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董俊霞 《魅力中国》2011,(12):335-335
美育就是审美教育,是培养学生具有正确审美观点与感受美、追求美、创造美的能力的教育。在对学生加强审美教育的过程中,语文教学是一个重要阵地.而作文教学是语文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所以,作文教学不仅要重视学生观察方法,表现技巧的训练,而且要加强学生健康的审美情趣和正确的审美观的培养,以发展他们发现美、体验美、创造美的能力。  相似文献   

2.
一、培养审美感受能力 视觉、听觉是审美感知的两种主要官能.朱光潜说: "美感起于形象直觉."文学作品是作者用来表达思想感情和审美观点的,语文课的审美教育也源于作品的语言,我们可以通过对作品语言的剖析,让学生感知语言的形象美、内涵美和思想美.也可以运用朗读,使学生的审美感知的指向隐含于审美对象的美,激发起审美主体心理上的喜、怒、哀、乐的情绪反应,让学生体会到审美的音乐美、语言美、情感美.  相似文献   

3.
一、培养审美感受能力 视觉、听觉是审美感知的两种主要官能.朱光潜说:"美感起于形象直觉." 文学作品是作者用来表达思想感情和审美观点的,语文课的审美教育也源于作品的语言,我们可以通过对作品语言的剖析,让学生感知语言的形象美、内涵美和思想美.也可以运用朗读,使学生的审美感知的指向隐含于审美对象的美,激发起审美主体心理上的喜、怒、哀、乐的情绪反应,让学生体会到审美的音乐美、语言美、情感美.  相似文献   

4.
谭烨 《魅力中国》2013,(29):132-133
音乐审美教育的目的是培养学生的审美品质,使学生通过审美活动逐步形成体验美、探索美、升华美的能力,形成高尚的道德情操与文明的行为习惯。本文阐述了初中审美教育的特点与实施方法。  相似文献   

5.
所谓审美教学是指教师有意识、有计划地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并在实践中逐渐提升鉴赏美、创造美能力的教学活动。审美能力本身是一种创造能力,培养学生的创造能力不能只靠理性方面的教育,还要靠美育这种感性方面的教育。  相似文献   

6.
美育,即审美教育,就是与美的感受相结合的教育.数学教学的目的之一,是培养学生的审美意识,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数学美不同于自然美和艺术美,数学美是一种理性的美、抽象的美,没有一定数学素养的人,不可能感受数学的美,更不能发现数学美.  相似文献   

7.
中学语文阅读教学中,教师应充分利用教材,重视激情阅读,品味文本,设立情境,强化写作,从不同的审美角度、审美层面培养学生正确的审美观念和感受美、鉴赏美、创造美的能力。  相似文献   

8.
唐一楠 《魅力中国》2010,(10):170-171
从展示数学美,激发学生兴趣出发,论述如何提高学生的想像能力,联系实际创造美和教师得审美修养,更好地调动学生学习数学的积极性,培养他们的数学审美能力。  相似文献   

9.
中学语文阅读教学中,教师应充分利用教材,重视激情阅读,品味文本,设立情境,强化写作,从不同的审美角度、审美层面培养学生正确的审美观念和感受美、鉴赏美、创造美的能力。  相似文献   

10.
音乐教学是美育的组成部分,中学音乐教学既要遵循美学原理,又要关注学生主体的发展特点和审美心理变化,基本策略是:针对七年级学生,培养音乐素养是培养审美的根本途径;针对八年级学生,注重音乐作品内容分析,为"鉴赏美"做好铺垫;针对九年级学生,用音乐本身的"美"感化学生.  相似文献   

