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经济师》2017,(6)
装备制造业是影响国民经济的重要支柱性产业之一,是为我国制造业长远发展提供动力的源泉。建国之初,国家就重点发展东北地区的装备制造业,辽宁省作为东北三省的龙头老大,更是担负着包括装备制造业在内的工业产业发展的重任。但随着改革开放和我国加入WTO以后,市场经济逐渐取代计划经济并成为经济发展的主体,原有的工业产业亟须转型升级。通过对辽宁装备制造业缺乏自主创新能力、企业聚集不足、R&D投入较少、产业结构不合理、体制机制不完善等问题进行剖析,提出在供给侧结构改革下辽宁装备制造业转型升级的路径。  相似文献   

2.
马亮  张清辉 《生产力研究》2013,(12):134-135
高端装备制造业是我国确立优先发展的战略性新兴产业之一,是为国民经济发展和国防建设提供技术装备的基础性产业,对一个国家的综合国力和国际竞争力具有极其重要的战略意义。文章在阐述高端装备制造业关键共性技术内容与研发形式的基础上,以R&3D为分析框架,提出了面向高端装备制造业共性技术研发体制,明确了在R&3D的不同阶段,研发体系各主体的作用,以期解决我国高端装备制造业共性技术严重供给不足的问题。  相似文献   

3.
制造业是一国国民经济的依托,是一国经济发展的原动力。现阶段,中国制造业自主创新能力还不强,缺少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国际知名制造品牌,缺少国际顶级制造企业。在世界产业大转移、全球产业价值出现新动向的大背景下,应以主体功能区与具有发展和竞争潜质的企业为依托,以高新技术为动力,以若干装备制造行业为支撑,构筑起中国的现代制造业体系,进而跻身于世界制造强国的行列。  相似文献   

4.
对珠江三角洲地区工业结构的再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装备制造业主要指资本品制造业,是为满足国民经济各部门发展需要而制造各种技术装备的产业。按照国民经济行业分类与代码,装备制造业分为以下六个大类:普通机械制造业、专用设备制造业、交通运输设备制造业、电器机械及器材制造业、电子及通信设备制造业、仪器仪表及文化办公用机械制造业:从纵向来看.装备制造业是包括机械工业、材料、电子和零配件等相关行业组成的产业群体(孙伟,2003)。  相似文献   

5.
装备制造业是我国占领21世纪世界经济发展制高点的战略性产业。目前,我国装备制造业产业国际竞争力较低,高端技术对外依存度高、易陷入"产业低附加值陷阱"并极易危及装备制造业产业安全。我国装备制造业存在技术研发投入低、外资控制力强、未形成明显的产业集群优势、融资难等问题,阻碍了技术更新换代、产业升级和国际竞争力的提高。因此,提升我国装备制造业国际竞争力,要加强对装备制造业升级的引导,强调自主研发与技术引进相结合,促进不同制造企业协同技术创新,解决装备制造业融资难等问题。  相似文献   

6.
在工业化进程中,总是伴随着产业结构的不断演变和升级,制造业在世界经济发展中有着非比寻常的重要性与发展趋势。制造业在中国新型工业化、现代化建设中有着重要的地位。制造业是国民经济的产业主体,是工业化和国民经济增长的主导产业,制造业尤其是装备制造业发展水平.是国家现代化的重要标志,也是现代科技水平的集中表现。制造业是人类社会赖以生存和发展的一切物质生产产业的主要支柱,是永恒发展的产业。制造业是社会需求最大的产业,包括国家建设的资本品制造、工农业生产资料的制造、人民物质和文化生活的消费品制造、人民健康所需的医疗器械及药品制造、科技研发需要的仪器和设备制造,以及国防建设的武器装备制造。制造业发展水平不仅关系到人民的生活,而且关系到经济建设、经济社会发展和国家的强大与安全。制造业在国民经济发展、加快工业化进程和现代化建设中居重要地位,特别是中国加入世贸组织后,如何抓住机遇,积极应对挑战,加快发展制造业,尽快提升我国制造业的国际竞争力,更显得十分迫切。  相似文献   

7.
云南装备制造业振兴路径探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装备制造业是关系到国民经济发展和为国防建设提供技术装备的基础性、战略性产业,是衡量一个国家或地区综合竞争力是否强大的重要标志。本文通过对目前世界装备制造业发展总体趋势的分析,根据云南装备制造业的现状和比较优势,提出了云南发展装备制造业的路径选择。  相似文献   

8.
宋淑艳 《经济师》2009,(6):35-35
我国装备制造业在国民经济中的支柱地位日益凸显。在经济危机下,我国装备制造业既面临挑战又面对难得机遇,必须要采取积极应对策略,在挑战中抓住机遇实现快速发展,成为我国经济新的产业增长支柱。  相似文献   

9.
杨嵘  刘慧珍 《时代经贸》2011,(20):123-123,127
通过分析陕西省装备制造业产业技术创新的现状及其存在的问题,得出“科研经费投入不足;科技人才流失严重;企业研发能力不足;自主创新能力不强;技术引进与消化吸收能力弱;技术成果转化率低;政府资金投入力度不大”等因素是制约陕西省装备制造业产业技术创新的主要因素,并针对其问题提出了几点建议。  相似文献   

10.
中国装备制造业共性技术的研发体系构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在阐述装备制造业共性技术内涵和特征以及我国装备制造业共性研发体系现状和存在问题的基础上,提出了基于“官产学研”合作的装备制造业共性技术研发体制,明确了“官产学研”合作中各主体的角色,设计了合作联盟稳定运行的组织管理机构,以解决我国装备制造业共性技术严重供给不足的问题。  相似文献   

