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郝君富 《上海金融》2012,(8):30-34,117
非寿险公司的经营绩效受到多方面因素的影响,本文以我国2008-2010年的非寿险公司为研究样本,研究了产品集中度因素对非寿险公司的综合费用率及经营绩效的影响。实证研究结果表明,我国中资非寿险公司的产品集中度可通过对综合费用率的影响进而对经营绩效带来显著影响,我国中资非寿险公司的产品集中度对公司的综合费用率和经营绩效呈"U型"影响关系。本文的研究结论对于我国非寿险公司合理布局产品结构具有重要的实践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2.
徐华  赵桂芹  吴洪 《保险研究》2018,1(1):52-66
过去的文献侧重于对经济水平和保险需求的关系进行研究,忽略了经济的结构性因素对保险需求的影响。本文主要考察经济的结构性特征即产业结构是如何影响财险业需求变化的。我们定义了狭义工业化和包含服务业的广义工业化,以全球180个国家1990~2013年的数据为样本,利用分位数回归方法研究全球范围内工业化程度如何影响非寿险业的需求变化。我们发现,工业化总体来说对非寿险需求有显著的促进作用,但在高分位处出现逆转,开始对非寿险产生一定程度的抑制;广义工业化则在任何情况下均对非寿险有显著的正向影响。随着产业结构向服务业转移,财险业受服务业的影响越来越显著,弥补了狭义工业化在后期对非寿险需求产生的“抑制效应”。  相似文献   

3.
本文从寿险市场需求影响因素的现有研究文献出发,对影响寿险需求的经济因素、社会和文化因素、政策因素等进行理论分析,对浙江省寿险需求的影响因素进行实证分析,研究发现:城乡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是影响浙江省寿险需求的重要因素;我国老年赡养率的提高,也会拉动浙江省寿险需求;家庭人口规模变动尽管对寿险需求拉动作用最强,随着单独二胎计划生育政策的逐步放开、家庭人口数的增加,未来一定时期内对寿险需求有较强拉动作用。  相似文献   

4.
本文从寿险市场需求影响因素的现有研究文献出发,对影响寿险需求的经济因素、社会和文化因素、政策因素等进行理论分析,对浙江省寿险需求的影响因素进行实证分析,研究发现:城乡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是影响浙江省寿险需求的重要因素;我国老年赡养率的提高,也会拉动浙江省寿险需求;家庭人口规模变动尽管对寿险需求拉动作用最强,随着单独二胎计划生育政策的逐步放开、家庭人口数的增加,未来一定时期内对寿险需求有较强拉动作用.  相似文献   

5.
采用HP滤波法对我国1999年~2011年季度非寿险市场承保赔付率进行研究,发现我国存在3~5年的非寿险承保利润周期现象。通过建立回归模型分析方法证明经济周期对承保利润率周期有显著影响,进而采用VAR模型的脉冲响应和方差分解考查经济周期对承保周期的具体贡献率。研究结果表明整个经济变量波动共同解释作用达到22%,远远超过了其他干扰项带来的影响。  相似文献   

6.
摘要:文章从理性选择理论出发,建立养老保险参与意愿模型,运用Tobit模型和安徽省微观调查数据研究了新生代农民工养老保险参与意愿及影响因素。研究发现,新生代农民工参与意愿较高,实际参与率较低;性别与婚姻对新生代农民工养老保险参与有显著影响,文化程度与年龄对新生代农民工养老保险参与没有显著影响;新生代农民工养老保险参与意愿概率不仅仅是其经济理性体现,更重要的是其非经济理性行为的体现,这些非经济理性变量对新生代农民工养老保险参与概率与数量都有非常显著的正向影响。  相似文献   

7.
根据背景风险理论推测,经济政策不确定性作为一类不可保的宏观政策风险,可能对保险需求变动产生影响。本文利用Baker等(2013)测算的中国经济政策不确定性指数,实证检验了经济政策不确定性对中国各省人寿保险需求变动的影响,以及在不同异质性条件下的影响差异。结果发现:第一,经济政策不确定性对寿险需求有显著正影响,且其在经济周期的不同阶段存在显著差异;第二,教育水平的提升会一定程度促进经济政策不确定性对寿险需求的正影响;第三,经济政策不确定性对不同类型寿险需求的影响存在差异,具有保障功能的普通寿险和投资收益灵活稳健的万能险需求受到显著正影响;最后,经济政策不确定性对人寿保险保费增长的影响主要集中在新单保费。因此,政府部门应在保证经济政策连贯性的同时,提升民众的教育水平和避险意识,引导其主动购买保险,尽量降低政策波动产生的影响,分类推进不同类型人寿保险市场的扩大。  相似文献   

