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近年来,电视娱乐节目越来越多,电视娱乐传播已成为世界性的风潮,有的电视台还专设了娱乐频道,给观众带来欢笑,在欢乐中,释放和缓解因竞争而产生的疲惫和浮躁.与此同时,过度的娱乐化也遮蔽了电视的文化认识功能,教育功能和审美功能.  相似文献   

2.
孟凡生 《活力》2011,(12):214-214
当前,电视娱乐节目已成为传媒产业的发展动力。很多卫视台都以娱乐节目为主打,活跃荧屏.拉动收视,各种电视娱乐栏目类型层出不穷,并且创造出惊人的经济效益。如江苏卫视的《非诚勿扰》、湖南卫视的《天天向上》、东方卫视的《达人秀》、《舞林大会》。电视娱乐已成为各个电视媒体最青睐的拓展领域.从而带动了整个电视传媒产业的提升,并为文化产业的发展注入了核心动力。但是电视娱乐栏目繁荣的背后也存在着许多令人担忧的问题,那就是娱乐节目的低俗化倾向。由于片面的追求收视率及短期的经济利益.而忽视了社会效益是电视娱乐节目招人诟病的一个重要原因。我们需要电视娱乐,需要品牌娱乐栏目。更需要有社会责任感的整体导向把握。  相似文献   

3.
李少华 《活力》2013,(2):89-89
作为当下最流行的电视节目样式之一.电视综艺娱乐节目以它展示出的娱乐性.得到广大受众的认可和喜爱。而作为一个大众文化的具体表现形式,国内的电视综艺娱乐节目也受到了主流文化和知识阶层的关注,特别是在各大卫视“娱乐当先”争夺收视市场的激烈竞争下.综艺娱乐节目成为了出奇制胜的“法宝”和屡创佳绩的“王牌”。那么,国内的电视综艺娱乐节目其沿革与发展脉络是什么样的呢,以下我们将进行简单的介绍:  相似文献   

4.
韩锋  战捷 《活力》2011,(13):69-69
近年来.国内电视综艺类节目比比皆是.但或多或少能体现出比较明显的两类题材:婚恋交友类和选秀类,而传统意义上文艺节目的娱乐化却始终处于边缘和实验的位置。在国外,对电视娱乐节目的态度向来就有两种截然相反的意见.一部分人认为娱乐节目是经济繁荣的表现也是推动力,另一些专家学者则认为娱乐节目的低俗化会使文化衰败。  相似文献   

5.
杨兴华 《活力》2012,(21):107-107
近年来,由湖南电视台的《快乐大本营》发起,中国电视界掀起了新一轮娱乐浪潮.一时间各大电视台纷纷效仿,类似的娱乐节目充斥着荧屏,于是一股"快乐浪潮"在全国兴起.然而通过调查发现,大部分的观众对于国内的电视娱乐节目的现状感到不满意,认为电视娱乐节目的低俗化、庸俗化现象非常的严重. 一、电视娱乐节目盛行的原因 1.媒体的推动.随着湖南卫视《快乐大本营》的热播,各地方电视台竞相模仿.而电视媒介与互联网的逐步融合更是加速了媒体热播的进程.  相似文献   

6.
郑毅  索莹星 《活力》2010,(12):223-223
电视娱乐节目就是指通过电视这一特定的传播媒体传播的,大众广泛参与的.以审美性、娱乐性、观赏性、趣味性为突出特点的电视节目。随着电视娱乐节日掀起的收视狂潮.中国的电视娱乐节目已出现了综艺类、益智类、速配类、游戏类、真人秀、脱口秀等多种形式,其模式和内容在不断更新.以满足广大受众的需求。  相似文献   

7.
高擘觐 《活力》2014,(11):59-59
中国电视娱乐节目的出现与发展,是社会转型期精神需求与价值重建过程的必然结果,契合了社会转型期的大众普遍心态。由于市场化、商品化与城市化潮流的冲击,人们旧有的生活方式和精神观念在逐渐改变,轻松、简单、快乐、宣泄、减压成为社会上具有普遍意义的精神需求。这种普遍意义的精神需求,为娱乐节目的发展、为传媒进一步发挥社会调适功能提供了一个现实意义的成长环境。而极具影响力的电视成为最理想、最有利的表达工具。娱乐身上烙下了中国社会演进与电视发展进程中选择的必然。轻松热闹的娱乐节目迎合了人们的普遍心理与精神需求。尽管一些娱乐节目的品位与格调遭到质疑,但娱乐节目的发展趋向,体现了传播观念上的进步,即电视传媒日渐摆脱孤芳自赏、居高临下的弊端,逐步依据主体消费者的收视需求来设置运作。  相似文献   

8.
<正>坚持是一种态度"跟风"是国内电视媒体中一个曝光度很高的词。曾几何时,电视剧炙手可热,一部好电视剧刚刚露头,各级电视台就立刻轮番重播,经常出现几十个频道同播一部电视剧的"怪现象"。而近年来,娱乐节目又越发走红,一时间"娱乐无限"、"娱乐至上"、"娱乐一切"的口号叫得震天响,各类选秀、搞笑的娱乐节目层出不穷。"乱花渐欲迷人眼",  相似文献   

