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中华老字号 同仁堂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北京同仁堂是我国中药行业著名的老字号,创建于清康熙八年(1669年),在三百多年的历史长河中,历代同仁堂人恪守“炮制虽繁必不敢省人工品味虽贵必不敢减物力”的传统古训,树立“修合无人见存心有天知”的自律意识,确保了同仁堂金字招牌的长盛不衰。自雍正元年(1721年)同仁堂正式供奉清皇宫御药房用药,  相似文献   

2.
简介Brief Introduction北京同仁堂是全国中药行业的著名老字号,创建于1669年(清康熙八年),从1723年开始供奉御药,历经八代皇帝188年。在300多年的风雨历程中,历代同仁堂人始终恪守“炮制虽繁必不敢省人工,品味虽贵必不敢减物力”的古训,以“配方独特,选料上乘,工艺精湛,疗效显  相似文献   

3.
资讯 看板     
《市场观察广告主》2009,(7):139-139
“李云龙”成“总经理”,老字号时髦开网店,最胆大妄为的广告,当“H1N1病毒”成为新产品  相似文献   

4.
“中华老字号”大都有过自己的辉煌,也曾为中华文化的发展做出过贡献。然而,随着市场经济大潮的洗礼,许多老字号已风光不在,有的甚至销声匿迹,永远成为了历史。在世界经济一体化飞速发展的今天,老字号还有无优势可言,出路何在?如何发展,怎样创新?能否重振雄风?越来越成为各级政府、社会各界和老字号企业普遍关注的问题。  相似文献   

5.
“老字号”,昔日辉煌可再有? 在商战潮涌中,“老字号”产品寥若星辰,作为市场角逐”的“宠儿”,可谓是企业遨游市场的“金卡王牌”。 改革开放,国门洞开,肯德基、麦当劳、皮尔卡丹、XO、人头马等国外“老字号”走向华厦大地,“老字号”又迎来了洋人的挑  相似文献   

6.
当下不少“老字号”已经或正在悄然消失于我们的视线甚至记忆,因此“老字号”如何扬长避短,重振雄风,与时俱进、永葆青春,无疑成为我们关注的焦点。老字号如何焕发新生机?豫园商城的南翔馒头店给我们提供了鲜活的答案。吃一客南翔小笼排队要排2小时45分钟?这消息不但千真万确,而且发生在日本最繁华的东京六本木。南翔馒头店自2003年4日登陆日本以  相似文献   

7.
随着消费者的消费观念不断提升,时尚化、个性化、生态化、智能化、体验化和品质化成为消费者的日常追求消费升级为品牌的培育与发展提供了充足的条件老字号虽然具备品牌的特质,却不等同于真正的品牌老字号是长寿企业,是“企业名称品牌”的缔造者、拥有者和传承人,老字号既是品牌,又不完全是品牌因此,老字号要成为真正的品牌,充分发挥品牌的价值,就要在产品结构和市场运作方面不断调整以适应现代消费需求变化,实现从“字号”向现代品牌经营的转型.  相似文献   

8.
中华老字号如何通过情感营销实现跨越式发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蒿倩文 《商场现代化》2007,(13):205-206
随着经济的发展,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中华老字号”品牌普遍面临着严峻的挑战。如何催生“老字号”的活力,实现“老字号”的再度崛起?本文将探讨老字号企业发展滞后的原因及如何实施情感营销,协调传统营销,实现跨越式发展。  相似文献   

9.
营销"短板"与中华"老字号"的没落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与西方发达国家“老字号”的老当益壮相比 ,中华“老字号”普遍处于没落之中。是什么原因形成如此鲜明的反差 ?本文认为 ,经营思想观念陈旧、不能适应环境变化、经营战略缺损、品牌管理不当以及产品引力下降是问题关键所在。  相似文献   

10.
徐道芳 《上海商业》2004,(11):18-20
入世后随着零售市场的逐渐放开和竞争日趋激烈,上海商业老字号的生死存亡问题,已成为媒体和业内人士关注的焦点。今年国庆期问,地处南京路步行街的邵万生南货店重新装修后开门迎客,其全新设计的店招和“老字号、新南货”的广告词格外引起了记者的注意。不久,记者邂逅别具一格的“邵万生”连锁专卖店时,这个老字号再一次引起了记者的关注。最近有业内人士传闻,说邵万生近几年发展不错。于是记者想,邵万生近几年究竟有了怎样的发展呢?这个老字号是如何在市场经济的大潮中搏击奋进的?它有哪些经验值得借鉴和光大?它又有哪些困惑值得政府部门及有关人士反思?带着这一连串问题,记者日前采访了上海南北货食品行业协会会长、上海邵万生商贸合作公司董事长兼党委书记冯丽华女士。  相似文献   

11.
“老字号”企业是中国商业的宝贵财富,它的兴衰牵动着社会公众的心,也引发着广大商业工作者的议论。随着我国城市改造的加速,商业新兴业态的兴起,消费者需求的快速改变,“老字号”的兴衰和前途再一次引起了人们的关注。近期来议论颇多,仁者见仁,智者见智,莫衷一是。“老字号”企业为什么消失?有没有发展前途?作者就此作了一些研究,提出一些见解,供大家参考。  相似文献   