8.
基于莫森模型,假定风险资产是财富的一定比例,在风险厌恶的条件下,发现财富水平对保险需求的影响取决于风险资产所占比重、损失概率和保险费率等因素。使用1999年~2011年中国各省非寿险密度、寿险密度和人均GDP数据,对保险需求的收入弹性进行实证研究,发现中国绝大部分地区保险需求富于弹性;寿险比非寿险具有更高的收入弹性;低、中低和中高收入组寿险需求弹性的离散程度较高,高收入组则相反;在不同收入组,随着收入增加寿险需求弹性表现出先上升后下降趋势,中低收入组需求弹性最高。  相似文献   

9.
本文利用1980~2006年中国非寿险需求与经济增长的年度数据,运用协整分析技术和基于误差修正模型的因果关系分析方法,分析非寿险需求与经济增长之间的关系。结果显示:非寿险需求与经济增长之间有明显的协整关系;非寿险需求与经济增长不存在短期双向Granger因果关系;在长期经济增长构成了非寿险需求的Granger原因,但非寿险需求没有成为经济增长的Granger原因。需要充分重视非寿险需求与经济增长之间的有机联系,在继续研究如何维持经济又好又快增长的同时,着手解决非寿险业发展面临的问题,以实现两者的良性互动。  相似文献   

10.
保险发展与经济增长之间的S曲线关系是一个重要假说,但在经验上是否成立一直存在争议。本文利用1999~2017年87个经济体保险市场与宏观经济指标数据,将数据质量评估、保险业务结构融入经典的S曲线中,通过构建"一致性"分层模型,采用稳健的实证方法检验S曲线假说,研究发现,假说成立。具体而言,全球寿险、非寿险和总保险市场发展与经济增长之间的S曲线并非估计偏差,而是具有规律性的事实;保险需求收入弹性与经济发展程度显著负相关,且寿险需求收入弹性明显高于非寿险,这与寿险市场更易受外部环境和经济周期影响一致;不同经济体保险需求收入弹性存在明显下行和收敛趋势;各经济体非寿险市场发展趋势表现出比寿险市场更大的一致性。S曲线的稳健估计有助于改进保险深度和保险密度的长期预测,对确立保险市场发展阶段及其与经济增长的关系具有重要启示。  相似文献   

11.
由于保险公司经营中小企业非寿险产品的业绩不够理想,保险公司普遍缺乏供给意愿,并导致中小企业非寿险产品市场存在巨大的供给缺口.尽管中小企业非寿险产品在销售数量达到一个较大规模后,可以降低单位成本进而有望实现规模效应,但是中小企业非寿险产品供给的社会收益得不到补偿,因此供给不足是保险公司作为经济人的理性选择的必然结果.为此,在政府给予保险公司的社会效应补偿的同时,要实现保险公司的非寿险产品的供给效率,保险公司还应当从产品创新、渠道创新和人才培养等方面着手解决当前中小企业非寿险产品供给中存在的问题.  相似文献   

12.
曾智  姚鹏  杨光 《保险研究》2014,(12):2-2
本文基于1999~2013年中国保险市场数据,运用自回归分布滞后模型和交替条件期望算法,考察了保险业发展对经济增长的影响,检验了保险消费是否存在非线性经济增长效应。研究结果显示,随着保险市场的发展,其对经济增长的影响显著增强,在不同的发展水平下保险市场发展与经济增长存在倒U型关系。在进一步细分寿险市场和非寿险市场后发现,寿险市场对经济增长的促进作用与整体保险市场类似,而非寿险市场无显著的经济增长效应。  相似文献   

