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戴志敏  罗俊勤 《经济论坛》2006,(20):110-112
一、外资参股中资银行的现状分析2003年12月,中国银监会决定逐步开放中国银行业市场,允许外国投资者参股中资银行以来,国际银行业纷纷掀起了抢滩中国市场,入股中国本土市场的高潮。外资参股的中资银行呈现多元化的特征,既包括国有商业银行,也包括股份制商业银行和城市商业银行。同时外资参股的比例也不断提高。截止2006年1月,外资参股中资银行的具体情况如表所示。仔细研究上表,我们可以清楚地看到外资参股国有商业银行和参股中小商业银行有较大区别。1.参股国有商业银行的境外战略投资者有些为财务投资者。财务投资者在国际金融业购并中起…  相似文献   

2.
一、中资银行引入战略投资者现状分析自上世纪90年代中期我国允许国外资本参股国内银行以来,外资参股中资银行有了迅速的发展。1996年亚洲开发银行以约1900万美元购买了光大银行3.29%的股权,首创外资银行参股中资银行业的先河,为我国其他股份制商业银行和城市商业银行引入外资参股方起到了很好的标杆作用。加入WTO之后,外资银行参股中资商业银行的力度开始加大。2001年11月,国际金融公司以2700万美元收购南京市商业银行15%的股份,  相似文献   

3.
肖晨 《经济导刊》2004,(12):30-32
2 004 年注定是中国金融业的改革年。在国务院以450亿美元注资中行、建行以及建行成立股份有限公司后,一向位浅言轻的城市商业银行改革(以下简称“城商行”)在有关部门推动下悄然浮出了水面。不久前,加拿大丰业银行与世界银行下属的国际金融公司(IFC)联合参股西安“城商行”24.9%的消息,被外界视为“城商行”前行的一个风向标。因为,此次外资参股不仅达到了中国政府关于外资参股规定的最高限额,同时其示范效应亦在有关领导的赞许下于各地“城商行”中广为传播。 2 004 年注定是中国金融 部分“城商行”已处于风口浪尖, 业的…  相似文献   

4.
引进外资、股权多元化是中国银行体系基础设施建设的重要举措,从我国上市商业银行的实证结果来看,外资参股率与资产收益率之间呈显著的正相关;外资参股比例能显著提高商业银行利息净收入,但外资的进入短时期并没有引起公司运营效率的改善.长期来看,外资参股可能带来公司治理的改善从而带来成本效率的提升.今后在完善相关立法和审慎监管的基础上,稳步推进本土化银行和外资机构在制度、技术创新和文化等方面的全面融合,由此提高我国商业银行的核心竞争力.  相似文献   

5.
近些年来,在我国金融界,尤其是银行业,涌现出了外资参股的热潮。大量境外金融机构入股中资银行,包括建、工、中三大国有商业银行,以及一些股份制商业银行和城市商业银行。自从国家有关部门颁布一系列相关法律规定之后,入股中资银行的境外金融机构的数量更是直线上升,入股比例也大幅增加。为什么会出现大量境外金融机构入股中资银行这种情况?在这里,笔者将对外资进入的动因进行分析与研究。  相似文献   

6.
朱艳敏 《经济师》2006,(6):253-254
为了提高资本充足率,国内多家城市商业银行引入民营资本参股,宁波市商业银行就是其中一员。文章以宁波市商业银行为例,分析了民营资本参股后城市商业银行在经营过程中存在的关联贷款突出、资金运用结构不合理等问题,并提出解决的建议。  相似文献   

7.
一月大事     
《经济》2002,(7)
允许外资参股证券基金业 中国证监会颁布《外资参股证券公司设立规则》和《外资参股基金管理公司设立规划》,7月1日起实施。境外股东持股比例或者在外资参股证券公司中拥有的权益比例,累计不得超过1/3;境内股东中的内资证券公司,应当至少有一名的持股比例或在外资参股证券公司中拥有的权益比例不低于1/3;内资证券公司变更为外资参股  相似文献   

8.
黄黎燕 《经济师》2010,(5):188-191
近年来,外资机构以各种形式进入中国金融市场,参股中资银行就是其中的方式之一。目前已有数家外资金融机构参股中资银行,随着外资参股在我国银行中参与的比重不断上升,与我国银行业的合作也越来越紧密。文章利用DEA分析法对外资参股我国银行业的稳定性影响进行了实证研究,得出中资银行在外资参股后效率均有显著的改善,并促进了我国银行业的稳定发展的结论。  相似文献   

9.
本文对国有银行上市改革和引入战略投资者的行为进行了分析。通过数学模型证明:(1)国有银行改革的初始条件直接关系改革的成功与否;(2)国有银行的改革成本与外资参股比例呈U型曲线关系。改革成本与外资参股比例的关系决定是否应引入外资。如改革成本与外资参股比例无关,政府没有引入战略投资者的动力;(3)市场对改革成败的预期是决定外资参股价格的关键因素。由于战略投资者不能掌握国有银行控制权,其参股比例与参股价格成反比;(4)根据结论测算,中国工商银行、中国银行定价略低,中国建设银行定价有微小溢价。  相似文献   

10.
外资参股后的银行业控制权保护问题是关系中国金融安全的重大课题。本文以控股权与控制权的辨析为理论基础,结合对中国外资参股政策的深刻剖析,全面探讨了外资参股争夺中资银行控制权的方式、路径与案例,并提出了政策建议。本文创新之处在于:其一,首次从绝对控股权与相对控股权、名义控制权与实际控制权的全新视角,深入分析了中国外资参股政策的局限:仅仅规定20%的参股比例并不能防止外资对中资银行控制权的争夺;其二,通过翔实案例,系统探讨了外资争夺中资银行控制权的方式和路径:相对控股控制与非控股控制;其三,提出了"总量控制"与"抓大放小"的顶层设计政策建议:在总量控制的前提下,根据银行类型实行区别的外资参股控制权保护标准。  相似文献   

