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利用文献资料法、因果分析法与定量比较法,采用能值理论,创新定量评价土地利用的各类物能投入与产品、服务产出的相互关系,科学、准确地说明耕地利用可持续利用水平.结果发现,新野县耕地利用总能值投入不断上升,但环境资源能值投入下降,工业辅助能投入增加且超过60%;新野县耕地生态经济系统的环境负载率不断上升;各乡镇的可持续发展指标不断下降.  相似文献   

2.
邢台市是冀南以发展煤化工、钢制品、装备制造为主的工业城市。文章运用能值理论,对邢台市1990~2009年城市生态经济系统资源流、货币流、人口流和信息流等进行核算,结果表明:邢台市1990~2009年生态经济系统流入能值增加,能值产出下降,可持续发展指数大幅下降,环境负载率不断升高。认为邢台市目前的发展模式主要是资源消耗型经济,经济发展主要建立在对本地不可更新资源的开发利用上。因此,应改变发展模式,调整产业结构,提高资源利用率,增加产品附加值,促进生态经济系统健康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3.
基于能值分析的长株潭城市群生态经济系统演变态势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楚芳芳  蒋涤非 《经济地理》2012,32(2):143-148
采用能值理论与分析方法,研究2000-2009年长株潭城市群生态经济系统的能值流量,社会经济自然子系统各能值指标和可持续发展指数的变化趋势。结果表明:长株潭城市群生态经济系统正处于中级发展水平,经济发展主要依赖本地资源,外界输入能值逐渐增加,经济开发强度不断扩大,工业化和信息化水平飞速提高,但能源生产和利用的效率呈现下降的趋势,环境负荷率不断增大,系统呈现不可持续的发展趋势。根据此结果提出了长株潭城市群生态经济系统的发展对策,以便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提高经济社会发展与自然生态环境的和谐程度,促进结构的稳定性,功能的高效性及发展的持续性的“三位一体”,使其进入良性健康的发展轨道。  相似文献   

4.
天津市生态经济系统能值分析及其可持续性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运用能值分析方法,对天津市1998—2007年能值流量进行动态定量分析,并对天津市可持续发展指数进行了变化趋势分析,在与其他地区比较的基础上,定量描述了天津市生态经济格局和发展状态的总体特征。结果表明:天津市2007年总能值用量中有89%是不可更新资源,实际人口为其承载人口的1.56倍,超过了402万;近10年中,天津市能值自给率从0.70下降到0.45,能值产出率从3.69下降到2.37,环境负荷率从1998年的4.33上升到2007年的14.45,可持续发展指数从1998年的0.85下降到2007年的0.16。系统高度依赖于反馈能值的投入,区域自身可持续发展能力低,天津市经济发展对生态系统的压力越来越大。最后对提高天津市可持续发展能力提出了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5.
基于能值的中国海洋生态经济系统发展效率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文章运用能值理论和数据包络分析方法及Tobit模型系统地研究了2004—2013年中国海洋生态经济系统发展效率。结果表明:(1)可更新资源能值和经济产出能值的数量级远大于不可更新资源能值、废弃物能值、生态服务能值,可更新资源和经济产出是海洋生态经济系统的核心,海洋生态经济系统运行状态逐步趋好。(2)2004—2013年中国海洋生态经济系统能值总投入由1.84E+24sej增至2.25E+24sej,能值总产出由1.52E+24sej增至5.55E+24sej,投入产出差距呈扩大趋势。(3)2004—2013年中国海洋生态经济系统处于低效率的运转状态,但中国海洋生态经济系统发展效率整体呈上升趋势,区域间海洋生态经济系统发展效率变化呈现出两极分化特征。(4)从空间格局上看,天津、广东、海南的海洋生态经济系统综合效率低于其他地区,海洋生态经济系统技术效率以上海为界,北方地区整体海洋生态经济系统技术效率高于南方地区,海洋生态经济系统规模效率呈高低相间的分布格局。(5)从纯技术变化、纯效率变化、规模效率变化和规模技术变化对海洋生态经济系统发展效率影响上看,纯技术变化纯效率变化规模技术效率变化规模效率变化,技术进步是推动海洋生态经济系统发展效率提高的主导因素,中国海洋经济可持续发展必须注重科技资源的投入。  相似文献   

