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7月9日,第九届中国—东盟博览会和中国—东盟商务与投资峰会组委会会议在北京召开。会议围绕在中国—东盟友好关系全面深入发展、《中国—东盟全面经济合作框架协议》签署10周年和中国—东盟科技合作年以及当前国际新形势下,进一步办好中国—东盟博览会、中国—东盟商务与投资峰会,服务国家战略,深化中国与东盟的友好合作关系作了部署。会议还就中国—东盟博览会如何更好地为各部委加强与东盟的合作提供服务,以及2012年中国—东盟博览会举办10周年活动策划进行了研究和部署。中国—东盟博览会组委会副主任、商务部  相似文献   

2.
中国-东盟经济合作与东亚金融危机后的东盟经济增长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以东亚金融危机后中国与东盟的相对经济状况为特殊背景,通过1998—2007年东盟10个国家10年的面板数据,研究中国一东盟经济合作与东盟经济增长的关系。本文首先对二者之间的作用机制给予分析,并建立三个计量模型予以检验。经验研究发现:(1)在上述背景下,东盟对中国出口是东盟外资流入的重要推动因素;(2)在同样的背景下,东盟对中国出口与其带动的东盟外资流入一起构成了推动东盟经济增长的最主要因素;(3)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建设开始的2002年是东盟GDP增长率增加的转折点。因此本文得出结论:中国一东盟经济合作推动了东盟的经济增长。本文研究还发现:在与中国的经济合作中,东盟中不同发展水平国家在获得投资机会和实现GDP增长程度方面存在差异,但东盟所有国家与中国经济合作的积极性都在增强。  相似文献   

3.
新冠疫情持续期间,世界各国经济遭受巨大冲击,全球经济和金融环境萎靡下行,但中国—东盟贸易发展仍取得丰硕成果。当前,双方贸易呈现贸易走向持续向好、商品结构不断优化、共建“一带一路”和《区域全面经济伙伴关系协定》生效推动双方贸易合作发展等特点。展望未来,中国与东盟双方贸易合作面临贸易发展不平衡、地缘政治博弈掣肘贸易发展等挑战。同时,RCEP生效、双方战略互信增强、数字经济等新的发展机遇有望推动区域内自由贸易合作程度加深,为中国—东盟经济复苏注入新动力,助推中国—东盟贸易合作行稳致远。  相似文献   

4.
第九届中国—东盟博览会将于2012年9月21~25日在中国广西南宁举行。2012年是中国与东盟友好合作关系全面深入发展的一年,本届博览会在《中国—东盟全面经济合作框架协议》签署10周年、中国—东盟科技合作年的背景下举办,意义重大。在第九届博览会即将举办之际,本刊专访了中国—东盟博览会秘书长郑军健先生。  相似文献   

5.
9月25日下午,中国—东盟博览会、中国—东盟商务与投资峰会落下帷幕。2012年是《中国—东盟全面经济合作框架协议》签署10周年、中国—东盟科技合作年,又面临国际经济复杂多变的形势,在这种背景下,第九届中国—东盟博览会的成功举办进一步发挥了友好交流、经贸促进和多领域合作平台的作用。中国—东盟博览会秘书处秘书长郑军健在会上通报了第九届中国—东盟博览会有关情况和下一届工作建议。他说,本届博览会成果丰硕,全方位促进了中国—东  相似文献   

6.
2001年11月6日,在文莱举行的第五次中国与东盟领导人会议上,中国与东盟签署了一项经济合作以及10年内建立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的框架协议。这是中国第一次承诺与其他国家,而且是一个包括10个国家的区域组织达成自由贸易安排。可以说这是中国与东盟关系史上具有历史意义的里程碑,它开创了中国与东盟经济合作的新局面,无论对中国、对东盟还是亚洲其他国家的经济与国际关系的发展都将产生重要影响。分析中国和东盟经济贸易发展的现状,从理论上探讨建立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的经济效应中有利和不利因素,展望前景,将有利于我们加深认识,有效地推…  相似文献   

7.
为了增进中国与东盟各国政府检验检疫主管部门间的相互了解与合作,维护区域内质量、安全、卫生、健康与环保,防止疫情疫病传播,解决各国高度关注的全球性重大公共卫生安全问题,加速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出入境人员、货物和交通工具检验检疫便利化,促进中国—东盟区域经济快速、健康、和谐的发展。2006年11月2日,中国—东盟检验检疫官员聚首南宁,共商中国—东盟出入境检验检疫合作大计。  相似文献   