12.
激活中华“老字号”必须克服两大营销障碍:营销战略障碍和营销技术障碍。营销战略的缺失使“老字号”不能正确认识自己身在何处,不能正确界定自己应做什么,也不清楚自己的顾客是谁。而营销技术障碍使“老字号”不能识别与跟踪需求,不能适应与满足需求,不能引导与创造需求,终使“老字号”缺少基本的需求管理能力。  相似文献   

13.
本以“南京冠生园陈馅月饼事件”和“金华火腿事件”为例,对老字号企业引发危机的原因进行了分析,指出无论政府还是企业,要重视老字号企业危机管理与沟通能力建设,并就老字号企业危机管理与沟通机制的建立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14.
今年9月28日,“中华老字号”浙江省嘉兴市“五芳斋”又出大手笔———占地10.6公顷、总投资1.38亿元的嘉兴“五芳斋”新生产基地正式奠基,一个按国际食品安全体系标准生产、年产3亿只粽子的国内最大粽子生产基地呼之欲出。在国内许多老字号面临困境时,有80多年历史的嘉兴“五芳斋”却从20平方米的小吃店发展成为年销售额超2亿元的大企业,洋溢着蓬勃的生命力,其长盛不衰的奥秘何在?改革传统生产工艺是“五芳斋”快速发展的第一招。进口的自动洗米机、全自动生产线展示了老字号的现代化风采。正是这投巨资建造的全国一流的标准化专业生产厂,使…  相似文献   

15.
桑万邦 《华糖商情》2000,(50):30-32
南京奶业集团生产的“卫岗奶”是有72年历史的老字号,人们记忆犹新的是,早在五年前,卫岗奶还是“皇帝女儿不愁嫁”时,上海光明的纸盒装保鲜奶就攻克丁,南京各大商场超市乳品销量80%的份额。两年后,当沪宁高速公路通车后,保质期在7到10天的光明奶更是长驱直入,  相似文献   

16.
案桌上放着的好几份“老字号”的资料,耳旁还响着专家、学者、经理的灼灼铮言,一段时间,由于笔者参与“老字号新发展”的采集编纂,脑子里全是“老字号”的生存,坚守,创新、发展。整理的材料显示,上海开埠以来的数百年间,诞生了近二百多家“老字号”,至今经营尚可的近百家,其余的业绩一般,空壳的也有四分之一。“老字号”的现状引起了党和政府,社会各界的关注。“老字号”如何发展,怎样实施品牌战略?各方群贤建言献策,有说弃旧图新求时尚的,有说求精创优展鸿图的,有说安装“科技芯”,实现新飞跃的,还有建议转体制,活机制,引外资,搞合资,办民…  相似文献   

17.
姜红 《中国广告》2010,(2):71-73
上海曾一度是老字号的发源和兴盛之地。商贾云集,声名远播。然而时过境迁.“永久(自行车)不久”,“凤凰(自行车)折翅”,“幸福(摩托车)不再”,“华生(电风扇)无声”。成为上海部分传统品牌在国内市场现状的写照。这些人们耳熟能详的老品牌究竟怎么了,它们是否还是受人尊敬的“王老”?  相似文献   

18.
中华“老字号”衰落根源辨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中华“老字号”曾风光一时。然而,如今仍能在市场大潮中屹立潮头、高唱大风者屈指可数,但举步维艰者却比比皆是,黯然倒闭或失去音信者也时有耳闻。一“、老字号”衰落的原因面对“老字号”不断下滑的局面,许多人士进行了深入的分析研究,提出了导致“老字号”衰落的多种原因。(一)体制落后论很多学者专家提出,体制落后是“老字号”企业面临的最大问题,是影响“老字号”当今生存与发展的决定性因素。解放前“,老字号”企业主要是家族式的私营或合伙企业。解放后,“老字号”被改造成国有企业。国有企业由于国有资产出资人缺位,实质上没有人真正…  相似文献   

19.
华颖 《中国市场》1998,(5):31-32
<正> 1997年的粤南火了。突然兴起的庄园热着实让许多“中产阶级”多少有些措手不及,但不论如何机会还是不能失去,所以当人们一遍又一遍地询问:三万元真的能变成几百万吗?最终还是禁不住抛出已在手中捂了好久、没有投资去向的钱,并期待开发商所承诺的“一本万利”成为现实。“反正是几万块,大不了当炒股亏了!”如此大的决心,到底是什么使人们在突然之  相似文献   

20.
幸运“老字号” 北京前门外的一条街,无论对本地居民,还是对外地的甚至海外的游客来说,都具有极大的吸引力,因为这里是浓缩中国传统民族工商业精华、荟萃北京多家“老字号”的大栅栏。在许多人眼里,大栅栏就是“老北京”的根,因为这条街已超越了普通商业街的功能,而以更多的内涵闻名海内外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