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本文使用2007年CHIP数据,在微观模拟农民工和城镇劳动者反事实部门分布和反事实收入的基础上,对城镇劳动者和农民工的小时收入差距进行了均值分解。为了分析部门进入户籍歧视对收入差距的影响,本文将收入差距来源分为三大类:部门分布规则的差别(部门进入歧视)、部门内收入结构的差别(部门内收入歧视)和人口禀赋差异。最终的分解结果显示,2007年,农民工依然遭受非常显著的收入户籍歧视,但是,部门进入户籍壁垒的效应并不大。具体而言,收入差距中总体户籍歧视的贡献度高达56%,其中,部门内收入歧视贡献了55%,而部门进入歧视的贡献很小,仅有1%。尽管如此,农民工不成比例地集中在收入水平最低的私人部门的现象,揭示了中国劳动力市场上存在着就业机会的户籍歧视。  相似文献   

2.
本文采用2008-2010年三年对沈阳市农民工抽样调查构成的混合截面数据,研究金融危机对在北方城市务工的农民工收入的影响,共获得有效样本860份.回归分析结果表明,金融危机对沈阳市农民工的工资水平有一定的负面影响,但影响并不显著,影响农民工城市务工收入的主要因素为性别、年龄、受教育程度、工作经验、婚姻、培训等控制变量.  相似文献   

3.
返乡农民工创业行为与创业意愿分析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本文利用对1019位返乡农民工及其家庭的调查数据,采用统计描述的方法考察了返乡农民工的家庭收入结构和创业选择,并利用计量经济学方法分析了影响返乡农民工创业行为和创业意愿的因素。结果显示,外出务工收入和经营性收入是返乡农民工家庭的主要收入来源;随着外出务工劳动力的返回,经营性收入在家庭总收入中占据更大的份额。家庭经济状况、返乡农民工的文化程度、个人信仰和生产积极性对返乡农民工家庭的创业行为有显著的影响;而那些有着共产主义信仰、外出务工时从事加工制造业和个体经营、参加过技能培训、交际能力强的返乡农民工,其创业意愿更强。  相似文献   

4.
现有研究对收入和消费的关注多停留在收入影响消费的单向逻辑上,鲜有研究认识到消费对收入的逆向作用。本文以新生代农民工为研究对象,利用4268份调查数据,建构新生代农民工教育型文化消费、拓展性人力资本与务工收入状态间的结构方程模型。实证结果表明,新生代农民工的教育型文化消费对其务工收入状态具有显著的正向作用;相对于基础性人力资本,拓展性人力资本对新生代农民工务工收入状态的正向作用更大;拓展性人力资本在教育型文化消费影响新生代农民工务工收入状态的过程中起到了中介作用。本文提出政府要加强文化消费市场建设,重视对新生代农民工进行人力资本的开发,大众传媒要广泛传播教育型文化消费的重要意义,新生代农民工自身要将文化消费的重点放在教育型消费支出上等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5.
伴随着中国社会结构的分化和城市化进程,农民工群体内部的异质性不断加大。本文利用国家统计局城镇住户调查数据,聚焦于收入增长和户口所在地的户籍属性对进城农民工家庭营养消费的影响,并探讨收入增长与营养消费关系的户籍地差异。结果表明:收入增长和户籍地差异对进城农民工家庭营养消费有显著影响;农民工家庭能量、蛋白质和脂肪需求的收入弹性为分别为0. 593、0. 610和0. 533;在保持其他因素不变的情况下,户籍地差异使本地农民工家庭的人均每天能量、蛋白质和脂肪消费比外地农民工家庭分别高19. 24%、18. 41%和15. 84%。收入增长对外地农民工家庭的能量、蛋白质和脂肪摄入的正向作用大于其对本地农民工家庭的影响。  相似文献   

6.
农民工外出迁移会形成一定的人力资本积累,回流农民工人力资本有别于普通劳动者,人力资本与社会资本对于回流农民工收入的作用机理与效果研究具有重要的学术价值。本文采用调研数据,首先分析外出务工人力资本积累、家乡社会资本及其交互项对回流农民工收入的影响,发现经营型与低技型人力资本的收入效应更加依赖于社会资本禀赋。接着,使用分位数回归模型探究不同收入层次回流农民工的人力资本和社会资本的收入效应差异。结果表明,低技型与经营型人力资本在社会资本的作用下,可获得中高水平的收入,而高技型人力资本的市场化程度较高,较少依赖于社会资本。研究结论揭示并验证了外出务工人力资本积累对回流农民工收入的直接贡献以及家乡社会资本对不同类别人力资本报酬率的交互影响差异。该结论对于农民工个人积累人力资本和社会资本也具有一定启示作用。  相似文献   

