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改革开放以来,上海在吸收外商直接投资方面,一直走在全国的前列。特别是进入90年代以后,上海外商直接投资的规模和质量均有了极大的发展。文章利用计量模型对FDI与GDP、固定资产投资、工业总产值、外贸出口与产业结构的关系进行了实证分析。  相似文献   

2.
本文首先分析了服务业利用外商直接投资的经济效应,接着在上海服务业利用外商直接投资的引资总量、结构变化、进入模式的现状上,较为深入地分析优势和问题,最后为上海服务业更好吸引外资提出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3.
申虹转身     
王铮 《上海国资》2013,(6):26-31
从一家承担虹桥综合交通枢纽建设的公司,申虹公司转身为参与虹桥商务区开发建设的投资开发主体。6月,中国首家亦是最大规模的分布式区域集中供能项目,将在上海虹桥商务区试运行。该项目由上海申虹投资发展公司(下称申虹公司)投资控股的上海虹桥商务区新能源公司投资建设。  相似文献   

4.
《上海经济》2014,(9):75-75
2014年上半年,上海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完成工业总产值为16515.31亿元,比去年同期增加4.4%。1-6月,本市固定资产投资2403.53亿元,比去年同期增加3.8%,主要呈现以下特点:城市基础设施投资快速增加,电力建设投资大幅增长仍然占主要因素;重点行业投资加快,投资进一步向六个重点发展行业集聚房地产开发投资平稳增加,工业投资有小幅度下降;从经济主体看,国有经济投资持续增长;本年到位建设资金略微下降。  相似文献   

5.
利用外国直接投资(以下简称FDI)是各国发展开放型经济的重要内容.自1993年以来,中国吸引外资连续10年在发展中国家名列第一,在全球国际投资领域占据着十分引人注目的地位.上海是中国改革开放的前沿阵地,吸收外资规模特别巨大,截至2001年底,累计签订了外商直接投资项目24728个,协议金额527.97亿美元,实际利用了353.85亿美元.20年来,外商投资企业对上海经济发展起了重要作用,尤其是对上海工业的增长和技术进步作出了很大贡献.  相似文献   

6.
企业融资结构对投资的治理效应约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马宏 《发展》2006,(12):86-87
投资本质上就是资本的运用。投资主体进行投资活动必须拥有一定量的资金,投资资金是投资活动赖以进行和实现的前提条件。从这个意义上说,企业融资是由企业投资派生出来的,是为企业投资服务的,企业融资规模的确定在很大程度上首先取决于投资需要。对于单个投资项目而言,项目投资规模的确定也就决定了该项目的融资规模。虽然融资是为投资服务的,但企业融资又是一个相对独立的经济行为。融资规模和融资成本还取决于金融市场发展程度和企业的融资能力等因素,不一定会完全满足投资需求,  相似文献   

7.
陆剑锋  薛虹 《科技和产业》2022,22(10):119-126
非中心城市的角色定位和功能分工是城市群协调发展的重要内容,加强投资网络建设有助于南通更快融入区域一体化的发展轨道。利用1989年以来南通市39家上市公司的投资数据,从产业和空间的不同视角构建投资网络,运用社会网络分析法、位序-规模分析法研究南通上市公司投资网络的演变特征,并进一步分析其对长江经济带的影响。研究表明:南通上市公司投资网络覆盖范围呈现扩大趋势,层级分化和首位特征明显,并且具有显著的空间指向,本地投资效应突出,上海和南京等长三角发达城市是投资的重要选择;南通市上市公司投资以制造业为主,近年来科技推广和应用服务业、互联网和相关服务以及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等行业的投资活动较为活跃;从对长江经济带的影响来看,投资对象仍以上海、江苏和浙江这3个长三角经济发达省市为主。  相似文献   

8.
近年来,上海在吸引外商直接投资方面卓有成效,关键在于上海已初步建成较为理想的外商直接投资环境。要进一步提高引资效率与水平,关键仍在于继续改善上海投资环境。本文基于对82家在沪外企进行的实证调查,分析了上海外商直接投资环境的综合优势、硬环境、软环境,并探讨了在沪外企的发展战略,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应对策略。  相似文献   

9.
梁婷 《改革与战略》2008,24(5):104-106
在CAFTA的建设进程中,上海对东盟的投资项目近年来迅速增加,投资规模、投资领域扩大,投资方式日益多样化。探析上海加强对东盟投资的动因,可得出结论:东盟的区位优势吸引了寻求对外投资机会的上海企业;通过对东盟的投资,可实现优化上海产业结构以及提升上海竞争力的战略。  相似文献   

10.
总结了日本泡沫经济破灭以来公共投资的基本情况,指出利用公共投资拉动经济增长需要一定的条件,在一国基础设施不完备、潜在生产能力高于现实增长率的情况下,保持一定规模的公共投资是必要的。但是公共投资不能解决体制和结构性问题。公共投资的管理形式需要创新,管理方式需要改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