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对我国房地产周期波动问题的几点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周期性的经济波动现象会直接影响到各种产业经济的发展,会使其出现同样的周期性波动现象。本文深入探讨了我国房地产周期波动的特征及其与宏观政策微观经济的相互关系,并据此提出应对周期波动房地产业的发展政策和调控政策。这些研究不但是对经济周期理论的创新,也是房地产周期波动理论的拓展:另一方面,这也为我国房地产业的持续健康稳定发展提供了理论指导。  相似文献   

2.
张立东 《商业科技》2014,(22):285-285
随着我国经济水平的提升,房地产已经逐渐成为了我国的支柱产业,房地产经济在我国国民经济中占据十分重要的地位。政府以及社会各界都需要密切关注房地产市场的变化趋势,认真分析并总结房地产经济的周期性波动规律,制定必要的预防措施,保证房地产经济和我国经济的平稳快速发展。  相似文献   

3.
伴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与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我国的商品房地产经济呈现周期性的波动形式,商品房地产经济作为一种宏观的经济形式,对于我国国民经济造成很大的影响,因此,正确的分析这种经济的周期波动,并采取有效措施进行调节,才能够确保我国商品房地产经济的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4.
张福君 《商业科技》2014,(5):194-194
伴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与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我国的商品房地产经济呈现周期性的波动形式,商品房地产经济作为一种宏观的经济形式,对于我国国民经济造成很大的影响,因此,正确的分析这种经济的周期波动,并采取有效措施进行调节,才能够确保我国商品房地产经济的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5.
《商》2015,(14)
经济的运行具有周期性的特点,即繁荣与萧条的交替,正视房地产周期波动现象,通过对房地产周期波动产生影响的主要因素进行分析,吸取经验教训,提出反周期策略,这不仅对我国房地产的健康、稳定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而且有利于国民经济的持续繁荣。  相似文献   

6.
经济增速、人均GDP、货币政策、贷款利率、调控政策等因素都是影响房地产周期性波动的主要力量,但是人口结构变化以及家庭规模缩小、人口抚养比降低带来的人口红利,也是房地产周期性波动的重要决定因素。我国历代婴儿潮人口进入婚育年龄,都会对经济产生显著影响。我国1998年启动房地产市场,故此,第三代婴儿潮的婚育刚性需求叠加第二代婴儿潮的改善型需求,必然对房地产市场短期波动产生剧烈影响,其影响明显大于城镇家庭小型化推动的城镇家庭户数增长。可以预见,对住宅的刚性需求将在2015年前得到满足,接下来,对住宅的需求将以改善型需求为主,随着生育政策的放松,届时人口抚养比将有进一步上升趋势。  相似文献   

7.
中国房地产的周期波动影响因素与传导机制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罗辉 《市场论坛》2011,(5):14-16
房地产业是国民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房地产经济的发展也会有波动,这种波动具有明显的周期性.影响房地产周期波动的因素很多,其中,经济因素、制度因素和政策因素是基本因素.房地产周期波动的传导机制可分为外在冲击机制和内部传导机制,文章分析房地产的周期波动影响因素与传导机制有利于我们正确认识房地产经济的发展规律,从而为应对房地产...  相似文献   

8.
房地产业作为一个资金密集型产业,其发展离不开金融机构的信贷支持,同时,房地产市场的周期波动又会影响到区域金融稳定性。本文在对以往有关房地产周期性波动和金融稳定相关性研究的基础上,对中国房地产周期波动性与金融稳定关系进行了描述性分析,并利用1988~2011年的年度数据,通过建立向量自回归模型对中国房地产周期波动与金融稳定性进行定量分析,发现两者之前存在相关关系。最后,为促进我国金融机构的稳定发展,又提出了相关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9.
侯鹰 《现代商业》2013,(35):111-111
在当前国际经济环境内,无论是国外还国内,房地产行业在其自有规律的发展与运行当中都存在着一定的经济周期波动现象。从某种方面来说,房地产的经济周期波动即是意味着在成熟的经济环境运行过程当中,出现了周期的波动,扩张与缩量。但是,与其他行业较为成熟的周期波动理论的研究成果来看,房地产的经济周期波动理论还较为滞后。可以说当前还属于拓荒阶段,特别针对当前我国宏观经济环境下,房地产周期波动理论研究较国外经验还远远落后。所以,研究当下房地产经济的波动不仅可以给予今后该块研究领域带来一定的借鉴,同时,也有益于我国房地产业发展,为今后的房地产运行提供了实践指导意义。基于如上原因,本文作出对房地产经济周期波动的一定研究。  相似文献   

10.
张成 《中国电子商务》2012,(16):183-184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GDP增长率年均达到9%以上,创造了经济增长的奇迹。但在经济增长的过程中存在着周期性波动。本文主要分析影响经济周期性波动的内生和外生因素,对我国经济变化趋势与这些因素的关系进行实证研究,并提出建议。  相似文献   