6.
运用灰色—层次综合评价对山东省渔业生态系统健康性进行评价的结果表明:2009—2017年山东省海洋渔业生态系统处于不健康的发展状态,健康性持续下降,海洋渔业资源的紧缺性严重。山东省海洋渔业捕捞投入越大,海洋渔业资源的可持续利用水平越低,对应海洋渔业生态系统的健康性越低。海洋渔业资源捕捞量和渔民人均捕捞量的增加,同样会使海洋渔业生态系统的健康性下降。通过科技创新和技术驱动来改善海洋渔业环境、促进海洋渔业的转型升级发展、多渠道优化和恢复山东省海洋渔业资源的群落结构是提高山东省海洋渔业生态系统健康性的一种可行方案。  相似文献   

7.
文章运用能值分析法对霍林河下游生态经济系统的能值投入产出、净能值产出率与投入率、人均能值用量和环境承载率进行了计算;以净能值产出率与环境承载率的比值作为能值可持续性发展指数(ESI),在建立能值可持续性分级基准的基础上,定量研究了生态经济系统的可持续发展能力.结果表明,研究区生态经济系统的能值总投入为9.15×1021sej,以不可更新的工业辅助能值为主,总产出为10.61×1021sej,以种植业和畜牧业为主.全区平均ESI为0.17处于不可持续范畴,针对该区实际情况和能值分析结果,提出调整能值投入结构、提高农业生态环境承载力等使生态经济系统可持续发展的对策.  相似文献   

8.
近年来,辽宁省经济社会发展面临的资源环境约束不断加大,其生态经济系统的结构与功能发生了较大变化。基于能值分析方法,对1999~2009年辽宁省的能流、物流、货币流、废物流等进行定量分析,评价各子系统在生态系统发展中的作用和地位,并通过综合分析上述各种生态流,得出一系列以能值为基础的综合指标,定量分析辽宁省生态经济系统的结构功能特征、生态经济效益及其可持续发展水平,并提出相应的对策建议,以期能够为辽宁实现可持续发展提供决策参考。  相似文献   

9.
在实施适应性管理的过程中,管理绩效评价是适应性管理评估的一个重要环节。根据"压力—状态—响应"思想,选取33个指标构建海洋生态经济系统适应性管理绩效测度模型,以山东省为例的研究结果表明,2006—2015年该省海洋生态经济系统适应性管理绩效明显提高,但是压力、状态和响应3个分项的适应性管理度及其变化趋势差异明显。障碍度诊断结果表明,影响海洋生态经济系统适应性管理绩效提升的因素主要来自于压力层,即自然因素和人文因素引起海洋生态系统状态改变的外源性因素给生态环境带来的干扰不容忽视。为了实现海洋生态经济系统的可持续发展,要不断完善海洋生态经济系统适应性管理体系,创新适应性管理制度,引导各方利益相关者在政府的主导下,加强适应性学习,不断增加各种投入,持续提高适应性管理绩效。  相似文献   

10.
天津市农业生态经济系统能值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更好地评价天津市农业生态经济系统的运行特征和可持续发展状况,文章利用能值分析理论通过构建评估指标体系,对天津市农业生态系统的能值投入产出状况、环境承载情况和生态系统运行效果进行了定量分析。研究结果显示天津市农业生态系统能值产出率相对较高,可持续发展能力较强,但化肥、农药和地膜等工业辅助能值大幅增加,造成对生态环境的较大压力。天津市应调整其能值投入和产出结构,加大农业科技的研究和推广力度,降低以化肥为代表的工业辅助能投入,以促进其农业的可持续性。  相似文献   

