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21 毫秒
1.
试论政府公共危机决策的困境与机制创新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危机决策能力是现代政府必备的行政能力。近年来我国公共危机事件频发,暴露了各级政府传统公共危机决策能力的不足与机制的缺陷。我国政府应建立危机的应急决策机制;完善国家危机管理法律体系,建立危机预警系统,开展危机管理素质教育和培训,以提高政府决策者和社会公众防范危机的能力。  相似文献   

2.
近些年来,各类突发公共事件在不同领域、地域时有发生,以《突发事件应对法》为基础的应对突发公共事件的法律制度也逐渐确立。但从现实需要考察,我国突发公共事件应对的法律制度仍不够完备,对行政应急权未给以程序制约,针对政府应急行为的问责尚存弊端,公民权利保障与救济制度也存在缺憾。因此,应从制度完善、程序制约、完善政府问责制度、加强对公民权利保障和救济等方面,进行制度创新。  相似文献   

3.
《商》2015,(5)
在我国西部边疆地区,由于民族问题的复杂性和敏感性,公共危机事件频发,使得维护该地区稳定的任务十分艰巨,同时也给我国地方政府应对公共危机管理提出了前所未有的挑战。本文主要阐述地方政府在公共危机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及成因分析,并探讨如何提高政府的应急能力和有效应对危机的能力,并最终提高应对公共危机时的治理治理效率。  相似文献   

4.
针对重大公共危机事件的突发性、危害性、公共性等特点,按照法律规定征用各类场所、物资,可以加快重大突发事件处置,保障人民生命和财产安全。在SARS病毒肆虐、新冠肺炎疫情暴发期间都注重建立临时应急场所,但已有国家公共机构在应对突发事件时的作用未得到充分发挥,存在征用不足、管理失序、物资闲置等问题。为提高重大突发事件应对能力,结合国内实际并借鉴国外经验,提出建立国家公共机构分级征用机制,将各类公共机构进行评估分级后,纳入征用法律中并设立为优先征用级别,提高应对重大事件的能力。  相似文献   

5.
《工商行政管理》2010,(11):71-71
目前我国已建立从国家到部门,从地方到企事业单位的各类突发事件应急预案240多万件,全国应急预案体系基本建立。国务院应急管理专家组组长、国家减灾委专家委员会副主任闪淳昌21日说,我国高度重视各种紧急事件的应对工作。目前,全国应急预案体系包括1件国家突发公共事件总体应急预案,  相似文献   

6.
公共危机会给人们带来生命和财产损失,对社会造成不利影响。目前,我国公共危机管理体系中存在着公共危机管理法律不健全,缺乏完善的公共危机管理组织系统和机构,危机资源配置方式严重滞后等问题。为了加强我国公共危机管理机制的建设,应完善公共危机管理法律体系,增强公共危机意识和公共危机应对技能,建立公共危机预警系统,使公共危机的风险降到最低。  相似文献   

7.
邹志阳 《消费导刊》2013,(12):69-69
本文首先概述了公共危机事件管理相关理论,然后分析了公共事业单位面临的危机事件现状及应该肩负的责任,最后从构建公共危机事件应急管理机制、应急指挥系统以及救援团队等几个角度提出了公共事业单位应对危机事件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8.
在应对各类重大突发性公共事件实践中,我国已经具备了一定的应急物资保障能力,但多数情形下,第一时间的应急物资保障总体上还难以实现.究其原因,主要是应急物流体系建设严重滞后.加快应急物流体系建设迫在眉睫,建立并完善应急管理协调机制:制订并优化应急管理行动流程;制订并完善应急管理法规体系;搭建应急管理信息平台势在必行.  相似文献   

9.
刘鸿  刘合安 《现代商业》2011,(21):72-73
当今,能否及时有效地应对突发社会公共应急事件,是检验一个国家的执政能力和地方政府管理水平的重要标志。而一个完整的地方政府公共事件应急管理体系必须包括绩效评估这一环节,因为它能完善地方政府公共事件应急管理制度,提高地方政府对公共应急事件的应急能力和恢复力,防止同类公共应急事件的再次发生。如何科学合理构建我国地方政府公共事件应急管理绩效评估体系,笔者从指导思想、基本原则、指标体系、构建模型及方法进行了探讨性研究。  相似文献   

10.
《商》2015,(33):96-97
随着近年来速度加快的社会转型发展,我国已进入了危机多发期。各类城市公共危机层出不穷,这些公共危机不仅威胁着人们的生命和财产安全,而且也影响着整个社会的和谐稳定,更有甚者可能导致政治形势不稳定的毁灭性后果。从容地应对各类危机,最大程度地削减危机带来的负面可能,可以说是政府义不容辞的责任和必须具备的执政能力之一。是以,怎样有效的增强城市危机管理的能力,已经是政府高度关心的重大课题。本文拟通过浅谈贵阳市公共危机预警制建设情况,旨在为创建和完善我国城市公共危机管理应急机制一点提供实践和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1.
德、日政府对相关高铁事故的处理和善后,对中国实施危机处理有着深刻的誓示和借鉴意义。我国政府、企业正处在上升期、转型期,各种矛盾的复杂性和不可调和性使得所面对的危机更加错综复杂。因此,建立行之有效的危机沟通处理体系和相关应对机制,预防危机、合理迅速地处理危机,对于当代中国政府及企业显得尤为重要。及时、有效的救援和审查机制,能够保障人民的生命财产安全以及未来工作的安全与稳定,而机动、立体的危机沟通体系,则可以有效地树立政府或企业的公信度,正确引导公众的主流思想,使公众理性的面对危机,规避危机演变成灾难的潜在危险。尽最大可能减少危机发生后媒体舆论造成的公共利益的损失。  相似文献   

