚至会造成受精卵“全军覆没”之灾,从而影响整个鱼苗的生产计划。因此,在获得大量的受精卵后,必须认真搞好鱼卵孵化工作。将孵化工作注意事项简要介绍,以供参考。  相似文献   

10.
<正> 1、团头鲂有哪些常见疾病?如何防治? 答:上期讲到细菌性疾病,本期接着讲真菌性鱼病、寄生虫病、非寄生虫病。 一、真菌性疾病 水霉病较常见,严重危害团头鲂的鱼卵,鱼苗、鱼种或成鱼的受伤部位也易感染。在鱼卵的孵化过程中,水霉菌的内菌丝侵入卵膜内,当胚胎因故死亡时,内菌丝迅速延伸入死去的胚胎,同时外菌丝也随之长出。当菌丝长得多时,附近发育正常的卵粒也因菌丝覆盖,窒息而死。菌丝越长越多,造成恶性循环,大量感染可引起鱼卵全部死光。一般在水温15℃—30℃流行。鱼卵的水霉病治疗较困难,应以预防为主:(1)加强亲鱼培育,提高受精率,选择晴天进行繁殖;(2)对鱼巢、产卵池、孵化用具进行清洗、消毒;(3)采用淋水孵化;(4)粘附在鱼巢  相似文献   

11.
<正>水花是受精鱼卵经前期孵化工作破膜后的具有一定游泳能力尚未开口吃食的鱼苗的俗称,专业术语称作仔鱼。水花鱼苗下塘成活率高低,直接影响夏花鱼苗生产成败。笔者从事家鱼繁殖和苗种培育工作二十余年,就影响水花下塘成活率的几个关键因素进行总结,希望能给广大鱼苗养殖户以帮助。一、适时下塘水花下塘最佳时机为水花能平游,见腰点(鳔充气),卵黄囊基本消失时,因此  相似文献   

12.
<正>鱼苗指卵黄囊基本消失,鳔充气,能平游和主动摄食的仔鱼,又称水花、鱼花、海花。鱼苗因受亲鱼、鱼卵质量和孵化过程中环境条件、管理措施的影响,体制有强有弱,这对鱼苗的生长和成活率带来很大的影响。人工繁  相似文献   

13.
甲鱼由于其独特的营养保健价值,在市场上日益走俏,人工养殖在各地也迅速兴起。但常规养殖,需要4-5年时间,才能使甲鱼养到400-500克左右,而控温快速养殖技术只需14个月左右。一、甲鱼卵的孵化首先要选择品种优良的甲鱼卵。优良甲鱼卵是孵化优良稚甲鱼卵的基础。当年孵化的稚甲鱼,脱壳时的重量,将直接影响越冬成活率和以后的生长速度。要求甲鱼卵受精率在90%以上,卵的重量为5-7克。正常的受精卵壳上有白点,其边缘清晰圆滑,卵粒颜色鲜亮呈粉红色,未受精或受精后发育不良的卵无白点或有规则的白色絮状斑块。其次要采用先进的设备和孵化技术,缩短孵化时间,孵出体质健壮的稚甲鱼。  相似文献   

14.
春季是鲤鱼的繁殖季节。但若管理措施不当,会导致鲤鱼的繁殖率低,养殖效益不高。在鲤鱼繁殖时造成繁殖率低的主要原因有5个:一是亲鱼达不到成熟度,造成产卵少,受精率低;二是孵化期间鱼卵出现水霉病,即鱼卵发霉;三是孵化期间遇冷空气及霉雨天气的影响;四是孵化塘清塘不彻底。留有鱼苗的天敌;五是在鱼苗出膜后日常管理达不到要求而造成死亡等。针对这些原因,要想提高鲤鱼的繁殖率,应做好如下三点:  相似文献   

15.
一、孵化 在脱黏和消毒完成之后,便进入到丁桂鱼卵的孵化。在人工繁殖过程中,孵化可分为静水孵化和流水孵化。静水孵化一般用于较小规模生产,卵的密度相对流水孵化要低得多。流水孵化适于较大的生产规模,卵的孵化密度也大得多。目前丁桂鱼的人工繁殖多采用流水孵化。  相似文献   

16.
<正> 黄颡鱼苗、鱼种培育是指从刚孵化出膜的带印黄囊的仔鱼开始,直至能进行商品鱼放养的大规格鱼种为止的整个生产过程。依据黄颡鱼苗种阶段的生物学特性及对生态环境条件要求、生长速度等特点,从仔鱼开始至大规格鱼种分为三个培育阶段:第一个培育阶段,指从刚孵化出膜至混合营养转向外营  相似文献   

17.
<正> 近年来市场对禾花鲤商品鱼需求有所增加,禾花鲤稻田养殖在农村也有所复苏,对禾花鲤种苗的需求随之增大。虽然禾花鲤在流水或静水中都能自然繁殖,但因受环境条件的影响,多数是零星产卵,而且鱼卵和鱼苗往往被鱼类或其它敌害所吞食成活率很低。人工繁殖可以使禾花鲤集中产卵,提高鱼卵受精率、孵化率和鱼苗成活率,并做到有计划地生产。要搞好禾花鲤的人工繁殖必须抓包括亲鱼选择、培育、产卵、孵化和出苗五个关键环节。现详细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18.
春季是鲤鱼的繁殖季节。但若管理措施不当,会导致鲤鱼的繁殖率低,养殖效益不高。在鲤鱼繁殖时造成繁殖率低的主要原因有5个:一是亲鱼达不到成熟度,造成产卵少,受精率低;二是孵化期间鱼卵出现水霉病,即鱼卵发霉;三是孵化期间遇冷空气及霉雨天气的影响;四是孵化塘清塘不彻底,留有鱼苗的天敌;五是在鱼苗出膜后日常管理达不到要求而造成死亡等。针对这些原因,要想提高鲤鱼的繁殖率,应做好如下三点:一、选择好亲鱼。选择体质健壮,体形肥满的无病无伤的亲鱼。雌鱼应选择3龄以上,体重一般3kg~5kg;雄鱼选择2龄以上,体重1.5kg~2kg即可。在非繁殖季…  相似文献   

19.
<正> 养鱼户每年到江、湖、库、塘采集鲤鱼卵,如何安全运输鱼卵到池中孵化呢?其科学方法是: 一、湿运法:使鱼卵保持湿度,经常淋水。这样鱼卵不易生水霉,孵化率高,管理也方便。当鱼卵胚胎达到肉眼见到“眼点”时,再行搬运。发现眼点后的卵胚胎对氧的要求较低,每立  相似文献   

20.
<正>一、网箱鱼苗、夏花培育(1)设施条件。利用"四大家鱼"闲置催产池设置网箱,塘鳢亲鱼在网箱中产卵、孵化、培育夏花。催产池一般为圆形,直径8m左右,深1.5m。催产池从蓄水池中用阀门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