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土地之痛     
逃离土地和土地抛荒 农村问题说到底是土地问题,是土地问题造就了农村问题。尽管中国的农村问题千头万绪,可在所有的问题当中,土地问题是病根儿。 在谈土地问题之前,让我们先来看看中国农民逃离土地和土地抛荒问题的现状: 这是关于安徽省六安市土地抛荒情况的调查报告: 据有关部门提供的统计资料显示,在全市现有666.4万亩耕地中,去年非季节性抛荒面积达26.7万亩,抛荒率4%。部分县、区及乡镇、村的具体调查显示,实际存在的抛荒问题更为突出。有的乡镇抛荒率高达10%。 视土地为生命的农民为什么会抛荒土地?原因很简单:土地不仅不能不能给农民带来财富,反而成了农民的负担。南方某  相似文献   

2.
党第十七届中央委员会第三次全体会议进一步明确了我国农村改革发展基本目标任务.土地抛荒问题是农村耕地问题的一个重要方面.鉴于全国土地抛荒现象越来越严重,笔者通过对旺苍县福庆乡的土地抛荒现象进行了调查,总结了贫困山村土地抛荒的深层次原因,希望能加深读者对贫困山村土地抛荒的理解和重视.  相似文献   

3.
自改革开放以来,农村土地家庭承包经营责任制已成为我国农村政策的基石.但是随着农业和农村经济社会的发展,土地的家庭承包经营制度逐渐显现一些不足:土地分散管理不利于现代化农业发展,尤其随着城市化进程加快,大量农村劳动力向城市转移,农村土地抛荒现象严重.  相似文献   

4.
八十年代中期以来,在我国农村被农民视为命根子的土地悄悄地出现了抛荒问题,进人九十年代,农民土地抛荒不仅没有得到有效地遏制,而且愈演愈烈。部分地区弃耕成风。一方面“民工潮”的涌现使农村剩余劳动力得到合理、有效地转移,为发展农村经济注入新的活力。另一方面,面对由抛荒而引发的新情况、新问题,土地抛荒弊多?利多?带着这个问题,最近我们在定远、庐江、无为等县进行了调查。  相似文献   

5.
上海已经进入城市郊区化和郊区城市化并道发展和快速发展阶段。城市化必然涉及农村集体所有制土地利用方式的转变,其间尤其是涉及不同权利主体的利益分配的问题。本文以城市化中的失地农民这个弱势群体的土地权益受损的热点问题为出发点,通过大量的调查研究,基于目前农村耕地所有权和承包权不变的前提下,从涉土法律的突破性地方立法、土地开发的管理机制、建立相关的非政府机构、实施土地的质量和地租评估、真正保障失地农民的土地权益提出了可操作性的建议。目的是为解决上海的"三农"问题寻求破解之道;为上海建设和谐社会建言献策。  相似文献   

6.
江村土地的占有、继承及终结——再读《江村经济》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文章通过梳理《江村经济》一书中土地的占有与分配、土地的继承与发展、土地的抛荒等材料,并进行分析和引申,阐述关于土地的观点:拥有土地的权利就拥有土地的利益,农民对于土地利益的要求在于把属于自己的土地集中起来自已耕作,并非集体劳作,这是受农村传统思想等因素的影响所致。  相似文献   

7.
土地财政被称为"第二财政",其实,这并非是个单纯的财政问题,城市化建设"大跃进"、同级地方政府之间的竞争、地方官员的"拼"政绩、增加财政收入等都是地方财政走向"土地财政"的幕后推手,土地使用权的出让获得的收益能够快速解决地方政府的"燃眉之急",故地方政府对"卖地"是乐此不疲的。但是长此以往,势必影响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8.
《西部大开发》2011,(Z1):116-117
土地制度主要缺陷:二元性和政府垄断中国是"特殊的土地制度"。"特殊"在哪?刘守英说,中国独特的土地制度结构是形成传统增长模式的根源。以土地支撑的传统增长模式,保证了中国工业化、城市化的快速推进。但是,在土地资源利用上付出的代价巨大,影响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和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9.
关于农民要退包土地情况的调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近年来,由于农产品价格低迷等综合因素的影响,农民种田积极性普遍下降,抛荒、要求返回承包地等现象时有发生。为摸清农民要求退包土地的具体原因,探索有效的解决办法,近日,我们进行了一次专题调查,并重点了解了池州市有代表性的贵池区高岭乡三联村和东至县瓦垅乡南庄村的情况。 现状与调查 据初步统计,今年池州市土地抛荒面积3.14万亩,占耕地总面积的2.8%;全市要求退回承包土地的8591户,面积为1.6万亩,占耕地总面积的1.4%。 贵池区高岭乡三联村350户,耕地面积1560亩,要求退包土地的50余户,面积…  相似文献   

10.
建立土地流转机制势在必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近年来,由于农产品价格低迷等综合因素的影响,农民种田的积极性普遍下降,土地势现象时有发生。为模清农村土地抛荒的具体原因,探索有效解决办法,最近我们在枣阳市了一次专项调查,调查结果表明,要解决农村土地势荒问题,必须建立健全土地流转机制。  相似文献   

11.
自改革开放以来,农村经济发生了深刻的变化,一些地区农民不再以土地作为生存和发展的唯一来源。随着外出打工、经商农民的增加,土地流转进入了一个新的发展阶段。土地流转一方面提高了土地规模化和集约化经营的水平,提高了农业生产的效益,促进了农业结构的调整,较好地解决了土地抛荒和粗放经营问题。另一方面,土地流转中存在的侵犯承包户利益、掠夺式土地经营等问题值得关注。  相似文献   

