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从销售茶叶,到自己制茶经营;从为别人打工,到自己当老板;从白手起家,到现在的现代农业产业化企业。福州春伦茶业有限公司董事长傅天龙用自己的勤劳和努力闯出了一条花茶人生路。  相似文献   

2.
从销售茶叶,到自己制茶经营;从为别人打工,到自己当老板;从白手起家,到现在的现代农业产业化企业。福州春伦茶业有限公司董事长傅天龙用自己的勤劳和努力闯出了一条花茶人生路。  相似文献   

3.
从销售茶叶,到自己制茶经营;从为别人打工,到自己当老板;从白手起家,到经营现代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福州春伦茶业有限公司董事长傅天龙用自己的勤劳和努力闯出了一条花茶人生路。  相似文献   

4.
正精制高端茶、聚焦新零售、发展茶旅游。带着新视野、新理念,返乡3年,她带领合作社600多户农民创新发展方式和经营业态,推动合作社茶产值从1000多万元提高到6000万元。种茶苦,收茶难,制茶累。目睹父母的辛劳,她曾暗暗发誓,一定要走出大山,不再面朝黄土背朝天,盯着茶叶谋生活。外出求学,远嫁他乡,跨省就业。正当她一步步实现儿时梦想时,  相似文献   

5.
<正>日前,有媒体质疑茶叶品牌"小罐茶"涉嫌虚假宣传,从销量分析其广告宣传"八位大师手工制作"不可能。"小罐茶"则予以回应,称"大师制作"只是代表大师技艺,而非大师手工炒茶。网上的质疑并不是无中生有,而是来自于"小罐茶"自己的财务信息,过去的2018年,"小罐茶"零售额为20亿元,而它自己在宣传的时候,又突出"八位制茶大师手工制作",这是一个很简单的算术题,平均每个大师,要炒出2.5亿元的茶叶,按照价格换算,每天要炒出220斤净茶。据悉,一个顶尖的茶娘一天才能炒出40斤茶。每天炒220斤茶,突破了茶叶行业的认知,而且要  相似文献   

6.
《中国粮食经济》2006,(7):56-56
“茶”字的起源,最早见于我国的《神农本草》一书,它是世界上最古老的药物书。据有关专家考证,该书为战国时代(公元前5年-公元前221年)的著作。我国茶圣——唐代陆羽于公元758年左右写成了世界上最早的茶叶专著《茶经》,系统而全面地论述了栽茶、制茶、饮茶、评茶的方法和经验。根据陆羽《茶经》推论,我国发现茶树和利用茶叶迄今已有四千七百多年的历史。茶叶在我国西周时期是被作为祭品使用的,到了春秋时代茶鲜叶被人们作为菜食,而战国时期茶叶作为治病药品,西汉时期茶叶已成为主要商品之一了。从三国到南北朝的三百多年时间内,特别是南北…  相似文献   

7.
好茶的诞生需具备天时、地利、人和,这是金利香的王金良总经理对茶最深的感触。金利香生态茶叶有限公司是一家集产、供、销为一体的企业,王金良严谨的制茶风格让金利香茗茶一跃成为饶平单丛茶业中一颗璀璨的明珠。王金良告诉记者,自1960年起,便随兄长学习制茶,并不断研究茶树栽培和茶叶制作加工技术。  相似文献   

8.
沿湖南省张家界市永定区蜿蜒的盘山公路而上,一路茶香四溢,风光旖旎.登顶远眺,一垄垄茶树随山势曲折延绵,山高云低,满目苍翠,不远处的半山腰间,若隐若现地露出茶叶加工厂、土家小院、恒温泳池……这里就是土家小伙唐龙海的原产地莓茶园.莓茶,叫茶非茶,清咽利嗓,千百年来被当地土家人称为土家茶;虽入口微苦,却是回味甘甜的"致富茶""幸福茶".它产自湖南省张家界市,是当地农户发家致富的金字招牌.唐龙海凭借着对莓茶技术的了解和研发,搭上当地政府大力推广发展莓茶的"便车",成立了张家界市原产地莓茶园农业开发有限公司,成为当地莓茶产业界的领军人物.  相似文献   