8.
自1991年中国与东盟开展对话以来,中国—东盟海洋合作已从最初的渔业合作逐步扩展至海洋经济、海上联通、科研环保、海上安全、海洋人文等领域。目前,中国—东盟海洋合作在面临机遇的同时也遭遇着挑战。探索中国—东盟海洋合作的新路径,不仅是建设"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重中之重,也是增强中国-东盟政治互信,稳定周边的有力举措。  相似文献   

9.
构建中国—东盟命运共同体倡议是亚太区域合作的成功典范和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生动例证,在政治安全事务合作、“一带一路”国际合作、人文交流合作等层面取得了巨大成就。顶层设计与相互尊重、共商共建与注重民生、开放包容与绿色发展分别为构建中国—东盟命运共同体铸牢合作基础、凝聚合作共识、指明合作路径。当前,RCEP生效与中国特色自由贸易港建设为构建中国—东盟命运共同体提供了新机遇,但也面临美国“印太战略”及其配套策略、区域内部地缘政治经济矛盾等新挑战。展望未来,中国和东盟应深化全面战略伙伴关系,高质量共建“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加快制度型开放并共同推进新质生产力发展,在RCEP框架内共建绿色低碳循环发展经济体系。  相似文献   

10.
《商》2012,(16):18-18
8月10日,国务院新闻办公室举行《中国—东盟全面经济合作框架协议》签订10周年暨第九届中国—东盟博览会第九届中国—东盟商务与投资峰会新闻发布会。中国—东盟博览会组委会副主任、商务部国际贸易谈判代表兼副部长高虎城,中国—东盟博览会组委会副主任兼秘书长、中国—东盟商务与投资峰会组委会副主任、广西壮族自治区副主席蓝天立,中国—东盟商务与投资峰会组委会副主任、中国贸促会副会长于平出席新闻发布会,并分别介绍了中国—东盟经贸合作情况以及第九届中国—东盟博览会  相似文献   

11.
中国-东盟区域物流合作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本文认为,中国—东盟区域物流合作应做好以下几方面工作:第一,建立中国—东盟区域物流合作的政策机制,尽快完善广西、云南与东盟的海上、陆路和空中绿色通道,在交通运输便利化、金融等方面给予政策倾斜和支持;第二,建立中国-东盟区域物流合作组织机制,由东盟十国和桂、滇、黔三省的物流管理部门牵头组成物流区域发展协调小组,实现区域和区域之间、线路和节点之间、运输方式之间的合理配置,避免低水平重复建设,消除贸易壁垒和商品流通的地区障碍,共同打造区域商品流通一体化格局,建立功能完善、覆盖面广的区域物流网络;第三,建立中国—东盟区域物流合作的信息平台,建立健全国际物流服务系统,把南宁、贵阳和昆明打造成中国面向东南亚的国际信息交换中心;第四,实施中国—东盟物流人才培养战略,加快培养高素质的物流专业技术人才和管理人才。  相似文献   

12.
经济纵横     
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的“原产地规则” 《中国与东盟全面经济合作框架协议》规定,中国与东盟将制订原产地规则和反倾销、反补贴、保障措施、争端解决机制等贸易规则,以保证未来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的正常运转。在确定商品原产地符合中国与东盟广泛经济合作框架协议的基础上,协议制定了《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原产地规则》(共13条规则)及《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原产地规则签证核查程序》(共23条规则)。原产地规则的特点如下: 证书的签署机构必须是官方机构。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产地证规则规定,持有出口缔约方政府机构签署原产地证明的产品才可以享受优惠待遇。这表明了各缔约国对于享受优惠税率产品的证  相似文献   

13.
"我住江之头,君住江之尾。彼此情无限,共饮一江水",情真意切地反映了澜沧江—湄公河流域六国的共同命运与共同愿景。近年来,湄公河地区已成为世界上经济发展最具活力和潜力的地区之一,澜湄合作机制具有得天独厚的优势,与东盟共同体建设三大支柱完全契合,已成为推进跨境经济合作、水资源合作以及教育、文化、青年、妇女等人文交流合作的助推器,是探索和推进南南合作的有效平台,为中国—东盟合作增添了新内涵。文章以澜湄合作机制背景下投资柬埔寨为研究对象,梳理澜湄合作机制进展环境,探讨柬埔寨在澜湄合作机制中的合作地位,分析中国对柬埔寨直接投资现状和投资机遇,解析柬政府对吸引外资领域的定位及思考,提出推动策略建议,助推澜湄合作机制发展。  相似文献   