11.
《China Economic Journal》2013,6(3):285-296
In China, the foreign capital share of banks was restricted to 25% until 2006. Does such a relatively low share of foreign capital have any impact on the banking sector? In this paper, we use panel data on 19 major banks during 1996–2004 to shed light on the impact of foreign capital participation on the Chinese banking industry. We find that although the operating performance of foreign-owned banks is basically worse than that of domestic banks, as the market share of foreign-owned banks rises, they improve. For domestic banks, non-interest income decreases, while interest income increases. Therefore, the net effect of the foreign-owned banks' share on the profitability of domestic banks is small.  相似文献   

12.
合理的融资管理制度,对资本市场的健康发展及保护国内外投资的利益起着极其重要的作用,但若照搬国外市场管理运作制度,有时会人为地加剧市场动荡。本对我国股票发行的两种改革方案利弊进行了比较分析,同时提出了在股票增发、配股及国有股减持中避免一种市场系统风险的审核及定价建议。  相似文献   

13.
This paper establishes a mixed oligopoly model to explore how the government determines the percentage of shares of the state-owned banks to be released to foreign investors under the goal of seeking to maximize social welfare. The theoretical model finds that the release of shares of state-owned banks to foreign investors will reduce the outputs of the state-owned banks. The direction of the change in the profitability of the state-owned banks depends on the percentage of the shares released. The direction of the changes in the levels of social welfare also varies. If the gap in production efficiency between the state-owned banks and private banks is not large enough, we can be certain that a partial release of shares is the government's best policy.  相似文献   

14.
文章基于我国13家商业银行2002-2009年面板数据和DEA-Malmquist生产率指数,测算了银行业全要素生产效率变动情况,揭示了外资参股对我国商业银行稳定性的影响。研究发现:(1)研究组样本银行年度效率指数总体呈上升趋势,而对照组"明星"银行则无明显变化;(2)研究组银行与对照组银行年度效率指数差值由负转正,说明外资参股比例较高的银行生产效率有明显提升;(3)对照组银行是我国的"明星"银行,其整体生产效率均值最高,其次为股份制银行组,最后为国有银行组;(4)商业银行生产效率在外资参股磨合期内出现普遍下降,但磨合期结束后有明显提升;(5)美国金融危机对我国银行业生产效率产生了显著的负面影响。  相似文献   

15.
2006年底我国银行业向外资全面开放,外资银行开始与我国银行在各个领域展开全面的竞争。因此,研究外资银行进入对国内银行效率的影响,将有助于国内银行更好地采取应对之策。本文试图就外资银行进入对我国银行业效率的影响做实证分析,从盈利能力,经营管理水平,抗风险能力,资本结构等方面分别进行论证,进而对我国银行业的进一步发展提出相应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6.
王一江  田国强 《经济研究》2004,39(11):28-36,68
本文通过中日韩三国银行业的经验比较 ,以政府和银行之间的互动关系为切入点来具体说明强政府制度安排下的政银关系、银行不良贷款产生的原因和处理办法以及银行治理结构的内容。在经验证据和理论分析的基础上得到结论 :股份制的形式并不能改变强政府下政银关系的实质 ,为了实现国有银行的改革 ,引进外资是极其重要的战略选择。  相似文献   

17.
WTO的挑战与银行业的改革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随着我国经济一体化进程的不断加快,中国加入WTO后,外资银行将凭借其雄厚的资本实力、健全的经营体制、丰富的融资品种和良好的人才结构,给我国整体竞争力较为低下的银行业带来巨大的冲击和挑战,但同时也会给我们带来一定的发展机遇。因此,我国银行业要以市场化为基本取向,进一步深化金融体制和融资模式改革,充实资本金、培育金融市场,创新金融服务,在渐进开放的过程中,充分发挥本土优势,努力提高我国银行业的整体竞争力。  相似文献   

18.
Regional foreign banks expanded quickly over the past decade in developing and emerging countries and have a growing influence in banking systems. We question whether the development of African regional foreign banks, also called Pan-African banks, influences financial inclusion of firms and households. To this end, we combine the World Bank Global Findex database and the World Bank Enterprise Surveys with a hand-collected database on the presence of regional foreign banks. We find that Pan-African banks presence increases firms’ access to credit and limited evidence that they favor financial access of the middle class by restoring confidence in banks. We suggest that this impact is related to the adoption of an aggressive strategy aiming at gaining market shares rather than through the exploitation of informational and technological advantages.  相似文献   

19.
对我国交通建设投融资政策的探讨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通过对我国交通建设投融资政策的研究和探讨,提出拓宽交通建设融资渠道,除了财政拨款、征收费税和银行贷款之外,可视情况适当采用通过资本市场发行企业债券、引入外资投资或参股、交通基础设施经营权有偿转让和在证券市场发行股票等融资方法,以提高我国交通建设的规模.  相似文献   

20.
外资银行监管法律制度的完善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向贤敏 《经济经纬》2006,19(5):158-160
随着金融的国际化以及我国加入WTO后金融市场的逐步开放,外资银行大量抢滩国内市场,这对我国金融乃至整个经济运行将产生深远影响,并使加强对外资银行的监管显得尤为必要。为此,作者在分析对外资银行监管的必要性的基础上,针对我国外资银行监管法律制度的不足,借鉴国际经验,从监管目标入手,阐述了我国外资银行监管法律制度的完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