11.
冯文杰 《魅力中国》2013,(19):183-183
美术课对于实施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教育方针,培养学生健康的审美情趣,发展学生的审美能力和创新精神。提高学生的人文素养。具有重要作用。美术课的目的不是把所有学生培养成艺术创作家,但是对于提高学生的审美文化素质、发展创造性思维,陶治其情操,起着积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2.
薛安玲 《新西部(上)》2009,(5):141-141,140
音乐审美能力的培养,除了向学生传授必要的音乐专业知识外,还要引导学生参加艺术欣赏活动;培养对美的感受能力、想象能力和评价能力,加深对美的理解。这也是最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13.
审美感知力,是指经由感觉器官进达心理活动而对美的事物进行感知的能力。审美感知力具有整体性、非功利性和表情性。在文学鉴赏中,要注重审美感知力的培养。教师要训练学生的审美感官,使学生具有"绘画的眼睛"、"音乐的耳朵";发挥多媒体优势,加强形象化教学,增强审美感知的直觉性;提倡吟诵,培养语感,增强审美感知的整体性;引导学生体验客观世界,感受生命律动,提高审美感知的敏锐性。  相似文献   

14.
蒋望 《发展》2009,(12):140-140
一、在美学基础知识的传授中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美的世界续纷多彩.不是生活中缺少美,而是缺少发现。同样对一篇美的文章,如果缺少审美知识,那么他会视珍珠如瓦砾。所以,我们要给学生教点美学知识,让学生能运用审美知识去发现美、欣赏美。比如,教课文《荷塘月色》时,我们通过分析“月下的荷塘”与“荷塘上的月色”,让学生领会这是一种淡淡的、有节制的、含蓄的美,  相似文献   

15.
在英语教学中强化审美教育,提高学生对美的感知能力,并内化为美的素质,可以培养学生的审美意识.教师要营造轻松愉悦的课堂学习氛围,让学生体验美;把语言美的教育渗透到英语的学习中,让学生鉴赏美;体现教学形式和内容的艺术性,让学生感悟美.  相似文献   

16.
肖会会 《魅力中国》2014,(7):252-252
物理学研究物质结构、物质运动最基本、最普遍规律的过程,正是在追求自然界内在的、本质的美的过程。物理学中蕴含的科学美主要有对称美、简洁美、和谐美以及多样统一美。在教学活动中,可以用积极向上的教学情绪来陶冶学生的美感,和谐的教学去创造学生的美感,以及通过多媒体与传统板书的结合去激发学生的美感。基于物理学的内容美和教学活动的意境美提出了如何在实践中进行美育教育,包括培养学生科学的审美观。培养学生科学的审美能力,激发学生科学的创造力,以及在日常教学中培养学生高尚的情操。  相似文献   

17.
美育,即审美教育,就是与美的感受相结合的教育。物理教学的目的之一,是培养学生的审美意识,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如果我们在物理教学中,充分地揭示物理的对称美,展示物理教学方式的形式美,挖掘物理规律表达式的简洁美,寓美育于物理教学中,那么我们就不但是进行物理专业知识教育,而且也是在进行审美教育,用物理的美熏陶学生的心灵,从而提高物理教学效果。  相似文献   

18.
张晓杰 《魅力中国》2014,(10):148-148
音乐欣赏是音乐教学的重要内容之一。音乐欣赏可以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审美意识和审美能力,可以丰富情感,发展想象力,提高感知、理解、表现、鉴赏音乐美的能力。  相似文献   

19.
周健 《黑河学刊》2011,(3):107-108
语文教材所选课文大多是文质兼美、文情并茂的名家名篇,具有很高的审美价值。语文教学中教师应充分挖掘语文教材的审美因素,把知识传授与美感体验统一起来,潜移默化地培养学生美的修养和审美能力。  相似文献   

20.
在审美实践教学中,通过引导法与讨论法,探讨美与丑的多重辩证关系。审丑的存在解构了审美"中心主义"的自负与傲慢,其否定性的艺术批评,既是培养审丑能力,也是培养审美趣味。审美的逆向思维中,"极限至美"只是一则语言神话,而"美有一漏处"则是审美原点的现实回返,其中"不求美则美"即为美在自然的本真表达。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