13.
今天,个人寿险产品的购买成为越来越普及的一种消费活动,按着消费者购买行为规范分析的框架,分析发现:个人寿险产品兼有选购品和非渴求商品的特征;其消费者的购买决策行为属于一种“高介入度-理性”的活动;收入、教育水平、年龄、家庭生命周期、职业、产品提供的利益、消费态度和顾客品牌忠诚度等成为影响消费者对其进行购买的主要因素。  相似文献   

14.
目前国内从消费者角度对寿险产品进行比较研究及相关应用较少,迫切需要真正站在消费者利益角度,建立一套寿险产品的比较评价指标体系,以促进国内寿险业的理性发展。保险产品核心功能体现在三个方面:风险保障、投资理财和其他服务功能,本文从消费者角度,着重从风险保障和投资理财功能方面对寿险产品进行成本收益量化比较研究,建立一套寿险产品比较评价指标体系,并以市场上的畅销产品为例进行比较评价应用,以助消费者理性购买寿险产品。  相似文献   

15.
王倩  齐玮 《海南金融》2007,(12):58-61,65
本文研究了新兴市场环境下影响寿险公司偿付能力的潜在因素,并在此基础上抽取了三家中型寿险公司1998-2004年的数据,就寿险潜在需求、偿付压力期、产品结构、资本金等影响因素与偿付能力分别作了回归分析,试图给出整体因素对偿付能力的影响效果,并在已有结论的基础上对偿付能力的监管提出一些建议.  相似文献   

16.
本文以人寿保险产品的保费收入为切入点,分析了各保险公司保费收入的变化趋势和特点,从企业微观和宏观因素方面分析了各因素对不同寿险产品保费收入的影响。寿险公司本科员工比例对个人普通寿险产品保费收入有较大影响,大专及以下员工占比对个人分红寿险产品保费收入有较大影响,公司严格控制资产负债风险可以显著提高各种寿险产品的保费收入。金融发展水平对个人分红型寿险有较大的影响,社会保障水平提高对保费收入有明显的带动作用,当人们对通货膨胀持悲观预期时,有利于提升寿险个人业务保费收入。  相似文献   

17.
从经济因素分析我国寿险需求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已有的关于寿险需求的实证分析中看,经济无疑是影响寿险需求的重要因素。2007年我国寿险业保险深度1.7%,保险密度34美元,与美同等寿险业发达国家相差甚远,表现出了寿险市场的需求不足。因此从经济上假设影响寿险需求的相关因素,分析我国寿险需求的不足与潜力,对于寿险业的可持续发展,寿险市场的成熟完善至关重要。  相似文献   

18.
李颖睿 《福建金融》2007,(12):39-41
我国非寿险银保业务发展明显落后于寿险银保业务的现状,与产险公司和银行的发展观念、非寿险产品的特点以及宏观经济政策等因素密切相关。随着我国国民经济的快速发展、新农村建设步伐的加快、银行业服务领域的多元化发展以及个人资产快速膨胀后对风险转移需求的不断扩大,非寿险银保合作前景将十分广阔。因此,产险公司和银行应积极创新观念、产品和技术,从战略高度上推进非寿险银保合作,从源头上提升非寿险银保业务的核心竞争力,从基础上强化非寿险银保合作的系统支持力,进而促进非寿险银保业务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9.
刘洋  祝金琴 《新疆金融》2009,(11):46-49
本文运用多元线性模型,实证分析了1983~2007年新疆寿险需求的影响因素。并应用协整理论,尝试性的检测出了影响寿险需求的长期因素。结论表明:新疆经济水平的发展是寿险快速增长的推动力,教育水平提高对寿险的需求有长期的正相关性。城市化进程和抚养率则降低了新疆的寿险需求。  相似文献   

20.
以2001~2010年我国上市商业银行为研究对象,从盈余管理的角度,以异常贷款损失拨备作为审计独立性的代理变量,以未预期费用作为经济依赖的代理变量,验证了审计师在银行业的经济依赖对审计独立性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未预期审计费用、总费用和非审计费用率对异常贷款损失拨备没有显著影响,而未预期非审计费用则对异常贷款损失拨备具有显著的负向影响.总体而言,审计师在为上市商业银行提供业务过程中,过高的经济依赖,促使其接受了客户的盈余管理偏好,审计独立性受到损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