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81 毫秒
1.
非货币性资产交易是一种不以货币为媒介、非经常性的特殊交易业务.非货币性交易为满足企业生产经营需要、减少货币性资产流出、加快资金周转提供了新的途径,但同时也产生了一些企业利用非货币性交易进行利润操纵等同题,对会计理论和实务产生了较大的影响.  相似文献   

2.
新会计准则对企业利润操纵空间的影响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戚明 《山东经济》2007,23(2):158-160
新会计准则于2007年1月1日首先在上市公司中推行,随后将逐步推广到所有公司。新会计准则在存货管理、资产减值、债务重组、非货币性交易、企业合并等方面做了重大调整,尤其是公允价值成为新会计准则的最大亮点,这些变革将对企业的利润、每股收益等财务指标产生重要的影响。因此有必要在新会计准则下对企业利润操纵的空间进行深入地探讨。  相似文献   

3.
非货币性资产交易是一种不以货币为媒介、非经常性的特殊交易业务,是交易双方主要以存货、固定资产、无形资产和长期股权投资等非货币性资产进行的交换。非货币性交易为满足企业生产经营需要、减少货币性资产流出、加快资金周转提供了新的途径,但同时也产生了一些企业利用非货币性交易进行利润操纵等问题,对会计理论和实务产生了较大的影响。如何规范非货币性交易的会计处理和相关信息的披露就成为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  相似文献   

4.
在现实经济生活中,货币性交易属于典型的商品购销;非货币性交易视同商品购销.非货币性交易在我国的会计实践中还是一个新课题,人们对此还很不熟悉.在会计实务处理中,有一个原则,即收到补价的企业或支付补价的企业,动用的货币量都不能超过资产公允价值的25%,则为非货币性交易.因此,非货币性交易的具体会计核算,依着这一原则,利用已定的公式,进行会计处理与核算.  相似文献   

5.
张海红 《魅力中国》2013,(11):161-161
非货币性资产交换。是指交易双方主要以存货、固定资产、无形资产和长期股权投资等非货币性资产进行的交换。非货币性交易会计业务一方面加快资金周转提供了新的途径,但同时也产生了诸如一些企业会计利用非货币性交易来操作利润等问题。本文对我国非货币性交易会计处理提出了科学的建议。  相似文献   

6.
2001年12月27日,财政部发布了《关联方之间出售资产等有关会计处理问题暂行规定》,目的是为了进一步规范上市公司的关联交易行为.该规定明确指出,近几年来,某些上市公司利用与关联方之间显失公允的交易来操纵利润,严重违反了证券市场的"三公"原则.为此,新规定要求上市公司与关联方之间的交易,如果没有确凿证据表明交易价格是公允的,应对显失公允的交易价格部分作为资本公积处理,一律不得确认为当期利润.此举不仅有利于增大上市公司操纵利润的成本,提高其经营业绩的真实性,而且有利于进一步规范上市公司的关联交易,增加其运作的透明度,从而促进证券市场的规范、稳健运行.  相似文献   

7.
林媛  郭宇 《辽宁经济》2006,(6):119-119
非货币性交易不涉及或只涉及少量的货币性资产,后者称为补价.判断一项交易是否属于非货币性交易,通常看补价占整个交易金额的比例.实际操作中不乏有的企业在资产置换过程中,通过相互协商提高补价,以避开25%的参考比例,使得非货币性交易变为货币性交易,以此来操纵利润,因此,补价是确定非货币性交易性质的关键.而在会计实务中,关于补价的界定、补价损益的确定以及补价后调整等若干问题,却存在值得商榷之处,本文仅做以浅析.  相似文献   

8.
揭示了上市公司利用非公允的资产重组和关联交易粉饰利润的现象,着重论述了我国新出台的《关联方之间出售资产等有关会计处理问题的暂行规定》(以下简称《暂行规定》)的相关理论依据,评价了《暂行规定》对此类业务的处理和约束的现实意义认为此规定将对我国提高上市公司会计信息的质量、推动资本市场的健康发展产生重大影响。  相似文献   

9.
郭冰 《中国经贸》2009,(14):155-156
新会计准则的发布与实施,是我国会计界的里程碑。新准则中的一大亮点就是在非货币性资产交换等方面采用了公允价值计量。同时为了防止公允价值被滥用出现利润操纵,准则又“人为”谨慎地规定了公允价值的使用前提,也就是公允价值应当能够“可靠取得与计量”。本文将探讨公允价值对非货币性资产交换产生的影响,并给出一些相关性的建议仅供参考。  相似文献   

10.
陈兰 《湖北经济管理》2009,(10):116-117
公允价值是指在公平交易中,熟悉情况的交易双方自愿进行资产交易或债务清偿的金额。但是由于实施新会计准则,公允价值计量模式对上市公司年报的影响越来越大。那么,它是如何影响财务报表的重要项目,又能给投资者提供哪些方面的年报信息呢?文章从公允价值应用得较为广泛的金融工具、投资性房地产、债务重组、非货币性交易四个方面进行了相关的诠释。  相似文献   

