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化工管理》2005,(8):56-57
<正>1.彼得原理每个组织都是由各种不同的职位、等级或阶层的排列所组成,每个人都隶属于其中的某个等级。彼得原理是美国学者劳伦斯·彼得在对组织中人员晋升的相关现象研究后,得出一个结论:在各种组织中,雇员总是趋向于晋升到其不称职的地位。彼得  相似文献   

2.
彼得原理的概念及内涵美国著名的管理学家劳伦斯•彼得在对组织中人员晋升的相关现象研究后,得出这样一个结论:在各种组织中,由于习惯于对某个等级上称职的人员进行晋升提拔,因而雇员总是趋向于被晋升到其不称职的地位。并由此得出如下推论:“每一个职位最终都将被一个不能胜任其工作的员工所‘占据'。层级组织的工作任务多半是由尚未达到不胜任阶层的员工完成的。”  相似文献   

3.
彼得原理     
彼得原理是美国学者劳伦斯·彼得在对组织中人员晋升的相关现象研究后,得出的一个结论:在各种组织中,雇员总是趋向于晋升到其不称职的地位。彼得原理有时也被称为向上爬的原理。这种现象在现实生活中无处不在:一名称职的教授被提升为大学校长后,却无法胜任;一个优秀的运动员被提升为主管体育的官员,而无所作为。对一个组织而言,一旦相当部分人员被推到其不称职的级别,就会造成组织的人浮于事,效率低下,导致平庸者出人头地,发展停滞。因此,这就要求改变单纯的根据贡献决定晋升的企业员工晋升机制,不能因某人在某个岗位上干得很出色,就推断此…  相似文献   

4.
《中国汽摩配》2006,(12):77-79
1、彼得原理管理学家彼得1969年出版了《彼得原理》一书,他提出:人们在某一个岗位取得一定成就以后,就会趋向于被晋升到更高一级的岗位,一直晋升到自己不能胜任的岗位为止,这样,就可能导致组织里面的所有岗位都会被不胜任其职的人所占据。而在新的岗位上,被晋升者使用的往往是他们在低层次岗位上使用的管理经验和办法,显然,这在更高层次是  相似文献   

5.
彼得原理     
管理学家劳伦斯丁·彼得,1917年生于加拿大的范库弗,1957年获美国华盛顿州大学学士学位,6年后又获得该校教育哲学博士学位,他阅历丰富,博学多才,著述颇丰,他的名字还被收入了《美国名人榜》、《美国科学界名人录》和《国际名人传记辞典》等辞书中。他创造的“彼得原理”深刻揭示了“贡献决定晋升”的管理要诀。  相似文献   

6.
领导力     
管理学奠基人彼得·德鲁克在其的早期著作《卓有成效的管理者》中明确指出,没有天生的领导者,领导力应该是学来的,而且也是可以学到的。上世纪80年代,詹姆斯·库泽斯和巴里·波斯纳合著的《领导力》在“领导者并非天生”的基础上,创造性地提出“每一个人都有可能成为领导者”,该书已成为领导力领域的第一权威著作。领导力是一种特殊的人际影响力,组织中的每一个人都会去影响他人,也要接受他人的影响,因此,每个员工都具有潜在的和现实的领导力。每个员工都具备领导力,每个员工也就可能成为领导者。领导并不是职务地位,也不是少数人才具有的特…  相似文献   

7.
目标管理     
目标管理是由管理学奠基人彼得·德鲁克提出的最重要、最具影响力的概念,已经成为现代管理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彼得·德鲁克认为,任何企业必须形成一个真正的整体,企业每个成员所做的贡献虽然各不相同,但他们都必须为一个共同的目标奋斗,从而产生整体的业绩。目标管理体现了德鲁克注重管理行为的结果,而不是对管理行为的监控,这在管理史上是一个重大的贡献。到上世纪80年代,目标管理已经形成成熟的体系,即组织最高管理者根据组织面临的形势和社会需要,制订出一定时期内组织经营活动所要达到的总目标,然后由组织内各部门和员工确定各自的分…  相似文献   

8.
目标管理     
目标管理是由管理学奠基人彼得&#183;德鲁克提出的最重要、最具影响力的概念,已经成为现代管理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彼得&#183;德鲁克认为,任何企业必须形成一个真正的整体,企业每个成员所做的贡献虽然各不相同,但他们都必须为一个共同的目标奋斗,从而产生整体的业绩.目标管理体现了德鲁克注重管理行为的结果,而不是对管理行为的监控,这在管理史上是一个重大的贡献.到上世纪80年代,目标管理已经形成成熟的体系,即组织最高管理者根据组织面临的形势和社会需要,制订出一定时期内组织经营活动所要达到的总目标,然后由组织内各部门和员工确定各自的分目标,形成目标体系,并把目标完成情况作为考核的依据,让员工在获得适当资源配置和授权的前提下积极主动为各自的分目标而奋斗,从而使组织的总目标得以实现.……  相似文献   

9.
彼得·圣吉(PetezM.Senge)和麻省理工学院的一群工作伙伴及企业界人士,致力于将系统动力学与组织学习、创造原理、认知科学、群体深度对话与模拟演练游戏融合,发展出一种人类的组织蓝图——在其中,人们得以从工作中得出生命的意义,实现共同愿望的“学习型组织”。《第五项修炼》便是他们研究成果的结晶。书中介绍的学习型组织的五项修炼是:  相似文献   

10.
<正> 彼得·圣吉是麻省理工学院的博士。他是国际组织学习协会的创始人和主席。彼得·圣吉的著作《第五项修炼》被“哈佛商业评论”评选为在过去75年中影响最深远的管理书籍之一。 圣吉博士在世界各地进行了大量的演讲,他将抽象的系统理论解释成为实用的工具,以帮助人们更好地理解经济和组织的变化。圣吉博士的理论中强调了在工作场所中人的价值的基本定位。也就是说,  相似文献   

