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企业良知     
尊重工人权益与经济发展并不矛盾,相反二者是相辅相成、互为因果的关系,所以我们在大力发展市场经济的同时更应弘扬社会公平与正义。[编者按]  相似文献   

2.
研究目的:借助社会生态系统(SES)框架,构建超占宅基地退出情境下的社会生态系统框架,利用该框架揭示宅基地制度改革如何提升农村集体行动能力,探索超占宅基地退出的多元路径,以期为地方深化农村宅基地制度改革、推进乡村振兴提供参考。研究方法:有序Logit模型。研究结果:超占宅基地退出能增强村民对农村集体的归属感和认同感,激发村民主体内生动力,通过超占宅基地退出可实现宅基地所有权行使的公平管理,通过非本集体经济组织成员继承的制度完善能促进宅基地资格权保障的公平取得,进而提升农村集体行动能力。研究结论:一是加强宅基地所有权行使主体建设,增强宅基地分配、规划和调整、收回等公平管理能力,营造乡村公平氛围,提高村民对农村集体的归属感和认同感;二是建立宅基地资格权认定的自治组织,保障不同主体宅基地资格权和房屋财产权的基本权益,重塑乡村社会公平,激发村民主体内生动力。  相似文献   

3.
刘峰 《中国改革》2007,(9):71-72
社会保障制度是一个国家实现社会公平的重要方面,同时也是一个国家文明和进步的标志。随着财政实力的增强,我国已经基本具备了构建农村社会保障制度的条件,应把破解农村社会保障改革难题放在重要位置来考虑。  相似文献   

4.
水库移民问题归根到底是权利问题,切实保障水库移民的合法权益是构建法治社会的内在要求。通过对水库移民权益保障相关法律分析,认为当前我国水库移民权益保障立法层次较低、盲点较多、公平性体现不够、滞后现象严重,且有些法律条款之间还存在相互抵触现象;指出鉴于水库移民在社会阶层中的弱势地位,有必要对其权益保障进行专门立法,从而有利于全面落实宪法和法律规定的相关权利,提高水库移民的维权意识,规范政府征地行为,充分体现社会公平和正义,促进和谐社会建设。  相似文献   

5.
土地是移民最重要的自然资本,也是维持生存最基本的生产资料。但在水利水电工程移民土地补偿中存在很多不公平的做法,包括补偿面积小于实际淹没面积、因投资主体多元化和移民安置周期长导致同地不同价、安置模式导致的土地补偿价格差异、新老政策交替与政策滞后导致的政策差异、土地补偿款兑现导致的个体差异、附着在土地上的隐性收入无法得到补偿等。上述不公平的做法导致移民心理失衡,存在诱发社会稳定风险的可能。为了规避社会风险,需要采取制度与安置模式创新等措施,保障基线公平、弥合参照公平,实现水库移民工程与水利水电工程的和谐共生。  相似文献   

6.
[目的]研究旨在探讨环境公平感知和社会信任与农户低碳生产行为之间的关系,为促进农户生产行为向低碳化方向转变提供对策建议。[方法]基于陕西和甘肃两省的村域调查数据,以农膜和秸秆处理为例,运用二元logistic模型探讨环境公平感知和社会信任对农户低碳生产行为的影响,并结合分层回归分析了社会信任在环境公平感知和农户低碳生产行为间的调节效应。[结果](1)在环境公平感知维度中,人际公平感知正向影响农户的农膜和秸秆处理行为; (2)对社会信任来讲,人际信任对农户农膜和秸秆处理行为均有显著的促进作用,而制度信任仅对农户秸秆处理行为具有正向影响; (3)人际信任在种际公平感知和农户农膜处理行为之间具有显著的正向调节效应,而制度信任在两者之间具有显著的负向调节效应; 同样,人际信任在人际公平感知和农户秸秆处理行为之间具有正向调节效应,而制度信任弱化了人际公平感知对农户秸秆处理行为的影响。[结论]环境公平感知和社会信任是影响农户低碳生产行为的关键因素,且社会信任在种际公平感知和农户农膜处理行为之间以及在人际公平感知和农户秸秆处理行为之间具有显著的调节作用。  相似文献   

7.
始于计划经济时期的征地制度,为我国工业化初期的经济发展做出了不可替代的贡献,但是,也严重侵害了农民的利益.制度所表现出的制度非均衡性,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逐渐完善,表现尤为明显,改革征地制度,提高征地补偿已是大势所趋。本文从社会经济发展和福利的角度出发,用公平和效率构造拉弗曲线,来说明征地制度制度变迁的方向。  相似文献   

8.
合作社制度安排:演进、类型及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合作社是一个追求经济效率与社会公平双重目标的组织,这决定了其独特的制度安排,与这种制度安排相伴的是高昂的组织成本。本文在考察合作社组织成本构成的基础上指出,合作社为了降低这种成本,从而增进经济效率,不得不进行一些制度调整。在保证组织目标有效实现的前提下,可以实施的调整有几种不同的方式,随着调整方式不同,就会出现不同类型的合作社,由此形成多种不同类型合作社并存的局面。在明确了不同类型合作社之间的界限后,评价并比较了各种不同类型的合作社在社会公平目标与经济效率目标这两个维度上的实现程度。  相似文献   