11.
李宏 《现代商业》2007,(8):127-129
现代流通产业是国民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并逐步成为国民经济的先导产业。本文对我国流通经济周期性波动特征进行统计分析,实证分析结果显示:我国流通经济存在增长型周期性波动,但流通经济周期性波动总体上正向“低位、平缓”型转变。  相似文献   

12.
全球性金融危机引发了学者们对银行资本缓冲周期性及其经济效应的争论,银行计提资本缓冲会通过影响其信贷供给对实体经济产生溢出效应,因而研究其周期性问题意义重大.本文采用我国87家商业银行的数据,对我国银行业资本缓冲的周期性进行了实证研究.结果显示:我国银行业的资本缓冲整体上不具有周期性.但是,不同类型银行的资本缓冲却表现出差异化的周期性特征,特别是大型银行的资本缓冲具有逆周期性,其通过对信贷供给过度波动的约束作用,能在一定程度上缓解经济的周期性波动.本文的这些结论可为监管部门的资本监管改革提供经验支持,同时为逆周期资本缓冲工具的使用提供一定的决策依据.  相似文献   

13.
《商》2015,(41)
房地产兼有资本品和消费品二重性,其价格形成机制属于资本资产定价与成本技术定价的混合机制,导致房地产价格呈现周期性波动。房地产价格是国民经济的风向标,其剧烈波动危害金融安全与经济增长。保持稳定的货币增速、处理好眼前的经济繁荣与经济的长期持续健康发展之间的关系、防止房地产行业硬着陆是政府的明智之举。  相似文献   

14.
本文提出了一个房地产价格波动周期模型,以解释房地产价格波动规律。本文认为,若没有恰当的政府干预,房地产价格将呈现周期性剧烈波动,对经济发展的稳定性带来损害。从模型出发,本文给出了实现房地产业有序发展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5.
一国的经济增长过程并不存在直线式的增长,现代机器大工业建立以后的市场经济更是出现了有规律的周期性波动。本文通过对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市场经济波动情况(以GDP实际增长率代表)的实证研究,发现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出现了"长度规则、峰位下降、谷位上升、振幅减小"的周期性波动。这种波动特征证明了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机制经过三十余年的发展已得到初步完善,但同时在今后的宏观调控工作中应该:必须尊重经济波动周期性的规律、进一步深化市场经济体制改革、向第三个经济周期学习和借鉴宏观调控经验。  相似文献   

16.
樊元  陈罗华 《商业时代》2012,(4):124-126
房地产业的发展具有明显的周期波动性,对房地产周期波动的研究有利于政府及市场参与者进行科学有效的决策。本文根据相关经济理论和统计数据的可得性选择相关指标,采用概率赋权法合成综合指标,分析我国房地产市场周期波动特征,最后利用马尔科夫模型对周期波动进行预测,预测结果显示我国的房地产市场整体处于平稳运行的状态。  相似文献   

17.
欧阳玉萍 《北方经贸》2007,(12):142-143
作为国民经济支柱产业,房地产业的运行状态对国民经济的正常运行有着重要影响,而房地产业的运行状态集中体现在房地产经济的周期波动上.本文在对日本房地产周期的波动轨迹展开研究的基础上,重点分析了1986--1993年的日本房地产周期处于扩张及收缩阶段时给经济带来的影响,以便我国在国民经济正常运行中有所借鉴.  相似文献   

18.
欧阳玉萍 《北方经贸》2007,(12):142-143
作为国民经济支柱产业,房地产业的运行状态对国民经济的正常运行有着重要影响,而房地产业的运行状态集中体现在房地产经济的周期波动上。本文在对日本房地产周期的波动轨迹展开研究的基础上,重点分析了1986——1993年的日本房地产周期处于扩张及收缩阶段时给经济带来的影响,以便我国在国民经济正常运行中有所借鉴。  相似文献   

19.
本文从探讨商品房地产经济周期波动性研究的重要意义出发,详细阐述了这项研究的重要性和重要地位。接着笔者又深入分析了商品房地产波动的基本理论并就国内外相关波动计量方法做了系统的论述分析。最后,针对如何防止我国商品房地产经济大幅波动问题,笔者做了观点性和理论性的论述分析。  相似文献   

20.
抑制房地产价格过快上涨、合理疏导货币流动性成为近年来我国经济中备受关注的两个问题。在此背景下,本文运用定性与定量分析相结合的方法研究了货币流动性冲击对我国房地产价格的动态影响。实证结果显示:货币流动性的增强会导致房地产价格上涨,货币流动性变化对房地产价格波动的贡献率随着时间的推移逐渐增强,且房地产价格波动受到自身供给与需求不均衡的影响较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