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43 毫秒
1.
本文搜集了2004~2008年期间中国资本市场"纯"民营上市公司关键高管政治联系的经验数据,实证研究了关键高管的政治联系是否有助于民营企业打破行业壁垒,进入管制行业.本文采取两类、三种方法度量政治联系,并明确将政治联系的类型区分为政府官员类政治联系和代表委员类政治联系.本文研究发现,限定其他条件,民营上市公司关键高管的政治联系与进入管制行业的概率显著正相关;划分政治联系类型的情况下,民营上市公司关键高管的政府官员类政治联系越强,越可能进入管制行业,但关键高管的代表委员类政治联系与进入管制行业无显著的相关性;民营上市公司的业务越多元化,越可能进入管制行业.作为附加检验,本文亦发现,进入管制行业的确促使了民营上市公司业绩的提升.  相似文献   

2.
杜兴强  曾泉 《会计之友》2012,(18):43-47
文章手工搜集了2004—2008年中国资本市场民营上市公司关键高管参政议政的经验数据,实证研究了关键高管参政议政对民营上市公司实际税率的影响。研究表明,关键高管的参政议政,的确降低了民营上市公司的实际税率,且参政议政的级别越高,实际税率越低。  相似文献   

3.
本文搜集了中国民营上市公司高管政治联系和大股东资金占用的数据,明确区分了民营上市公司政府官员类政治联系和代表委员类政治联系,在此基础上实证检验政治联系是否有助于抑制大股东资金占用.研究结果表明:代表委员类政治联系显著抑制了民营上市公司的大股东资金占用行为,且代表委员类政治联系层级越高,对大股东资金占用的抑制作用越强;政府官员类政治联系与民营上市公司的大股东资金占用正相关,但不显著.  相似文献   

4.
政治联系层级与中国民营上市公司真实业绩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从中国资本市场的民营上市公司高管的原始资料入手,收集了政治联系的相关数据,实证研究了关键高管、非关键高管与独立董事等三种不同层级的政治联系对公司真实业绩的影响.研究发现,关键高管的政治联系对于公司的真实业绩具有促进作用,而非关键高管的政治联系显著降低了企业的真实业绩,独立董事的政治联系时于企业的真实业绩无显著影响.本文为研究政治联系与企业真实业绩之间的关系提供了新的经验证据.  相似文献   

5.
以2004-2010年中国民营上市公司为样本,研究了政治联系与民营上市公司盈余信息含量之间的关系。研究发现,政治联系增强了民营上市公司会计盈余与超额累计收益之间的正向关系,表明政治联系提高了盈余信息质量。进一步研究发现,上市公司所在地的市场化进程程度调节了政治联系对盈余信息含量的正向影响,即对地处市场化程度较高地区的民营上市公司而言,政治联系与盈余信息含量的正相关关系相对较弱。研究发现对于外部投资者判断民营上市公司盈余质量及其投资决策具有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6.
本文对政府补贴、盈余管理及高管收益相关文献进行了理论综述,阐释了地方政府与上市公司之间的关系。上市公司高管操纵盈余基于多方面的考虑,包括公司层面、经济层面及政治层面,而地方政府则主动参与和配合了上市公司的盈余管理,其目的是挽救亏损公司免于摘牌和退市,以维持和扩大地区投资,增加就业和财政收入,这是地方官员获取政治提升的重要途径。基于这些提出了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7.
在中国民营上市公司缺乏产权保护和政府行政壁垒较高的背景下,以民营上市公司为研究对象,实证研究了民营上市公司高管获取政治身份的影响因素,并分析了民营上市公司高管潜在政治晋升激励对公司绩效的影响。研究结果发现:公司高管的政治激励是有效的,潜在的晋升机会与公司的绩效之间存在微弱的正相关关系,高管的政治经历与民营上市公司绩效显著正相关,而政府干预不利于公司绩效;民营上市公司的绩效显著影响高管的政治晋升,且曾在政府部门任职的高管具有明显的政治晋升优势,政府对公司的干预阻碍了高管晋升。  相似文献   

8.
本文以1994-2003年中国A股上市公司为样本,系统考察了我国上市公司盈余管理行为对地方政府资源配置的影响。研究发现,上市公司的盈余管理程度与能否获得补贴的可能性之间存在显著的负相关关系,即地方政府能够在一定程度上识别上市公司的盈余管理行为,并因此改变资源配置的方向。在将上市公司按照补贴前净资产收益率分为五个区间后,发现在不同区间,盈余管理在对地方政府资源配置的影响不同:在一般和绩优区间,盈余管理指标显著为负,但在其他区间,盈余管理的影响并不明显。  相似文献   

9.
本文利用2008-2012年中小板上市公司的数据,实证研究了高管政治联系的不同方式与实际税收负担的关系,发现政府官员类政治联系与实际税收负担显著正相关,代表委员类政治联系与实际税收负担显著负相关。  相似文献   

10.
以2011—2014年沪深两市A股上市公司面板数据为研究样本,依据"高层梯队理论",采用Logistic回归模型,实证检验了盈余管理与审计意见的相关性以及高管背景特征对这两者之间的相关性的影响。研究表明:盈余管理与标准审计意见显著负相关,高管团队规模、高管团队性别、高管团队学历均对盈余管理与标准审计意见的相关性具有显著的正向调节作用,而高管团队任职时间则不会对盈余管理与标准审计意见的相关性产生影响。文章为研究盈余管理与审计意见相关性的影响因素提供了新视角,同时对于我国上市公司选拔和聘用公司内部高层管理人员、治理盈余管理行为以及促进资本市场持续发展都具有一定的启示意义。  相似文献   

