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我国电信市场是一种不完全竞争的市场,市场机制不健全,市场资源配置不灵光,重复建设、恶性价格战,政府管制“错位”、“失位”的情况较为普遍,导致市场秩序较为混乱。因此,深入分析管制失谐的现象和产生的根本原因非常必要。从法治上、体制上、机制上重塑政府管制,消除电信企业之间、政府之间、政府与电信企业之间的利益冲突,有利于电信产业稳健发展,服务质量稳步提高,建立一种关系和谐、竞争适度、收益共享的资源配置状态下的市场秩序。  相似文献   

2.
一、绪论 新管制经济学的基本理论认为,管制机构与垄断企业之间存在着信息不对称,信息不对称的形式包括隐藏信息(逆向选择)和隐藏行为(道德风险)。在双方签订合约后,垄断企业可以通过一些管制机构无法观察到的行为影响最后的结果。由于垄断企业的特殊产品具有市场势力,当垄断企业为谋求自身利益提高产品价格时,导致了会计信息失真,使得管制机构与垄断企业之间的会计信息不对称。  相似文献   

3.
以价格自由和信息不对称下,垄断厂商的最优销售合同为基准,研究存在价格管制和信息不对称时,垄断厂商的最优销售合同。通过比较价格管制与价格自由两种情况下,垄断厂商最优销售合同及不同类型消费者剩余,发现不同的价格管制不影响垄断厂商的最优销售量和销售客户的决策,但影响不同类型消费者的剩余,产生不同的经济后果。提出政府应根据垄断厂商的定价策略进行相机价格管制的思想。  相似文献   

4.
随着电信技术的发展,传统电信管制的理论基础已不甚合理.在电信管制改革的过程中,各个国家技术基础差异决定了改革路径的不同,根据自主电信技术基础领先与否标准将电信管制改革路径分为两种,并探讨了这种分类的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5.
三网融合涉及到电信、广播电视业和互联网的管制问题,其核心是市场主体的构建和管制制度的总体设计。世界各国推进三网融合管制政策的基本路径包括:一是允许电信与有线电视业务的双向进入;二是承载与内容管制分离;三是电信与广电实现统一和独立监管。结合我国推进三网融合管制政策设计应考虑的重点问题,提出加快推进我国三网融合的管制对策:走三网融合先试点、再立法、后全国推广的管制改革路线;建立适应三网融合要求的电信和广电管制体制,把实现独立统一的综合管制机构作为长期目标;完善广电和电信业务双向进入的管制政策,形成适度竞争的网络产业格局;完善广电和电信业务双向进入的管制政策,形成适度竞争的网络产业格局;加强三网融合形势下的信息和文化安全管制。  相似文献   

6.
上市公司财务呈报管制的理性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会计信息公共物品的性质、会计信息不对称的现象、会计信息供给的自然垄断性等因素的存在所造成的市场失灵,使得上市公司财务呈报管制成为必需。但财务呈报管制有其一定的负面效应,因此人们应认清财务呈报管制的双刃性,在财务呈报管制过程中进行理性选择。  相似文献   

7.
本文主要探讨了会计信息管制的二元逻辑框架。首先将对会计信息的管制区分为会计信息质量管制及会计信息数量管制。会计信息质量管制的逻辑根源在于证券市场上的功能锁定现象。会计信息数量管制的逻辑根源在于会计信息市场的市场失灵,主要包括会计信息生产的垄断性、会计信息的不对称分布、会计信息的外部性及公共物品属性。  相似文献   

8.
韩燕  韩瑞珠 《价值工程》2008,27(4):24-28
就基于我国政府在对医药企业的管制中,存在信息不对称,从政府加成成本定价出发,建立政府管制模型和企业策略模型。同时,利用博弈论分析政府管制失灵和虚高药价的原因,指出政府直接管制定价将不可避免地形成对医药行业企业成本监控的失效,并且不能形成激励相容机制。  相似文献   

9.
信息披露管制的数学论证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一是从认识上分析了信息披露管制的理论依倨;二是从数学上对披露管制做了深入推演;三是强调了数学论证的局限性。文中认为,信息不对称形成的起点是公司内部的信息生成,从而引申出通过"三九四"工程对ERP系统进行机制控制,以实现信息对称的管理目标。  相似文献   

10.
我国会计信息管制以“政府主导”为特征,其优势表现为:降低了会计信息的供给成本,维持会计信息市场的运转,减少了供求双方的信息不对称,限制了经营者的机会主义行为。但政府管制的风险依然有存在,为规避管制风险,应明确评判管制标准,根据会计环境的变化调整管制目标,管制规则的制定应权衡统一性和灵活性,解决好管制机构间的权力分割与协调,管制的价值取向定位于社会福利的最大化。  相似文献   