7.
文章基于全国农民工调查数据,运用二元Logistic模型实证分析了农民工参加群体性维权行为的影响因素。研究结果表明,健康状况、参加同乡会、务工领域和务工收入、医疗保险制度评价和失业保险制度评价对农民工群体性维权行为影响显著,而年龄、性别、婚姻状况、文化程度、风险偏好及所在企业的所有制形式影响不显著。研究还发现,新生代农民工与老一代农民工之间群体性维权行为的代际差异较小。  相似文献   

8.
务工距离对农民工就业质量的影响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跨区务工是农民工劳动力市场的普遍现象。本文利用中国家庭收入调查(CHIP)2013年农村—城镇流动人口数据,估计了务工距离对农民工就业质量的影响,并检验了务工距离与个体特征变量间的交互效应。研究发现,务工距离与农民工就业质量之间存在着"正U型"曲线关系,务工在本县范围内,务工距离增加会引起就业质量下降,引起工资水平上升、工作时间缩减,并无益于就业稳定性增强及工作福利获取;务工一旦超出本县,务工距离的加大将有助于就业质量的提升。本文进一步分析发现,个体特征变量与务工距离之间的交互效应并不突出,表明农民工的家庭形态差异及居住地异质性在背后发挥更为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9.
本文采用CHIP2007年数据探讨城镇劳动力市场上城乡工人在自我雇佣收入上的差距问题。本文发现,以小时自我雇佣收入衡量,城镇职工的收入为15.04元,远高于外来务工人员的7.09元;形成自我雇佣收入巨大差异的因素可以分为两类,一是个体资源禀赋差异,二是外来务工人员受到的户籍歧视。进一步研究发现,从总体上看,教育程度的提高、从事自我雇佣年数的增加、健康的改善、初始资本以及自我雇佣规模的扩大均对自我雇佣收入有正向影响,教育对自我雇佣收入的作用远低于对工资收入的影响;从城镇职工和外来务工人员各自的影响因素来看二者存在较大的差异;采用Cotton分解方法发现城乡工人个体禀赋差异解释了其中的25.41%,剩余的74.59%归结为户籍歧视等不可解释部分。  相似文献   

10.
农民工是城里人对那些进城务工农民的称呼,是指那些仍然保持农民身份(指户籍)到城镇里从事非农产业的人员,有离土不离乡和离土离乡两种,主要是指离土离乡的那种。他们一般都是农村的精英。为向往美好生活,他们离开农村,来到城镇从事各种各样的职业,一般是那些城里人不愿意干的又脏又累报酬又低而且不稳定的工作。根据中国企业联合会发布的《2000年全国千户企业管理调查研究报告》表明:随着工业化的推进和城镇化的提速,已有9820万农村劳动力转移到非农产业,使中国工人队伍结构发生了历史性的变化,农民工正成为产业工人的主体。据统计,第二产…  相似文献   

11.
本文利用调查数据和多项Logistic回归模型,对新生代农民工返乡做职业农民的意愿进行了考察,并对影响其意愿的个体特征和外出务工特征因素进行了实证分析。研究发现,28.6%的新生代农民工有返乡做职业农民的意愿;新生代农民工的个人特征对其职业农民意愿选择影响整体不明显,只有性别因素影响显著;从外出务工特征看,职业类别、收入、城市社会关系网、流动迁移模式均与新生代农民工返乡做职业农民意愿相关,具体而言,务工职业层次和职业声望低的新生代农民工选择返乡做职业农民的比例相对较高,务工收入水平越低者返乡做职业农民的意愿越强,在城市业缘关系和朋友关系广者倾向留城发展,举家外出务工者更倾向留城发展。  相似文献   

12.
本文从政策执行角度分析,发现农民工落户城镇过程中存在户口迁移手续繁琐、城镇社区排斥、乡村社区农地等财产权利保全等三个主要问题,这些问题不仅影响农民工落户城镇的进度,还制约其质量。问题的原因,直接表现为政策执行相关主体未形成合力,间接反映出政策执行相关主体在农民工落户城镇上的利益矛盾,进一步分析则与政策执行的社会条件即城乡二元结构有关。解决这些问题,需要在农民工落户城镇过程上形成城乡合作关系。随着农民工落户进程的加速,应重视农民工落户后与原城镇户籍社区人口的关系。  相似文献   