11.
作为个体行为的学习能被“组织”起来,并且成为一个组织的特征吗?学习型组织学什么,如何学,效果如何量化?尽管学习型组织的理论近年来炙手可热,国内许多企业,甚至是一些城市都提出了创建学习型组织的目标,但我们还是要以拿来主义的态度对这种源自西方的管理理论作冷静审视。不可否认学习型组织的管理理论作为“21世纪的管理圣经”的杰出成就,它在许多企业得到成功应用的成效也显而易见。彼得·圣吉和麻省理工学院的一群工作伙伴及企业人士,致力于将系统动力学与组织学习、创造原理、认知科学、群体深度对话与模拟演练游戏相融合,发展出一种…  相似文献   

12.
一、学习型组织的真谛学习型组织的概念,是美国麻省理工学院著名教授彼得·圣吉在其《第五项修炼——学习型组织的艺术与实务》中提出来的。在这本被誉“21世纪管理圣经”书中,圣吉指出学习型组织必须经过的五项修炼:自我超越、改善  相似文献   

13.
2005年11月11日,95岁的管理学大师彼得·德鲁克在位于美国加州克莱蒙特的家中安详辞世。彼得·德鲁克被誉为“现代管理学之父”,这位与那些用数学公式写作的学院派管理学家似乎“格格不入”的学者,用他那极富创造力的思想以及深入浅出的语言,笔耕不缀,一生中共创作了39本著作。1946年他出版的第一本管理学著作《公司的概念》,即使在今天读来,仍然富有借鉴意义,该书第一次提出了“组织”的概念,并提出了“分权”、“事业部”等,这在21世纪的今天仍然是企业组织设计的基本原则。2003年7月,美国总统布什给彼得·德鲁克颁发了美国最高荣誉勋章“…  相似文献   

14.
彼得&#183;圣吉在《第五项修炼——学习型组织的艺术与实务》中提到:企业的员工多半聪明、受过良好教育、充满活力、全心全力地渴望出人头地。但他们到了三十多岁时,通常只有少数人平步青云,其余大多数人都失掉了开始时所有的企图心、使命感与兴奋感,对于工作,他们只投入些许精力,心灵几乎完全不在工作上。  相似文献   

15.
学习型组织     
为什么1970年名列美国财富杂志“500强“排行榜的公司,到上世纪80年代却有三分之一已销声匿迹?这是因为企业组织的智障妨碍了企业组织的学习及成长.21世纪最成功的企业将会是“学习型组织“企业,因为未来唯一持久的优势是有能力比你的竞争对手学习得更快.1990年,彼得&#183;圣吉的&lt;第五项修炼&gt;一书首次将“学习型组织“理论化、系统化,以崭新的意识为企业界甚至向全人类提出了一条崭新的管理思路,引起了全球企业的创建学习型组织的狂潮.彼得&#183;圣吉的学习型组织理论,被喻为“21世纪和管理圣经“,在美国许多企业得到了成功的应用.……  相似文献   

16.
学习型组织     
为什么1970年名列美国财富杂志“500强”排行榜的公司,到上世纪80年代却有三分之一已销声匿迹?这是因为企业组织的智障妨碍了企业组织的学习及成长。21世纪最成功的企业将会是“学习型组织”企业,因为未来唯一持久的优势是有能力比你的竞争对手学习得更快。1990年,彼得·圣吉的《第五项修炼》一书首次将“学习型组织”理论化、系统化,以崭新的意识为企业界甚至向全人类提出了一条崭新的管理思路,引起了全球企业的创建学习型组织的狂潮。彼得·圣吉的学习型组织理论,被喻为“21世纪和管理圣经”,在美国许多企业得到了成功的应用。学习型组织…  相似文献   

17.
企业岗位晋升机制不仅是人事调整的重要手段,也是人事管理活动中最有效的激励方式之一,它直接影响组织内部任职人员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的发挥程度,对组织任务目标的完成具有重要意义。本文主要探讨我国企业岗位晋升机制体系的构建。  相似文献   

18.
小幽默     
<正> 彼得想逃学,就给老师挂了个电话: “彼得生病了,他今天上不了学啦。” “你是谁?”老师在电话里问道。 “我——我是查尔斯。” “那么,查尔斯是谁?” “他是我爸爸!”彼得说。  相似文献   

19.
徐庆 《中国石化》2001,(8):58-58
当今世界,科学技术日新月异,人类已经步入信息化时代,新知识、新事物、新理论层出不穷。据有关专家测算,现在人类知识的总量每4年左右增加一倍,知识更新周期越来越短,所以,学习不再是某一段时期的事情,而是贯穿每个人的一生的终身任务。同时,知识经济已见端倪,企业的竞争优势越来越依靠所拥有的知识、技术和信息,所以,学习也不仅仅是个人的任务,也需要企业组织的学习。美国学者彼得·圣吉在所著的《第五项修炼》中提出了学习型组织的管理理念,指出:面临变迁剧烈的竞争环境,企业组织应力求精简、扁平化、柔性化、终身学习、…  相似文献   

20.
道路事业的发展与国家发展息息相关,很多行业的发展都与交通有着直接的关系,而各种道路项目的实施,使得不同地区之间的联系更为紧密。但任何的市政道路工程项目实施中,路基路面的压实施工都尤为重要,其整体的施工效果关乎路基路面结构的稳定性和安全性,虽然国家关于道路路基路面压实施工有着明确的规定,但因为每个市政道路工程的等级、施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