11.
本主要探讨了会计信息管制的二元逻辑框架。我们首先将对会计信息的管制区分为会计信息质量管制及会计信息数量管制。会计信息质量管制的逻辑根源在于证券市场上的功能锁定现象。会计信息数量管制的逻辑根源在于会计信息市场的市场失灵,主要包括会计信息生产的垄断性、会计信息的不对称分布、会计信息的外部性及公共物品属性。  相似文献   

12.
电信运营寡占市场不对称竞争博弈分析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本文首先指出电信运营业具有寡头垄断的市场特征,进而分析了电信垄断成因,定义了电信运营业寡头间由规模经济性等原因导致的不对称竞争,在此基础上运用古诺及斯塔克尔贝格模型求解两种博弈状态下的纳什均衡产量,并进一步构造了战略式博弈,验证了在位电信寡头与新进入寡头之间存在不对称竞争,并从理论上说明了斯塔克尔贝格模型中的子博弈完善纳什均衡是惟一均衡解。  相似文献   

13.
我国电信资费改革探索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本文在对我国电信业引入竞争后的资费管制进行总结的基础上,认为现有的管制方式必须深化改革才能适应新形势;并对电信市场竞争状况进行了分析和判断,认为我国电信市场只是初步形成了竞争格局,这种状况与电信业企业制度不健全、法律框架不完善、市场竞争不充分密切相关,同时利用产业组织理论,对固话和移动的竞争进行了经济学分析;文章系统讨论了资费改革的思路,提出了资费改革与普遍服务、网间互联等政策的关系。  相似文献   

14.
电信市场无序竞争的原因分析和根治之策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杨仲荣 《企业经济》2005,(5):114-115
电信市场的无序竞争是由于产权不明晰,委托机制不完善,政府管制“错位”、“缺位“,电信企业内部人控制和非理性价格竞争等主要原因所造成的,必须加快法制建设,夯实行政管理和制度完善的基础,实行利益关系的重构和协调,突出利益和谐,竞争适度,收益共享的资源配置和利益关系体系,达到电信市场秩序的和谐、有序和稳定。  相似文献   

15.
会计信息失灵与政府管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会计信息是市场经济中流动着的重要经济信息。由于市场机制自身存在的缺陷,如果没有政府管制,会计信息的失灵将对社会和经济产生巨大的负面影响。本文从会计信息的垄断生产、外部性、公共物品和信息不对称等会计信息失灵的主要因素入手,说明了会计信息政府管制的必要性和可能性,以及政府管制的一般内容。  相似文献   

16.
夏冰 《集团经济研究》2006,(11):230-231
对国家主导电信企业的管制,是一个国家电信管制的主要内容.世界各国对电信行业规制改革路径虽然不同,但有异曲同工之处.大致分来有两种模式:一是通过对原有电信运营商拆分,引入竞争的美国模式;一是以引入新运营商参与电信业竞争的英国模式,其特点是,保持原有的国家主体电信企业,继续在全国经营各类电信业务,但实行政企分开,进行公司化和股份制改造,并同时发放一批新的经营许可证.  相似文献   

17.
一、导言: 从计划经济时期对垄断性行业实行政企合一的管制体制到1990年代之后的政企分离,中国的垄断性行业经历了一个从管制到放松管制的过程.在管制体制改革的过程中,通过培育新的企业进入原有的垄断性行业,竞争性的市场格局逐步形成.以电信行业为例,由最初的中国邮电部垄断经营电信全业务演变为后来的在移动通信业务、市话业务和长话业务均分别有多家运营商相互竞争的市场格局.  相似文献   

18.
管制经济学是经济学的一个重要分支,是解决市场失灵的有效手段之一。近年来,由食品安全问题引发的各种恶性案件不断发生,令人触目惊心。这是经济市场失灵在食品安全方面的具体表现。本文立足于政府管制理论,运用经济学的分析方法解释食品安全的外部性和信息不对称问题,重申市场自身调节的局限性,并由此得出政府进行适当管制的必要性,最后提出相应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9.
我国光伏发电项目进行特许招投标是为了有效利用市场机制的价格发现功能找到光伏上网标杆电价。然而,从现有的14个特许招投标光伏发电项目看,出现了中标电价显著低于发电成本、国有发电集团与民营光伏企业不对称竞争等扭曲市场配置的情况。因此,有必要在光伏并网发电项目的特许招投标制度中引入不对称管制政策,营造更为公平的竞争氛围。  相似文献   

20.
公用事业型企业的管制与随之引发的补贴难题一直是国内外研究的重点,其主要的问题在于,如果不管制,企业的经营就可能有丰厚的利润,这违背公用事业型企业非赢利的要求;如果管制价格,那么随之带来的政府补贴在成本信息不对称的情况下容易造成企业运营效率低下。本文以轨道交通为例提出了一个新颖的解决思路:让企业在支出成本时花费自己的钱,并且围绕这个思路提出了具体的补贴办法并予以了论证。本文虽以轨道交通为例,但是其基本思想对于其他诸如电力和自来水等公用事业也有参考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