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人有两只脚,钱币有四只角(脚),当人们在积累财富的初始阶段,作为财富的创造者的人,是用两只脚艰难地追着四只角(脚)的钱,所以财富积累如聚沙成塔,如聚液成裘,一旦积累的财富达到了一个心理设置的临界点时,事情就发生逆转,四只角(脚)的钱开始追逐两只脚的人,这时财富就会迅速地膨胀起来,所谓钱生钱就是这个道理。可是当你的积累逐渐多起来的时候,您会让你的钱再生出更多的钱吗?  相似文献   

2.
马克思说,“商品是天生的平等派”(《资本论》第1卷第103页)。只要价值量相等就可以交换。而且不管是什么人,只要手持一定量的货币,就可以购买它。它不认人,只认钱。谁给的钱多,商品的所有者就把商品卖给谁。这就是我们说的“在商品面前人人平等”。这种只认钱不认人的做法和精神,完全是由商品的本性决定的。因为商品的所有者所以要把商品拿到市场上去,其目的,就是为了实现它的价值。这个道理,并不难懂。  相似文献   

3.
论财富的时间原理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从分析时间观、财富观的变迁出发,论证了经济学、时间、财富之间的历史逻辑,认为现代经济学采用的是绝对时间观,财富主要建立在物理时间度量之上,经济学虽以心理分析为基础,但未引入心理时间的研究.针对现代经济学的缺陷,从广义虚拟经济视角对财富与时间的本质进行了重新解读,诠释了时间价值的经济学意义,根据虚拟价值非边际化和信息态的特点,提出财富的时间价值可分解为物理时间价值和心理时间价值.虚拟价值主要用心理时间度量.虚拟价值拟物化和时间寻租是发展虚拟经济的重要法则.  相似文献   

4.
向锋  张峰 《经济世界》2000,(1):31-32
对于刚刚从计划经济中走出来的中国人来说,虚拟经济还是较为陌生的事物。在90年代以前的几十年里,人们都是与实物打交道,手头上的货币较少,更没有股票和债券金融资产。今天的情形已大不相同。这类东西逐渐成为人们资产财富的一部分。但这类资产的一个重要特点是价格起伏不定。虚拟经济是当今经济的大势 虚拟经济是相对于实物经济而言的。世界经济的发展和社会福利水平的提高最终取决于它所拥有真实社会财富,即商品和劳务。对一个国家来说,也是如此。但是同时,现代经济都是货币经济,对货币的依赖性极高。 众所周知,货币是财富在…  相似文献   

5.
文章从二元价值容介态角度对品牌进行了分析,认为品牌就是依附于物质产品之上以虚拟价值形式存在,主要满足人们心理需求的财富标志的泛化物.  相似文献   

6.
中国改革开放经过30年的发展,无论是国家还是个人财富都得到快速的增长。特别是近几年掀起了一场财富的资本化运动,更是让大多数民众感觉家庭财富在逐渐地增长。但是,当民众衣食住行基本上得到满足,财富有一定程度增长后,如何让个人财富更好的增长,或用一句通俗的话来说,如何让民众手上的“钱”能够更好的生“钱”,这就是十七大报告中提出的如何“创造条件让更多群众拥有财产性收入”的旨意所在。  相似文献   

7.
陈尧明、金政、卢俊峰在《新华日报》撰文指出:当前,以“有产”和“无产”为重要标志的第四次思想解放,正激荡人们的思想,引导人们的观念,促进人们新的实践。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和市场经济的发展,人们口袋里的钱越来越多,逐渐从“无产”者变为“有产”者,这是社会的进步,还是社会的倒退?是培养了社会的中坚力量,还是培养出了异己力量?是鼓励人们通过诚实劳动和工作,合法经营、创造,从而占有更多的财富,还是要限制、歧视财富的创造者和占有者?这又成为逐渐富裕起来的人们前进的思想障碍。江泽民同志的“七一”讲话回答了这个…  相似文献   

8.
《经济视角》2003,(8):54-54
虚拟经济是相对于实体经济的理论概括,是市场经济高度发展的产物。它产生于实体经济又与实体经济相对独立地运行。虚拟经济最本质的内涵,是资本价值形态的独立运动。简单地说,不是靠生产和服务上挣钱,而是“用钱挣钱”,甚至“玩钱挣钱”。虚拟经济也包括无形商品、元形资产等的运动过程。虚拟经济按其资本的虚拟化程  相似文献   

9.
经济“倒金字塔”现象是金融全球化条件下虚拟经济加速发展的体现,是当代财富积累“价值化”趋势的反映。20世纪80年代以来,“倒金字塔”头重脚轻趋势日益明显,过度膨胀的虚拟资产容易引发经济危机,所以,应适度发展虚拟经济,趋利避害,保持宏观经济稳定,保障国家金融安全。  相似文献   

10.
房地产是人们广为认可的财富标志,其虚拟价值具有三个属性:趋于形式化、具有寻租变现能力和保值增值能力.本文概述了房地产、房地产金融衍生品MBS、以MBS为参考组合经层层打包得到的复杂金融衍生品作为财富标志的发展和演化过程,分析MBS和CDO的结构特征和虚拟价值,得到房地产和房地产金融衍生品的虚拟价值具有“边际永不存在和边...  相似文献   

