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43 毫秒
1.
曹文琴  伊俊敏 《特区经济》2008,(10):203-204
区域物流发展规划的制约因素较多,关系复杂,一般理论原型难以建立。但是区域物流发展总离不开区域经济各项产业的发展,因此分析区域经济各产业的发展对物流需求的影响程度及其变动情况,就为区域物流发展规划提供了基础。本文在界定有关变量后,分析区域产业发展及其数据的特点,论证了灰色理论的适用性并作出了基于多组灰关联序的改进性应用。然后以江西省为例,采用滚动计算,求得三个产业增加值对货运量的六组灰关联系数及序,判别各因子重要性程度、其关联性及变动趋势,并从该区域经济和物流发展角度进行分析。  相似文献   

2.
在科技和经济迅速发展的时代,物流产业链应运而生。各个公司或商家间从品牌、质量、价格等方面的竞争,也逐渐演变为各区域之间物流能力的竞争。为了保证与其他产业能够进行强有力的的竞争,公司必须拥有很强的区域物流能力,也要能够找到区域物流能力与产业经济间的平衡和发展,而应用灰色控制系统能够对区域物流能力的发展起到监控和测算的作用。  相似文献   

3.
产业集群是地区经济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区域物流则能给产业集群带来后天的地理竞争优势,两者的协同发展效应创造出了产业集群以及区域物流共同发展的条件及环境。以江西省汽车制造产业为例,对其发展现状与区域物流协同发展现状分析,总结其协同发展过程中的不足;以协同学理论为基础,构建江西省汽车制造产业集群与区域物流的协同度测度指标体系,建立协同度测度模型并测算出2006-2017年间两者的协同度;通过模型分析出2006-2017年协同发展程度波动的内因,再运用灰色关联分析法测算两者协同度影响因素的关联度,找出影响协同发展波动的主要因素;最后,根据研究结论提出促进江西省汽车制造产业集群与区域物流协同发展的对策。  相似文献   

4.
物流产业作为黑龙江经济的重要基础性产业之一,对于优化资源配置,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实现经济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本文首先运用灰色关联度法定量分析黑龙江省现代物流产业的发展影响因素,从而找出进一步发展黑龙江省现代物流产业的着力点和突破口,最后结合影响因素分析结论提出针对性的意见和建议。  相似文献   

5.
韩靖惠 《科技和产业》2022,22(11):275-279
港口物流和区域经济互相促进、共同发展。以广州港为例,把港口货物吞吐量作为衡量港口物流的主要指标,选取广州市的 GDP、一二三各产业产值、外贸进出口总额、固定资产投资6项指标代表区域经济,运用灰色关联度模型对广州市进行分析,得到广州市GDP、一二三各产业产值、外贸进出口总额、固定资产投资6项指标对港口物流影响的大小关系。  相似文献   

6.
区域经济与物流产业的交互性:研究现状与展望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改革开放30多年来,物流业得到飞速发展,由于经济发展在空间上的非均衡性,区域物流产业的发展水平也相应地存在差异.本文分别从区域经济对物流产业的影响、物流产业对区域经济的影响、区域经济与物流产业的互动性三个方面归纳国内外区域经济与物流产业的交互性的研究现状,指出以后的研究方向除了应考虑科学的研究方法之外,更应注重物流产业概念体系的研究、区域的时空差异以及宏观与微观的衔接.  相似文献   

7.
文章选取2008—2019年长三角三省一市的面板数据,以投入产出为切入点建立低碳物流指标评价体系,结合熵值法和线性加权法对各指标进行赋权计算,运用DEA-BCC模型对各省份低碳物流产业的效率变化趋势进行测度,采用固定效应模型从经济视角分析了低碳物流与区域经济的关系,并选择灰色关联分析对低碳物流指标进行拆解排序,以剖析低碳物流对区域经济发展的影响强弱。结果显示:长三角低碳物流产业效率在动态中向好发展,低碳物流的确能改善区域经济发展水平。研究结论在进行稳健性检验后依然成立,以期为改善长三角区域经济发展质量提供一定参考。  相似文献   

8.
经济新常态背景下,辽宁的经济结构调整、产业转型升级遇到了发展的"瓶颈"。本研究立足于港口物流与产业结构关联关系,利用灰色关联理论探究港口物流系统中主要要素指标与三大产业的关联关系,挖掘存在的问题,寻找辽宁省港口物流与产业结构协调发展的模式,探索产业结构优化升级的有效路径,提出促进港口物流与产业结构协调发展的对策:融入"一带一路"战略,促进区域协同发展;整合产业优势资源,推动港口物流一体化进程;借鉴国外先进经验,提升港口综合服务质量。  相似文献   