12.
本文通过对"良田种树风"现象的一个案例分析发现,现阶段劳动力市场的完善和农民市场意识的增强使得"弃粮种树"的农村种植业结构调整已经不再是劳动力大量外出就业土地抛荒的被动选择,而是农户在综合比较收入效益的基础上做出的积极反应.土地细碎化又使得相邻农户种植决策受到影响,最终造成了"良田种树风"的愈演愈烈,进而对我国的粮食生产安全带来威胁.本文试图从微观角度来探讨农户种植业结构调整与国家粮食安全之间的冲突,从而帮助我们分析影响我国粮食生产安全的一种内在机制,进而为保证我国的粮食生产安全提出了具有针对性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3.
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的召开使农村土地改革、土地流转、农民财产增收等都问题得到了社会的广泛关注和重视。地处粤东的梅州实施土地流转与农业产业化具有良好条件。尽管其存在土地抛荒、土地观念比较传统、土地所有权含糊不清、土地缺乏规范市场和农民社会保障不足等问题,但在解决"三农"问题方面,利用土地流转和发展精致农业,为农业产业化发展找到了广阔的发展空间、更好的发展动力、更规范的土地管理模式,找到了农业生产与生态保护的切合点,为新农村建设和城镇化建设发挥了更大的推动作用。  相似文献   

14.
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是完善农村基本经营制度的必然要求,是发展现代农业的必然选择。积极探索土地流转新的机制和形式,加大土地流转工作力度,有利于促进土地规模经营,减少土地抛荒,优化配置土地、资金、技术等生产要素,提高土地利用率,提出促进了农业增效和农民增收,加快杭州市新农村建设步伐。本文着重总结了土地流转的主要做法和近期的目标要求,同时提出了创新土地流转机制,积极培育经营主体;加快网络建设,加大扶持力度,进一步推进农村土地流转的对策、措施.  相似文献   

15.
李永实  李娜 《科技和产业》2008,8(4):34-37,27
通过对我国城市化进程、城市建设用地需求与土地供给关系进行分析,阐明了我国处在城市化快速发展阶段,城市用地需求量日益增加,而在人多地少,且城市化水平及土地资源具有明显空间差异的国情下,城市土地供需矛盾随城市化快速发展而愈益突显。基于我国本轮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修编思路,结合实例研究,认为在城市化快速发展阶段,"定量、定位"供给未能有效解决供需矛盾,城市土地供给和耕地占补平衡应依各地实际分别对待。依城市化进程及土地供给现状及发展趋势,从科学发展的角度,对管理、规划、建设等方面提出相应的对策。  相似文献   

16.
吴冠岑 《改革》2012,(4):46-51
在快速城市化背景下,我国与土地相关的财政收入呈现超常规增长趋势,此现象引起学术界、政府部门和民众的广泛关注并成为争论的焦点。土地财政可持续的治理方式在于遏制土地低价供给的途径以缓解地方政府"卖地赚钱"的冲动,并通过建立合理的土地收益分配机制稳定地方政府的土地预期收益,同时辅之以政绩考核制度改革和政府财政风险防范机制的增强。  相似文献   

17.
宋慧  刘磊 《魅力中国》2011,(4):230-231
近些年来,随着我国经济的飞速发展,我国的城市化水平也在不断提升,但是城市化的发展也引发出了一系列问题,如大量占用耕地、城市发展道路决策失误、土地规划不完善、土地征用补偿引发的冲突、小产权房等。所以,有必要制定合理的土地管理和征用政策,协调土地保护与城市化进程之间的关系。本文将探讨城市化进程与土地管理政策之间的关系,以减少城市化进程过程中引发的社会矛盾。  相似文献   

18.
张祥林 《特区经济》2012,(1):263-264
随着城市化的发展,土地利用呈现由平面化向立体化开发的发展趋势。但是,我国法律对土地使用权出让还仅局限于地面土地使用权,不能满足用地需求和节约利用土地的要求。而土地使用权的"分层设立"为有效缓解我国目前土地使用权的供求矛盾,提高土地利用的效能开辟了新的道路。因此,对土地使用权"分层设立"的必要性、可行性进行研究大有裨益。  相似文献   

19.
近年来,安徽省无为县土地抛荒面积日渐增多,截至2000年底,全县抛荒面积已达94540亩(占全县耕地面积的7.1%),目前已成功解决了59000多亩,从而有力地促进了农村经济的健康发展。 一、土地抛荒的主要原因 1、直接的经济原因。1亩圩田,如果是一年两季水稻,总产800公斤,价值720元左右,除去两茬的种子、化肥、牛力280元,农业税60元左右,外资还贷15元,两茬的水费、电费、小机费等生产费用60元左右,忙了大半年,一亩纯收入只有300元左右。如果受灾,减收甚至无收,连成本也搭进去了。因此,部分农民不愿种田,直至抛荒就不足为怪了。…  相似文献   

20.
工业化、城市化与土地制度的互动关系:美国经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将美国工业化、城市化与土地制度演进分成三个历史阶段,深入分析三者相互作用和内在机制,并运用实证分析进行佐证,得出的结论是:美国城市化、工业化与土地制度的相互协调发展,是促进美国经济社会健康发展的重要保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