11.
创新视角下提升山西装备制造业竞争力的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装备制造业是为国民经济发展和国防建设提供技术装备的支柱性产业,它的发展和强大将会使一个国家(或地区)的竞争优势明显增强。以山西为例,通过对山西装备制造业发展面临的机遇和在发展过程中面临的问题深入分析的基础上,指出创新是提升山西装备制造业竞争力的有力法宝,并且从创新战略、创新思维和创新路径上提出相应的建议。  相似文献   

12.
近年来中国装备制造业产业控制力形势不容乐观,一方面是外资在部分装备制造领域形成一定的控制力,另一方面外资通过并购存量资产控制中国装备制造业的战略倾向有所增强.因此,应从规避外资垄断性并购、完善国内装备产品支持政策、支持装备企业多元化开拓市场及贸易转型升级、推进装备企业对外投资与合作、加快装备制造业自主创新能力建设步伐等方面入手,维护中国装备制造业产业安全.  相似文献   

13.
构建评价产业自主创新能力的指标体系,运用2004—2011年的经验数据对我国36个产业的自主创新能力进行了测算和分类,并据此提出了我国创新转型的产业类型选择。研究表明,我国36个产业的自主创新能力存在着较大的差异。其中,由通信设备计算机及其他电子设备制造业、交通运输设备制造业、电气机械及器材制造业所组成的第一类产业,其自主创新能力强,应当作为我国实施创新转型的首选产业,集中最大的力量实施自主创新。国家应当尽早制订创新转型的产业政策,着重推进优势产业的自主创新进程,通过优势产业的率先转型带动整体经济的转型。  相似文献   

14.
本文利用投入产出法及2002、2007年42*42部门投入产出表,对我国信息产业发展存在的问题进行剖析.结果显示,我国信息产业存在的主要问题是产业结构比例失调,信息服务业的发展远远滞后于信息制造业的发展.我国处于工业化、城市化进程的基本国情和以传统产业部门特别是以传统重化工和制造业为主导的产业结构现状是造成我国信息服务业发展相对滞后的主要间接原因.与信息制造业相比,R&D投入、R&D从业人员数量上的巨大差距,是我国信息服务业相对滞后的直接原因.而国家重视自主创新程度与发达国家相比相对不够,传统观念束缚,企业自主创新动力不足也是主要动因.  相似文献   

15.
The paper analyses and researches the contribution degrees of Hubei equipment manufacturing industry to the national economy. Using econometric methods, it carries out regression and empirical research, and finds that the contributions of Hubei equipment manufacturing industry to the national economy is very obvious in recent years, however there is plenty of room for development.  相似文献   

16.
少数民族地区经济是国民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少数民族经济发展与否,直接关系到社会主义建设事业的成败。我国实现少数民族地区经济和少数民族特色经济的共同发展,是我国少数民族经济学科研究的一个具有重要现实意义的课题。研究少数民族特色产业创新与发展的对策建议,从国家层面上讲,应该制定和适时调整相应的政策、法规,从财政、税收、金融等方面加强对少数民族特色产业创新的支持;从地方政府层面讲,也应制定和修改相应政策、规定,并强化行政管理,为少数民族特色产业提供更多的优惠政策和资金支持;从企业层面讲,应加强制度管理,增强企业自身的竞争力,适应市场经济,做大做强少数民族特色产业。  相似文献   

17.
文化产业已上升为我国的战略性新兴产业,加强对文化产业的产业关联度及其经济影响力研究,对于制定政策措施,进一步发展文化产业,推动产业结构升级有重要意义。现有的基于投入产出分析的文化产业发展研究,绝大部分都只是分析了文化产业对国民经济的影响力和感应度,并没有分析文化产业在最初投入和最终使用中的构成情况,也没有进行动态比较研究,而且在文化产业的具体外延界定方面也存在着不足。本文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将文化产业分为文化品制造业和文化服务业,以广东省2002年和2007年的投入产出数据为例,分别研究了广东文化产业的中间需求、最终使用和增加值的构成,以及文化产业对广东省国民经济的影响力和感应度,同时考虑2002年到2007年的动态变化,更加全面深入地分析了广东文化产业的产业关联动态特征。研究发现广东文化品制造业呈现出"高影响力、低感应度"的终端型产业特征,文化服务业则呈现出"低影响力、低感应度"的最终需求导向型特征。  相似文献   

18.
中国装备制造业三大基地的比较分析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中国装备制造业发展的根本出路在于创新,特别是制度创新,制度创新和技术创新犹如车之两轮、鸟之两翼。中国装备制造业下一步的发展应从宏观到微观进行系统的制度创新,特别是要为装备制造业企业提供更加适宜的发展环境,政府应为此提供系统的制度供给和政策安排。  相似文献   

19.
技术创新和扩散过程的一般理论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程茂吉 《经济地理》1995,15(2):31-38
经济发展的原动力是技术创新。技术创新的过程可概括为三个阶段,即发明,创新和扩散。与其相对应,高技术产业的发展也包括研究与开发,生产与制造和销售与服务三大部分。实现技术创新既可以本单位研究开发为主,也可以通过来自外部的技术转让(扩散)。技术创新具有许多经济特性,分析技术创新的形成及其扩散趋势的目的在于研究创新源及其扩散对区域技术经济结构转换所产生的影响。  相似文献   

20.
汽车产业是我国国民经济的支柱性产业,零配件作为汽车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汽车产业发展的基础。技术创新是实现提高我国自主创新能力的重要途径和手段。通过分析我国汽配行业在技术创新中所面临的困境,找出相应的应对策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