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2 毫秒
1.
一,概说 关于《合同法》第58条之争议焦点集中于因合同无效而导致财产返还请求权的性质问题。理论界盖有2种主流观点:一、认为该财产返还请求权属于债权性质的不当得利请求权;二、认为该财产返还请求权性质属于物上所有权返还请求权。最近,  相似文献   

2.
李令庆 《理论观察》2009,(1):99-102
就遗失物是否适用善意取得,《物权法》第107条作了否定性的规定,并赋予了原权利人有限的回复请求权。该规定似乎未考虑到现实生活的复杂性,做了“一刀切”的规制,这本身有失允当;另外,在立法价值选择上过分地向原权利人的利益倾斜本身将可能损及交易之安全和迅捷。因此,立法应区分善意及恶意而为不同的规定,并对相关制度予以完善。  相似文献   

3.
婚前给付彩礼是我国历史悠久的传统习俗。我国现行婚姻法仅用一条司法解释规定了彩礼返还制度,在实际操作运行中,返还彩礼的条件过于粗疏。要从彩礼的渊源、性质入手,分析彩礼返还请求权的依据;要对返还彩礼的条件、主体、范围等问题进行学术探讨;提出立法建议,以期建立体系化的返还制度。  相似文献   

4.
公司合并对公司债权人的债权实现会产生重大的影响,但是对债权人的保护不应以损害公司合并效率为代价。新《公司法》很好地确立了这一立法价值取向,但是在保护债权人制度的具体设计上,却存在诸多的缺陷,特别是没有规定债权人权利损害的救济请求权,需要立法进一步明确。  相似文献   

5.
李涛  梁龙永 《魅力中国》2014,(8):312-312
一、问题的提出《中华人民共和国物权法》第36条规定“造成不动产或者动产毁损的,权利人可以请求修理、重作、更换或者恢复原状”,在此是将恢复原状作为物权的基本保护方法。但是现行物权法却未对恢复原状的概念和性质进行具体论述,进而使得恢复原状究竟属于债权保护方法还是物权保护方法而引起广泛争议。  相似文献   

6.
我国作为大体沿袭大陆法系立法的国家,在信托法与物权法的衔接上存在着物权请求权的唯一性与对受益人保护的衡平这二者之间的矛盾。其解决方式就是确定信托财产上物权请求权的归属以及给予非信托财产所有权人以物权的保护方式。  相似文献   

7.
对占有的研究学者们从未间断,对于占有的定性也是区分刑事犯罪和民事纠纷的重要研究课题,不过大多数的占有涉及到的只是民事方面的权益。在司法实践中对于占有事实的认定,一直是法院以及实践工作者们亟待解决的重要问题之一。虽然我国《物权法》中的占有规定是在《物权法》的最后面,但是占有始终是认定和解决物权问题的必要路径。在社会发展过程中,很多观点已经发生了改变,占有中存在争议的观点已经被现行法律和司法实践所接受,并且在现实市民生活中广泛存在和运用,对占有保护的应用应该不同情形不同处理。可以说,占有保护类型诉讼已经成为我国民商事领域的重要诉讼形式之一,也反映出我国市民生活的多样性、复杂性。  相似文献   

8.
2004年10月《物权法(草案)》再次提请十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十二次会议审议,该草案从立法角度提出要对拾金不昧者进行经济补偿。由于拾金不昧向来被视为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因此这一规定在社会上引起了热烈的讨论。实际上,早在几年前提交立法机关的《中国物权法草案(建议稿)》中.就已经提出了拾得人应该享有报酬请求权。所谓报酬请求权,就是拾得人可向失主要求报酬,也可自  相似文献   

9.
票据利益返还请求权作为票据法上一项特殊权利,在其性质方面争议颇多,我国学者普遍认为其是一种特别请求权.笔者认为特别请求权说并不能反映利益偿还请求权的本质,反而把该权利的性质变得更加深不可测.本文探讨了票据利益返还请求权的价值、性质,认为票据利益偿还请求权是一种不当得利请求权.  相似文献   

10.
作为一项古老的民法制度,不当得利制度早已被各国(地区)立法所确认。该制度在德国、日本等大陆法系国家以及我国台湾地区一直备受理论界和司法实践的关注,在英美法系也已成为继合同法和侵权法之后债法领域的第三大法域。我国民法通则虽然规定了不当得利条款,但是多是原则性与概括性的。在立法上如何确立不当得利请求权同其他请求权关系,既体现了立法者们乃至一个国家对不当得利制度的定位,也深刻影响该制度功能的发挥与价值的实现。因此有必要明确不当得利制度在我国民法上的法律地位,强化不当得利制度的实践意义。  相似文献   

