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谢丽华 《经济师》2009,(2):44-44
随着经济全球化浪潮的不断推进,日益呈现出的经济伦理观念越来越被人们关注。文章通过分析全球化条件下存在的消极的竞争观和片面的义利观,强调消极的竞争观和片面的义利观不适应经济全球化的要求,它要求人们扬弃传统的伦理观念。  相似文献   

2.
儒家伦理在我国传统伦理中一直居于主导地位.如何对待传统伦理特别是儒家伦理,是长期困扰思想界、理论界的一大难题.完全否认儒家传统伦理的极端观点已难以获得喝彩.主流观点倡导扬弃儒家传统伦理、发掘儒家传统伦理的现代价值.  相似文献   

3.
儒家伦理在现代社会的命运和出路,一直是理论界关注的热点,同时也是一个颇为复杂的现实问题。对于儒家伦理如何实现现代转型,如何能够真正融入现实生活,理论界见仁见智。我们为此专门组织了一组笔谈,以期促进相关问题的深入研究。[编者按]  相似文献   

4.
张杰 《金融评论》2013,(6):1-38
儒家伦理与经济发展究竟具有怎样的关系,既有文献见仁见智。本文的分析表明,儒家伦理起初内生于保证家庭组织运行效率的实际需要,而后长期充当国家与个人的调适角色,促成了家族制与官僚制的制度妥协,并由此形成独具特色的市场制度基础,汉唐盛世便奠基其上。中国未来市场经济发展的一个要害是政府因素与其他市场因素能否达成制度均衡,儒家伦理的作用自当不言而喻。不仅如此,儒家伦理在长期的历史演进中逐步完成了商业转向,具有了丰富的市场涵义,加上东亚经济奇迹佐证凿凿.因此其对市场经济发展有利无害当成定论。本文的讨论发现,儒家伦理的宏观功能与微观功能存在内在冲突。它在宏观上具有很高的财富门槛与道德条件,但却疏于微观层面的财富创造,因此,既有经济改革过程注重汲取基于新教伦理的欧美制度优势以促进财富积累,具有显而易见的合理性。但是这种进程缺乏稳定性与包容性,极易导致财富与道德的偏离,而儒家伦理恰好具有纠正此种偏离的比较优势。这就意味着,在中国经济改革过程中,一种前所未有的“文化衔接”在所难免。本文的结论是,财富积累长期疏离于自己的文化传统当为中国未来经济发展的最大挑战,面对日益凸显的深层社会经济矛盾.唯一正确的制度选择是使经济改革与发展进程重返中国本土的文化基础。  相似文献   

5.
韦伯在其《中国宗教——儒教与道教》一书中提出了一个关于儒家伦理的著名命题,即儒家伦理无法开出资本主义。该命题隐含着对儒家伦理的非知识性指控,从而构成了对儒家伦理学说的重大挑战。本文力求从韦伯命题的分析入手,在伦理思维的方法论层面,提出一种不同于韦伯观点的理论解释,以作为对韦伯命题挑战的初步回应。  相似文献   

6.
"仁、义、礼、智、信"是儒家传统思想的核心,是古人判断自己和他人行为符合伦理与否的标准。文章分析了我国古代传统的儒家思想内涵,揭示出其中所蕴含的现代市场营销伦理,在分析我国现代市场营销伦理缺失的基础上,对其伦理失范行为进行了探讨,并以中国古代儒家思想为借鉴,对现代我国市场营销伦理进行了重构。  相似文献   

7.
略论儒家生态伦理的基本精神与价值取向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儒家生态伦理的主要内容包括"天人合一"的哲学理念,"民胞物与"的生活态度,"自强不息"和"厚德载物"的实践精神,"和合"意识的生态理想。本文认为,儒家生态伦理是建构中国特色的后"西方中心论"生态伦理的可贵思想资源。  相似文献   

8.
随着员工个人价值实现的需求日益增强,组织中谏言行为的发生频率随之增加,领导者是谏言的接收方,其是否纳谏将直接影响员工谏言结果,因此,领导纳谏行为逐渐被学界所关注.既往研究探讨了领导者情绪和权力等对纳谏的影响,但忽略了中国情境中儒家伦理影响下的领导者自身素质如何影响纳谏行为的发生.本文基于148个团队的148名领导和637名员工的样本数据,通过层次回归分析来考察儒家伦理对领导纳谏的影响及其机理.研究结果表明,儒家伦理促进了领导纳谏行为的发生;德行领导在儒家伦理与领导纳谏的关系中发挥中介效应;上下级沟通频率在德行领导与领导纳谏的关系中发挥调节效应,上下级沟通频率越高,德行领导与领导纳谏之间的关系越强.本文既丰富了中国本土领导理论的研究,也为促进组织内部员工提出谏言和领导纳谏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9.
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我国一些企业在产品、包装、价格、促销、分销等营销领域出现了大量缺乏伦理的行为.不仅直接损害了消费者的利益和社会的长远利益,扰乱了社会主义秩序,而且严重影响了企业的生存和发展。研究企业营销伦理是经济全球化发展下的国际竞争新形势的需要,是落实科学发展观,加快构建和谐社会进程的现实要求,有利于我国企业提高竞争优势,实现可持续发展。我们应从政府、消费者、社会环境、企业四个方面构建我国企业营销伦理的新体系。  相似文献   

