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25 毫秒
1.
在全球气候变化的背景下,绿色发展成为智慧城市建设的重要目标,助力城市降碳增效。文章从理论上分析了智慧城市对碳排放效率的作用机理和内在机制,并将中国智慧城市试点作为准自然实验,基于2007—2019年280个地级市面板数据,实证检验智慧城市对碳排放效率的影响。研究表明:(1)智慧城市显著提升了试点城市的碳排放效率,并具有显著的空间溢出效应,可以提升周边城市的碳排放效率;(2)智慧城市主要通过增强绿色技术创新、促进数字产业发展以及优化资源配置三个方面提升碳排放效率;(3)智慧城市对碳排放效率的促进作用在数字基础设施水平完善、城市规模大、碳排放水平高的城市中更为显著。本文研究为进一步推进新型绿色智慧城市建设提供重要参考。  相似文献   

2.
京津冀城市群内城市发展质量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京津冀城市群呈"双核心"发展,群内城市发育不均衡,有效的协同发展机制面临新机遇。本文从智慧化水平、公共服务水平、基础设施现代化水平、生态可持续发展水平四个维度,构建了城市群城市发展质量评价指标体系,对京津冀城市群地级城市发展质量,以及京津冀、长三角城市群内核心城市发展质量做了对比评价。研究表明:北京和天津的城市发展质量指数高于河北11个地级市,衡水城市发展质量指数最低,天津在生态可持续发展方面的质量指数低于城市群内其他城市,石家庄城市发展质量指数高于河北其他城市,上海城市发展质量指数高于北京和天津,北京在智慧化水平、公共服务水平方面的质量指数高于上海和天津,上海在基础设施现代化水平、生态可持续发展水平方面的质量指数高于北京。  相似文献   

3.
文章结合河北实际,将新发展理念与河北新型智慧城市建设结合,对新发展理念引领河北省智慧城市建设的路径进行了探析;论述了在河北智慧城市建设过程中,既要搞清楚新发展理念的指引作用,又要深入了解河北智慧城市建设的实际;分别从智慧城市的内涵与特征、新发展理念是新型智慧城市建设的根本指引、河北省新型智慧城市建设的实现路径三个部分阐释新发展理念引领河北省新型智慧城市建设,形成河北新型智慧城市建设的总体路径。  相似文献   

4.
新型城镇化建设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重要内容.本文根据新型城镇化建设的科学涵义,从资源保障、经济发展、基础设施与公共服务设施、城市环境、社会保障五个方面构建新型城镇化建设评价指标体系,根据综合集成赋权法计算得出指标权重,采用标准比值法对2010-2015年中原城市群新型城镇化建设情况进行评价和分析.研究发现,2010年以来,中原城市群新型城镇化整体水平呈现出先下降后上升的近似“V字型”的特征,社会保障事业的快速推进和经济发展水平的提升对于新型城镇化建设的贡献较大,城市环境的维护与改进与新型城镇化建设基本保持一致,而资源保障能力的提升、基础设施与公共服务设施的改善则贡献不明显.  相似文献   

5.
中国地级以上城市基础设施评价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考察了城市基础设施的内涵,建立了由3个层级、5个维度和22个指标构成的城市基础设施评价体系,并采用极差标准化、均方差决策、加权平均和标准分等方法,对中国2007年287个地级及以上城市的基础设施建设水平从发展排序、等级划分、空间分异和统计分布等方面进行了全面、系统的评价研究。结果显示:城市基础设施具有和经济发展相似的自东向西递减的地带性特征;大部分城市的基础设施发展不均衡,存在短板;全国地级以上城市基础设施的总体水平呈正态分布,环境设施呈尖峰左偏分布,交通设施呈尖峰右偏分布,供排水设施属于平顶正态分布,能源设施分布曲线波动较大,邮电设施分布严重右偏。本研究为城市基础设施建设提供政策思路和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6.
智慧城市成为全球城市发展的新趋势,同时面临新的困难和挑战。分析了智慧城市发展的背景和内涵,重新梳理了对ICT、学科交叉与战略意义的再理解,比较了国内外智慧城市在建设愿景、基础设施、战略规划、政府治理与协同、建设模式和评价体系等方面的异同,指出了现阶段理性建设智慧城市的重点。  相似文献   

