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我国区域文化创意指数的测度及经济增长效应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分析已有研究成果的基础上,综合设计了一套能够反映我国区域文化创意产业发展状况的评价指标体系。根据这套指标体系运用探索性因子分析方法对区域产业规模指数、人力资本指数、创新能力指数和文化资本指数进行了逐一评估,最终获得全国31个省(市、区)的区域文化创意指数总水平,显示出文化创意指数的空间分异状况。进行多元回归分析后,发现区域文化创意指数水平与区域经济增长水平存在正相关关系,而且弹性系数较高,说明区域文化创意指数的经济增长效应非常显著,文化创意产业的重要性不容忽视。  相似文献   

2.
《经济师》2017,(9)
随着创意产业的发展,创意阶层已经成为一个新兴的职业群体。在社会学中,"阶层"一词来自源于社会分层理论,但是,我国对创意阶层的研究却更多偏向人力资源管理领域,称其为"创意人才"并强调了其经济学意义。文章旨在尝试以社会学视角还原中国创意阶层的价值。首先在文献回顾的基础上对"创意人才"和"创意阶层"概念进行辨析,并以埃米尔·涂尔干的社会分工理论为基础分析了中国"创意阶层"的社会意义。然后结合实际提出了我国创意阶层的简要特征。  相似文献   

3.
创意消费阶层是指城市居民中对创意产品具有特定消费倾向和连续稳定的消费行为,并能使创意产品不断向更广阔空间传播的特定居民群体。本文以北京798艺术聚集区为例,通过大样本量调查分析,采用区位商、交叉列表和GIS空间距离计算等方法,对798聚集区消费者的消费倾向和消费行为以及空间分布进行考察,发现文化创意产业的消费阶层特征;并通过对特征的三维匹配和矩阵匹配分析,判断其成长阶段及发展趋势。结论认为,我国创意消费者特征匹配程度不高,尚处于初期和中期形成阶段,需要针对不同聚集区特点,培养消费人群对创意产品和服务连续稳定的消费习惯,增强主体消费人群在消费阶层成长中的作用。  相似文献   

4.
对中国典型的陶艺村进行类型甄别研究,确认12个陶艺村。综合运用地理信息系统和空间面板计量模型等空间分析方法,揭示我国内地陶艺村的空间分布特征及对村民收入增长的影响。研究发现:我国陶艺村在空间分布上,除自古代陶瓷文化遗存形成的自然村,都是在1990年代后的20年迅速形成的;呈现出明显的不均衡特征;分布区域呈组团和带状分布,主要分布于中原区、中南区陶瓷产业和陶瓷文化基础深厚的区域;空间面板计量结果表明,不同区域陶艺村陶艺产业发展相互影响,相互促进,存在着显著的空间正向效应,主要呈现高—高、低—低聚集性特征;陶艺村通过对深厚的陶瓷文化和陶瓷艺术的创意开发,大大提高了综合经济效益,陶艺村陶艺产业发展对村民收入增长有着显著的正向影响,且存在显著的空间溢出效应。  相似文献   

5.
周洪宇 《经济师》2005,(4):57-59
文章从企业生命周期现象入手 ,分析企业生命周期现象存在的主要原因 ,研究组织学习问题 ,发现构建组织学习能力的关键是创意阶层的构建 ,因此对于企业生命周期的管理 ,就是在企业领域内使创意阶层崛起 ,发掘出组织的学习能力 ,创建持续的竞争优势 ,从而保证企业的基业常青。并介绍创意阶层带来的企业基业常青模型。  相似文献   

6.
何金廖  曾刚 《经济地理》2019,39(3):134-142,161
城市舒适性驱动下的创意产业集聚研究一直是国外城市研究的热点话题,然而国内相关的研究却非常稀缺。文章追溯城市舒适性理论的起源和发展,构建分析创意产业空间过程的城市舒适性指标体系,试图探讨城市舒适性对创意产业集聚的作用机理。选择南京品牌设计产业作为案例研究,通过空间自相关分析、核密度估计、空间回归模型等方法,发现城市舒适性理论在解释创意产业的空间集聚动力方面具有很强的解释力。其中,高等教育、餐饮场所、购物中心、公园、停车场等因子是驱动品牌设计公司在南京老城中心集聚的核心动力。研究一方面证实西方创意阶层的部分结论,如教育舒适性对创意产业的重要作用;另一方面,发现中国语境下城市舒适性因子的组成和内涵与西方有着一定的差异,比如夜生活和咖啡文化在中国的语境中不一定适用。因此,城市舒适性研究应着重关注区域差异,发展和构建具有中国文化特色的舒适性指标体系和概念框架。  相似文献   

7.
随着创意经济时代的到来,创意阶层作为创意经济发展的引擎,正在全球范围内迅速崛起.如何为创意阶层创造条件,从而促进城市可持续发展,十分值得研究.本文首先剖析了创意阶层的内涵.然后从创意阶层产生的经济条件、技术条件、基础设施条件和社会条件等四方面对创意阶层产生的条件进行了详细的分析,以图为我国创意阶层的兴起提供有益的借鉴.  相似文献   