11.
基于能值相图的金昌市生态经济系统发展趋势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能值流量及三相图,分析2003~2007年金昌市生态经济系统发展趋势,发现金昌市可更新能值比率沿着敏感线向逐渐减小的方向移动,反馈能值呈上升趋势,可持续发展指数急剧降低,环境压力逐渐加大。调整不同类型资源的利用比率,减少当地不可更新资源的流失,提高现有资源利用效率是金昌市生态经济系统乃至整个区域发展的更优选择。  相似文献   

12.
林下经济可持续发展是林下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基础。论文基于能值分析法,构建能值分析评价表以及林下经济生态经济系统能值指标,对林农、林菌、林药三种模式六种类型的林下经济系统可持续发展能力进行量化分析。结果表明:三种林下经济发展模式对区域经济都有一定贡献,但系统独立发展能力较弱;林农模式能值投入大于产出且对环境造成压力较大,不可更新资源能值占比较高,属于资源消耗性发展模式;林菌模式合理利用区域资源,具有良好的可持续性;林药模式具有可持续性,但能值投入中自然资源能值较小,对当地资源利用不足。  相似文献   

13.
系统动力学研究的是复杂系统的反馈结构,擅长于处理非线性时变的多重反馈问题,比较适合于长期、动态、战略性的研究,是研究区域产业经济协调发展系统的一种重要的定量分析工具.本文采用该方法,建立了青岛市工业经济协调发展的系统动力学模型进行模拟仿真,模型由工业经济子系统、区域技术创新子系统和区域经济环境子系统组成,通过模拟仿真进行工业经济发展趋势预测,仿真值和真实值误差较小,模型能较好的反映青岛市工业经济发展现状.并选择政府科技投入占财政支出比例和投资比例作为控制变量,以工业生产总值和区域GDP为监测变量建立三种发展模式,通过不同发展模式仿真结果的分析和比较,提出青岛市应加大政府科技投入占财政支出比例和投资比例,实现工业经济协调发展.  相似文献   

14.
利用能值生态足迹模型以及绿色GDP核算初步评价了贵州省2000—2017年可持续发展状况,并选取已经扣除了非期望产出的绿色GDP作为产出指标测算贵州省生态效率,进一步评价其可持续发展水平。研究结果表明:(1)贵州省人均能值生态承载力较稳定,无较大波动;人均能值生态足迹呈现不断上涨的趋势;研究期间贵州省始终处于生态赤字状态;六种生态生产性土地中,化石燃料用地和耕地对生态足迹的贡献度最大。(2)贵州省绿色GDP的增长速度远低于GDP的增长速度,绿色GDP在传统GDP中的占比呈不断下降的趋势,不可更新资源产品的消耗量大是主要原因。(3)DEA结果显示,2000—2017年,有7个年份是DEA有效,DEA无效年份资本投入和劳动力投入存在冗余,投入和产出未达到最佳状态。  相似文献   

15.
为了定量分析宁夏生态经济系统的发展水平及其可持续发展状况,运用能值理论对2010—2015年宁夏生态经济状况进行分析。结果显示:2010—2015年间宁夏生态经济系统总能值使用量由148.75×1021 sej增加至208.67×1021 sej,在总能值使用量中93%以上为不可更新资源能值,说明宁夏生态经济的快速发展取决于对本地不可更新资源的开发和利用;宁夏生态经济系统的能值自给率高达97%以上,而其外部输入能值却严重不足,对本地不可更新资源的开发和利用虽使经济得到发展,但长此以往必将导致不可持续的发展;宁夏生态经济系统的环境负荷率较高,经济发展对生态环境的压力较大。  相似文献   

