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实体经济的稳企回转是国民经济良性发展的基础。在国内经济转型发展的攻坚时期,大量金融资本投向虚拟经济领域,发展中不平衡、不协调问题一直存在,金融支持实体经济发展的有效性引发质疑。由金融支持实体经济发展的现状出发,指出金融支持实体经济的针对性、有效性不足的原因,强调统筹金融市场建设、优化金融信贷政策、引导金融资源投向、加大金融产品创新、规范民间金融发展、建立成效考核机制等多个方面是确保资金投向实体经济,提升金融支持实体经济的有效性的重要举措。  相似文献   

2.
实体经济是一国经济发展的根本,但目前金融支持实体经济发展仍面临诸多现实困难,金融供给导向受限、金融配置效率低下。本文通过对咸宁市金融支持实体经济面临的现实困难入手,着重从实体经济内生动力、金融供给渠道、金融生态环境和金融市场配套政策等方面分析了制约金融支持实体经济存在的主要困难,并提出了相关的政策建议,以为进一步优化信贷结构、推动实体经济发展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3.
作为与虚拟经济相对应的实体经济,其范畴具有广泛性。但是,金融资源却具有稀缺性,在处理金融支持实体经济这一经济发展目标时,将有限的金融资源用于实体经济最需要的方面,是实现经济发展目标的关键。本文希望通过介绍国内外经济金融发展状况,剖析实体经济范畴广泛性与金融资源有限性矛盾,协调金融支持实体经济,并提出金融有效支持实体经济发展的建设性意见,以此促进金融与实体经济的良性互动,推动金融与实体经济协调发展。  相似文献   

4.
当前,金融支持实体经济发展是促进我国经济发展中的重要一环。如何引导县域银行业金融机构弥补金融服务中的“短板”,如何加大金融支持实体经济力度,是县域人民银行亟需思考的一个问题。以晋州市金融支持实体经济的调查研究对探索县域金融支持实体经济有一定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5.
本文围绕金融发展对实体经济的作用这一主题,通过金融支持山西实体经济发展的现状考察,并采用统计学和计量经济学的回归分析方法,导入全省20年相关经济、金融数据,实证分析了山西省金融发展对实体经济发展的重要影响,提出了金融支持山西实体经济发展的策略。  相似文献   

6.
金融创新以服务实体经济为根本准则。数字普惠金融作为数字技术在金融领域应用形成的新的金融业态,能否发挥对实体经济的有效支持备受关注。本文基于中国境内31个省份2011—2020年的面板数据,研究数字普惠金融的实体经济发展效应。实证结果表明,数字普惠金融通过推动技术创新、居民消费显著促进实体经济发展。分位数回归检验发现,在实体经济发展水平较低地区数字普惠金融对实体经济助推作用更强。异质性检验表明,数字普惠金融对传统金融发展程度、城镇化水平较低地区实体经济的支持力度更强,对实体经济整体、主体和核心部分的促进作用逐渐增强,金融监管和规范性措施有助于更好发挥其对实体经济的促进作用。在有效防范风险的基础上推进数字普惠金融发展能够为实体经济高质量发展提供有效支持。  相似文献   

7.
李涛 《甘肃金融》2020,(5):30-34
文章在分析新冠肺炎疫情下中小企业现状的基础上,解读了国家政策和各金融机构政策,就金融助力中小企业战"疫",提出在宏观层面促进财政政策与货币政策、金融调控与金融监管、国家金融监管与地方金融监管形成合力,微观层面可通过发展依托科技平台的供应链金融、建立支持企业清单管理制度、精准帮扶针对性融资纾困、加大科技金融贷款支持力度、降低企业融资贷款利率、降低企业融资担保费率、引导金融机构信贷资金支持实体经济发展等方式助力中小企业。  相似文献   

8.
信贷支持是金融支持实体经济的主要途径之一,而实体经济发展的着力点在于区域支柱产业和特色产业链.本文在调查研究朔州市支柱产业、特色产业链发展的基础上,针对发展中暴露出的实体经济运行中信贷资源有效需求不足;金融改革发展无法满足实体经济需求;局部风险开始在产业链上下游蔓延等部分现实问题和潜在风险,从中小企业发展、货币政策执行、政策联动、金融创新和金融生态环境优化等方面,就下一步金融信贷有效支持实体经济提出了意见和建议.  相似文献   

9.
论文基于农户金融支持农村实体经济的重要性分析,提出了农户金融在服务农村实体经济方面存在的主要问题,建议通过加快农村金融服务体系和机制建设、农户金融产品及服务创新、农村支付结算等基础设施建设、农户信贷资金流向监控、农村实体经济重点领域的金融支持等方面的政策来提升农户金融服务农村实体经济的能力。  相似文献   

