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 毫秒
1.
监管部门良好的沟通有助于防范系统性风险,从而达到有效监管的目的。但针对宏观审慎沟通区域效果的研究仍属空白。本文直接从监管部门官方网站获取沟通语料,结合监管部门领导沟通倾向,运用监督学习的方法构建宏观审慎沟通指数,基于Bersvendsen&Ditzen (2021)模型实证分析2009年第二季度至2020年第四季度宏观审慎沟通对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金融周期波动的影响效果。研究发现:宏观审慎沟通对金融周期波动的影响具有区域非对称性,且对区域内金融周期波动逆周期调节作用有限。只有当区域自身处于萧条时,宏观审慎沟通的逆周期调节作用才显著发挥作用,对区域间金融周期波动溢出联动的逆周期调节作用较为明显,说明宏观审慎沟通主要通过对区域间金融周期波动溢出联动进行逆周期调节,达到熨平整体金融风险的目的。为更精准防范区域金融风险,需在宏观审慎监管基础上逐步推行中观审慎监管,提高政策调控有效性。  相似文献   

2.
贷款用途违规问题在商业银行经营管理活动中相当突出,近三年有关商业银行贷款用途违规的行政处罚案在贷前调查、贷款发放和贷后管理环节都有所体现.金融监管部门之所以对贷款用途进行严格监管主要是因为贷款用途违规是商业银行信用风险发生的重要原因,它严重误导了国家宏观政策的贯彻执行,又是高利贷、洗钱、欺诈、赌博等违法犯罪活动滋生的重要因素.商业银行贷款违规问题背后有着复杂的宏观与微观方面的原因,需要从借款人、商业银行以及金融监管部门等三方角度进行综合分析.据此,要切实防范贷款违规的金融风险、从源头遏制金融违法犯罪,应真正追究借款人有关贷款用途的违约责任,商业银行要重整对借款人贷款用途的实质性调查、审核和管理流程,金融监管部门应及时更新有关贷款用途监管的理念、制度和手段.  相似文献   

3.
一、分析我国金融风险的结构金融风险可分为微观与宏观两个层次。微观的金融风险是指由于内部和外部所发生的一些不确定性因素,从而使单个金融机构遭受严重损失或失败的可能性。宏观上的金融风险,是指发生地区性和系统性金融动荡或危机的可能性,微观金融风险积累到一定程度,就会形成宏观金融风险。从理论上说,金融风险的处延是很广泛的,但从控制论的角度看,真正能够给中国经济和金融带来倾覆性威胁的金融风险是国有商业银行的经营风险。因此说,中国目前防范和化解  相似文献   

4.
张瑾 《上海金融》2015,(3):75-77
本文在立足现有金融稳定工作现状的基础上,分析了自贸区系统性金融风险成因和特点,提出了"宏观+微观"、"区内+区外"的金融风险评估分析工作框架,为区域金融宏观审慎管理提供的工作思路。  相似文献   

5.
本文基于制度分析金融风险管理,通过考察基本的经济制度、制度创新的成本、金融资源的稀缺程度、金融技术进步态势等制约我国金融风险管理制度的因素,可以看到我国金融风险管理制度的需求和供给一直处于一种非均衡状态并严重阻碍了金融风险管理技术进步。在未来金融风险管理的进程中,应创造有利于风险管理制度发展的宏观金融制度环境,完善微观金融主体的风险管理体制,正确处理金融风险和金融创新的关系,通过金融制度创新引入新的金融资源。  相似文献   

6.
由美国次贷引发的国际金融危机还远未见底,深化宏观金融风险研究对切实维护国家金融安全具有重要意义。本文就宏观金融风险进行概念辨析,寻找宏观金融风险的影响因素,探求相关金融变量的作用机制,对金融预警监测方法进行评介和比较分析,试图为调控和管理金融风险提供新思路和新判据。  相似文献   

