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通过分析重庆市休闲农业示范点的空间分布特征差异和社会经济影响因素,以期对重庆市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发展提供借鉴和参考。将重庆市301个示范点作为研究对象,通过计算最邻近指数、变异系数、核密度指数、空间自相关指数,得出空间分布特征。分析表明:示范点呈集聚分布且具有多中心核密度集聚特征;全局自相关Moran’s I指数的结果表明重庆市相邻区县间的示范点具有集聚的相似属性;局域自相关的LISA聚类显示,示范点多存在“低—低聚类”分布,主要在渝西地区;通过相关性分析得出示范点空间分布与区域经济发展水平、农业发展水平和交通运输能力较显著相关,但与旅游发展水平相关性较弱。最后在农业发展、产业融合、交通网络建设、旅游资源优化方面对重庆市休闲农业示范点的建设提出相关建议。  相似文献   

2.
利用熵值法测度了2007—2019年我国城市公共服务供给水平,并借助Dagum基尼系数分解法、动态空间收敛模型和空间杜宾模型探究我国公共服务供给水平的时空分布、收敛特征及其影响因素。研究发现:(1)样本期内,我国城市公共服务供给水平基本呈现逐年增长的趋势,而五大城市群间表现为非均衡特征。(2)从区域差异来看,我国公共服务供给水平存在明显的地区间差距,但城市群内部差异不大。(3)从收敛特征来看,我国城市公共服务供给水平呈现显著的β收敛特征,加入影响因素后,收敛速度增加。(4)政府治理效率、地方政府竞争、数字普惠金融、人口规模和地方财政自给率会不同程度地影响公共服务供给,其中数字普惠金融和人口规模还存在显著的空间溢出效应。  相似文献   

3.
采用超效率SBM-Undesirable模型测度长三角城市群小城镇产业集聚效率,并运用探索性空间数据方法分析其时空演变特征,同时基于空间计量模型研究其时空演变的影响因素。研究发现:(1)长三角城市群小城镇产业集聚效率存在显著的区域异质性,小城镇产业集聚效率和地区的经济发达程度有密切联系;(2)小城镇的产业集聚效率存在较强的空间正相关性,呈现出一定的空间集聚特征,且高—高(H-H)型集聚多集中在江浙沪地区;(3)产业集聚效率较高的小城镇主要呈现组团化聚集格局,空间极化现象明显,上海—杭州成为核密度高值轴线;(4)产业结构、技术进步、劳动力投入、资金投入、空间距离、政府投入水平和人民生活水平对长三角城市群小城镇产业集聚效率均有显著提升作用,相邻的小城镇之间存在一定的竞争和资源争夺,导致部分因素在提升当地小城镇产业集聚效率时,会挤压邻近地区小城镇的要素资源。基于此,提出区域均衡发展、构建相关机制、推动城市城镇一体化发展、合理分配资源等建议。  相似文献   

4.
该文采用全国大规模调查数据,检验我国基本公共服务满意度分布水平。结果表明:我国公众基本公共服务满意度整体水平不高,存在较大提升空间;基本公共服务分配不均衡和享用不普惠较为明显;资源配置区域差距大,表现在东部地区基本公共服务提供充足、分配均衡、获得可及和享用普惠的程度显著高于东北、西部和中部;住房保障服务、劳动就业服务、基本社会服务与公共文化体育服务满意度较低;基本公共服务满意度与客观绩效并非正向关联,揭示东部和城镇居民公共服务需求可能已由规模效率的追求转变为质量的渴求,西部和农村居民基本公共服务需求尚停留在保基本和均等化的数量层面。  相似文献   

5.
以江苏省典型区域的小城镇体系为样本、以城镇平均地价为指标,对江苏省小城镇体系地价进行地统计研究,分析发现江苏省小城镇体系地价表现出明显空间分布特征。研究表明:①小城镇体系地价从中心城市到行政区边缘的变化具有明显阶段性,且不同城镇体系表现出差异特征;②由于发展阶段的不同,小城镇地价结构体系存在较大差异;③小城镇间相互联系强度的不同造成不同地区城镇体系地价的相互关联性表现迥异;④江苏省区域小城镇体系地价总体存在南—北向空间变化趋势。最后,运用因子分析方法揭示出:区别于大中城市地价的主要影响因素是集聚规模,小城镇地价空间差异的主要原因是空间区位差异。  相似文献   