10.
实体经济的持续健康发展离不开金融的支持,本文通过梳理比较商业银行和其他金融企业服务实体经济的功能差异,认为现阶段商业银行作为金融企业体系的主要构成者,在支持实体经济方面发挥着主导性的作用。支持实体经济发展,实现银政企共赢,是银行业改革发展的出发点和落脚点,为满足实体经济的发展需求,商业银行未来应强化既有的金融功能,巩固其服务实体经济的主导地位,同时,健全多元化功能结构、走综合经营之路。  相似文献   

11.
金融科技的核心要义,在于科技进步赋能金融服务,金融服务支持实体经济.全球各大经济体,围绕数字产业化和产业数字化,打造建设了数字经济新基建.数字经济加速了金融、教育、医疗等产业与科技的融合,从开源增收、节流降本和提效低碳层面上,驱动着金融科技的发展.  相似文献   

12.
支持和服务实体经济发展是当前金融工作的重点之一.如何促进金融服务实体经济的环境明显改善,解决实体经济融资难、融资贵问题是当前值得探讨的一大课题.本文通过对互助县金融支持实体经济发展情况的调查、分析,针对存在的问题,提出了相应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3.
随着金融对实体经济促进作用的增强,地区存贷比概念引起社会各界的高度关注,甚至以此作为衡量金融对地区实体经济的支持程度。本文从存贷比指标的计算口径、金融统计、计算时点、商业银行经营管理等角度解释了地区存贷比概念虽然很重要,但不适合全面衡量金融对实体经济的支持力度。并根据地区存贷比差异现状,分析了存贷比地区差异的影响因素,提出从完善地区信用环境、升级地区经济发展模式、优化地区融资结构等几方面提升金融对实体经济的支持力度。  相似文献   

14.
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提出,发展实体经济是经济工作的坚实基础。全国金融工作会议特别强调要坚持金融服务实体经济的本质要求。为了解当前金融支持江苏实体经济的现状,分析解决存在的问题,为人民银行总、分行制定相关政策提供参考,我们选取了江苏省苏南、苏中和苏北五市(苏州、无锡、扬州、连云港和宿迁),对金融支持实体经济发展情况进行了专项调研。  相似文献   

15.
<正>金融发展的根源在实体经济,金融展业的使命是服务实体经济。我国金融业与实体经济同呼吸共命运,金融业坚定不移地支持实体经济并取得了历史性跨越。未来,在党的二十大精神的引领下,金融业将深入践行金融工作的政治性与人民性,开创支持实体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新局面。  相似文献   

16.
金融作为市场经济的资金动脉,必须为实体经济服务,金融脱离了实体经济,将成为无源之水、无本之木。党的“十八大”报告指出,要深化金融体制改革,健全促进宏观经济稳定、支持实体经济发展的现代金融体系。  相似文献   

17.
为贯彻落实全国金融工作会议精神,充分发挥市场配置金融资源的作用,确保信贷资金流入实体经济,有效解决中小企业融资难的问题,人行栾城县支行组成调查小组对金融支持实体经济发展情况进行了调查,针对金融支持实体经济发展中存在的问题进行了分析,并提出了相关的建议。  相似文献   

18.
宋汉光 《银行家》2012,(8):60-63
金融支持实体经济发展是当前社会各界热议的话题。2012年年初召开的全国金融工作会议上,温家宝总理提出"坚持金融服务实体经济的本质要求","坚决抑制社会资本脱实向虚、以钱炒钱"。金融部门一定要正确认识实体经济与金融发展的关系,认真研究分析实体经济金融需求,把准金融工作方向,着力提高金融服务实体经济的质量和水平。历史与现实昭示:金融应当且必须服务于实体经济  相似文献   

19.
基于深化金融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以及建设数字中国的背景,金融科技赋能金融服务有助于释放实体经济活力,推动金融体系脱虚向实。本文选取2011—2020年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面板数据,实证检验金融科技赋能对金融支持实体经济以及对不同行业效率的影响。研究发现:金融科技赋能推动了金融支持实体经济效率的提升,其中对金融支持第三产业效率的影响最为明显,多种稳健性检验也支持这一结果。在金融供给端,金融科技通过增强金融机构竞争程度、提升地方性金融机构发展水平、缓解资源错配来优化金融供给结构;在金融需求端,金融科技通过增加企业贷款可得性、深化实体企业与金融体系关联程度来改善金融需求结构,从而提升金融支持实体经济效率。金融科技赋能助力金融体系脱虚向实的作用在对外开放水平较低、金融机构网点数量较少和创新水平较低的地区更为显著。本文的研究为运用金融科技增强金融服务实体经济能力,改善金融供求结构不平衡提供了经验证据。  相似文献   

20.
郑宏威  刘冰 《银行家》2022,(3):72-75
碳中和目标的全面实现,需要依托金融服务、技术创新和政策协同的共同支持.在行业技术的实践层面,目前我国温室气体排放核算技术仍任重道远,科技应用的不断创新可为金融服务的决策提供更多的数据支持.在金融服务市场经济的战略层面,绿色金融锚定双碳目标,高质量服务实体经济低碳转型,才能更好地绘就远景蓝图.只有金融与科技有效联动,才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