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46 毫秒
1.
梅田的变迁     
汪淑芬  何勇 《老区建设》2013,(23):44-45
“今年几个月都没下什么雨,其他乡镇好些村子都干了,我们村修了水渠,不缺水,稻子都有好收成呢!”说到干旱,婺源县镇头镇梅田村委会早木组村民方灶前一脸的庆幸。他正在刚收完稻子的田地里开沟,准备种植油菜。在他身后,去年刚修建的2500米水渠蜿蜒而过,正是这条水渠解决了早木300多亩农田的灌溉困难。梅田村是“十二五”期间婺源县26个省级扶贫开发重点村之一,也是全国扶贫整体推进的贫困村之一,全村645户2583人中建档立卡的贫困户就有100户350人。  相似文献   

2.
张勇 《当代陕西》2004,(7):44-44
最近,一刊物介绍某县界碑头村决定于每月的5日、15日和25日,让那些有困难、有想法、有矛盾纠纷的村民到村委会“说事”,由村“两委”班子6个人分成3班,负责接待,做好处理,并把群众到村“说事”作为制度固定下来,形成了“群众说事、及时理事、集体议事、干部办事、民主评事”的一整套“说事”工作制度。  相似文献   

3.
周永卫 《宁波通讯》2012,(21):66-67
慈城镇国庆村位于江北区西北部,下辖10个自然村,常住人口1860人。经过多年的发展,国庆村一改往日贫困落后的面貌,村民们步入了小康乐园,实现了“少有所教、壮有所为、老有所养”。在国庆的巨变中,也锻打出了一位优秀的村党支部书记陈金龙。17年来,他带领全村人民干事创业,使国庆村一步步走上了科学致富的光明道路;面对摊子大、任务重的拆迁任务他勇于担当,以身作则;作为干部,他一心为村民谋福利,真正让村民住得舒心,更让村民过得开心。  相似文献   

4.
唐志军  王玉霞 《发展》2008,(4):10-12
这是一个普遍的现象,也是一个让人触目惊心的现象:近年来,随着农村经济的发展,腰包鼓起来的村民们都把新房建到公路附近等交通便利处,致使不少院落、老住宅都是“人去房空”,新房子又把正在耕种的良田侵占。从村外看,新房一排一排,红墙绿瓦;到村里看,旧屋一座一座,残垣断壁,污水肆流!“说村不是村,有院没有人。说地不是地,革有半人深”,就是“空心村”的真实写照。这种外实内空的“空心村”,在全国大部分地区都不同程度地存在着,而且不少地区的农村正在加速走向“空心化”。  相似文献   

5.
浮槎乡长河村是江西省安远县最大的一个行政村,770户,9801人,聚居在地势低洼的河滩上。来到村里,第一印象是屋挤屋、人挨人。那些年代久远的农家土屋,密密匝匝地堆积在几条的凹凸不平的路上,给人一种阴暗破败的感觉。走进村民廖金兰家,映入眼帘的是一间破屋一张床,一口锈锅支中央。他说:他家自祖父起三代没建过一间房,这间房还是从死亡绝户中“捡”来的。村干部说:像这样“灶连床”、“人伴畜”的农户,村里至少有50多家。住得很差,吃穿也成问题。在我们调查的15户中,居然有5户连温饱都解决不了。村民廖龙高,自己…  相似文献   

6.
钟楼寺村,一个曾被群众戏谑为“金台的西伯利亚”的村,在这个春天“挺直了腰板”. “就连唱戏的人都不愿来!”80岁的金台区蟠龙镇钟楼寺村村民张世生回忆说,“村里到处是断头路,没有服务中心,吃水难,垃圾随处丢……” 一年多来,水入户、路修通、房建好,村容村貌焕然一新.有名的“后进村”不仅成功“摘帽”,而且成为全镇3个优秀村之一.“看以后谁还敢小瞧我们村!”张世生扬眉吐气地说.  相似文献   

7.
《开放导报》2008,(2):I0012
“百年大计,教育为本”。随着宝安上屋村经济的发展,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具有良好文化传统的上屋村村民、吃过苦的上屋村村民、面对改革开放需要知识的上屋村村民,深深地知道教育的重要性。  相似文献   

8.
酷博     
《中国经济快讯》2012,(25):78-79
干部下乡潮 袁纯清现在是砖壁村的“第431个村民”。干农活、睡土炕、吃土菜、聊家常、出主意……他关心“自己村”的长远发展,每次来都会就农民致富的问题和村民们来一次大讨论。两年前,砖壁村人均收入仅2600元;  相似文献   

9.
安塞县沿河湾镇方塔村有5个村民小组、138户、565人,有党员27名。2008年10月30日,胡锦涛总书记视察了我们村的山地苹果产业,并作出“注重科技,做好苹果产业化建设”的重要指示。中组部部长李源潮勉励我们“解放思想,应用科技,争取早日建成人均万元村。”近两年来,我们牢记中央领导的嘱托,以“产业富民、  相似文献   

10.
张奇志  傅丕毅 《发展》2002,(11):45-46
村干部如果因为违规决策、管理,造成村集体经济损失,要用自己的财产进行赔偿。这是浙江省瑞安市在今年的村(居)换届选举中推行“村干部过错行为民事赔偿制度”的主要内容。这一前所未有的举措在温州地区引起了轰动,邻近市县的村民代表闻讯纷纷前去“取经”。广大村民欢迎“协议村干部”两个多月前,村干部王献桃与全体村民“达成协议”,如果他在11个方面违规决策、管理,造成村集体经济损失,他将承担赔偿责任。这11个方面包括:村集体建设项目的确定和发包;土地规划和宅基地的分配、使用;征用土地各项补偿费的使用方案;集体资…  相似文献   