16.
青海生态经济系统的能值分析与可持续发展对策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卓玛措  冯起  司建华 《经济地理》2008,28(2):308-313
通过近20年生态经济系统各能值指标的分析研究表明:青海省环境负荷率低、废弃物占总能值使用量的比也较低,人口承载力目前略高于下限,远远低于上限,说明经济发展引起的环境污染相对较低,人口压力相对较小,人类活动引起的生态环境演变处在可以接受的范围内;青海省净能值产出率、能值投入率、能值使用强度、能值/货币比率等指标的变化趋势表明:工业化和信息化水平低,经济开发强度和发展水平低,且系统运行主要依赖本地资源,是一个资源输出型的省份;很高的可持续发展指数,表明经济不发达,开发程度很低,但同时也说明青海省是一个有较大开发潜力的地区。并从能值分析的角度提出实施可持续发展的对策。  相似文献   

17.
新疆玛纳斯河流域绿洲生态经济能值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张军民 《经济地理》2007,27(3):489-491
绿洲生态经济系统的特殊性决定了其生态耦合进化的机制和功能.用能值理论、方法计算、衡量和比较山地、绿洲、荒漠间能量流动、储存或转化的耦合机理和系统表达,为绿洲生态经济系统研究提供了科学理论和方法.玛纳斯河流域能值自给率达98.06%,可更新资源能值比率65%,山地、荒漠是MODS耦合的生态支撑条件;总能值使用量仅有0.52×1023sej/a,进口能值比例仅为13.46%,能值投入率0.09,人均能值使用量仅为1.12×1010sej/a,均低于世界平均水平;能值使用强度仅有1.22×1011sej/a,环境负荷率仅为12.12,能值产出率1.22,资源强度较弱,环境负荷率较低,应在立足区域特色优良低能值资源发展生态经济的同时,引进关键稀缺性高能值资源,加强高能值产品的反馈支持和贸易输出,在夯实生态流能值基础的同时释放能值利用及转换潜力.  相似文献   

18.
通过能值和GIS方法的耦合分析,以伊犁地区为例,探讨了温带干旱区绿洲农业生态经济系统可持续性的时空演化特征与总体趋势,提出了相应的调控措施。研究结论如下:①1989—2008年,伊犁地区农业生态经济系统的能值总投入和总产出均呈持续增长趋势。②目前伊犁地区农业生态经济系统仍处于可持续发展的状态,但亦呈现出恶化的趋势。③研究区在农业系统发展水平方面,大致呈现出"东北—西南"梯度格局;在系统可持续发展方面,大致呈现出"南高北低"的空间格局。④在今后的农业发展进程中,伊犁地区应通过农业内部结构的优化、农业传统生产方式的变革等手段,促进农业系统的结构功能优化和可持续发展,防止生态环境的恶化。  相似文献   

19.
研究运用生态足迹模型、LMDI分解模型、Tapio脱钩理论等方法,测算2007—2016年山东省及17市生态足迹时空演变特征,探讨生态环境与经济发展之间的关系,为新旧动能转换背景下山东省可持续发展提供决策参考。研究发现:(1)2007—2016年,山东省生态足迹呈上升态势,生态承载力缓慢下降;(2)山东省17市生态足迹空间差异明显,东部半岛沿海地区高于鲁西南和鲁西北内陆地区;(3)从LMDI分解因素看,生态足迹正向响应于经济效应和人口效应,而技术效应对生态足迹的变化贡献值为负值,说明技术进步能够有效降低山东省人均生态足迹。(4)在生态足迹和经济增长的脱钩关系中,强脱钩、扩张连接、弱脱钩出现的频率分别是22.222%、11.111%、66.667%。  相似文献   

20.
实施循环经济是实现可持续发展的重要途径,科学准确地评价循环经济发展水平,为制定区域可持续发展战略提供了科学依据。文章运用能值理论和系统动力学方法,构建陕南循环经济发展水平评价模型,结果表明,在循环经济发展初期,陕南总能值消耗大幅上升,经济发展对不可更新资源消耗依赖度较高,系统可持续发展水平有限。随着资源循环利用率和能值投资率的增加,可持续发展指数和循环经济能值指数在2035年分别下降至2.26和2.05,说明坚持产业生态化,以绿色产业链建设为重点构筑陕南循环发展生态屏障是提升地区可持续发展水平的必由之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