13.
农民工群体内部已经发生阶层分化。不同阶层的农民工落户城镇意愿有所差异。中上层农民工落户在大中城市的意愿最强,成本和代价并不高,中上层农民工在大城市落户问题是当前户籍问题的首要。底层农民工更倾向于定居中小城镇,他们对农村户籍所附加的土地、生育和社会文化因素的依赖性很强。发展中小城镇经济,为底层农民工提供稳定的社会保障,渐进式地将新生代农民工与土地、生育等剥离是底层农民工市民化的关键。  相似文献   

14.
近年来,陕西省周至县每年外出务工的农民工超过6.5万人,创经济收入超过5亿元。2008年入冬以来,由于各方面的原因,周至县有部分农民工返乡。县政府抓住这一契机,大力培育懂技术的农民。县相关部门充分依托县、乡、村三级劳务输出组织网络,随时了解掌握务工人员的去留、返乡农民工就业和创业等情况,及时出台了《返乡农民工培训工作实施意见》,明确了返乡农民工培训工作的培训措施和目标  相似文献   

15.
本文采用二元Logistic模型对辽宁省三类城市的656名在城务工新生代农民的创业选择意愿进行回归分析。研究结果表明新生代农民工创业型就业意愿与其人口学特征、个人家庭经济状况、社会网络状况、务工经历中的人力资本提升等4个方面相关。其中,受教育程度、家庭耕地面积、外出务工的朋友个数、有亲朋好友担任公务员、教师、医生以及与当地人的融洽相处等变量与新生代农民工创业型就业意愿显著正相关;新生代农民工不同年龄阶段、是否拥有技能对新生代农民工创业型就业意愿的影响存在一定的差异;新生代农民工是否参加培训、月工资收入水平与创业型就业意愿显著负相关;新生代农民工的创业型就业意愿存在性别差异。  相似文献   

16.
教育和户籍歧视对城镇工和农民工工资差异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提出基于自然实验的工资差异分解方法用于分析个体特征差异、进入市场前教育歧视和市场后户籍歧视对城镇劳动力市场中城镇工和农民工之间工资差异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城镇工工资率是农民工工资率的1.79倍,两类劳动力工资差异的69.77%、14.01%和12.99%分别是由个体特征差异、农民工进入市场前受到的教育歧视和进入市场后受到的户籍歧视导致的。因此,政府在设计和实施公平的就业制度和工资分配制度的同时,大力促进城乡教育事业的均衡发展,将有助于缩小城镇工和农民工之间的工资差异。  相似文献   

17.
本文利用浙江省杭州市8个区的调研数据,对农民工的收入状况进行了实证分析。研究结果表明:进城务工农民工收入差异现象严重,性别导致的收入差异体现为结婚使男性工资提高而使女性工资降低,地域导致的收入差异体现为杭州籍农民工工资明显高于外省来杭农民工;文化程度对工资水平有正向影响,且边际效益有递增趋势;2010年工资水平较2009年有较大幅度的提高;企业性质本身不会影响农民工的工资收入水平。  相似文献   

18.
本文基于中国综合社会调查2008年的数据,发现社会关系网络引起的户籍歧视对劳动力工资的户籍差异具有重要影响,城镇工利用社会关系网络通过扭曲市场规则能够形成行业壁垒和回报率偏差,大约12.18%的户籍工资差异是社会关系网络所引起的户籍歧视引起的。此外还发现,劳动力工资的户籍差异主要还是由于特征差异引起的,特别是不同户籍劳动力的受教育程度差异,大约52.70%的户籍工资差异是由城镇工和农民工的受教育程度差异引起的。  相似文献   

19.
受去年国际金融危机的影响.全国经济增速明显放缓.对各地农民外出务工产生了一定的影响。重庆市农民工非正常返乡人员增加,务工收入下降,农民工外出就业形势严峻.给农民持续增收带来很大的压力和困难.引起各级领导及相关部门的高度关注.  相似文献   

20.
当前快节奏的经济结构变迁对农民工原有的务工模式形成了颠覆性的冲击,为减轻这种冲击的负面影响,探究农民工在务工过程中"城市工作时间的投入意愿"将有助于我们更好地了解农民工的务工时间配置规律,为探究其务工模式的决定因素奠定基础。经过理论推演,结果发现影响农民工城市工作时间投入意愿的决定因素主要包括农民工的"收入-消费水平差""城乡消费水平差"和他们的"城市收支不确定性水平",依据这一研究结果,建议政府应该进一步加强农民工的社会保障力度,以降低其在城市务工过程中生活和工作方面的不确定性,这样才有助于他们的收入水平得以持续提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