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财经界》1997,(6)
李岚清副总理说,我们唯一称得上出口产业的就是造船。自邓小平同志1977年作出"中国的船舶要出口,要打入国际市场"重要指示以来,我国船舶工业率先挺进国际市场,在激烈的国际市场竞  相似文献   

2.
李岚清副总理说,我们唯一称得上出口产业的就是造船。自邓小平同志1977年作出"中国的船舶要出口,要打入国际市场"重要指示以来,我国船舶工业率先挺进国际市场,在激烈的国际市场竞  相似文献   

3.
中国船舶工业遵照改革开放的总设计师邓小平的指示,率先走出国门,在国际造船市场已苦苦征战了二十个春秋.在船舶产品进入国际市场的过程中,我国造船企业的领导、经营和技术人员面对复杂的市场环境,在实践中学习和摸索,承接了数以千计、品种不一、大小各异、难易悬殊的国内外船舶,还开发了各种非船产品.出口船舶的建造,使我国的船舶工业获得了快速发展,建造队伍在锻炼中得到了壮大,造船的水平也日趋提高,昔日的造船弱国成了今天的造船大国.如今,我国的造船产量已连续六年居世界第3位,船舶产品销到包括西方主要发达国家在内的近50个国家和地区.一些国内资深人士对船舶工业所取得的成就给予高度评价,称其为"真正的出口产业"、"民族工业的榜样".  相似文献   

4.
1船舶工业面临着新的挑战 从邓小平同志1977年发出"中国的船舶要出口,要打进国际市场"号召起,20多年过去了,我国的船舶工业已取得了长足的进步,造船产量和货运船舶手持订单份额已连续5年居世界第三位.据英国权威咨询公司的统计报告,1999年我国货运船舶成交量首次突破全球成交量的10%,显现出一派勃勃生机.  相似文献   

5.
自上世纪70年代末邓小平发出"中国船舶要打进国际市场"的号召以来,中国船舶工业在这一号召的鼓舞下,以出口为导向,开拓进取,船舶出口规模逐年扩大,出口金额占世界船舶出口总金额的比例到1998年已达到4.5%,出口数量2000年达到世界总量的5%.特别是"九五"期间,船舶出口快速增长,出口总值达到79亿美元,是"七五"期间和"八五"期间出口总额的两倍.  相似文献   

6.
回首刚过去的20世纪,世界造船工业获得了前所未有的快速发展。世界造船产量大幅增加,造船规模扩大,造船国家增加,一些发展中国家进入了世界主要造船国家的行列。我国船舶工业自改革开放以来,遵照小平同志“中国的船舶要出口,要打进国际市场”的指示,积极加入国际船舶市场的竞争行列。20多年来,我国船舶工业走出了一条民族工业自强振兴之路,成为国际船舶市场上的一支重要力量和我国外贸出口的支柱产业。自1995年以来,我国造船产量一直位居世界第三位。2000年,我国造船产量接近350万载重吨,承接订单522万  相似文献   

7.
一、船舶出口是中国船舶工业加速发展的主要动力 船舶出口是船舶工业加速发展的主要动力,世界各大造船国家发展无不证明了这一点.回顾二次大战以后日本和韩国船舶工业发展历史,可以清楚地看出,日韩船舶工业主要是依靠扩大船舶出口发展起来的.  相似文献   

8.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船舶工业认真贯彻邓小平提出的“船舶工业要进入国际市场”的战略指示,面向国内外两个市场,艰苦创业,锐意进取,经过20多年的拼搏奋斗,产业规模迅速扩大,造修船能力大幅度提高,产品不断升级换代,船舶出口急剧增加,成为国际市场中一支令人瞩目的劲旅和我国机电产品出口的重要支柱,同时,也为国防建设提供了大量现代化装备,使中国海军舰队由小到大,逐步更新,发展成为一支初具现代化规模的近海防御  相似文献   

9.
当今世界船舶市场处于新的发展时期,竞争日趋激烈,各造船国家都在加大科技投入,大力发展船舶技术,力求以技术取胜于市场.我国船舶工业与日、韩等先进造船国家相比在造船技术水平上还存在很大差距,加大科技投入,开展船舶共性与制造关键技术的研究与开发,全面缩短中国造船总体技术水平与世界先进造船国家的差距,已成为加速中国船舶工业发展的重要保障.同时这些关键技术的研究,对于提高我国新船型、高附加值船开发能力,确保中国船舶工业长期稳定发展、增强市场应变能力和竞争力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0.
一、我国船舶行业现状 自邓小平同志提出"船舶工业要进入国际市场"的战略指示以来,我国船舶工业在形成科研、设计、生产、配套、修理等较为完整体系的同时,也具有了设计建造各种吨位的常规船舶和多种高技术、高附加值船舶的能力.  相似文献   

