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65 毫秒
1.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渔业发展有了长足进展,但是伴随着渔业产量的提高,近海的渔业资源也遇到了前所未有的捕捞压力,一些经济鱼类面临着灭绝的危险。面对如此险峻的资源形势,国家渔业管理部门虽然建立禁渔区,控制捕捞强度和调整作业等一些保护措施,也发挥了重要的作  相似文献   

2.
近年来,云南省水产品总量持续增长,渔业整体素质和效益稳步提高,渔业产业结构进一步优化,各地水产品市场供应充足,水产品市场价格总体平稳,渔业资源和水域生态环境的保护力度加大,渔业法制建设进一步完善,高原淡水渔业呈现出又快又好的发展势头。据统计,2012年云南省水产养殖面积、水产品总产量、渔业产值分别达186万亩、68万吨、145亿元。其中,罗非鱼产量达16.8万吨,成为全省产量最高的水产养殖品种,虹鳟鱼、鲟鱼等冷水鱼类产量达11  相似文献   

3.
休闲渔业又称娱乐渔业, 20世纪 60年代诞生在拉丁美洲的加勒比海。它是一种把旅游观光和渔业生产有机结合在一起的新兴产业。这种产业即能解决渔民的生活收入,又满足了旅游者的需求,所以很快推广到欧美和亚太地区。  祖国宝岛台湾四面环海,风景秀丽,鱼的种类繁多。过去台湾的渔业重心放在远洋捕捞,但随着世界渔业管理制度日益规范,实施 200海里经济海域,自由捕捞受到限制。加之海水污染、盲目捕捞,使渔业资源越来越少,台湾的渔业生产受到冲击。  为了改变这种状况,台湾当局加强了休闲渔业的开发力度。定制度建设施,并于 199…  相似文献   

4.
为了做好东海区鱼类洄游工作,需要各国在鱼类洄游路途中做好配合工作,共同管理。文章围绕中日韩三国开发利用东海渔业资源的现状展开,分析东海区渔业资源区域合作管理与共同养护的必要性和可行性,并探索东海区渔业资源的区域合作管理与共同养护策略。以进一步提升东海区渔业资源管理水平,做好渔场养护工作。  相似文献   

5.
当前烟台海洋渔业面临着产业结构亟需升级、规划定位不清晰、渔业资源污染衰退、远洋渔业实力不强、渔业企业经营方式落后等问题,这些问题迫切需要解决。下一步烟台应坚持自己的思路和发展重点,通过加大财政扶持力度、完善渔业经营机制、注重质量安全和品牌建设、强化科技支撑及创新体系、落实渔业资源保护机制、提高执法管理水平等措施加快烟台市海洋渔业的发展。  相似文献   

6.
《云南省渔业条例》(以下简称《条例》)自2011年10月1日起实施,《条例》共有7章53条,包括养殖业、捕捞业、渔业资源的增殖与保护、水产品质量安全、法律责任等,并明确:县级以上政府及其有关部门应将渔业生产纳入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建立和完善渔业生产风险防范机制、鼓励渔业生产者参加互助保险和商业保险;建立水生生物自然保护区;发生重大自然灾害等突发事件对渔业生产者造成重大损失的,当地政府应采取应急措施并为其恢复生产提供指  相似文献   

7.
我国是一个渔业资源十分丰富的国家,渔业历史悠久。近年来由于我国与日本、韩国、越南签订的渔业协定相继生效,另外捕捞过度和环境污染等问题,使沿海渔业资源变得十分脆弱,对渔民的生产、生活造成影响。在此背景下渔民转产转业问题受到学者的广泛关注。本文对近年来诸多学者的研究进展进行了归纳和整理,并对下一步研究方向进行展望。  相似文献   

8.
南中国海区域渔业资源合作开发机制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陈明宝 《亚太经济》2012,(3):115-120
渔业资源因其流动性和可再生能力强成为南海周边国家竞相争夺的主要资源之一,由此也产生了一系列的矛盾和纠纷,为此,南海各方建立了相应的合作机制。实践证明,这些机制还存在一定的不足和缺陷。应借鉴渔业共同管理和负责任渔业的有关理论,建立南海渔业资源的合作机制,实现南海渔业资源合作开发与共同保护。  相似文献   

9.
吴隆杰  苏昕 《山东经济》2005,21(5):30-32
近年来,由于渔业科技和管理手段落后、思想观念陈旧、资源开发不当等因素的影响,我国近海生态环境日益恶化,渔业资源日趋衰竭。针对以上问题,必须高度重视海洋环境保护,加大综合整治力度,加强海洋科技研究,依法适度有序开发,依靠全社会的共同努力,推动近海渔业资源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0.
为了应对渔业资源衰退、近海水域海水污染严重和作业渔场的收缩这"三重约束",也为了能保证渔业协定的顺利执行,我国渔业行政管理部门于2001年制定和实施沿海渔民转产转业政策。该政策的实施,迫使沿海地区渔民转产转业,离开他们多年赖以生存的海洋,不得不寻找新的生活出路。本文通过对实证调查的样本进行分析总结,发现"离海"渔民的职业出现了分化,并呈现出多元化的特点。  相似文献   

