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夏翊 《数据》2001,(7):17-18
近年来,我市房地产开发业发展迅猛.2000年,全市完成房地产开发投资522.1亿元,增长23.9%,增速高于全社会投资13.1个百分点;开发投资占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的40.2%,投资增量占全社会投资增量的79.3%,是固定资产投资构成中最大也是最活跃的部分.房地产开发业的持续、稳定发展,对于我市扩大投资需求、拉动经济增长至关重要.今年上半年,全市房地产开发投资在上年同期高速增长的基础上本年又攀新高,同比累计增长53.1%.居安思危,"房地产开发还能走多远"的问题被提了出来.那么,北京房地产开发的增长态势能够持续下去吗?未来的发展空间还有多大?  相似文献   

2.
《上海房地》2014,(12):1-1
国家统计局近期公布的各项数据表明,今年10月份我国的工业产出、投资、消费、物价数据的表现均不理想,表明我国经济放缓趋势已经延续到了年末。而房地产市场分化所导致的交易量骤减以及带来的投资增速显著下滑,是今年三季度GDP增速放缓的主要原因。三季度GDP同比增长7.3%,为5年来的最低增速,着实让人担忧将难以实现7.5%左右的年度经济增长目标。  相似文献   

3.
2004年以来,国家针对房地产投资的高速增长,采取了加大宏观整治力度、严格控制建设用地等一系列调控措施,并取得了一定成效。我市房地产投资虽然保持了一定的规模,但增速明显回落。全市房地产投资增速高开低走,总体呈现逐月回落态势。1-11月,累计完成房地产开发投资1151.3亿元,比上年同期增长20.8%。  相似文献   

4.
王琦 《中国企业家》2008,(3):124-125
2007年,中国的房地产行业实现了最快速的发展。2008年,中国经济总体增长态势不变,金融市场逐步开放,居民可支配收入高速增长,房地产龙头企业完成上市的飞跃,这些有利因素都在一定程度上保证了:2008年房地产行业将与中国经济一样,增速放缓,但仍保持向上。  相似文献   

5.
声音     
《房地产导刊》2015,(Z1):19
经济学家连平:上半年房地产投资增速将继续触底连平表示,2015年上半年房地产投资增速会继续触底,目前还没有看到底部,下半年有可能会企稳。中国房地产投资增速回落不是一个短期的现象,而是一个中长期的现象。而房地产投资增速的回落也在很大程度上牵制了GDP的增长。不管过去、现在还是未来,房地产都是中国经济增长的支柱,这一点不容置疑。而房地产投资的持续回落对整  相似文献   

6.
在中国二季度GDP增速3年来又跌破8%后,持续低迷的房地产市场能否再度引领经济上涨引发了公众的广泛关注,呼唤楼市调控政策放松的声音不绝于耳。近日,有学者甚至公开表示"放松调控信心","地产才是大救星"。对此,大多数专家认为,房地产调控政策绝不能放松,要谨防房地产借机要挟中国经济。只有转变经济增长方式、调整经济结构才是中国经济长期可持续发展的正确道路,仍然走依靠房地产带动经济增长的老路无疑是饮鸩止渴。  相似文献   

7.
《福建质量管理》2014,(11):32-38
我们对经济增长的基准预测是,我国实际GDP增速从2014年的7.4%略微放缓到2015年的7.1%。一方面,我国出口增长由于国外经济复苏等因素而将有所加速;另一方面,房地产开发投资由于前期商品房销售疲软而会继续减速。虽然出口加速有利于经济增长,但房地产投资减速产生的下行压力将难以为出口加速所完全对中。虽然2015年的经济增长速度可能继续放缓,但城镇就业情况预计将保持基本稳定。这是由于我国经济正由制造业主导的模式逐步向服务业转型,而服务业的劳动密集程度高于制造业,服务业在经济中占比的提高意味着每个百分点的GDP增长将创造比以前更多的就业岗位。  相似文献   

8.
《福建质量管理》2014,(9):27-27
7月16日,国家统计局公布了2014年上半年经济数据。2014年上半年GDP实际增速7.4%,分季度看,一季度同比增长7.4%,二季度增长7.5%。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8.8%。单看6月份,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9.2%,有关部门对上半年经济数据的评价是:"宏观经济总体上保持平稳,工业稳中略升,但基础还不牢固"。同期公布了备受关注的房地产数据,上半年全国房地产开发投资增速比一季度回落2.7个百分点;  相似文献   

9.
房地产上市公司与行业发展偏离的实证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韩德宗 《企业经济》2005,(2):176-178
全国房地产行业1988年以来持续高速增长,但很多房地产上市公司的业绩却表现不佳。本文通过回归分析和聚类分析对此现象作了实证研究。结果表明:除了20%的房地产上市公司与全国房地产行业发展相一致外,大多数上市公司业绩表现与行业发展相偏离。此现象几种可能的解释是:房地产上市公司历史包袱沉重;未达到规模效益;不能坚持主业;成本控制不力以及房地产上市公司结构的非均衡性。  相似文献   