12.
从法律的角度看新公共管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二十世纪七十年代末八十年代初首先启端于英美国家的新公共管理已经成为概括西方公共管理最新发展趋势的一个学术概念,并且在理论上和实践上得到了迅速发展。但是,新公共管理理论或者称之为新公共管理改革基本上都发生在英、美、澳、新西兰等盎格鲁-撒克逊体系的国家。本文试图从法学的角度找出其原因。英美法系和大陆法系之划分是法学中公认的法律分类法;而新公共管理中的核心思想是利用私法契约采提供公共服务。本文通过对两大法系和契约制度的分析,认为作为大陆法系的我国基于政治法律传统应该选择法治国家模式进行政府管理改革。  相似文献   

13.
随着"一带一路"倡议全面、深入推进,中国企业海外投资进入新时期。然而,"一带一路"沿线国家投资环境复杂,中国企业面临社会责任风险以及沿线国腐败程度较高等新问题。现有国际规则无法有效处理东道国经济发展与这些问题之间的冲突和矛盾,不仅威胁中国企业的经济安全,更影响"一带一路"倡议的顺利实施。实践中,东道国宽松的法律环境、负责任的主权和维护国家形象的需要为母国监管提供了现实基础。因此,中国应以"自我约束"和"规则导向"为前提,在充分借鉴国际经验的基础上强化国内投资法律体系,从企业社会责任和海外反腐败两个方面积极承担投资母国的监管义务,主动规制中国企业的海外投资行为,实现国内法治与国际法治的良性互动。在企业社会责任方面,中国应针对海外投资者企业社会责任问题专项立法,提高中国企业承担社会责任的标准,区分企业性质、承担不同的社会责任标准以及建立社会责任评估体系;在海外反腐败方面,中国应完善惩治海外投资腐败行为的立法并加大执法力度,同时增强"一带一路"沿线国的刑事司法协助以及提高惩治海外投资腐败活动的力度。  相似文献   

14.
经济与社会发展的转型期是矛盾的多发期,一些矛盾处理不当会导致群体性公共危机。本研究总结了公共危机产生的种类与原因,归纳了政府积极传播对化解公共危机的作用。通过对公共危机中有害信息传播规律的分析,并联系我国当前的传播现状——传播理念、方法、方式滞后;传播渠道协同性差;政府与部门之间无法信息共享;传统政府组织结构传播效率低,提出了改善公共危机中的政府传播需要改造传统的"政务流程";完善危机政府传播机制;构建政府传播的电子政务平台。  相似文献   

15.
当前,中国公共危机管理面临着理论困境和实践难题,其根本原因在于理论研究和实践均陷入了“国家或政府中心论”的窠臼。走出困境,需要跳出“国家或政府中心论”,借助现代协同学理论与治理理论,革新公共危机治理范式,实现公共危机协同治理。为此,必须大力培育和发展社会资本。  相似文献   

16.
人道物流为突发公共卫生事件防疫工作提供人道援助物资的仓储、运输和配送等服务,对防控疫情有重要意义。在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发生后,国内外慈善团体和个人捐赠了大量应急物资,我国的人道物流体系依照相关应急法律的规定迅速响应,在实施法律的同时也检验着法律的规定。目前,我国已经建立了由相关单行法和行政法规、部门规章、地方性法规等构成的应急法律体系来规范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中的应急管理。从实施情况来看,我国人道物流相关的部分法律规范层级较低,缺乏专门性规定。尤其是在交通卫生检疫、行政征用和末端物流配送等环节还存在薄弱点,需要加强相关立法、严格执行交通卫生检疫制度、细化行政征用规则、采取事中监督与事后监管,从立法、执法和守法的角度完善我国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中的人道物流应急法律制度,提高疫情防控效率。  相似文献   

17.
王志荣 《商业研究》2006,(7):125-127
我国与西方国家的治税理念是截然不同的,主要表现在“国家本位观”与“纳税人本位观”以及“人治”观与“法治”观的差异上。在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初步建立和发展的背景下,在构建成的公共财政基本框架下,借鉴西方国家的治税理念,应确立以“社会公众的税收”理念为灵魂,以“保护纳税人权利、服务纳税人”和“税收法治”的理念为本质特征的我国自己的“公共税收”治税理念。  相似文献   

18.
公司经理权作为一种特殊的民商事权利在我国先行法律中并没得到很好体现。本文从考察各国有关经理权的法律规定入手,对公司经理权的内容、行使方式及其限制进行了深入细致的探讨。并对我国公司经理制度的完善提出了一些自己的建议和思考。认为对经理权的立法应从民法和商法两个层面分别作出规定,并将我国公司法上的经理职权改成经理权,并适当扩充其权利内容。  相似文献   

19.
外资非正常撤离法律对策的探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外资非正常撤离是指未履行在中国的纳税和清算义务的外资退出行为。频繁发生的外资非正常撤离,不仅给中国相关利益方造成了严重的经济损失,而且对中国的投资环境和社会稳定也带来了消极影响。国际金融危机的爆发在很大程度上诱发了外资撤离,但从深层次角度分析,地方政府部门过度追求"经济财政"却是外资非正常撤离的根本原因。在客观认识外资非正常撤离原因的基础上,有必要研究应对外资非正常撤离的法律对策,包括完善和建立外资信用机制、监管清算机制、紧急联动机制、法律追究机制等行之有效的补救机制,减少外资非正常撤离的负面影响,不断完善外商投资法律体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