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28 毫秒
1.
《海外经济评论》2006,(25):31-32
【美国《华尔街日报》6月13日】中国5月份贸易顺差创下单月历史新高,表明全球经济放缓并未对中国出口造成影响。全年贸易顺差也有望刷新去年创下的历史纪录。  相似文献   

2.
美国在世界经济中处于核心地位.进入21世纪以来,美国经济失衡越来越严重,难以长久持续下去,美国对经济失衡的调整难以避免.本文总结了二战后美国对经济失衡调整的主要对策和后果,分析了美国近期经济失衡的原因和三种可能调整的途径.研究了中国经济失衡与美国经济失衡的关系、美国经济失衡调整对中国经济的影响和中国应采取的对策.  相似文献   

3.
文章运用面板数据的因子分析方法,将中国和美国、日本1993~2009年基于经济安全的国家经济竞争优势状况进行了对比分析。实证研究表明,中国基于经济安全的国家经济竞争优势状况最弱且不稳定,美国和日本的国家经济竞争优势最强,同时美国的国家经济竞争优势状况也更加稳定;近些年来中国的国家经济竞争优势也一直处在上升阶段,从而中国与美国、日本国家经济竞争优势的差距逐渐缩小。  相似文献   

4.
<正> 最近,布什政府作出向台湾出售150架F16战斗机的决定,这是美国对外政策中一个老难题的新反映:即美国政府究竟将在多大程度上经由后门继续推行“两个中国”的政策,而又可以抵挡中国政府的坚决反对。出售F16的决定表明美国对华政策出现新的态势,这一侵犯中国主权的严重事件对中美关系的发展势必产生影响,应引起重视和研究。  相似文献   

5.
《海外经济评论》2008,(4):30-32
人们大多认为,中国的经济成功依赖于向富有经济体出口廉价产品。果真如此,那么美国经济的疲软将严重影响中国的经济增长。总量数据显示,从2001年到2007年,出口占中国GDP的份额由20%猛增至接近40%。看起来,这不仅表明出口是中国经济增长的主要动力,而且意味着如果美国经济下滑,那么中国经济受到的打击将远比2001年美国衰退时受到影响严重。  相似文献   

6.
2008年在以美国为开端的全球股市暴跌中拉开帷幕。美国的次贷危机给美国经济的衰退和中国经济的繁荣带来了更加深刻的影响,同时也可能促使中国经济脱离美国。  相似文献   

7.
《海外经济评论》2005,(13):15-17
【美国《华尔街日报》3月22日】 骤然间,中国经济再度提速。过去的12个月里,中国采取了一连串的措施来给经济降温,包括进行9年来首次加息。但是,眼下有迹象表明,其经济增长速度再次冲高。  相似文献   

8.
《海外经济评论》2006,(44):12-13
【美国《华尔街日报》10月20日】中国政府表示,投资增长过快的局面已经得到遏制,而经济增长因此受到的影响相对较小。这表明在今年中国的经济增长率向着突破10%迈进时,北京方面不大可能对此严加控制。  相似文献   

9.
本文通过建立国际贸易对就业影响的理论模型,利用美国制造业面板数据分析中美贸易对美国就业的影响问题。实证结论表明,美国进口中国制成品对美国就业没有显著影响,也不是美国失业的Granger原因;美国制成品出口对增加美国就业虽有显著影响,但作用不大;影响美国国内就业的主要因素是实际工资、企业发展状况等实际因素。这些结论充分说明,美国的失业问题不是由美国进口中国制成品引起的,美国减少中国制成品进口也解决不了美国的失业问题。  相似文献   

10.
随着中国与美国贸易的快速发展,中美双方贸易失衡问题也逐渐突显出来。根据美国提供的中美双方贸易交易数据表明,中国对美国贸易的转变是从1983年开始的;而根据中国的中美双方贸易交易数据表明,中国对美国贸易的转变是从1993年开始的。随着中国与美国经济体制、国家政策的不断改革,中国与美国贸易矛盾问题越来越多。本文主要从中国对美国直接投资的角度,对中美贸易失衡影响进行深入的分析研究。  相似文献   

11.
形成于后布雷顿森林体系的"债务人逻辑"是对债务国与金融霸权并存和共生关系的阐释。这一逻辑表明,美国可以借助债务国的身份维持其金融霸权;而这一逻辑形成的前提则与美国一系列的制度设计、政治外交手段以及金融霸权的权力资源转化密切相关。由于这一逻辑的影响,中国在中美经济相互依赖关系中暴露出严重的脆弱性和非对称性。为降低这一逻辑的影响,中国需要从制衡和结构这两个视角,降低在美元体系中的存在成本。  相似文献   