8.
城市创意阶层集聚是否有利于创新?针对这一问题,本文构建一个创意者居住选择模型,揭示了创意阶层集聚通过知识外部性推动城市创新的理论机制,并利用2007-2012年中国20个大城市面板数据进行实证检验。在基准估计中,通过控制人力资本、外商直接投资、对外贸易等知识外部性变量和其他环境变量,创意阶层集聚显著促进了城市创新。对城市和时期子样本的回归则显示,创意阶层集聚与城市创新间的因果关系具有稳健性。本文研究表明,营造良好环境以吸引创意阶层集聚,可以有效提升城市尤其是大城市的创新水平。  相似文献   

9.
文章综合考虑区域基础设施支撑能力的内涵及实际情况,构建了内蒙古地区基础设施支撑能力水平评价框架,运用多源数据融合原理与空间分析技术,揭示了快速城镇化、工业化背景下内蒙古基础设施支撑能力空间分布特征;同时,根据区域生态系统脆弱性和区域基础设施支撑能力水平空间耦合特征,探究区域发展权衡的相关问题。研究表明:(1)内蒙古地区基础设施支撑能力具有明显的空间差异性,主要集中在蒙中地区,并呈现出由蒙中地区逐渐向两边和北部偏远地区依次递减的趋势;主要交通线路沿线、城镇密集区、河谷和交通交汇区具有较好的基础设施支撑能力。(2)内蒙古地区基础设施支撑能力的等级—规模结构呈现相对均衡分布的特征,垄断性较弱。(3)内蒙古各地区各类基础设施支撑能力水平有明显的空间相关性,相对高值区在地理空间上趋于集聚分布。(4)结合区域生态基底状态,各生态风险和支撑能力空间耦合类型分布从西到东呈现高风险—低支撑→高风险—高支撑→低风险—高支撑→低风险—低支撑过渡分布格局。为实现区域发展的空间均衡,内蒙古地区应扬长避短,合理化发展路径,缩小不同组合类型区之间的差距;合理引导居民和城市布局,优化空间结构,因地制宜且科学合理地提出区域建设开发策略。  相似文献   

10.
近年来,国家和地方政府相继出台系列政策引导文化产业集聚发展,推动文化产业发展成为国民经济的支柱产业.在此背景下,本文基于文化企业区位选择的视角,分别从创意阶层集中、产业链协作、客户资源共享三个角度阐释不同类型文化产业空间集聚的动力;利用文化产业细分行业数据,分析中国文化产业空间集聚的行业及区域分布特征,构建动态面板数据模型,并进行集聚变动指标分解,剖析文化产业空间集聚的演化特征.结果表明:中国文化产业空间集聚发展在不同区域间呈现阶梯状非均衡分布特点,但公共文化服务空间分布均匀;各文化细分行业的空间集聚程度偏低,且多个细分行业空间集聚水平出现下降趋势,其中平均回复效应是制约各行业空间集聚程度提升的关键原因.因此,打造特色文化产业集聚区、构建水平垂直整合的文化产业链集群、吸引创意人才汇聚、健全软基础设施建设是推进文化产业窣间集聚发展的主要措施.  相似文献   

11.
北京DRC空间约束下的企业网络特征与创新能力关系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周尚意  吕国玮  戴俊骋 《经济地理》2011,31(11):1845-1850
有研究认为创意企业之间的互动影响企业的创新能力,然而企业之间互动是否受空间因素的影响,尚需要地理学家讨论.选择北京市设计创意产业基地(Desigl,Resourre,Ccooperation,简称DRC),调查其内部企业之间的网络特征,目的在于探究在这样尺度的空间单元中,企业之间便利的互动条件是否能够促进企业的创新能力.运用社会网络分析软件,度量了DRC内部全部创意企业之间的网络特征,并以之作为自变量,统计了这些网络特征与工业设计企业创新能力的相关性.研究结论如下:第一,相对狭小的园区规模对企业网络发育有正负两方面的影响;第二,位于企业网络中较好位置的企业其创新能力也较强.本研究有两点讨论:第一,本研究没有考虑已孵化成功并迁出的企业,它们或许与位于网络之外的企业有密切联系;第二,虽然园区目前的空间范围不利于企业网络发育,从而影响企业创新,但是园区扩大到多大才不至于降低企业邻近性、增加企业间物理空间沟通成本,有待未来研究.  相似文献   

