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浅析新《公司法》对信贷风险管理的影响及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十届人大通过的新《公司法》已干2006年1月1日起实施,《公司法》的修改主要集中在资本制度和公司治理方面,对银行信贷业务而言,在审查公司主体、对公司进行跟踪管理、接受公司出具担保等方面都带来一定的影响。  相似文献   

2.
仲向阳 《现代金融》2006,(10):43-43
今年1月1日起施行的新《公司法》对原公司法律制度作了较大幅度的修改,对银行业的经营管理有重大影响。本文结合对信贷担保法律制度的影响,作初步探讨,以期在实践中理解和把握法律条文要旨。一、新《公司法》对信贷担保法律制度调整的内容1.放宽了公司为公司股东或者实际控制人  相似文献   

3.
一、新《公司法》修改概况 《公司法》的本次修改范围很广泛,涉及的内容十分丰富。在原来总共230个条中,删除的条款达46条,增加的条款达41条,修改的条款达137条。修改后的《公司法》共13章,219条,自2006年1月1日起实施。公司法的修改主要集中在资本制度和公司治理方面,对银行而言,在审查公司主体、对公司进行跟踪管理、接受公司出具担保等方面都带来深刻的影响。  相似文献   

4.
2006年1月1日起正式施行的新《公司法》,是对1993年《公司法》的全面修订.商业银行作为公司的主要债权人,新《公司法》的实施对银行信贷管理工作提出了新课题,尤其在对公司主体的调查、审查,规范公司对外担保,对公司贷后跟踪管理等方面,都带来一定的影响.因此,有必要研究新《公司法》对商业银行信贷业务的影响,并采取有效对策,维护商业银行信贷债权.  相似文献   

5.
新修订的《公司法》放宽了对公司设立与出资的管制,规范了公司的关联交易与对外担保行为,引入了法人人格否认制度,强化了对公司中小股东与债权人利益的保护。本文认为,在新《公司法》框架下,公司信用的基调已从静态的资本信用转向动态的资产信用。对此,作为公司债权人的商业银行,应当确立事前、事中和事后的不同措施,认真做好贷款管理和评价工作。商业银行必须关注客户公司内部治理和对外经营的动态变化,并分析这些变化对公司偿债资产的法律影响。在此基础上,商业银行应充分利用新《公司法》及其他相关法律赋予的权利,有效维护信贷债权。  相似文献   

6.
我国在《公司法》中已经确立一人公司制度,但是一人公司制度在我国得到良性发展和完善还需要一段时间.其中有法律制度自身的原因,也有社会体制的原因.  相似文献   

7.
新修订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司法》于2006年1月1日起正式实施。修订后的《公司法》更明确、具体,利于操作。新《公司法》对商业银行的经营管理将产生重要影响,信贷法律审查需转移视线,转移银行信贷业务法律审查的关注点,维护银行权益。  相似文献   

8.
张峻  刘健 《金融论坛》2006,(4):27-31
新修订的《公司法》放宽了对公司设立与出资的管制,规范了公司的关联交易与对外担保行为,引入了法人人格否认制度,强化了对公司中小股东与债权人利益的保护。本文认为,在新《公司法》框架下,公司信用的基调已从静态的资本信用转向动态的资产信用。对此,作为公司债权人的商业银行,应当确立事前、事中和事后的不同措施,认真做好贷款管理和评价工作。商业银行必须关注客户公司内部治理和对外经营的动态变化,并分析这些变化对公司偿债资产的法律影响。在此基础上,商业银行应充分利用新《公司法》及其他相关法律赋予的权利,有效维护信贷债权。  相似文献   

9.
文章探讨《公司法》修订后商业银行业务中应注意的问题.  相似文献   

10.
公司资本制度关系到公司的正常运行及债权人的利益。我国现行《公司法》的有关规定可以起到防止欺诈、保障交易安全的作用,但应适应经济发展的需要作进一步的调整。  相似文献   

11.
现行银行贷款担保中相当比例是公司为股东担保,其法律效力如何直接关系到银行贷款的安全。我国现行的法律规定并未绝对禁止公司为股东的债务提供担保。允许公司为其股东的债务提供担保既是现实经济生活之需要,亦有利于公司自身的发展,对促进债权实现和维护交易安全均具有积极作用,符合现代立法趋势。商业银行有条件地接受公司为股东提供的融资担保,有利于在防范风险的前提下拓展自己的业务领域。本文提出应修改《公司法》第60条第3款和相关法律法规,建立和完善股东表决权排除制度、董事回避制度、股东诉讼制度和担保信息披露制度,以构建和完善我国公司为股东担保制度。  相似文献   

12.
2006年1月1日起开始实施的新《公司法》,在公司设立,公司治理,相关者利益保护等方面都有很多新的建树,为商业银行信贷风险管理提供了新的工具,也带来了新的挑战,现就银行贷前审查,公司担保的设立.银行债权的保护等问题作初步分析。[编者按]  相似文献   