9.
彭艳玲 《活力》2010,(11):57-57
娱乐是人的天性,电视娱乐节目从人的本性出发,以富有趣味性的节目定位进行设置,吸引着广大受众的眼球,电视娱乐节目的好坏也是反映着我国电视节目收视率的关键。当前许多电视节目为了提高收视率,提高经济效益,使电视节目出现了“泛娱乐化”的趋势,有人甚至把现在的电视发展趋势说成是“泛娱乐化时代”。对于电视节目“泛娱乐化”的现象。我们应该正确去对待,分析其成因,并形成有效的对策。以期创造一个和谐的视听环境,使受众形成正确的价值判断和娱乐导向。  相似文献   

10.
传统企业文化的形成、传播以及影响,主要依赖于企业的规章制度,往往忽视了企业娱乐文化的作用,因为企业娱乐文化只被当成是一个娱乐节目供人享受.实际上,企业娱乐文化对企业文化的形成、传播有着很大的作用,而且企业娱乐文化的反作用也会对企业文化有着重要影响,因此要重视企业娱乐文化对企业文化的积极作用,充分利用企业娱乐文化.  相似文献   

11.
薛明 《活力》2010,(14):169-169
近年来,随着电视、广播的各类综艺娱乐节目的日渐红火,报纸的娱乐化倾向也日趋明显.其中,都市报最为显性的代表了国内报业娱乐化动向,而机关报中的新闻周刊等副刊也比较突出的受到了新闻娱乐化的影响。从大众传播的角度看.新闻娱乐化凸现了报纸的娱乐化功能。但同时,新闻娱乐化也具有不可忽视的负功能。  相似文献   

12.
常红 《活力》2012,(12):153-153
中国大陆电视娱乐综艺节目产生的具体时间,并没有一个定论。但不可否认的一个事实是,1997年7月11日湖南卫视《快乐大本营》的开播及其随后的火爆荧屏。使得“娱乐节目”一词大规模地走入中国大陆电视创作者和学术界的话语中。  相似文献   

13.
本文"本土化"的提出是针对当前存在的电视综艺娱乐节目的"拿来主义"、同质化,克隆现象严重而提出的.从时间的纵向坐标系通过对内地和港台电视娱乐节目的梳理,和空间上的横向坐标系即东北地区电视娱乐节目三个文本比较的分析,得出"本土化"是电视娱乐节目得以更新发展,获得长久生命力的立足土壤,是电视娱乐节目走出困境的策略选择.  相似文献   

14.
本文"本土化"的提出是针对当前存在的电视综艺娱乐节目的"拿来主义"、同质化,克隆现象严重而提出的.从时间的纵向坐标系通过对内地和港台电视娱乐节目的梳理,和空间上的横向坐标系即东北地区电视娱乐节目三个文本比较的分析,得出"本土化"是电视娱乐节目得以更新发展,获得长久生命力的立足土壤,是电视娱乐节目走出困境的策略选择.  相似文献   

15.
刘振国 《活力》2014,(6):106-106
随着我国电视技术的飞速发展,电视节目体系逐步成熟和受众对电视综艺类娱乐节目的认同,中国电视综艺类娱乐节目得到了很好的发展。但是,我国的电视综艺类娱乐节目在快速发展中存在着一些不足和问题。在网络和各种媒体占据了大部分中国家庭的同时,我们是否应该考虑电视节目的个性化,尤其是综艺类娱乐节目。本文通过对我国电视综艺类娱乐节目内容、现状和受众的分析,对中国电视综艺类娱乐节目提出个性化制作模式。  相似文献   

16.
我们把益智型娱乐节目归为文艺类文化型,并试谈我们的观点. 一、何为益智型娱乐节目 益智型娱乐节目起源泉于欧美,近一两年由日本、台湾等地传播到内地."它根据电视这一强势媒体的独特特点进行合理的创意和包装,以一定的知识含量为运载体,以充分的寓教于乐满足观众,而非纯粹的为乐而乐".它着重考察智力,重视知性.它将科普与娱乐互为交融,使之成为集知识性、趣味性和观赏性于一体的参与性新型节目.  相似文献   

17.
本文从分析我国电视娱乐节目成功案例入手,在娱乐节目本身内容和形式的创新和节目经营方式的改进探索两方面上进行分析,归纳总结了近几年来影响较大,反应火爆的几档电视娱乐节目在节目创新上所采用的方法,对我国电视娱乐节目的创新起到启发作用。  相似文献   

18.
电视娱乐节目经过1998-2000年的蓬勃发展后,正面对收视率逐年下降的尴尬境地,然而另一方面,网络休闲娱乐市场方兴未艾,网络益智活动呼之欲出。本文将就娱乐市场是否正在萎缩,网络益智娱乐活动面临的市场现状及其能否异军突起、带领益智活动走向新生等一系列问题进行分析,得到网络益智娱乐活动拥有广阔市场前景的结论。  相似文献   

19.
娱乐化的电视谈话节目丰富着电视的平民化属性,而严肃性的电视谈话节目则呈现着电视的文化本性,甚至成为媒体的社会责任感、影响力以及文化内涵的重要体现。文章分析严肃性电视谈话节目的现状与未来,探讨了电视谈话传播正能量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20.
秦红 《活力》2014,(6):128-128
最近几年来,《强心脏》、《X -MAN》、《running man》等韩国电视娱乐节目纷纷被中国市场所接受,以其节目新奇、幽默等特点,吸引了大批年轻人的关注,更是引发了一股“韩潮”。当然,我国也有像《快乐大本营》、《中国好声音》、《非诚勿扰》等电视娱乐节目在不断地发展和完善。虽然中韩电视娱乐节目各有所长,但是韩国娱乐节目无论从节目理念、内容、形式、包装还是主持风格上,都有值得我们学习与借鉴的地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