7.
正美国金融危机以及欧债危机的爆发,引发了全球性的金融监管改革。根据巴塞尔委员会和G20峰会确定的金融监管改革目标,各国金融监管部门逐步形成了宏观审慎与微观审慎相结合的理念。需要在"巴塞尔协议Ⅲ"的框架内,正确地认识银行业宏观审慎管理与微观审慎管理的差异性、层次性、互补性、灵活性和多样性,在本质上把握两者的目标一致性,从而以创新的方式实现两种审慎管理之间的协调。  相似文献   

8.
我国金融风险管理制度的需求和供给一直处于一种非均衡状态,并一定程度上阻碍了金融风险管理技术进步。本文通过对世界主要国家金融风险制度管理的研究,结合我国国情,提出了在未来金融风险管理的进程中,应创造有利于风险管理制度发展的宏观金融制度环境、完善微观金融主体的风险管理体制、正确处理金融风险和金融创新的关系等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9.
金融活动中的市场风险不断加大,对国家的宏观经济和微观经济造成较大损害.文中从微观和宏观方面提出了防范和化解金融风险的对策.在微观方面提出了加强金融部门内控制度建设,加强贷款风险的管理与控制,建立金融机构不良资产的处理机制,建立现代企业制度,减少政府对金融微观活动的行政干预等五条对策;在宏观方面提出了继续实行适当的财政货币政策,实行谨慎的金融业财税政策,加强金融法制建设,强化央行监管职能,加强金融监管领域的国际合作,对金融市场进行监控和约束等措施.  相似文献   

10.
纪崴 《中国金融》2021,(7):59-61
2008年国际金融危机暴露了金融体系的脆弱性,也凸显了防范系统性金融风险的重要性,国际金融组织、各国金融管理部门都重新审视现行风险管理及监管体系,进一步认识到宏观审慎管理特别是压力测试在管理极端风险中的重要性。近年来,压力测试已成为美欧日等主要发达国家和地区监管部门的重要工具和手段,是其评估金融系统风险、实施微观审慎监管、出台宏观审慎政策的重要依据。  相似文献   

11.
论文分析影响区域系统性金融风险的宏观、中观、微观因素,构建省域系统性金融风险测度指标体系,将层次分析法和熵值法相结合确定指标权重、指标预警区间,建立风险测度模型。通过对31个省市的实证分析认为,3个省市处于低金融风险,28个省市处于金融基本安全状态,且区域金融风险呈现由西部到中部再到东部地区依次上升的态势。最后论文提出了防范省域系统性金融风险的对策。  相似文献   

12.
当前,加强宏观审慎监管、防范系统性风险已成为国际共识,我国也明确提出要“构建逆周期的金融宏观审慎管理制度框架”.与微观审慎监管相对应,宏观审慎监管是仅着重于单个机构风险头寸的微观审慎监管的补充,在金融风险日趋复杂的环境下,构建宏观审慎与微观审慎有机结合的监管体系是本轮金融监管改革的基本目标,二者协调才是最完善有效的监管.本文借鉴发达国家金融监管协调经验,对我国宏观审慎监管框架下宏、微观监管协调问题进行探讨,提出监管协调方案.  相似文献   

13.
袁学义 《金融纵横》1999,(12):46-48
金融风险预警是对金融运行过程中可能发生的资产损失运用指标体系和预测方法,及时进行监测、分析和预报的系统。根据金融风险的影响程度和范围不同,金融风险预警系统可分为三个层次,即国家宏观金融风险预警系统、区域性金融风险预警系统和微观(单个)金融风险预警系统。本文拟探讨微观金融风险预警系统指标。  相似文献   

