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自2004年1月1日开始,《中国与东盟全面经济合作框架协议》项下的《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原产地规则》正式实施。为配合降税计划——"早期收获"的实施,各地检验检疫机构开始签发"早期收获"出口货物的原产地证书。2004年全年,各地检验检疫  相似文献   

2.
2002年11月4日,时任中国总理朱镕基和东盟10国领导人共同签署了《中国-东盟全面经济合作框架协议》(简称《框架协议》),这标志着中国与东盟的经贸合作进入了一个新的历史阶段。《框架协议》是未来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的法律基础,共有16个条  相似文献   

3.
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的建设对广西农产品贸易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CAFTA)的建设 2002年11月4日,中国与东盟签署了《中国-东盟全面经济合作框架协议》,决定在2010年建成中国-东盟自贸区,并正式启动了自贸区建设的进程。根据自贸区货物贸易协议的规定,  相似文献   

4.
<正>中国—东盟自贸区是我国对外商谈的第一个,也是享惠规模最大的自贸区。2002年双方签署《中国—东盟全面经济合作框架协议》启动自贸区建设,至2010年全面建成;2015年签署《中华人民共和国与东南亚国家联盟关于修订〈中国—东盟全面经济合作框架协议〉及项下部分协议的议定书》(以下简称《升级议定书》),成为我国完成的首个自贸区升级协议;2019年《升级议定书》全面生效,双方进一步开放市场,持续释放政策红利。为了方便进出口企业更加准确地理解规则、利用规则,作为四篇系列文章的第三篇,本文将对《升级议定书》中的《经修订的中国—东盟自贸区原产地规则》(http://fta.mofcom.gov.cn/china_dongmeng_upgrade/dongmeng_special.shtml)补充规则进行介绍,主要针对可互换材料补充规则。  相似文献   

5.
第一条为了促进我国与东南亚国家联盟的经贸往来,正确确定《中华人民共和国与东南亚国家联盟全面经济合作框架协议》(以下简称《协议》)项下进口货物的原产地,根据《海关法》和《协议》,制定本规定。第二条本规定适用于从东盟国家进口的《协议》项下货物(产品清单详见《中华人民共和国进出口税则》),但以加工贸易方式进口的货物除外。第三条从东盟国家直接运输进口的下列货物,视为东盟原产货物,适用中国-东盟协定税率:(一)完全在一个东盟国家获得或者生产的产品;(二)符合本规定第五条至第六条规定的非完全获得或者生产的产品。第四条本规定…  相似文献   

6.
2002年,中国与东盟签署《中国—东盟全面经济合作框架协议》,标志着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正式成立,到2013年已有十一年时间。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的建立对我国人民币区域化具有重大作用。本文通过分析人民币在东盟区域化的贸易基础,研究其对人民币区域化的影响,最后提出相关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7.
<正>2002年,《中国与东盟全面经济合作框架协议》的签署标志着CAFTA建设的正式启动。2010年,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正式建成,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成为世界人口最多的自由贸易区。建设期间,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早期收获计划得以实施,2004年和2007年分别签署《货物贸易协议》和《服务贸易协议》。2013年,中方就进一步加强  相似文献   

8.
一、对广西的影响总体判断 按照《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全面经济合作框架协议》,中国与东盟已顺利实施《货物贸易协议》和《服务贸易协议》,《投资协议》也已结束谈判并将于本月中旬签署。这意味着拥有19亿人口、接近6万亿美元GDP的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将于2010年如期全面建成。  相似文献   

9.
<正>经济全球化和区域经济一体化是目前世界经济发展的主流,其中自由贸易区是区域经济一体化的主要表现形式。2002年11月,中国与东盟在第六次领导人会议上正式签署了《中国—东盟全面经济合作框架协议》,标志着双方正式启动了建设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CAFTA)的进程。在此之后,中国与东盟之间的贸易往来越来越频繁,双边贸易总额在不断增长,双方在贸易规模上的相互影响也与日俱增。2010年1月1日,  相似文献   

10.
随着经济全球化和贸易自由化的发展,各种新型贸易壁垒层出不穷。笔者通过日常签证工作中积累的案例,分析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原产地规则对自由贸易区成员国的隐性壁垒作用,说明即使一国答应给予另一国优惠待遇,仍可通过原产地规则筑起新的市场准入壁垒。一、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的建立及其原产地规则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是我国同其他国家商谈的第一个自由贸易区,也是目前建成的最大的自由贸易区。东盟有10个成员国:文莱、印度尼西亚、马来西亚、菲律宾、新加坡、泰国、柬埔寨、老挝、缅甸和越南,其中,前6个国家是东盟的老成员,经济相对发达;后4个国家是东盟新成员。目前,东盟是我国在发展中国家中最大的贸易伙伴,我国是东盟的第四大贸易伙伴。2002年11月4日,我国与东盟签署了《中国—东盟全面经济合作框  相似文献   