12.
文章基于HP滤波等多种周期项分解方法,对1960~2016年中国和美国经济波动的周期特征、持续性等进行比较,运用格兰杰因果检验和交叉相关系数检验研究中美两国经济的协同关系。研究表明,中国人均GDP波动幅度超过美国,持续性(时间序列相关)短于美国;中国经济收缩深度和扩张深度超过美国;中国分类经济指标的波动性从大到小排序为进口贸易、出口贸易、企业投资、政府支出、居民消费,居民消费平滑度低于美国。中美两国经济的协同关系有不断加强态势,居民消费是中美两国协同程度最高的分类经济指标。美国经济波动是中国经济波动的格兰杰原因。基于SVAR模型的脉冲响应过程显示,双边贸易是美国经济波动影响中国经济的重要渠道; 1单位美国人均GDP正向波动在当期会对中美双边贸易总额产生1. 0041单位的正向冲击,对中国人均GDP造成0. 3635单位的正向冲击。在中国省区和美国州区,高收入地区的经济波动(波动持续时间和波动深度)低于低收入地区,收入水平与经济周期波动呈负相关关系;中国省区之间的经济协同高于美国州区;中国省际经济与美国国家层面经济之间总体上呈负相关关系,美国州际经济与中国国家层面经济之间不存在显著的相关关系。中美两国高收入地区经济的外部相关性比较低,经济独立性高于中低收入地区。  相似文献   

13.
[美国《商业周刊》7月10日]投资者和经济学家正就美国经济中是否出现了表明经济正走出金融危机的“嫩芽”展开辩论,但是提到中国经济,就几乎毫无争议了:预测者们正不断上调对中国国内生产总值增长的预测。  相似文献   

14.
【美国《华尔街日报》2月1日】中、美两国经济究竟存在多大程度的依存关系?如果美国经济打喷嚏,是否中国经济就会感冒?乍听起来,这或许是一个简单的问题,且答案也很简单。你只要算算现在美国每年从中国进口多少商品,然后假定进口增幅减半,立刻就能看出美国经济放缓对中国的影响来了。让我们再稍微具体一点,来个最坏的假定——假设美国从中国的进口年增幅从20%降到5%,那么,中国的国内生产总值(GDP)增幅将从10%降到8%,也就是减少两个百分点。这个幅度应该不是什么大问题。  相似文献   

15.
金融危机对美国经济的影响仍在持续,经济恢复较快的中国被美国企业视为了长远发展的机会。美国农业部的数据显示,2010财年上半年,美国对中国的农产品出口达到106亿美元,增长近30亿美元。中国成为美国农产品的第一大出口市场。  相似文献   

16.
【美国《新闻周刊》3月9日】经济危机可以让大家集中注意力。在经济衰退期间,美国和中国有了千载难逢的让经济重新恢复平衡的机会,要想减轻衰退对全球经济的进一步影响,它们就必须要抓住这个机会。美国的决策者——看来还有中国的大部分决策者——并没有完全意识到全球危机对中国未来经济发展的影响。  相似文献   

17.
一周要言榜     
《中国经济周刊》2009,(30):25-25
“短期数据表明经济反弹还不能令人信服”——中国人民银行行长周小川 周小川7月28日表示,经济形势依然存在不确定性,短期数据表明经济反弹还不能令人信服。中国目前的首要任务是拉动内需,而全球范围内经济刺激措施的解除很可能要以美国经济复苏为前提。  相似文献   

18.
美国金融海啸让全球股市急速下跌,国际大宗商品价格全部回软,全球经济前景飘忽不定,对整个世界及中国经济的影响不可低估.在这样的经济环境下,中国经济如何才能独善其身,较快走出美国金融海啸影响的阴影,将成为中央政府最为关注的大问题.  相似文献   

19.
一周要言榜     
《中国经济快讯》2009,(30):25-25
“短期数据表明经济反弹还不能令人信服”——中国人民银行行长周小川 周小川7月28日表示,经济形势依然存在不确定性,短期数据表明经济反弹还不能令人信服。中国目前的首要任务是拉动内需,而全球范围内经济刺激措施的解除很可能要以美国经济复苏为前提。  相似文献   

20.
种种迹象表明,发端于美国的金融危机对实体经济的影响正在各个国家逐步显现。美国8月份失业率升至2003年9月以来最高的6.1%,显示美国经济正趋向疲软;欧洲经济出现下滑,欧元区第二季度投资、消费及出口同时下降,导致当季经济收缩0.2%,为欧元诞生以来首次负增长;日本经济可能进人新一轮衰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