13.
新《公司法》在降低公司设立门槛、承认一人有限公司、完善公司治理结构、确认“公司人格否认”制度以及保护中小股东和债权人权益等方面作出了一系列明确规定,对银行业务经营管理产生了重要影响。本文从银行业务工作实际出发,对新《公司法》有关银行业务的要点进行了归纳和阐述,并重点就银行在业务经营实践中如何具体运用新《公司法》提出了一些建议。  相似文献   

14.
陈艳 《新疆金融》2004,(9):26-27
良好的公司治理是一个稳健的银行体系所必需的,这一点已成为业内共识。我国已经将公司治理作为改善商业银行经营管理的重要措施大力推进,先后出台了《股份制商业银行公司治理指引》、《股份制商业银行独立董事和外部监事制度指引》和《中国银行、中国建设银行公司治理改革与监管指引》等监管指引,各商业银行也纷纷照此初步建立起公司治理的框架。但是,由于公司治理机制在我国银行业尚属新生事  相似文献   

15.
修订后的《公司法》(以下称新公司法,修订前的公司法以下称旧公司法)已于2005年10月27日通过并于2006年1月1日起施行。公司法是规范公司组织和行为的重要法律,修改后的公司法立足我国经济社会的现实需要,对原公司法进行了系统的发展和完善,在有效保护投资人.经营者,劳动者利益,全面提升公司依法治理水平,助推我国经济持续发展等方面必将产生日益重要的作用。 新公司法对银行业务有什么样的意义和影响?从银行角度来看修订后的公司法,一方面,属于公司法人的银行一样要遵守《公司法》的规定,全面提升公司治理水平;另一方面,银行所面对的成千上万的公司客户,其成立,经营治理乃至公司解散清算将依新的公司法发生众多变化,银行必须要系统全面地关注新的公司法律铜度对银行各种业务的有利和不利影响,积极应对。[编者按]  相似文献   

16.
信息披露制度的兴起和完善伴随着商业银行治理结构的变革及风险管理技术的提升,是推动银行业公司治理改革的重要动力。《有效银行监管的核心原则》、《提高银行透明度》、《巴塞尔资本协议Ⅱ》等报告和协议为国际银行业信息披露标准提供了借鉴,折射了国际银行业信息披露制度的变革方向。美国银行业信息披露制度对我国有着明显的借鉴意义,其改进信息披露的举措主要包括提高信息披露效能、加强信用风险披露和按业务线披露经营信息等。以《巴塞尔资本协议Ⅱ》的要求为基础,借鉴发达国家的信息披露制度,细化《商业银行信息披露暂行办法》的相关规定,推进信息披露的规范化,是我国商业银行提升信息披露水平的可选思路。  相似文献   

17.
浅谈新公司法债权人利益保护制度的再完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公司债权人利益保护问题一直是各国公司法十分关注的问题。现代公司法律制度在股权本位思想的支配之下,对投资者(股东)和债权人的保护显得有些厚此薄彼。本文在当前学者研究的成果基础上,先论述了加强公司债权人保护的必要性,并对我国新公司法债权人保护的法律制度进行具体分析,最后针对新公司法还存在的缺陷和不足,提出完善我国公司债权人保护的几点立法建议。  相似文献   

18.
新《公司法》在公司法人治理结构、中小股东权益的保护、公司资本制度等方面作了重大修改,其中很多内容对我国的注册会计师行业会产生深远的影响。本文通过对新《公司法》有关调整内容的理解、总结,分析了由于理念和制度变更对注册会计师行业的影响,并进一步预测注册会计师行业可能会发生的变化。  相似文献   

19.
独立董事制度的质疑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葛曦 《上海会计》2002,(5):53-55
独立董事是除了他们的董事身份和董事会中的角色之外,既不在公司担任其他职务、领取薪金,在公司内也没有其他实质性利益关系的外部董事或非执行董事。作为独立董事,必须同时具备五个方面的条件:一是独立的财产;二是独立的人格;三是独立的业务;四是独立的利益;五是独立的运作。独立董事制度最早出现于美国的《1940年投资公司法》。兴起于20世纪 60~70年代。当时,美国大公司的董事会虽然由股东选举产生,但公司的高层管理人员(如CEO)对董事的提名有着实质性影响,使得董事会在确定公司目标及战略等方面无所作为,丧失了监督经营…  相似文献   

20.
《公司法》有关修改内容述评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2005年10月27日,十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十八次会议通过了修订后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司法》(以下简称新《公司法》),自2006年1月1日起施行。新《公司法》调整了公司设立和资本制度,修订了公司对外担保规则,完善了公司法人治理结构和治理机制,充实了职工民主管理和保护职工权益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