9.
公平和效率视域下的征地制度改革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始于计划经济时期的征地制度,为我国工业化初期的经济发展做出了不可替代的贡献,但是,也严重侵害了农民的利益,制度所表现出的制度非均衡性,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逐渐完善,表现尤为明显,改革征地制度,提高征地补偿已是大热所趋。本文从社会经济发展和福利的角度出发,用公平和效率构造拉弗曲线,来说明征地制度制度变迁的方向。  相似文献   

10.
“统筹城乡发展,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党的十六大以来中央作出的重要决策,必将深刻地改变我国现有社会结构。从社会公平的角度来看,我国现阶段还存在着显著的城乡差异,如城乡收入差别、教育机会差别、就业歧视等;从经济学角度来分析,新农村建设将极大地改善我国收入分配状况,健全农村公共物品投入机制,促进统一市场的形成,并最终实现二元经济结构向一元经济结构的转化。  相似文献   

11.
目前,我国绝大部分农民仍在医疗保障体系以外,严重阻碍了农村经济和整个社会发展进程。因此,政府有义务充分发挥在这一领域中的职责,进一步完善农村医疗保障体系,使农民享受到更广泛的社会公平。  相似文献   

12.
城乡收入差距的临界点判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杜军 《农业经济》2006,27(11):26-28
长期以来,“效率与公平”一直被作为此消彼长的两个概念,而“效率与公平”之间的均衡点应是可持续发展所追求的社会目标与规则。对我国日益严重的城乡收入差距临界点的判定正是将城乡经济布局以及经济利益分配的效率与公平进行取舍。  相似文献   

13.
传统矿业开发给社区环境造成污染和破坏,企业获取利润的同时让民众承担环境成本。实证分析发现,矿业环境非公平格局,在于政府及其制度偏向矿业环境权而忽视公民环境权,导致社区公民环境权缺失;民众环境权意识增强和环境资源增值,诱致民众追求环境公平的制度创新。让矿业社区民众参与矿业项目的市场进入、市场开发以及市场退出的全过程,以保障矿业环境公平。维护环境公平的民众参与属于当事人权利竞争,是环境收入的一种重新分配。政府是民众参与的组织者,从政府代替民众到政府必须组织民众维权的转变,是民众推动社会管理创新的收益大于成本的诱致性制度变迁。  相似文献   

14.
城市农民工是一个新型的社会群体。由于种种原因,他们在为我国的工业化、城市化作出巨大贡献的同时,却未能在法律上和事实上获得公平公正的待遇,反而成为城市中的弱势群体。农民工与城市户籍的居民或城镇职工相比,在政治、经济、文化、社会等方面均处于弱势地位,特别是其劳动权益时常受到严重侵害。因此,目前城市化飞速发展的过程中,有必要从法律层面上思考和探讨如何更好地去保护农民工劳动权益问题。  相似文献   

15.
针对近年来关于农村土地所有权问题的争论,文章首先确定中国农村土地制度变革的目标是增进农民福利,并以保障粮食安全为约束,然后结合土地功能,针对中国当前转型经济实际,从土地私有化和资源配置、土地私有化和社会保障、土地私有化和公平以及土地私有化和经验证据等方面展开了论述,最后得出分析的结论:中国当前的农村土地制度改革必须综合考虑土地制度的资源配置效应、土地保障功能和公平问题,并把土地制度问题放在更广泛的一系列政治、经济问题中来考察.  相似文献   

16.
《南方农村》2012,28(12)
中共中央编译局副局长俞可平在接受记者专访时说,社会的不公平体现在许多方面,但其中最深刻的不公平,是收入分配的不公平。物质基础毕竟是决定性的。所以,收入分配不公是导致社会不公的重要根源。他说,当社会财富积累到一定程度时,必须及时调整收入分配政策,将社会公平放在更加突出的地位。中共十六大后,中央屡次强调要更加注重社会公平,认为“推进社会公平正义就是政府的良心”。这是极为正确的战略决策,但我们还缺乏足够有效的制度和机制。如果这种状况不加改变,贫富差距还会日益加大。  相似文献   

17.
构建和谐社会是当前中国人民为之奋斗的一项重要任务。公平是和谐社会的核心理念。本文分析如何实现社会公平,构建和谐社会问题。  相似文献   

18.
弱势群体的民生问题,永远是一个崇尚公平与正义的社会必须正视的问题,进城务工农民(以下简称农民工)的权益保障问题就是一个正在“牵动中国”的令人忧心忡忡的民生问题,农民工的权益保障问题已经成为全社会关注的焦点。  相似文献   

19.
经济法在对利益的再分配过程中必然要体现社会公平,经济法维护社会公平的立法目的是通过对利益的再分配过程而体现的,经济法的再分配是实现社会公平的重要手段。  相似文献   

20.
长期以来,国有经济被认为只在自然垄断领域具有竞争力,在一般竞争性领域是低效率的。本文从"国进民退"和"国退民进"的讨论出发,论证国有经济在一般竞争性领域同样具有竞争优势,并指出国有经济在市场竞争中的竞争地位实际上是不平等的,国有企业要承担比非公有制经济更多的社会责任和更重的税收负担。因而,提出对垄断国企与竞争国企需分开监管,并需要加强不同所有制企业的社会责任意识和改革税收征管制度等建议,试图让竞争性国有企业在市场竞争中获得更加公平的市场竞争地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