11.
张慧萍 《魅力中国》2011,(14):168-169
占有制度是一项古老的制度,最早起源于罗马,最初作为所有权的一项权能在法律中予以规定。呵是后来,生产力的提高尤其是市场经济的高速发展,占有制度越来越显现出它的独立性,足以作为一项独立的制度与所有权、他物权并列存在,体现出调整物权关系的独特价值和地位。立法上,我国《民法通则》只在其71条中将占有作为所有权的一项权能加以规定,新出台的《物权法》将其单独成编,作为总则、所有权、用益物权和担保物权之后的第五编,看似地位有所上升,而内容只有五条,立法的单薄显示出研究的薄弱,笔者在此探讨一下占有的制度价值,为了更好地促进立法的进一步完善。  相似文献   

12.
周海 《特区经济》2008,(6):232-234
票据利益返还请求权作为票据法上一项特殊权利,在其性质方面争议颇多,我国学者普遍认为其是一种特别请求权。笔者认为特别请求权说并不能反映利益偿还请求权的本质,反而把该权利的性质变得更加深不可测。本文探讨了票据利益返还请求权的价值、性质,认为票据利益偿还请求权是一种不当得利请求权。  相似文献   

13.
无独立请求权第三人制度源自我国《民事诉讼法》第56条第2款之规定,即"对当事人双方的诉讼标的,第三人虽然没有独立请求权,但案件处理结果同他有法律上的利害关系的,可以申请参加诉讼,或者由人民法院通知他参加诉讼。人民法院判决承担民事责任的第三人,有当事人的诉讼权利义务。"该制度实施以来,在司法实践中发挥了相当的作用,但是也出现许多困惑,以至于对无独立请求权第三人的含义、诉讼地位、权利和义务等存在诸多争议,究其原因在于制度设计存在缺陷。本文试图结合相关理论以及司法实践中遇到的问题,借鉴西方国家的第三人制度理念,来重新界定无独立请求权第三人的含义、和制度构建。  相似文献   

14.
桑萍 《特区经济》2008,(3):240-241
新颁布的物权法规定了遗失物拾得制度,虽然立法者并没有按照国际惯例在物权法中充分肯定所有遗失物拾得人报酬请求权,然而通过一些调查分析,我们发现这与我们的国情又是相符的。看来,对所有遗失物拾得人报酬请求权的肯定还要循序渐进。  相似文献   

15.
【学习贯彻《物权法》】 《中华人民共和国物权法》的颁布和实施,对健全和完善我国的物权制度是十分重要的,深刻地理解和认识《中华人民共和国物权法》及其我国的物权制度,对我国的经济建设和法治建设无疑具有理性的推动作用。  相似文献   

16.
吴波 《中国经贸》2009,(12):153-153
预告登记制度是物权法登记制度中的一个重要规定,它可以有效地保护不动产请求权,最终达到平衡不动产交易当中各方利益的目的。但是,分析我国相关法律规范仍然存在着许多的不足和缺陷,因此必须完善我国预告登记制度,维护法律权威。  相似文献   

17.
当今世界,经济日渐全球化,经济飞速发展,作为贸易和结算工具的票据,在经济发展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作为票据法上非票据权利之一的利益偿还请求权,由于在平衡当事人利益方面发挥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大陆法系多数国家和地区都在其票据立法中予以规定。我国票据法第18条亦作了类似的规定,但相比较而言,还存在票据权利丧失的原因存在逻辑错误、法言累赘、义务主体的范围及利益偿还的范围不合理、配套立法不完善等问题。文章对我国票据法利益偿还请求权的相关规定提出了一些修改建议,以期从总体上理顺利益偿还请求权制度。  相似文献   

18.
黄海英 《魅力中国》2011,(20):191-191,185
我国《物权法》第106条确立了善意取得制度,并且将其统一适用于动产和不动产所有权的取得。《物权法》实施以来,该制度在确认产权归属、保护交易安全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但受传统理论的影响,对善意取得制度适用于不动产的必要性以及动产和不动产在善意取得构成要件上是否存在区别等问题仍存有许多疑问,故有必要对上述问题进行理论和实践上的分析、梳理,以明确其制度价值,更好的服务于实践。  相似文献   

19.
我国《婚姻法》规定的离婚过错损害赔偿制度在法律适用中存在诸多问题,因此有必要在理论上予以厘清和深入探讨。作者认为,在归责原则上,应将过错推定原则引入到婚姻家庭领域中的损害赔偿制度中;在性质认定上,应将婚姻法损害赔偿责任的性质定性为侵权责任;在请求权行使方面,认为婚姻法中的损害赔偿请求权不仅配偶有之,家庭成员也应该享有,而且应将婚姻法中的损害赔偿请求权作为一个独立的请求权,而不把离婚作为前提。  相似文献   

20.
6月26日,备受瞩目的物权法草案三审时,包括石广生在内的部分委员建议将物权法交付全民讨论,以“集国人智慧,成伟大法典”。7月10日,全国人大公布《中华人民共和国物权法》(草案),面向全国公众公开征求意见。由此,踏着民主政治和民主立法的步伐,物权法立法讨论成了一场全民大合唱,随着物权法的立法进程和实施,包括私人物权在内的各类物权也将得到更好的保护。为此,本刊组织了相关文章,以帮助读者更好地了解、解读这部法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