14.
2003年6月下旬,中国华融资产管理公司在国内首次以信托受益权转让模式进行不良资产的处置.由于此次处置在交易的结构上与资产证券化具有某些共同的特征,被视为国内首例准资产证券化实践.从当前金融形势来看,我国金融系统结构特征导致金融风险过度累积在银行系统内部,而金融机构个体也亟需调整金融风险头寸的有效手段,信托受益权转让模式的产生是在国内现有约束条件下提高金融风险管理效率的有益选择.本文旨在从金融风险管理的宏观、微观两个层面,简要剖析信托受益权转让模式在我国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5.
陈静 《上海金融》2012,(5):62-64,111,118
宏观审慎管理以防范系统性金融风险为根本目标,其中,量化系统性风险是有效监管的关键之一。本文尝试从系统性金融风险的来源出发,提出了一系列专门用于监测系统性风险的指标和工具,并根据我国实际构建了"宏观+微观"双层次的系统性风险评估框架。在此基础上,本文引入金融压力的概念,通过构造系统性风险压力指数实现对系统性风险的量化评估。  相似文献   

16.
系统性金融风险监测与防范的国际经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轮国际金融危机的爆发和持续蔓延表明,以保证单个金融机构稳健经营为目标的微观审慎监管不能有效维护金融稳定,在防范系统性金融风险方面存在重大缺陷。当前,加强对系统性金融风险的监测和防范,建立健全逆周期的金融宏观审慎管理制度框架已经成为国际金融组织和各国高度关注的内容和改革的重点。  相似文献   

17.
中国宏观金融风险预警系统构建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宏观金融系统的安全运行关系到整个国家和社会的稳定,构建行之有效的风险预警系统可以对宏观金融风险的发生"防患于未然".本文从三方面建立完整的金融预警系统:通过国内外文献综述选择预警指标,利用主成分分析法和历史数据判断金融风险程度,以及应用BP神经网络设计金融风险预警机制,并对2010年的金融风险进行预测,预测的结果显示总体金融运行安全,但我国宏观经济子系统和外部金融子系统存在一定的不安全因素.  相似文献   

18.
本文基于中国上市银行的资产负债表数据建立了金融风险传染模型,对金融风险通过价格渠道传染的过程进行推演.模型根据金融市场数据校准了主要债券资产的需求曲线,模拟银行面临资本充足率约束条件下的最优抛售行为,有助于解决现有文献微观基础不足的问题,并为监管机构建立宏观审慎压力测试模型提供研究参考.本文模拟结果和政策含义如下:(1)银行的资产结构和金融市场深度都是影响金融风险传染的重要因素,过去几年随着我国金融市场深度的增加,金融风险传染的强度有所降低;(2)单个银行的最优行为在整个系统中可能会加剧金融风险的传染效应;(3)金融风险的演化呈非线性,判断风险的阶段对于监管部门至关重要.  相似文献   

19.
仅仅依靠传统的以维护微观机构稳健性为主要目标的微观审慎管理已难以有效应对具有强大外部性及传染性的系统性风险,而兼顾开展宏观、逆周期、以防范系统性风险为主要目的的宏观审慎管理成为必然趋势。本文在对比各种系统性金融风险测度及预警方法的基础上,首先构建涵盖经济子系统、银行子系统、国际收支子系统及泡沫风险四个方面24项指标的综合评价体系,其次结合因子分析法,测算我国金融稳定指数,动态掌握我国现有系统性金融风险状况,再运用ARIMA方法预测2012年的金融稳定情况,最后在得出的实证结果基础上,从人民银行职能与地位的角度,结合现行宏观审慎管理框架要求提出建议与对策。  相似文献   

20.
符瑞武 《金融与市场》2013,(9):17-18,74
摘要:当前我国金融业发展整体稳健,但区域金融风险事件时有发生,不断试探着中央要求守住不发生区域性金融风险的底线,因而进一步完善区域金融风险管理体系,对于有效防范和化解金融风险,切实维护地方金融稳定具有重要意义。本文在研究区域金融风险管理体系的基础上,分析其运行过程中存在的一些问题,并对如何提高区域金融风险管理能力提出有关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