14.
中国—东盟会计区域协调与会计准则国际趋同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区域经济一体化的发展与区域内国家之间的经济政策(如关税同盟、货币政策、会计政策等)的协调与合作息息相关。中国—东盟会计协调是促进区域经济一体化的重要经济政策保障之一,也是推进会计国际趋同的重要力量。本文分析了中国—东盟会计协调的现状及其在理论、市场、制度和思想意识等方面存在的协调基础,并论述了实现中国—东盟对推进会计准则国际趋同的意义。  相似文献   

15.
周俊 《商业时代》2022,(5):154-157
新发展格局对于中国-东盟贸易便利化而言既是机遇也是挑战,要主动适应千变万化的国际和国内形势,通过中国-东盟贸易便利化体系建设、主体组织协调和能力提升、目标群体的经济贸易合作平台和标准国际化、良好环境构建等,优化中国-东盟贸易便利化促进机制,推进中国-东盟利益共同体目标的实现,实现中国与东盟各国在经济上的合作共赢和共同发...  相似文献   

16.
一、我国与东盟共建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内涵和范围 (一)共建海上丝绸之路的基本内涵 从本质上看,共建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既是新时期我国推进区域经济合作的宏大战略构想,也是我国实行更加积极主动开放战略的重要体现;既是拓展和延伸我国对外发展战略空间、形成全方位开放新格局的重大战略举措,也是我国“以经促政、以合作促发展、促安全”、主动与沿线国家共同打造利益共同体和命运共同体、进而有序推动相关区域经济、政治、安全互为融合和联动的重要载体。其基本内涵在于,紧密结合经济全球化和区域经济一体化深入发展的新形势,更好统筹国内国际两个大局,更好统筹好国内发展和对外开放,充分利用国际国内两个市场两种资源,坚持开放的发展、合作的发展、共赢的发展,促进区域经济一体化,巩固和提升我国未来发展和区域合作的潜力和空间,抓住用好进而拓展延伸我国的重要战略机遇期。具体而言,就是要坚持全球贸易体制规则,加强双边、多边、区域次区域开放合作,不断扩大与沿线国家的利益汇合点。加快同周边国家和地区基础设施互联互通,积极推进产业金融合作和机制平台建设,大力推进自由贸易区谈判,加强安全领域交流与合作,筹建亚洲基础设施投资银行,加强基础文化建设,优先发展海上互联互通,在港口航运、海洋能源、经济贸易、科技创新、生态环境、人文交流等领域,促进政策沟通、道路联通、贸易畅通、货币流通、民心相通,着力打造中国—东盟自贸区升级版和新的“钻石十年”,加快推动建立中国—东盟各国的战略伙伴关系及港口合作,包括我国一直积极倡议建立的中国—东盟海洋伙伴关系和中国—东盟港口城市合作网络,实现中国与东盟的互联联通。同时,加  相似文献   

17.
自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建成以来,对中国、东盟双方的政治和经济关系都有重大意义,东盟众成员国的地理位置决定了中国与东盟的贸易对促进我国对外开放与西南部发展有现实意义,从而决定了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争端解决机制的完善在经济、政治上对我国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文章在总结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现有的争端解决特点的基础上提出一些完善的建议。  相似文献   

18.
《进出口经理人》2010,(7):I0010-I0010
为深化中国-东盟经贸合作的金融服务机制,构建中国-东盟自贸区互利共赢金融发展新格局.促进银企合作.第七届中国-东盟博览会期间,将举办第二届中国-东盟金融合作与发展领袖论坛。本次金融论坛将服务于中国-东盟自贸区建成的需求,推动区域内金融业磋商与合作机制的建立和完善,  相似文献   

19.
本文首先回顾了中国—东盟的减税历程,反映了中国—东盟零关税时代的到来经过了中国和东盟各国长时间的努力;而后对中国—东盟零关税所产生的短期效应和将产生的长期效应进行分析,阐述了中国—东盟零关税的效应在未来的时间内,不仅仅对中国的经济发展有重要的推动作用,并且零关税的效应会通过经济逐渐的渗入到政治、文化等各个层面,推动中国和东盟的经济、政治和文化合作掀开崭新的一页。最后,通过分析中国东盟零关税的效应,对中国—东盟合作进行展望。  相似文献   

20.
正中国—东盟博览会作为具有特殊国际影响的展会,已被列为国家层面举办的重点涉外展会。值此"黄金十年"之际,又有什么新的发展之略?2014年3月6日,第11届中国—东盟博览会高官会在南宁召开,来自中国和东盟10国的高官共同总结博览会推动中国—东盟合作"黄金十年"发展的成功经验,共商博览会长远发展大计。让优势与特色继续第11届中国—东盟博览会继续发挥共办优势和特色,各国将分别建立和完善本国领导出席博览会的工作机制。中国和东盟国家领导人将高规格率团出席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