7.
《经济师》2017,(6)
基于新型城镇化内涵的界定,从人口城镇化、经济城镇化、居民生活质量、基础设施四个方面19个指标构建了区域城镇化水平的指标体系,采用主成分分析和聚类分析的原理对广东省21个地级市的城镇化质量进行了定量评价,并对各城市提出了切合实际的新型城镇化发展建议及对策。  相似文献   

8.
林小莉  王德起 《技术经济》2022,41(11):104-113
基于2006-2018年我国156个地级市的面板数据,将2012年智慧城市建设全国性试点政策作为一次准自然实验,通过PSM-DID方法检验智慧城市建设的绿色发展效应和影响机制。研究结果表明:国家试点的智慧城市政策显著提高了我国城市的绿色全要素生产率;就地区异质性而言,相比于中西部区域,试点智慧城市政策对东部区域城市绿色发展的效果更加明显;机制检验显示:试点智慧城市政策在全国和中西部地区分别通过产业结构和技术创新产生绿色发展效应,在东部地区则通过人力资本和基础设施建设实现绿色发展,并据此为我国新型智慧城市建设提出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9.
在智慧城市建设与发展过程中,如何应对伴随的信息安全挑战,保障城市可持续健康发展是一个重要问题。从我国智慧城市基础架构和安全环境分析入手,研究我国智慧城市建设过程中可能引发信息安全风险的基础设施、技术、管理和政策法规等内容,分析智慧城市信息安全在技术、管理和建设运营方面的需求,并根据风险的4项来源构建了信息安全保障体系,旨在对我国智慧城市建设可能发生的信息安全风险进行科学防范,使我国智慧城市建设更加安全稳健。  相似文献   

10.
从交通、信息通讯、给水能源、文化卫生、环境基础设施五个方面构建了河南省城市基础设施现代化评价指标体系.在此基础上选取了2006年的有关统计数据,采用主成分分析法和层次分析法对河南省各地级市基础设施现代化水平进行综合评价,并试图揭示河南省基础设施发展水平的空间差异.结果表明:河南省城市基础设施的发展水平在全省区域内整体上呈现出北部区域要高于南部区域的空间格局,这种基础设施发展水平的不平衡格局反映了全省经济发展区域差异,证实了基础设施水平与经济发展之间存在正相关关系.  相似文献   

11.
“智慧城市”评价指标体系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邓贤峰 《发展研究》2010,(12):111-116
"智慧城市"的理念逐渐被人们接受,其建设也在许多城市逐渐展开,但"智慧城市"评价指标体系鲜有研究和分析。本文通过对城市信息化评价指标体系的分析研究,根据"智慧城市"的内涵和发展特点,总结提炼了"智慧城市"评价指标体系,并以"智慧南京"为案例,具体计算、分析了"智慧南京"评价指标值及未来五年的发展水平。  相似文献   

12.
在新时代云计算与大数据的背景下,关于城市的建设中出现了智慧城市建设的发展理念,对城市建设中的基础设施建设与公共服务管理以及城市安全等领域进行建设过程中融入现代城市发展的理念,是现代城市发展的重要方向,本文分析了智慧城市建设的涵义,以及关于智慧城市建设的规划方面,以及顶层设计工作,并注重信息惠民的建设,最后对智慧城市的建设提出了展望,旨在促进我国智慧城市的建设与发展.  相似文献   

13.
智慧城市建设发展成为目前城市发展的主要方向,对智慧城市的概念给出初步界定,并从城市基础建设、技术支撑、人才建设、政府支持四个方面系统地归纳各因素对其建设发展的影响,构建智慧城市建设发展的影响因素指标体系,最后从政府、技术、人文三个角度对促进智慧城市建设发展提出相应对策。  相似文献   