11.
坐在我面前的吴忠阳55岁了。从头发到眉毛,他的每根毛发都竖立着,显示出这是一个不同寻常的人。他是长江上一座名叫“潜洲”的荒岛的“岛主”,他在岛上已经做了10年“都市垦荒人”。他说,他已经知道了为人做事的艰难,尽管他的须发还是漆黑的。  相似文献   

12.
《乡镇经济》2002,(3):41-42
干部进村,村民“拉警报”据中央电视台《新闻调查》报道,在过去多年的无政府状态期间,杨八郎村一、二组村民几乎不和任何干部接触,村里的税费收缴工作也无法开展。为什么这么多年杨八郎村不交粮不交款?杨八郎村村民一组组长杨仁峰说:这地方也没人来,(干部)来了一起哄就撵跑了。1994年前后,村民对干部的不信任转化到了具体行动上。在杨八郎村一组和二组的结合部位有一棵小榆树,1994年村民在这里挂上了一口钟,所谓的钟也就是一段铁轨的护板。杨八郎村村民杨运田说:(挂上这个钟)就是为了应付紧急情况和特殊情况,在召集…  相似文献   

13.
刘文甲曾任原国家土地管理局副局长,他认为把农村土地农民集体所有进一步明确为农民共同共有,可以解决很多问题。他说:“农民共同共有和农民集体所有这两个概念是不一样的,集体所有是一个模糊的、笼统的概念,现在的乡镇是一级政府,村民委员会、村民小组是村民自治组织(村民不全是农民),都不是全体农民以平等身份参加的集体经济实体,都不适于充当农民集体所有土地的所有权主体,农民集体所有实质上是一种所有权主体缺位的所有制。而共同共有要求明确应该由哪些人拥有,每个人拥有多少份额。”所有者的缺位,造成了经营管理者和所有…  相似文献   

14.
“在惠东,土地现在值钱了,这块地原是一座荒山,6年前被推平了就这么一直闲着,原本说是要建一个女鞋工业园。近来又说是搞商业开发,具体不知道政府要干什么。”5月13日,广东省惠东县平山镇百邱田村村民石先生指着面前的名为“茶园山”的空地对《中国经济周刊》记者说。  相似文献   

15.
阎良区关山镇粟邑村有一个远近闻名的果蔬专业合作社,合作社被人们知晓是因为有一个生态观光园,园区的主人叫王思妮.“这么大个园子全是她前前后后的忙活.”粟邑村村民说着竖了个大拇指. 2012年5月,多年经商并小有成就的王思妮,决定在家乡粟邑村建一个现代化的农业生态观光园.“我们种了一辈子地,种地有啥出息?村里的人都往城里跑,你却往乡下钻,弄不好会把挣的钱都赔进去,到时候两手空空咋办?”许多村民不理解.  相似文献   

16.
都市影像     
我们很少说“汉僧”“元增”“清僧”,如果说,必定要说法号。但是唐僧我们就知道在说谁了。其实唐僧多了,但是最伟大的人像最伟大的树,别人总是生活在他的影子里,所以有了唐僧之后,我们就不知道唐朝的其他和尚了。 但是参拜唐僧的人又有多少了解唐僧呢?唐玄奘的“奘’字,我写了多少遍都记不住。他的俗名祎,陈祎,我一直读成陈伟,像我一位同事的名字。查了字典才知道;读yi(衣),我读错了20年。还有唐僧的口音,我们受电视影响,总觉得他说普通话,实际他是满口河南话。他的家是河南偃师缑氏镇人(缑字读勾,不读侯)。我也…  相似文献   

17.
日前,笔者在乡村调研时了解到,每年各个村都按照上级要求集体订了党报党刊,有的村还订了好几种,但一些村订的这些报刊要么堆在村部“睡大觉”,要么放在村支书或村主任家“闲置”,除了几个村干部“看几眼”外,绝大多数村民是看不到的。  相似文献   

18.
雷洋洲说:“只有党员干部身子正,才能底气足、腰杆硬。” “千难万难,党员干部带头就不难。”这是临渭区杜桥街道盈田村党总支书记雷洋洲常说的话。34年来,他以超强的工作能力带领村民,探索出一条依托城市发展、壮大集体经济、富裕村民的新路子。  相似文献   

19.
《当代陕西》2008,(6):53-53
“5·12”地震,使勉县金泉镇雍西村7户房屋倒塌,115户群众受灾。村支书欧虎林面对一筹莫展、眼泪汪汪的群众,快速行动,第一时间或立村防震救灾指挥组并对全村9个村民小组115户人家逐户查看受灾情况,确保不漏一人一畜。又对7户无家可归的村民做了妥善安置,115户危房户进行了安全转移,工作直至次日早晨8点。左这17个小时里,50多岁的他没喝一口水、  相似文献   

20.
一九九七年初春的龙山,春寒料峭,冷风袭人。春节刚过,一位精明强干的中年汉子带着沉沉的行囊和深深的思索,裹一路仆仆风尘,风风火火地来到了他的扶贫联系点——龙山县比溪乡茄蛇村。从此,他和村民们朝夕相处,甘苦与共,为改写这里贫穷和愚味的历史而殚精竭虑,奋斗不息。他,就是该县法院副院长黄福生。茄坨村真的变了穷模样。黄福生的扶贫轶事,件件都是首难忘的歌,让茄坨的每一个人,也让去茄坨的每一个人都为之感动、赞叹!一“有女莫嫁茄坨河,一年四季干苦活,吃的红薯包谷饭,睡的是包谷壳,开门进出乱岩窝”。茄蛇村偏僻穷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