11.
基于创业板上市公司数据,对风险投资机构参与及其特征对我国上市公司IPO前的盈余管理影响进行实证检验,结果显示:风险投资机构参与对上市公司IPO前的盈余管理起到了积极的认证和监督作用。在我国,政府性资本占主要地位的风险投资机构更多地发挥了正面认证和监督作用。风险投资机构的声誉和数量对上市公司IPO前的盈余管理发挥了较大作用,风险投资机构的声誉越高、数量越多,上市公司IPO前一年的盈余管理程度越低。风险投资机构总持股比例与盈余管理程度无显著关系。  相似文献   

12.
Abstract

We examine the impact of political connections and accounting quality among Venezuelan industrial firms, which face one of the highest levels of expropriation risk worldwide. Based on prior literature, we expect a negative relationship between expropriation risk and accounting quality as firms manage earnings to avoid ‘benign’ state intervention. We find that politically connected firms have higher accounting quality than non-connected firms, which is consistent with connected firms’ lower risk of expropriation due to connections with high-level government officials or ruling party members.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accounting quality and political connections appears to be strongly moderated by institutional features like expropriation risk.  相似文献   

13.
以2005年—2008年的民营企业为样本,实证分析地区环境、政治关系与企业审计需求之间的相互关系后发现,在市场环境差的地区,企业更倾向于选择低质量的审计师、更有动机寻求政治关系,并且在审计师选择上,政治关联与地区环境有着相互替代的作用;而有政治关系的企业更倾向于选择低质量的审计师,选择低质量审计师的企业往往对应着更大程度的盈余管理。研究结果不仅丰富了政治关联的文献,而且对我国法制化建设有一定的启示。  相似文献   

14.
使用2009—2013年我国创业板、中小板上市公司数据,基于盈余管理异质性的视角实证检验了高管股权激励与审计定价的关系。通过对盈余管理类型及方向的细分,研究发现,在高管股权激励与审计定价两者关系的传导路径上,真实盈余管理存在部分中介效应,操纵性应计盈余管理间接效应不显著。通过调增方向与调减方向的真实盈余管理,高管股权激励与审计定价分别呈显著负相关、显著正相关关系,说明高管股权激励起到双向作用,并通过真实盈余管理行为对审计定价产生了影响。另外,调减方向的两类盈余管理都与审计定价呈显著正相关关系,说明审计机构更加注重调减方向的盈余管理所带来的风险,从而投入更多的审计资源,审计定价也随之提高。  相似文献   

15.
利用我国民营上市公司的数据研究发现:具有政治关系的公司更容易获得长期贷款,其债务期限也相对更长;而没有政治关系的公司由于无法获得银行贷款,则会利用私人关系,获得更多的商业信用。这说明民营企业利用各种关系进行债务融资的行为确实比较普遍。进一步的研究发现:在货币政策紧缩期,民营企业利用各种关系进行债务融资的行为更为普遍;随着媒体监督的加强,利用各种关系进行债务融资的行为显著减少。本文的研究发现,我国媒体监督阻碍了关系型契约的实施,在一定程度上抑制腐败。因此,政府应通过媒体之间的竞争,提高和完善媒体的监督职能,鼓励媒体来监督、治理腐败。  相似文献   

16.
证监会2006年颁布实施了半强制分红政策,对有再融资需求的上市公司的分红比例做了硬性规定。通过PSM(倾向得分匹配)方法研究半强制分红政策的实施对上市公司盈余管理的影响,结果表明半强制分红政策的实施导致了再融资上市公司为了达到相应分红比例的监管门槛而进行更多的盈余管理。进一步研究还发现:在再融资上市公司中,国有企业的盈余管理程度高于非国有企业,其应计盈余管理程度和真实盈余管理程度都较高;而非国有企业盈余管理的程度显著低于国有企业,并且其盈余管理主要是依靠较为隐蔽的真实盈余管理,尤其是依靠真实盈余管理方式中的产品成本来进行操纵。  相似文献   

17.
盈余操纵行为监管的模型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我国证券市场上存在严重的盈余操纵现象。其原因是多方面的,如由于政府在监管中的两难困境和多元化目标使其选择了利于上市公司进行盈余操纵的策略;法规的不健全,指标考核的单一加大了上市公司进行盈余操纵的动力,从而产生了“类逆向选择现象”。注册会计师审计不力也是一个重要的原因。本文运用博弈论建立模型,讨论了注册会计师审计和公司盈余操纵的关系并得出结论,以期形成良好的监管机制,保证我国证券市  相似文献   

18.
本文分析了企业盈利预测行为与政府监管之间的关系。研究结果发现,基于对股票发行价格的控制,政府监管措施介入到股票发行企业的盈利预测中,诱致企业产生机会主义行为,并影响到盈利预测信息披露的质量。当股票发行价格不再与盈利预测挂钩时,由于政府监管措施中隐含的惩罚后果,导致本属于市场行为的盈利预测信息披露走向消亡。因此,政府不应该过多干预微观经济的管制,而应将目标定位于为企业、投资者营造一个良好的经营和投资环境。  相似文献   

19.
基于公司治理角度,以2011—2016年沪深A股上市公司非平衡面板数据为样本,分析了A股上市公司真实盈余管理水平是否受到高管团队权益性超额薪酬的影响以及CEO权力强度和内部控制质量对两者关系的调节作用。研究发现,高管权益性超额薪酬与真实盈余管理呈显著正相关关系,CEO权力强度能够显著加强权益性超额薪酬对于真实盈余管理的正向影响,而高质量的内部控制整体上能够抑制权益性超额薪酬对于真实盈余管理的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