6.
以汾河流域的小城镇为研究对象,运用GIS空间分析等方法来探究汾河流域小城镇的空间分布格局及其影响因素。结果表明:汾河流域小城镇在宏观空间上整体呈现集聚型分布特征,集中分布在中下游地区,在空间上形成晋中盆地南部和临汾-运城盆地两个核心集聚区;汾河流域小城镇规模分布在空间上存在上中下游的差异性特征,中游地区小城镇数量最多,下游地区的小城镇密度最大。汾河流域小城镇空间分布区位特征明显,从自然因素看,汾河流域小城镇分布具有低海拔、低坡度指向和"亲水性"特征;从人文因素看,汾河流域的小城镇与公路的交通可达性,与各级城市可接近性,与景区、工业园区的融合性都较好。  相似文献   

7.
收集2012—2016年中国各省域单元产业产值等相关数据,通过区位熵识别各区域智慧专业化产业集合,构建区域智慧专业化发展水平评价体系,分析各区域智慧专业化发展水平以及地理分布格局。结果发现:智慧专业化发展水平具有空间分异特征,研究区域间的差异性在提升,东部地区是智慧专业化发展水平的高值区;智慧专业化发展水平空间分布具有显著空间正相关关系,智慧专业化发展水平高的区域其邻近区域发展水平也相对较高;同类型空间关系的区域呈现出较为明显的连片分布特征,H-H区域由东南沿海地区向长江沿线区域扩展,而西部地区连片的L-L区域没有发生改变;智慧专业化产业发展水平、智慧专业化产业促进能力、智慧专业化产业关联度以及智慧专业化产业发展环境差异性,对中国区域智慧专业化发展水平呈现出的不均衡空间分布类型具有重要影响。  相似文献   

8.
从创新投入能力、创新产出能力和创新环境支撑三个方面,构建高技术产业自主创新能力综合评价指标体系,并利用中国31个省份2009年的数据进行了实证分析.研究结果表明,高技术产业自主创新能力与区域经济发展之间存在显著相关关系;人力、财力、设施等方面的投入以及高技术产业自身的产出规模是高技术产业自主创新能力的主要影响因素;各地区高技术产业自主创新能力差异较大;从东、中、西部三大地区的比较来看,与中国经济空间分布格局基本相似,由东部往西部呈现逐渐降低的梯度分布格局.  相似文献   

9.
一、改革开放以来东中西部地区吸引外资分布差异(一)数量分布差异中国实施开放政策三十年来,外商直接投资进人东中西部地区有明显的阶段性特征。改革开放初期(1978—1992年),三大区域吸引外资能力都处于较低水平,区域之间无论在数量或产业上没有明显的优劣区分,主要表现为利用外资基本属于数量扩张型,总体规模较大,但项目小型化、技术含量不高,产业层次较低,以传统的轻纺工业为主。在短缺经济时代这种利用外资方式有一定的合理性,因为可以快速弥补资金短缺和外汇缺口。  相似文献   

10.
山东省基本公共服务质量测度及空间格局特征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以山东省17个地市为研究区域,通过构建基本公共服务质量评价指标体系,以熵值法确定指标权重,利用集对分析模型对2012年山东省17地市的基本公共服务质量进行了测度,并对其空间格局特征进行了分析,研究发现:1就基本公共服务类型划分而言,基本公共服务质量优秀的为青岛、东营、济南、威海、烟台、淄博;基本公共服务水平良好的地区为滨州、潍坊;基本公共服务中等水平地区为莱芜、济宁;基本公共服务较差地区为德州、泰安、日照、枣庄、临沂、聊城;菏泽基本公共服务最差。2就空间格局特征而言,呈现出沿着胶济线形成基本公共服务质量高水平地区,胶济线两翼的基本公共服务质量水平较低的特征;沿海地区与内陆地区相比,沿海地区的基本公共服务水平要远高于内陆地区;次级区域相比,半岛地区最优,其次是鲁中地区,再次是鲁西北地区,鲁南地区最差;就内部差异而言,半岛地区内部差距最小,鲁南地区次之,再次是鲁中地区,鲁西北地区最大。  相似文献   