10.
《西部财会》2014,(2):6-6
客观分析和正确把握好当前的财政经济形势,是我们做好财政工作的前提。目前,陕西财政收入正从高速增长进入中速发展的新阶段。2002-2012年,全省财政总收入从252亿元增加到2 800亿元,年均增长27.2%;地方财政收入从150亿元增加到1600亿元,年均增长26.7%,在全国的位次由第20位提升到第17位左右。财政是经济发展的综合反映,这一阶段我省经济增速连年位居全国第一方阵,GDP年均增长13.9%,特别是石油、煤炭交替量增价升以及建筑业和房地产等行业快速发展,直接拉动了财政收入的高速增长。  相似文献   

11.
刘胜军  李健 《英才》2015,(1):46
当前面临的挑战不是短期的外部冲击,而是长期的转型压力。“新常态”意味着经济增速从高速向中速的过渡,也意味着经济增长动力的切换。从国际经验来看,5%左右的增速对中国这样一个经济体而言是比较理想的“新常态”。当然,从过去35年的9.8%下滑到5%需要一个过程,目前中国就处在这样一个过程中。从过去出口、人口红利、投资、房地产转向新的动力,包括创新、消费和城镇化。2015年经济增速放缓是趋势,没有必要阻止。只要不发生系统性风险,经济增速的自然回落意味着经济增长质量的改善,少透支一些未来未必是一件坏事。  相似文献   

12.
成思危 《中外管理》2014,(12):46-47
透视GDP我国经济约10年为一个周期,前两个周期平均都是以两位数在增长,即10.4%、10.3%。2013年为7.6%,今年一季度是7.4%、三季度7.3%,整体看来经济呈下行趋势。如果认真贯彻十八届三中全会决定,下大力做好经济转型的话,我们还有希望在这个10年里保持中高速发展,即7%-8%。  相似文献   

13.
目前我国经济增速放缓,正是“倒逼”增长方式转变的大好时机。必须正确处理好房地产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摆脱过分依赖房地产发展经济的做法。  相似文献   

14.
张延陶  宋涵 《英才》2020,(1):92-97
2019年是中国经济内忧外患的一年。在稳增长和稳杠杆的平衡博弈之中,中国经济增速是否应跌破6%这一"底线"的讨论在2019年底掀起一阵不小声浪。2019年,房地产的表现一枝独秀,仍然为宏观经济贡献着巨大动力,但是关于地产韧性的担忧愈发强烈。一旦房地产投资出现下滑,中国经济的新增长引擎究竟将由谁担当?目光转向海外,中美贸易的不确定前景令外部环境隐忧仍存。  相似文献   

15.
今年以来,全国房地产开发市场的多项主要指标呈高速增长趋势,而且比预计数值明显加快。“国房景气指数”由2月份的109点回落到3月份的107点。房地产主要指标的增速略有回落,但总体水平仍明显快于去年同期。  相似文献   

16.
2013年上半年,我国房地产投资增速较为平稳,市场刚性需求和改善性需求仍然旺盛,房价上涨压力继续增大。新开工面积、土地购置面积等先行指标增速均出现下滑。近期的政策目标是完善和落实房地产调控政策,促进房地产市场的平稳发展。同时,统筹兼顾住房的居住本质、经济增长与结构调整等多方因素,着手建立房地产市场平稳健康运行的长效机制。  相似文献   

17.
石为 《中国地产市场》2010,(Z2):114-115
新加坡的经济还在继续复苏。新加坡贸易与工业部的统计表明,2009年第四季度经济同比增长超过了3.5%,已经扭转了之前连续下跌的颓势。其中,与房地产市场相关的行业增速明显。总体上,去年新加坡的经济大约下跌了2.1%,不过贸易与工业部预测今年经济将会增长3%~5%。由此可以期待新加坡房地产市场今年的良好发展。  相似文献   

18.
正"经过三十多年的高速增长,中国经济的基本面和增长潜力的确发生了变化,再回复到以前接近两位数高增长的因素已经不再具备。但这并不意味着我国后发优势的消失和追赶进程的终结,而是意味着后发优势性质、结构和程度的变化和追赶型增长的阶段转换,因此,尚不会使我国的潜在增速滑落至低速水平。今后大约十到十五年之内,中国经济仍然具有实现6%-8%的中高速增  相似文献   

19.
今年以来,世界经济增速放慢,主要经济体走势明显分化。美国经济增长乏力,欧元区经济濒临衰退,日本经济温和增长,新兴经济体增速持续回落。总体看,全球经济增长动能减弱,下行风险加大,预计全年增速将明显低于去年。一、主要经济体形势及特点(一)美国经济复苏乏力,房地产市场出现向好迹象今年一季度,美国经济按年率增长1.9%,增速比去年四季度明显回落。进入二季度后,制造业扩张速度放缓,5月份制造业PMI指数  相似文献   

20.
如果不转变过度追逐GDP增长、过分追求财政收入增加的观念和思路,我们对于房价和地价的调控,尤其是房地产市场的调控,将很难取得预期效果当今中国社会,很多经济、社会领域内的矛盾,基本上跟目前不健康的发展方式和发展观念密切相关。改革开放30年来,中国经济始终保持高速增长,但我们也要清醒地看到,快速经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