11.
王园 《特区经济》2011,(9):185-187
加入长三角区域,参与泛长三角区域发展分工,是安徽省发展的良好机遇,不仅能够促进安徽省经济快速发展,也会促进安徽省金融的迅速壮大。在加速融入长三角的过程中,安徽省应当合理制定参与泛长三角区域发展分工的经济战略步伐。于此同时,紧紧围绕经济发展这个中心,拟定安徽省融入长三角的金融战略。本文通过对安徽省的金融战略目标的定位,分析安徽省金融发展过程中应注意的问题和采取的策略。  相似文献   

12.
长三角大都市圈协同发展的战略思考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从世界范围的经济发展规律来看 ,构建有系统的城市群区域经济已经成为国家间经济竞争的重要内容之一。 2 0世纪 80年代以来长江三角洲取得了突飞猛进的发展 ,但与世界五大著名都市圈相比 ,长江三角洲城市群的发展还明显存在着传统和自然发展的痕迹 ,特别是因其属于三个省级行  相似文献   

13.
王利  周志平 《科技和产业》2021,21(10):193-196
长三角地区是重要的经济区,随着区域协同创新的框架不断完善,对长三角科技创新能力的评估需求愈发明显.通过选取一系列客观、可查的统计数据,并从中抽取部分指标,构建长三角科技创新能力的量化评价体系.并应用因子分析计算模型,分析长三角"三省一市"综合创新能力排名,以及不同影响因子的具体得分情况,为长三角经济中心科技创新发展提供相应量化后的数据.通过对长三角科技创新能力的综合评价和对比分析,促进未来长三角区域的科技创新以及技术研究成果的转化,推动科技服务业快速发展.  相似文献   

14.
现代化枢纽型基础设施体系建设是长三角区域基础设施建设的重要内容.本文对长三角现代化枢纽型基础设施体系的发展态势、存在的主要问题进行了分析,提出长三角现代化枢纽型基础设施体系建设的长远和近期任务,并提出需要解决的重大体制机制,力争为长三角完善现代化枢纽型基础设施体系提供决策参考.  相似文献   

15.
长江客流在下降,航班在减少或停航,客运在萎缩已是不争的事实,其原因可能有多方面。但船速慢,时间长,设施旧、服务差是主要原因。那么长江航运日落西山的出路何在?笔者认为:根据长江航运的特点与现有的有利条件和丰富的旅游资源,惟有开发航运旅游才是明智的选择,只有进行有效  相似文献   

16.
长三角城市群现代服务业一体化发展浅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袁瑞娟 《改革与战略》2009,25(6):118-121
长三角城市群是中国最大的城市群,其发展对中国沿海经济乃至整个国家都有重大的影响。现代服务业在国民经济中占主要地位是经济发展的趋势。目前,长三角城市群现代服务业比重偏低,各城市之间地区分割比较严重,制约了该地区的经济发展。文章探讨了长三角服务业一体化的思路和具体措施,认为:首先各地应该重视现代服务业的发展;其次要撤除各种行政壁垒,促进市场一体化;再次在现代服务业的发展上,各城市应该有所侧重,进行分工合作。  相似文献   

17.
共同市场规则是建立长三角共同市场的基础,且长三角共同市场规则的量表构建是进一步研究共同市场制度安排及协调机制的首要任务。由此,在现有定性研究的基础上,提出长三角共同市场规则构成要素是产权规则、劳资规则、竞争规则、市场交易规则以及政府干预市场的规则;建立各要素的测度量表。以长三角153家中小工业企业为调查样本,对量表效度和信度进行实证研究。结果表明,该量表具有较好的同质性信度和结构效度,从而为长三角共同市场制度安排、协调机制的深化研究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18.
随着长三角区域一体化正式上升为国家战略,三省一市创新主体之间的合作日益活跃,紧密度不断增加。强化长三角跨区域共性技术联合攻关,有利于集聚三省一市企业、高校、研究机构的优势力量,提高科技资源配置效率,增强区域整体科技竞争力。通过调研长三角创新协作发展中跨区域关键共性技术联合攻关问题,研究其基本情况和现状,剖析阻碍长三角地区开展创新协作的制度性壁垒、体制机制问题,提出促进长三角区域开展共性技术联合攻关的有关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9.
从建筑发展的规模性、效益性、创新性、绿色性、协调性以及共享性6个维度构建长江经济带建筑业高质量发展指标体系,利用熵权TOPSIS法对2011—2020年长江经济带建筑业高质量发展进行动态测度和评价。结果显示:2011—2020年长江经济带建筑业高质量发展水平排名前3的分别是上海、江苏、湖北;长江经济带整体呈现“东部地区较强,中部地区中等,西部地区较弱”的空间特征。  相似文献   

20.
周卫东 《特区经济》2009,(11):51-52
运用文献资料法和调查法,对金融危机情况下长江三角洲地区外向型企业发展现状和资源进行分析。在尊重市场经济发展规律的前提下,充分分析金融危机对长三角地区外向型企业的影响,提出了促进长江三角洲地区外向型企业进一步发展的对策。为长三角地区外向型企业尽快摆脱金融危机的影响及今后更好地发展提供理论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