11.
北京市公共服务设施空间集聚特征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公共服务设施是社会服务业的物质载体,其空间合理布局对城市的宜居性和居民生活质量产生重要影响。基于北京市9大类公共服务设施空间点要素数据,综合运用最近邻指数、最近邻层次聚类和Ripley’s K函数等空间点模式分析方法,对北京市公共服务设施的空间集聚特征进行了详细分析。结果表明:(1)不同公共服务设施分布的热点集聚区均表现出一定程度的中心集聚现象,其具体空间分布又各具特色;(2)不同公共服务设施分布均具有空间集聚特征,且经营性设施的空间集聚趋向更加明显;(3)不同公共服务设施在不同空间尺度均具有显著的空间集聚特征,但空间集聚强度和空间特征尺度却存在明显差异。  相似文献   

12.
《经济地理》2021,41(2):11-22
海岛县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是人居海岛可持续发展的基本保障,对促进海洋经济高质量发展及实现海洋强国战略具有重要现实意义。文章通过构建评价指标体系,运用组合权重和集对分析法对2008—2017年中国12个海岛县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水平时空演化格局、子系统发展态势及陆域—海岛差异进行研究,并结合固定效应模型探究其时空格局的影响因素和演化机理。结果表明:①时间序列上,海岛县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水平整体提升,县区间差异趋于缩小。空间分布上,总体呈现由低水平不均衡格局向高水平均衡格局演进的趋势,南北差异分界明显,省域经济影响深。受地方政府决策影响,子系统服务之间发展失衡,教育、医疗低水平区域"追赶效应"明显,社会保障地区差距仍旧悬殊,且优劣势"区域化"特征突出。陆海统筹背景下,海岛县基本公共服务发展劣于陆域地区的非均等问题仍有待破解。②地区经济发展水平、财政支出能力、海陆开发空间、人口规模与分散程度等影响因素通过内在基础、外部环境以及基本公共服务供需两侧四个方面,共同作用于海岛县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水平时空演化。在海洋经济高质量发展进程中,推动基本公共服务与经济、生态协同发展,可有效促进人居海岛可持续开发。  相似文献   

13.
中国智慧产业发展水平综合评价与时空特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规模、投入、产出和潜力四个方面,构建智慧产业发展水平的综合评价指标体系。运用熵值TOPSIS法、纳尔逊分类对31个省市2006、2010、2014年智慧产业发展水平进行综合评价与比较。采用ESDA空间分析方法,揭示各地区智慧产业的空间分异特征。结果表明:1智慧产业整体呈发展态势,但各地区发展水平空间差异大。2智慧产业发展水平呈现出较为显著的空间自相关,智慧产业发展水平相似的地区呈现集聚分布。3智慧产业发展的空间格局有明显的东西差异。高—高聚集区集中东部,低—低集聚区偏于西部,低—高类型区偏于北部,广东则处于高—低类型区,无明显集聚特征区域集中在中部地区。  相似文献   

14.
小城镇是中国城镇等级体系中最基层的单元,是我国推进新型城镇化和城乡融合发展的主要载体之一。文章选择中国城镇化快速发展的2004—2017年时段,运用GIS将全国统计数据、空间数据和网络数据等相互融合,构建中国小城镇空间数据库,以探究其时空演变格局及机制。研究发现:(1)研究期内小城镇数量在短暂下降后呈持续上升趋势,小城镇人口总规模、平均规模不断上升。(2)以“胡焕庸线”为界,中国小城镇发展水平呈现“东南高、西北低”的总体格局,但在研究期内东南部优势略有减弱。(3)研究期内小城镇规模类型以向上转移和不变两种类型为主,其中超大型小城镇在长三角、珠三角的集聚空间不断扩大,中型以上小城镇由沿海和大城市周边分布为主逐步向中西部地区扩展,中小型以下小城镇由京广—京哈铁路以西密集分布,收缩到“胡焕庸线”两侧和东北部分地区。(4)自然地理条件中的海拔高程、河网密度等内生性变量,区位与可达性中的对外交通网密度、所处区域经济发展水平等外生性变量,对小城镇发展呈现为显著或较显著的影响,初始发展基础对小城镇发展有重要影响。  相似文献   