11.
2002年11月4日,中国国务院总理朱镕基出席中国与东盟领导人会议,中国与东盟十国领导人签署了《中国一东盟全面经济合作框架协议》,决定于2010年建成中国一东盟自由贸易区。中国一东盟自由贸易区的建立,历史地将广西推向了中国与东盟经贸合作的前沿地带,为广西的农村经济发展带来了千载难逢的绝好机遇。  相似文献   

12.
<正>一、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2010年全面实施2009年8月,在中国—东盟经贸部长会议上,商务部部长陈德铭与东盟10国的经贸部长共同签署了中国—东盟自贸区《投资协议》(以下简称《投资协议》),随着《投资协议》的签署,中国与东盟成  相似文献   

13.
按照《中国-东盟全面经济合作框架协议》的规定,中国与东盟10个国家之间的560多种进出口产品互相降低关税,标志着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建设进入实质性运行阶段,双方的经贸合作进入了一个新的阶段。笔者就自由贸易区的发展现状及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构建后给中国带来的利益、可能存在的风险加以阐述。  相似文献   

14.
<正> 据悉,根据中国和东盟去年签署的《中国一东盟全面经济合作框架协议》,关于建立自由贸易区的正式谈判在2003年启动,在2004年6月结束,2005年1月正式启动双方的关税减让计划,2010年全面建成中国一东盟自由贸易区。据了解,中国和东盟签署《框架协议》后的第一次谈判委员会会议,即中国一东盟谈判委员会第7次会议,于近日在桂林举行。  相似文献   

15.
从2002年11月,东盟和中国签署了《中国—东盟全面经济合作框架协议》,标志着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进程的正式启动,到2005年7月执行《货物贸易协定》,实施全面降税。在短短几年时间里,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已经建设成为继欧盟和拉美自由贸易区后的世界第三大自由贸易区。与此同时,我国和东盟各国的贸易得到迅速发展,双边产业内贸易的份额在不断增加。利用产业内贸易指数分析了中国与东盟产业内贸易的现状及制约因素,并提出加快双方产业内贸易发展的有效措施,如加强政府的作用、改善产业结构、强化差异化产品的创造、重视双方的投资等等。  相似文献   

16.
只要你拿一张 FORME 证书(对东盟十国原产地证书),你的货物就能享受最低甚至零关税,一个拥有着4亿消费者的市场就这样为你打开。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ACFTA)协定税率2005年7月20日,按照中国-东盟自贸区《货物贸易协议》规定的时间表,中国与东盟的货物贸易降税计划正式启动。中国和文莱、  相似文献   

17.
中国与东盟区域经济合作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2000年11月,在第四次中国-东盟领导人会议上,中国政府首次提出建立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的构想。到2009年8月15日第八次中国—东盟经贸部长会议上签署中国—东盟自贸区《投资协议》,中国与东盟之间的区域经济合作一直在有条不紊的顺利进  相似文献   

18.
《中国-东盟全面经济合作框架协议》(以下简称“《框架协议》”)项下“早期收获”方案于2004年1月1日起实施,对原产于东盟9国的部分商品实施优惠税率.2010年,中国与东盟6个老成员国将取消大部分产品的关税,以此为标志,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初步建成。  相似文献   

19.
柴晔 《国际市场》2006,(3):64-65
在2002年.中国与东盟十国领导人共同签署了《中国东盟全面经济合作框架协议》决定到2010年建成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该协议启动了中国与东盟合作建立自由贸易区(10+1)的进程.将对中国企业的海外投资带来一个广阔的区域性市场。东盟国家投资环境的不断优化为开拓东盟市场铺平了道路。比较东盟和世界其他地区,该地区具有其特有的投资优势环境,  相似文献   

20.
自2002年中国与东盟共同签署《中国东盟全面经济合作框架协议》以来,中国对东盟机电产品的出口贸易得到了长足的发展。2010年,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CAFTA)的正式全面启动为中国机电产品对东盟的出口提供了新的发展契机。东盟已经成为中国机电产品的第四大出口市场,出口规模稳步扩大,但出口产品缺乏核心技术、中国与东盟产品结构同质化、出口市场较集中等许多问题制约着中国对东盟出口贸易的发展。因此,分析中国对东盟机电产品出口贸易现状和存在的问题,并在此基础上不断调整出口产品结构、开拓多元市场、提高中国机电产品在东盟市场上的出口份额,对促进中国对东盟机电产品出口的持续发展意义重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