9.
中国,茶之故乡。目前,我国茶叶出口仍以散装为主,自主品牌很少,竞争仍局限于以价格为主的低层次水平上,虽然我国茶叶种植面积、产量、出口量分别居于世界第一、二、三位,但中国茶叶产业只占世界茶市场的6%。这一状况令人担忧。中国茶叶如何走出自己的路?华南农业大学教授、中国国际茶文化研究会顾问丁俊之给本报记者来信.畅谈了自己在茶叶品牌发展上的一些观点。  相似文献   

10.
<正>水色黄绿淀高远,鲜灵秀美茶香远。今年5月,笔者有幸赴四川省都江堰市"茶溪谷"调研农业产业化经营,切身感受到"双轮驱动"给这片西南沃土带来的勃勃生机。茶溪谷双轮驱动模式茶溪谷其实是一家贡品堂茶叶有限公司的产业基地,占地4000亩。在与基地负责人品茶、谈茶经中,笔者发现茶溪谷之所以成为当地特色品牌,关键是走了一条双轮驱动的经营模式,即多元土地经营模式和产业融合发展模式。  相似文献   

11.
<正>近年来,我国茶产业快速发展,茶园面积、茶产量均位居世界第一。但我国茶产业大而不强、大而不精、大而不彰等问题突出,茶叶出口国际份额低,茶企多为原料性出口,且以低层次的价格竞争为主,茶产业质量效益和竞争力差距明显。茶为国饮,中国是茶的故乡和茶文化的发祥地,古时就有"神农尝百草,日遇七十二毒,得茶而解之"的传说。千百年来,种茶、制茶、饮茶成为中华民族的生活习俗,从唐到清,我们的茶在国际上占据着不可动摇的主导地位。如今,茶已经成为中国与世界人民,特别是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相知相交的重要媒介。今昔对比可以发现,相对于古丝路时代的辉煌,中国茶目前所处的境地颇为尴尬,在国际上没有太多话语权,缺乏能够叫得响、记得住的品牌,甚至中国茶叶企业出口总额还不抵英国立顿一家的销售额。这既是中国茶产业"走出去"的  相似文献   

12.
<正>象棋山茶叶有限公司始创于1980年,是一家集茶树种植、茶叶生产加工、市场营销、品牌推广与茶文化传播于一体的专业茶企,经过三十多年的磨砺与潜修,现已成长为广西茶叶规模较大的龙头企业之一。公司注册资金1000万元,拥有285亩获得有机产品认证,是昭平县农业科技园区建设示范基地。公司有2000平方米清洁化生产车间;专业管理与技术人员10余人,另还聘请了桂林茶科所相关技术人员组成的专家顾问团队。公司于2015年12月11日在广西北部湾股权交易所成功挂牌。象棋山茶叶公司自1995年起连续多年获得自治  相似文献   

13.
<正>在贺州,除了直通粤港澳的蔬菜和四处冒尖的食用菌,还有一张更亮眼的名片——茶。贺州所辖的昭平县,是中国名茶之乡、全国重点产茶县、国家级出口茶叶质量安全示范区、全国十大生态产茶县、国家有机产品认证示范区,中国有机茶之乡。昭平产茶历史悠久,宋淳熙年间,昭平境内先民已开始种植茶叶,明成化年间,茶叶已成为昭平的传统出口土特产品,广东等地商人到采茶期都云集产茶地采购茶叶。其中,藤宝山、象棋山等产地生产的"未过清"茶深受客户青睐,远销  相似文献   