10.
刘宁 《生产力研究》2011,(3):9-11,16
马克斯.韦伯认为,就世界各宗教的经济伦理而言,唯有新教伦理实现了人们生活态度之规律化与方法化。中国的儒家文化轻视经济生活,欠缺理性化的"经济训练"(韦伯语)。余英时认为韦伯的论断"缺乏事实的支持",儒家有自己的对"彼岸"世界的形而上学追求,儒家的经济伦理同样强调人伦日用和敬业精神,同样存在着类似于新教伦理"天职"观念的职分责任感。这种经济伦理同样可以促生经济生活的理性化。  相似文献   

11.
儒家伦理在现代社会的命运和出路,一直是理论界关注的热点,同时也是一个颇为复杂的现实问题。对于儒家伦理如何实现现代转型,如何能够真正融入现实生活,理论界见仁见智。我们为此专门组织了一组笔谈,以期促进相关问题的深入研究。  相似文献   

12.
儒家伦理在现代社会的命运和出路,一直是理论界关注的热点,同时也是一个颇为复杂的现实问题。对于儒家伦理如何实现现代转型,如何能够真正融入现实生活,理论界见仁见智。我们为此专门组织了一组笔谈,以期促进相关问题的深入研究。  相似文献   

13.
儒家伦理在现代社会的命运和出路,一直是理论界关注的热点,同时也是一个颇为复杂的现实问题。对于儒家伦理如何实现现代转型,如何能够真正融入现实生活,理论界见仁见智。我们为此专门组织了一组笔谈,以期促进相关问题的深入研究。  相似文献   

14.
我国古代思想学说源远流长,一些风格各异的学术流派,各自树立了一面旗帜,百家争鸣,百花齐放,呈现了百家异说的学术盛况,他们共同奠定了我国古代学术思潮的理论基础。本文从多个方面阐述了儒家道德伦理的思想体系和儒家道德伦理的根本精神,体现了中国古代思想教育优秀成果的现代价值。  相似文献   

15.
略论儒家伦理话语在当代中国的重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儒家伦理在现代社会的命运和出路,一直是理论界关注的热点,同时也是一个颇为复杂的现实问题。对于儒家伦理如何实现现代转型,如何能够真正融入现实生活,理论界见仁见智。我们为此专门组织了一组笔谈,以期促进相关问题的深入研究。  相似文献   

16.
儒家伦理在现代社会的命运和出路,一直是理论界关注的热点,同时也是一个颇为复杂的现实问题。对于儒家伦理如何实现现代转型,如何能够真正融入现实生活,理论界见仁见智。我们为此专门组织了一组笔谈,以期促进相关问题的深入研究。  相似文献   

17.
以组织创新成分理论、精神型领导理论和领导情景理论为依据,探讨精神型领导和职业召唤感等精神性因素对研发人员创新行为的动力作用以及儒家工作伦理的调节效应。通过企业调研获得268套领导-员工的有效配套问卷数据,统计分析表明:(1)精神型领导对研发人员的职业召唤感和创新行为具有显著正向影响;(2)研发人员的职业召唤感对其创新行为具有显著正向影响,并在精神型领导和研发人员创新行为之间具有部分中介作用;(3)儒家工作伦理调节了精神型领导对研发人员创新行为的正向影响,儒家工作伦理越明显,精神型领导对研发人员创新行为的正向影响也越强;(4)儒家工作伦理还调节了职业召唤感在精神型领导和研发人员创新行为之间的中介效应,儒家工作伦理较高时,精神型领导通过研发人员职业召唤感的中介进而对其创新行为的间接影响也随之增强,反之则减弱。研究结论拓展了基于精神性视角的创新行为动力机制及其边界条件研究。为管理者实践精神型领导、培育研发人员职业召唤感和加强研发工作伦理建设,从而有效激发研发人员的创新行为提供了理论借鉴和管理启示。  相似文献   

18.
王金秀 《当代经济》2006,(20):69-70
我国古代思想学说源远流长,一些风格各异的学术流派,各自树立了一面旗帜,百家争鸣,百花齐放,呈现了百家异说的学术盛况,他们共同奠定了我国古代学术思潮的理论基础.本文从多个方面阐述了儒家道德伦理的思想体系和儒家道德伦理的根本精神,体现了中国古代思想教育优秀成果的现代价值.  相似文献   

19.
儒家伦理教育的同情性反思的原则儒家伦理教育的同情性反思的原则是在与批判性反思相区别中凸现的。区别的关键是从批判转变为同情。因此,其原则主要表现为如下方面;1、儒家伦理教育的同情性反思必须具有“了解之同情”。所谓“了解之同情”,就是陈寅恪先生所说的“必神游冥想,与立说之古之,处于同一境界,而对于其持论所以不得不如是之苦心孤诣,表一种同情”[1]。在些基础之上,“始能批评其学说之是非得失,而无隔阂肤廓之论。”[2]对此,冯友兰先生有一个十分贴切的比喻:“官僚查案报告中常有‘事出有因,查无实据’之语。…  相似文献   

20.
以农耕文化为根基的中国传统道德,经历春秋战国的文化思考及秦汉的历史选择,最终确立了以儒家伦理为主体的道德体系。然而,儒家伦理的主体地位却在近代社会文化的变革中被马克思主义所取代。有什么样的文化实践就会有什么样的伦理思考和道德选择。因此,思考传统文化与道德的变革关系,对我们认识当代市场经济的文化发展与传统道德的冲突和融合,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