12.
创意产业企业空间分布研究——以杭州市为例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黄江  胡晓鸣 《经济地理》2011,31(11):1851-1856
创意产业已经成为城市经济新的增长点.基于调研所获取的杭州市创意产业企业基本情况,借助CIS空间分析手段,通过对杭州市创意产业的总体及各行业空间分布强度特征、圈层特征和功能特征进行分析,探讨创意产业空间区位选择影响因素,旨在寻找创意产业发展规律与当前存在问题,为国内相关城市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3.
上海苏州河沿岸创意活动的地理空间及其集聚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褚劲风  高峰 《经济地理》2011,31(10):1674-1679
苏州河沿岸创意产业集聚带是上海创意产业分布最为显著的地带之一。通过分析苏州河沿岸创意活动的空间分布、集聚驱动机理,探讨作为老工业区的苏州河沿岸创意活动集聚的规律。研究表明,苏州河沿岸历史文化资源的丰富性为创意活动提供了地理空间。创意人员对创意活动区位选择是创意产业园区的主体行为。创意活动集聚从形态模仿、业态选择到生态转型的过程,得益于政策的转向,伴随了创意人员的创造、创意活动之间的联系、企业组织的互动等活动。  相似文献   

14.
基于特征分析的城市创意经济发展支点研究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通过对创意经济经典文献的分类综述,文章对创意经济的主要特征进行了分析。在此基础上提出创意经济的发展受到教育水平、经营环境以及媒体平台三大支点的影响和制约。通过采集跨国横截面数据进行结构方程建模,进一步检验了三者对消费性创意经济和生产性创意经济的支撑原理。实证说明,三大支点对于创意经济的发展具有不同程度的正向影响。最终依据实证结论,给出了我国城市发展创意经济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5.
上海的创意产业在产业结构调整的背景下迅速发展起来,并且呈现出不断向创意产业集聚区集聚的发展趋势。在良好的经济环境、雄厚的文化基础、丰富的创意人才以及政府的大力支持等因素的推动作用下,上海的创意产业集聚区已经达到75家,并且在空间分布上呈现出依托传统文化集聚的苏州河沿岸带和依托大学集聚的大学圈。  相似文献   

16.
上海创意产业空间集聚的影响因素分析   总被引:9,自引:2,他引:7  
创意产业园区是一种新的生产空间组织,1990年代末以来在一些国际著名大都市中发展迅速.文章试图通过分析上海创意产业园区的空间演变、形成机理、网络关系,研究上海创意产业园区的时空变化规律.研究表明,上海创意产业园区是都市工业园区的伴生与再升级,空间形态上则由黄浦江和内环线围合而成的半环状地带和苏州河沿岸地带,向东北、西南地区地带拓展.经济发展方式转变、旧城空间秩序优化、创意阶层兴起并集聚是创意产业园区发展的驱动力,而园区内部组织的网络关系是维持其运转的支持力.  相似文献   

17.
基于对创意产业价值曲线的剖析,并运用拆分———组合的方法在四个范畴内挖掘创意产业的价值增值机制,并将成果用于探究产业的空间发展是可行的。由此得到创意产业的空间发展与其价值机制相辅相成,密不可分,好的创意环境、富集的创意资本加上创意整合是机制有效的基础条件,而透析创意产业的价值创造机理,有助于解释和解决该产业的空间发展问题。  相似文献   

18.
The debate over the correlation between economic growth and environmental pollution has attracted a great deal of attention from academic researchers and policy makers in recent years. There has been excessive use of spatial econometric models and too much emphasis on statistical procedures in empirical studies. In this study, we contribute to the existing literature by conducting a more rigorous analysis of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economic growth and \(\hbox {CO}_{2}\) emissions in Chinese cities using spatial Durbin models. Our results show that \(\hbox {CO}_{2}\) emissions increase monotonically in relation to economic growth at the city level and that the driving effects of economic growth are slightly smaller in central China than in eastern and western China. In addition to economic growth, industry’s share of the economy is a major driver of \(\hbox {CO}_{2}\) emissions, while technological improvement, measured by energy intensity per unit of gross domestic product (GDP), and the effectiveness of environmental governance flatten the shape of the environmental Kuznets curve. We provide evidence of local spillover effects of explanatory variables on \(\hbox {CO}_{2}\) emissions. Economic competition as well as technological diffusion are found to exist in Chinese cities in relation to \(\hbox {CO}_{2}\) emissions. We also find carbon leakage between cities only if the per capita GDP of a given city is less than $493 (in 2010 constant dollars). Results hold when robustness checks are performed. Policy makers should carefully consider regional differences and the inherent spatial interactions between factors when formulating carbon reduction policies.  相似文献   

19.
全球化背景下文化创意产业创新模式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作为一种新兴产业,文化创意产业成为我国经济结构调整和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重要手段。尤其是自2006年以来,文化创意产业在中国展现出强劲的发展势头,文化创意产业园区如雨后春笋般在各大城市兴起,有关文化创意产业的博览会、设计周、动漫展、高峰论坛等也是层出不穷。这表明中国已经迈开了从"中国制造"走向"中国创造"的伟大脚步。通过分析全球化的特征及其对中国经济的影响来揭示我国文化创意产业发展的必然性和前进方向,针对我国文化创意产业的发展现状总结其发展的创新模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