11.
公允价值是资产和负债按照公平交易中,熟悉情况的交易双方自愿进行资产交换或债务清偿的金额。公允价值在新会计准则下的认定方式很多,而且就我国现状看有不少问题,本文通过笔者自己的一点看法,希望改变这种状态,使公允价值在我国的发展更上一层楼。  相似文献   

12.
公允价值计量近年来一直是国际会计理论前沿一个极富挑战性的热点和难点问题。通过对公允价值的本质、特征的分析,为正确认识公允价值提供参考。在实践中,对公允价值在我国金融工具,投资性房地产、债务重组和非货币性资产交换等方面进行了探讨。但是,我国目前的市场环境尚不像西方国家那样发达,公允价值在我国的应用和推广过程当中,势必存在着许多的障碍,金融危机过后这些问题变得更加严峻了。为了使公允价值在我国发挥更大的作用,就要找到它种种的缺陷,对可能存在的障碍进行分析。针对这些问题,改善公允价值应用的外部环境和加强公允价值自身的规范性,并制定出相应的应对策略。  相似文献   

13.
我国关联方交易会计规范存在的不足主要有:(1)对关联方关系范围的界定过于狭窄,完全忽视了隐性的关联方关系;(2)对关联方交易性质的界定有失偏颇,过于强调关联方交易的危害;(3)对关联方交易具体形式的变化估计不足,会计规范无法达到预期效果。我们应结合关联方交易发展的新趋势,从完善关联方交易立法、制定关联方交易准则、完善监管规范体系和强化内部约束机制等方面来规范我国公司的关联方交易行为。  相似文献   

14.
本文首先介绍了我国高新技术企业知识产权融资现状,进而指出了目前我国知识产权融资体系需要的法律制度仍不够完善、知识产权评估评价体系仍不够健全、知识产权交易平台仍不够完善、知识产权金融体制创新仍不够力度等存在的问题,并对上述问题进行了成因分析。  相似文献   

15.
以公允价值的内涵为切入点,研究了对其内涵理解的不一致导致的问题,然后从可靠性、可操作性、利润操纵和其他方面探讨了公允价值在我国运用遇到的问题原因在于在会计实务中获得公允价值的条件不能满足其内涵的内在要求。最后,本文针对公允价值在我国运用遇到的问题提出了相应的对策。  相似文献   

16.
加强对企业国有产权交易的监督管理,关键是解放思想,克服认识上的误区,尤其是在如何加强产权制度改革,实现国企的可持续发展方面,避免进入产权应按帐面值转让、 “价高者得”和随机选择合作者三大误区。  相似文献   

17.
知识产权作为网络游戏的核心价值,贯穿网络游戏开发、运营到衍生品二次开发的各个环节,同时各个环节上的知识产权问题构成网络游戏产业健康快速发展的严重阻碍。网络游戏产业要加强知识产权保护意识、健全知识产权管理体系、完善知识产权保护法律并加强行业自律。  相似文献   

18.
关联交易在我国上市公司中占有很大的比重.对上市公司的业绩产生着重大影响.文章在分析非公允关联交易经济后果的基础上提出治理对策,以期对治理我国非公允关联交易有所帮助.  相似文献   

19.
刘明珍  陈钢 《特区经济》2010,(12):252-253
知识产权产业是具备高层次竞争优势的产业。其产品交易能极大节约成本提高效益;弥补技术贸易的缺陷,造就永不枯竭的利润源头;知识产权产业可借助品牌知名度越做越强。因此世界列强千方百计抢占知识产权产业的制高点,获得经济竞争中的绝对优势。知识产权产业发展将引起世界新的分工,少数拥有知识产权绝对优势的国家成为"脑部"机构,主宰着世界经济的发展和利益分配;而绝大多数不具备知识产权优势的国家将沦为全球化大工厂的体力工人,以简单劳动形式获取微薄的价值补偿。  相似文献   

20.
According to Nobel Laureate Edmund Phelps (2013, p. 123), Mises's critique of economic calculation under socialism renders him the originator of the economic analysis of property rights. This paper also suggests that implicit to Mises's impossibility theorem was also the origins of the theory of transaction costs. This raises the following question: what is the relationship, if any, between the process of economic calculation and the concept of transaction costs? Filtered through a Misesian lens, we argue that transaction costs are the costs of engaging in economic calculation. We illustrate our theoretical point utilizing the case of airline oversales auction system first proposed by Julian Simon (1968). In doing so, we reframe the problem of airline oversales from a transaction-cost approach, one in which property rights in airline seats are initially poorly defined. By doing so, we illustrate that resources expended to discover the valuable attributes of a good (in this case airline seats), the terms of exchange between potential trading partners, as well as enforcing the terms of an exchange, all of which are transaction costs, are also, by definition, the costs of calculating the exchange value of goods. Thus, the airlines oversales auction system is illustrative of an institutional solution to the problem of economic calculation via a reduction of transaction costs.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