15.
我国少数民族区域由于宽松的生育政策,人口自然增长较快,但就人口规模的空间分布而言,少数民族区域内部也会存在着空间非均衡性。文章利用新疆南疆三地州24个县1998~2013年人口规模发展数据,采用Dagum基尼系数分解方法,对南疆三地州人口规模发展的空间非均衡进行了实证研究。结果表明:利用动态分布图直观地展示了南疆三地州人口规模空间分布存在显著的空间非均衡特征,具体来看,克州地区和喀什地区人口规模发展水平较低,而和田地区人口规模发展水平高,并且呈现出波动发展趋势。第二,基尼系数测算及其分解结果表明:南疆三地州人口规模空间分布的总体差距呈波动趋势,地区间差距是总体差距的主要来源,超变密度对南疆三地州人口规模发展总体差距的影响也不断增强。  相似文献   

16.
基于企业工商注册时间界定创业企业,运用空间分析方法研究2005-2018年黄河流域知识产权产业创业时空分布演化格局及其影响因素。研究发现:①黄河流域知识产权产业创业规模和创业活力均有大幅提升,其中,创业规模的空间差距持续扩大,创业活力的空间差距呈现先缩小后扩大的发展趋势;②创业规模和创业活力的空间分布呈现显著的东高西低格局,创业活力的集聚特征比创业规模更显著,高值区域集中分布在典型城市化地区;③市场规模、工资溢价、创新水平、创业资本可获得性对知识产权产业创业规模和创业活力均有显著正向影响,富裕程度对创业规模有显著负向影响,这些影响机制均具有显著的空间溢出效应和空间异质性,并且在流域中下游地区的作用效果更突出。基于此,提出未来黄河流域需着力打造创业增长极,营造创新创业氛围,协调推进上中下游创业型经济发展,将知识产权创业作为黄河流域实现高质量发展和转型升级新方向的建议。  相似文献   

17.
熊兴  余兴厚  陈伟 《技术经济》2016,(8):99-105
在分析三峡库区地区特殊性的基础上,从基本公共服务供给的视角,构建了三峡库区基本公共服务水平评价指标体系,并运用TOPSIS综合评价方法,探讨了三峡库区基本公共服务水平的现状及空间差异。结果表明:就空间格局特征而言,三峡库区的基本公共服务水平与地区经济发展水平正相关;就基本公共服务内容而言,三峡库区的基础教育均等化程度较高,但环境保护和社会保障、医疗卫生和基础设施的地区差异较大。  相似文献   

18.
我国省区基本公共服务水平及其区域差异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推进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是现阶段我国构建和谐社会和区域协调发展所面临的一项艰巨任务,本文在回顾和总结现有关于基本公共服务水平研究文献的基础上,构建包含基础教育服务、基本医疗服务、社会保障服务、公共文化服务、生态环境服务和公共基础设施服务等六个方面的基本公共服务综合评价指标体系,利用熵值法测度了2011年我国各省区的基本公共服务水平,并对其呈现出的区域格局及区域差异进行探讨,结果显示:我国各省区的基本公共服务水平整体偏低,多数省区处于中低水平;基本公共服务在区域分布格局上有所差异,但并不显著;我国省区间基本公共服务的外溢效应较为明显.  相似文献   

19.
"万开云"同处三峡库区腹心,地理位置毗邻,是渝东北生态涵养发展区城市规模最大的区域。目前,"万开云"同城化发展已具备良好基础,但也面临诸多挑战,须实现"万开云"城镇空间布局、地区基础设施、生态环境建设、区域产业发展、资源要素市场、基本公共服务一体化。  相似文献   

20.
人力资本、创意阶层及其区域空间分布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文章首先比较了人力资本与创意阶层的区别和联系,随后分析了我国创意阶层的区域空间分布特征。通过分析得出,我国创意阶层的空间分布差异显著,并且呈现与经济发展水平非一致的特性。为了深入分析创意阶层区域空间分布的原因,文章使用岭回归分析方法,并结合2003—2007年中国30个省际面板数据进行实证研究。研究结果表明,城市文化机会、公共服务能力、高等教育能力、生态设施水平、创意产出水平和高科技指标对我国创意阶层的分布具有显著的影响。最后,文章据此提出相关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