14.
聚焦当前我国智慧园区发展偏重建设、缺乏科学的效果评价方法等问题,在系统分析梳理当前智慧园区评价方法研究现状的基础上,结合产业数字化转型实践经验,通过专家评测、案例分析、实地调研等方法,构建了一套由基础设施、平台建设、应用服务、竞争力提升、效能效益5个一级指标、12个二级指标、52个三级指标组成的智慧园区建设评价指标体系。以该评价指标体系为基础,结合实地走访调研数据情况,对东部两个智慧园区的建设情况进行了对比评价。评价结果显示,本指标体系综合考虑了我国智慧园区建设发展的现状与特点,能够较好反映出智慧园区建设整体情况、建设优势、建设重点、建设薄弱环节,对我国智慧园区建设具有一定的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15.
本文主要对样本城市(宁波)智慧城管的基础概念和运行模型进行论述及相关定量分析,重点对智慧城管模式所产生的综合效益进行了探讨。对在新型城镇化建设大背景下,城市管理领域如何践行智慧城管模式以有效提升新型城镇化建设、管理质量和综合效益,实现城市管理更高水平的可持续发展提供一些有益参考。  相似文献   

16.
智慧北京发展的现状与特点 一、北京市智慧城市建设进程全国领先 智慧城市是我国正大力推进的新型城镇化建设的方向,是城市信息化建设的高级阶段.与国内其他城市相比,北京作为首都,在发展智慧城市建设方面主要有四点优势:一是发展基础良好;二是信息化组织管理体系健全;三是重大活动保障任务为北京市提供了发展平台;四是信息技术优势明显.目前,"智慧北京"建设已经在城市智能运行、市民数字生活、企业网络运营、政府整合服务、基础设施提升、共用平台建设、应用与产业对接、创新发展环境等方面取得了阶段性进展.  相似文献   

17.
辛玲  李灿 《经济师》2006,(12):66-66,76
电子政务评价是电子政务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监测和指导我国电子政务的发展具有重要作用。文章从电子政务基础设施建设水平、政府信息化应用水平、电子政务组织建设水平及电子政务效果四个方面构建了电子政务综合评价指标体系,同时提出采用模糊综合评价方法对电子政务进行准确的定量评价。  相似文献   

18.
文章评价了2011—2015年厦门市城市生态化与智慧城市耦合协调关系,并对该区域城市生态化与智慧城市发展水平进行了5年预测分析。结果显示:(1)整体上看,厦门城市生态化与智慧城市两系统耦合协调度良好,且城市生态化水平高于智慧城市建设水平,5年间两系统间的耦合协调度与耦合度差值日益缩小;(2)相比2011年,2012年厦门市智慧城市与城市生态化建设耦合度及耦合协调度分别增幅56.6%和58.7%,耦合协调逐步趋于高水平协调;(3)如果2016—2020年厦门市智慧城市与生态化两系统的综合评价指数延续2011—2015年稳步上升的发展态势,2020年比2015年增幅将达到97.5%,未来厦门市智慧城市生态化建设程度会愈发成熟。  相似文献   

19.
从纵向来看,智慧城市发展模式具有地域属性,智慧城市发展模式分为国家、区域和市域3个层次。从横向来看,智慧城市发展模式是由一定的城市主体,在一定的资源条件下,基于特定的驱动因素所形成的智慧城市发展理念、发展目标、发展路径、制度规范、评价体系等方面整体性的认识和规律性的把握。其逻辑思路是谁来建设、怎样建设、靠什么建设、建设的驱动力是什么、如何保障建设、建设成什么样的智慧城市。因而,智慧城市发展模式的逻辑架构应该包括下列5个要素:主体要素、资源要素、驱动要素、路径要素、规范要素、目标要素。基于具体的主体要素、资源要素、驱动要素,必定产生不同的发展路径、规范制度和发展目标,所以智慧城市发展模式也会呈现复杂化特征。  相似文献   

20.
文章以辽宁省14个城市为例,根据《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与统计年鉴以及各城市统计信息网公布的信息,利用SPSS主成分分析方法,选取了15个有代表性的评价指标,构建辽宁省城市宜居性评价体系,并对辽宁省14个城市的宜居环境进行评价和排序,结果表明辽宁城市群整体宜居水平不高,其中经济发展水平、生态环境、城市居住和基础设施建设是影响城市宜居性的重要指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