11.
一、中国船舶工业发展成就新中国成立以来的半个世纪里,中国船舶工业在极其薄弱的基础上起步,艰苦创业,历经两代人的辛勤劳动和不懈努力,逐步成长、壮大,无论在规模、实力还是在生产和科学技术水平方面都发生了历史性的巨大变化,目前已发展成为国际船舶市场中一支不容忽视的重要造船力量和我国机电领域中的重要出口支柱产业。五十年来,我国船舶工业不仅为祖国海军装备建设、水路交通运输事业、海洋开发事业和其它国民经济发展作出了重大贡  相似文献   

12.
在邓小平同志关于"中国的船舶要出口,要打进国际市场"的战略决策指引下,我国船舶出口与日俱增,2001年船舶出口19.3亿美元,再创历史新高.  相似文献   

13.
一.中国船舶工业要尽快提高竞争力在今年一月船舶总公司第七次工作会议上,王荣生总经理在报告中指出:“当前,船舶工业发展又处在关键时刻,摆在我们面前的新课题是,面对激烈竞争的国际船舶市场,能否抓住机遇,使我国船舶工业跃上一个新台阶。”我觉得这段讲话非常正确,非常重要。下面仅就我工作中了解到的国际船舶市场与船舶工业的发展趋势谈些看法。  相似文献   

14.
一、自主创新是中国船舶工业的必由之路 船舶制造业是一个技术密集型行业,对技术依赖程度较高.对于我国骨干造船企业而言,例如中船集团、中船重工两大集团,企业技术力量较为雄厚,已基本具备了自主创新的能力,在高技术、高附加值船型的开发和设计方面也各有优势.但对于数量众多的中小型造船企业而言,技术相对落后,技术装备水平不高,制造技术总体上还处于较低水平.我国造船业虽然已经打入国际市场,但船舶贸易主要是通过加工贸易的方式出口,船舶工业仍以赚取加工费为主.  相似文献   

15.
一、官方支持的出口信贷机构是 船舶工业发展的重要支持者 船舶工业和汽车工业一样,是一些发达国家国民经济的重要产业。 官方支持的出口信贷机构从始建之时,包括进出口银行,为配合本国的船舶制造,对船舶出口给予了很大的支持。新兴的工业化国家也不失时机地抓住机会,发展船舶制造业,其手段就是政府支持的出口信贷。  相似文献   

16.
一、我国船舶出口现状 国际船舶市场风云变幻,面对本世纪末全球船舶市场的又一次复苏,我国船舶出口表现不凡。据统计,从80年代初到1994年的14年间,中国船舶工业总公司(CSSC)总共承接出口船700万吨,创汇40亿美元,年均创汇2.86亿美元。 1993年,沪东船厂从西班牙为中国捧回了“国际质量大奖”,海事界权威人士评价:中国制造的船舶保持着质量好,可靠性高的稳定纪录,因此需求量较大。船舶出口品种已从一般散货轮、油轮发展到  相似文献   

17.
改革开放以来,在国家的大力支持下,我国船舶工业已有长足的发展.造船产量由改革开放初期的80万吨达到现在的300多万吨,在世界排名由1982年的第17位上升到第3位,船舶已出口到世界60多个国家和地区.但有两大问题制约着我国船舶工业的进一步发展.  相似文献   

18.
2003年中国船舶工业增长势头强劲,造船生产经营成绩显著,船舶出口金额结束了长期在十几亿美元徘徊的局面,一跃达到30.22亿美元,比2002年增长57.03%,比机电产品出口增长高了12个百分点.船舶出口到93个国家和地区,包括希腊、挪威、美国、英国等世界航运大国和日本、韩国、德国等主要造船大国,成为中国具有较强国际竞争力的机电产品出口支柱产业.2003年我国进口船舶8.12亿美元,比2002年增长33.74%.船舶出口额大大高于船舶进口额,贸易顺差22.1亿美元.  相似文献   

19.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船舶工业取得了举世瞩目的发展。中国建造的各类船舶,航行在世界各个海域.从造船年产量看,我国已成为世界第三大船舶生产国家.为了保持这种发展势头,进一步提高国产船舶在国际市场上的竞争能力,我们还必须在很多方面进行更加艰苦的工作.最近船舶总公司提出的,在“九五”末期船舶配套机电产品装船的国产化率要达到百分之八十,这是一项十分重要而又相当困难的工作。本文拟就如何提高国产化率的问题,谈谈个人的意见.  相似文献   

20.
近年来,中国船舶工业在国际市场上的表现可以用“抢眼”两个字来形容。2005年,中国船舶工业年生产量首次突破1千万载重吨,达到1200万载重吨,占到世界船舶市场18%的份额,造船产量连续10年列世界第三位。全年接获船舶订单达1699万载重吨,完工出口船舶752万载重吨,完成出口交货值4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