14.
近年来.上海各大超市和茶叶专卖店,出现了一个备受白领阶层人士青睐的茶叶品牌——“汪满田”牌黄山名茶。该品牌的茶品味纯正、质量稳定、保鲜有方、价格适中.尤其令人放心的是.此品牌产品经中国绿色食品发展中心认证并授权许可使用绿色食品标志。生产该品牌产品的汪满田茶场还被安徽省绿色食品领导小组评为“绿色食品先进单位”。在上海市场测评中,“汪满田”牌茶叶连续三年荣登中国品牌茶销售额及市场占有率第一。一时间,茶叶的绿色文化被“汪满田”带进了人们的视野。  相似文献   

15.
<正>广西福扬茶业有限公司董事长颜亚娥从2000年开始就在广州芳村亲戚家卖茶叶,直到2006年来到南宁自己开茶叶店,至今在茶叶界已闯荡14个年头并在全国各地开有多家分店。她是福建安溪人,好多老乡都销售铁观音,可她和别人不一样的是她看中了普洱茶越存越值钱的价值理念。因此她转念主营普洱茶为主,全部首选大品牌、高品质的普洱茶。自从接触雨林古茶坊后,  相似文献   

16.
<正>快到岁末,苏南某市一家茶叶合作联社的负责人牛先生遇到了挠头事:税务部门上门收税了,税额总计达50多万元。"成立合作联社前,我自己牵头的合作社每年销售茶叶不足50万元,税务部门是按照3%征税的。成立联社后,十来家合作社加入了,今年总共销售300万元左右的茶叶,税务部门说,销售超过50万元的,要按照"一般纳税人"征税,除了按规定免掉营业税外,企业所得税和增值税不能少。"让牛先生感到苦恼的是,茶叶合  相似文献   

17.
茶多酚、色素等茶叶中的化学物质以及茶叶提取过程中的浸提时间是茶多糖含量测定的影响干扰因素,分析这些干扰因素对茶多糖含量测定的影响程度及探索消除这些干扰因素的方法,研究结果表明:化学物质中茶多酚和色素对茶多糖含量测定的干扰性比较大;茶叶提取的浸提时间对茶多糖含量的测定影响也较大;在最佳浸提时间下,去除干扰因素后测得的茶多糖含量均低于文献报道的茶多糖含量。  相似文献   

18.
不久前 ,浙江温州肥力高科技开发有限公司生产的肥力高牌复合生物菌肥 ,获权威部门颁发的“有机茶肥料加工证书”、“有机茶肥料商销售证书”及“标志准用证”。标志着生产优质茶叶又有了一种好肥料。茶叶历来是我国重要的出口创汇产品。但由于环境污染 ,茶叶品质下降 ,茶农损失惨重。1999年 ,杭州茶叶科学研究所选用肥力高牌复合生物菌肥在茶叶上进行三重复小区试验和大区对比试验。结果表明 ,每亩施用1 5公斤肥力高后 ,无论鲜叶产量和干茶产量均大幅增产。其中鲜叶增产6 01 %到28 24 % ,干茶增产21 %到34 %。且茶叶香气…  相似文献   

19.
每年4月中下旬太平猴魁进入采摘期,家住安徽省黄山市太平湖镇南山村黎家村民组的孙兴和家人都要忙碌起来。与当地大部分村民一样,孙兴拥有一家制作茶叶的手工作坊,每天早上采完茶,他和家人将新鲜的茶叶嫩芽带回到家里,将嫩芽加工成成品茶。  相似文献   

20.
正说到茶,只要是中国人,上至耄耋老人,下至三岁小孩子,没有不知道的,茶跟中国人的生活密切相关。这个司空见惯的饮品承载着传承中国几千年文化的任务,茶叶从小小的一片叶已经变成了一个大产业――茶业。从古代的丝绸之路到现在的"一带一路",全球化进程不断加快,中国的茶叶也在不断走向世界。从茶圣陆羽到当代的专家学者,他们都从不同的角度诠释茶叶,但是鲜有学者对中国茶业的全球化之路进行系统分析,刘年艳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