11.
麦宇旻 《商周刊》2013,(2):33-35
在一个运行良好的市场经济大环境中,会有较为多样的投资理财渠道,让老百姓获得各种“财产性收入”。问题在于,中国投资环境过于跌宕起伏,让所谓的“理财”变得困难。财产性收入。俗称“钱生钱”。即人们把手上的余钱重新投入市场,让财富在流通过程中获得自我增值——房租、利息、分红、买卖差价就是这种增值的具体表现形式。按照西方发达国家的情况。在一个运行良好的市场经济大环境中。会有较为多样的投资理财渠道。让老百姓获得各种“财产性收入”。  相似文献   

12.
从广义虚拟经济视角看,创意经济创造的价值是满足人们心理需求的虚拟价值,其终极产品往往并不体现为物质产品,而往往体现为一种满足人们心理需求的体验过程;在创意经济的价值循环中,与传统的物质生产的生产、分配、消费循环不同,它只是把创意变成了可供人们消费的信息,是信息流构成了此类经济活动的循环.现代经济的第一位的特点就是同质化、规范化.创意经济追求产品差异性,是以异化为主要诉求的.这就决定了文化创意经济本质上一种后现代经济.工业时代的同化是一个陷阱,它使人类趋向"同而不和",而不是"和而不同",而和而不同意义上"异化"才是走出全球困境的必由之路.我们现在开发的人力资本仅仅是冰山的一角,人类社会的发展将不可避免地依赖人力资本.这给我们的体制和文化提出了更高的挑战.我们的经济系统也需要一个能够充分驾驭和管理它的机构和社会体系,否则就无法完全释放自己的潜能.企业应当从创意经济业态中获得对财富革命的新认知,确认财富与信息的关联机制,从而创造自己的创意的文化、创意的用人和分配机制、创意的财富认同方式,创意产业化的方法,并开拓自己创意的领域.  相似文献   

13.
在电视娱乐业中,有一个出名的节目叫欢乐总动员。它让普通人模仿歌手、演员等明星的表演。因其具有广泛的群众参与性和能够满足人们潇洒走一回的心理需求,因而深受广大观众的喜爱,收视率节节攀高。于是乎,各种“模仿秀”相继登场,尤以”商品模仿秀”为最。  相似文献   

14.
著名经济学家、北京大学光华管理学院院长厉以宁给创业的年轻人建议:要掌握四个“钱”。他说,让我们拆字分析。第一步,挣钱。就是说用劳动努力拼搏,争取财富,积累原始资本。第二步,生钱。“生”,就是一横上面一头牛,  相似文献   

15.
伴随着中国人手中财富的增多,个人金融消费激增,人们对金融工具的便利性、盈利性的敏感度和要求越来越高,被誉为。银行超市”的个人金融服务,正在成为国内各银行竞争的焦点。 “银行超市”瞄准个人客户 所谓“银行超市”就是摒弃传统的“储蓄”观念,突出“个人帐户”概念,以个人帐户为中心,提供全方位、多层次的金融服务。只要人们生活中有需求,就千方百计开展业务去满足:如果你手头有一笔钱想投资,理财顾问会帮你设计出多套投资  相似文献   

16.
马克思对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分析,是从作为资本主义社会财富元素形式的商品开始的。“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占统治地位的社会的财富,表现为‘庞大的商品堆积’,单个的商品表现为这种财富的元素形式。因此,我们的研究就从分析商品开始。”(《资本论》第一卷,第47页)作为资本主义社会财富元素形式的商品,它包含着资本主义生产方式一切矛盾的萌芽。一开始就着重解剖是个细胞,便为进一步深入揭示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矛盾运动和经济运行规律奠定了基础。《资本论》的整个逻辑系统生动地证明了这一点。  相似文献   

17.
本期奉献     
《经济师》1993,(9)
<正>最近一个时期,那些拥有金钱财富的林林总总的各式人物,被各路媒介传播的神乎其神,如同股票那样,被“炒”得身价百倍。以至对于金钱的崇拜,到了无以复加的地步;对于金钱的追逐,更是“奋不顾身”。在此钱潮商海涌动之际,全国政协委员关东升撰写的《除了钱,我们还缺少什么》似乎不大识“时务”,但作者语出肺腑,辞气慷慨;言之无忌,论之有据。且听反弹琵琶,其音正否?读之自可分辩。  相似文献   

18.
明代"私钱"述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明代 ,民间非法铸造的铜钱称“私钱”。同“制钱”相比 ,“私钱”具有种类多、质量差、价值低等特点。“私钱”在明代前即存在 ,但影响不大 ,至中叶后则成为一个严重问题 ,出现了“劣币驱逐良币”现象。明代中叶后“私钱”泛滥的直接原因是铸造、贩卖“私钱”可获利 ,深层次的原因则在于人们对“私钱”持认可甚至欢迎态度。造成人们对“私钱”持这种态度的原因 ,既有国家方面的 ,亦有经济方面的。明朝为禁止“私钱”采取了多种措施 ,但由于经济上的原因和政治腐败 ,这些努力总的来说是失败了 ,非但未能达到杜绝“私钱”的目的 ,至明末更成了一场闹剧。  相似文献   

19.
如何让财富有增无减?如何进行合理的资产保护规划?这是11月6日在泉州酒店举办的“如何拥有永恒财富”论坛上,企业家们最关心的话题。对此,香港著名理财规划师黄伟良先生的回答是:“要想有代代花不完的钱,就需要制定一个永恒财富计划。”  相似文献   

20.
重拾财富标志:民间钱币收藏的二元价值容介态研究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钱币是人们生活、劳动和商品交换共同催生的.退出流通后的钱币,仍然黏附着丰富的文化信息态.民间热衷于钱币收藏,主要是希望获得具有历史感的钱币信息,满足其重拾财富标志的心理需求,以充分显示钱币的虚拟价值效应,享受钱币升值的快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