9.
缪兴锋 《特区经济》2009,(7):210-212
经济全球化是当今世界经济发展的趋势,区域经济一体化是经济全球化的先导和基础。不同的经济区域,由于其所处的区位、基础设施条件、产业结构、产业组织、产业布局、区际产业之间的联系等方面存在差异,在经济全球化背景下区域经济增长方式及区域物流产业的发展模式不尽相同。本文从经济全球化背景下的国内外区域物流产业的研究现状及构成要素入手,阐述了经济全球化的区域物流产业四种发展基本模式。  相似文献   

10.
潘旭阳 《特区经济》2011,(8):298-299
本文通过分析广西北部湾经济区发展港口物流区位优势、产业发展等要素,探讨了北部湾经济区港口物流中心的平台结构和功能定位,提出了区域港口物流发展的共生营销协同策略,即构建适应港口经济发展的物流基础设施、区域物流信息、区域政策三个平台,有利于区域经济的繁荣和发展。  相似文献   

11.
江西承接产业转移的经济绩效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谢海东  万弋芳 《特区经济》2009,(11):168-169
产业转移是区域经济结构性调整和产业升级的必然产物,产业转移往往给产业承接地带来新的发展机会。本文以江西为研究对象,从经济增长、投资带动、工业化和特色经济四个角度分析了承接产业转移的经济绩效。  相似文献   

12.
通过分析浙江省产业经济发展现状,选取1978-2011年这34年间浙江产业经济发展与物流运输中货运量的数据,尝试探究产业经济整体以及三产的变动对区域间物流货运量的需求的影响。  相似文献   

13.
彭本红  冯良清   《华东经济管理》2009,23(12):104-107
区域物流网络是带动区域经济发展的重要力量,它应以中心城市作为核心。区域物流网络的形成是一个漫长的空间演化过程,依次为物流通道、物流经济带、物流网络、物流圈。论文以江西为例进行了实证分析,结果表明该省可以构建五个区域物流中心,三个物流圈,物流中心与物流圈协同作用,促进区域物流的联动发展。  相似文献   

14.
高质量的绿色经济是建设生态文明的重要支撑.通过采用DEA-M almquist指数模型,测算福建2011—2017年的绿色全要素生产率.研究发现,在绿色经济发展过程中,存在资源环境风险、技术创新风险、区域协调风险、财政金融风险、社会意识风险和行政法治风险.福建应当重视市场扭曲、公众参与制度有效性不足、跨区域联防联控能力偏弱等风险影响因素,建立健全风险的防范化解机制,加快构建全方位支持体系,进一步理顺政府和市场的关系,审慎制定环境产业政策,推动绿色经济高质量发展.  相似文献   

15.
北部湾城市群建设和可持续发展需要一个发达的现代物流体系作为支撑。北部湾物流业应定位于区域现代物流的复合模式,通过"极化、扩散"效应、调节和平衡市场供需结构以及推动其向网络模式发展,北部湾物流业将对城市群可持续发展提供有力的支撑。为提高北部湾城市群的物流服务能力,需要从物流的基础设施系统、信息技术网络系统和政策支持系统三方面共同建设北部湾城市群的物流服务支撑体系。  相似文献   

16.
工业企业已成为创新的重要主体,随着企业创新的不断深入,工业企业科技创新能力不断提升。结合熵权法和灰靶模型,以湖南省工业企业为研究对象,研究2011-2017年期间工业企业科技创新能力的发展情况及影响因素,研究得出湖南省工业企业科技创新能力不断提升,并呈现前期慢、后期快的特点,其中新产品销售情况及创新投入对企业科技创新能力的拉动作用明显,开展R&D活动的活跃度和有效发明专利产出水平有待进一步提升,根据研究中发现的问题提出了构建多元化创新投入体系、健全知识产权保护制度、优化科技创新环境的建议。  相似文献   

17.
江西省区域经济差异及其空间格局研究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在综述了中国区域经济差异研究的基础上,首先选择、确定区域经济差异的测算方法和测算的指标体系,从县域层面上对江西省区域经济差异进行深入研究;然后以江西省80个县市为研究对象,通过利用统计分析软件SPSS以及ARCGIS软件进行实证研究得出江西省区域经济差异及其空间格局.  相似文献   

18.
在日益稀缺的资源环境下,经济的发展模式逐渐从粗放型转向集约型,发展循环经济成为了一种.必然趋势。在循环经济体系下,从产品到再生资源这一过程需要依赖逆物流的有效运作来完成,由于逆物流的交易成本较高、技术处理水平较低,以及质量标准与监管问题日益凸现,在现阶段企业逆物流的运作尚处于摸索阶段。为建立起一个有效的企业逆物流激励机制,文章就逆物流的运行模式提出三个层面的创新:宏观视角的政府战略导向机制;中观视角的行业协会战略规划机制;微观视角的企业战略部署机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