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四川丰富而独特的旅游资源使旅游业成为四川省的优势产业。在2008年,正当四川省政府提出将四川省从旅游大省打造为旅游强省时,突如其来的自然灾害,将四川的旅游推向前所未有的低谷。"汶川大地震"对四川旅游发发展的影响巨大,对一些景区几乎是毁灭性打击,对旅游服务性企业影响也非常巨大,更重要的是由于地震的相关报道,使游客对四川的旅游心理产生了重大影响,给四川作为旅游安全目的地的形象严重受损。因此,为恢复四川旅游,促进四川旅游的进一步发展,我们应从短期和长期两方面着手,短期内重再恢复人们对四川旅游的信心;长期应接重新对四川旅游进行更加合理的规划,打造更加安全和有吸引力的四川旅游目的地形象。  相似文献   

2.
旅游业的快速发展使很多研究者发现,旅游目的地的形象客观上已经成为吸引游客的重要因素之一。很多学者从各个方面对旅游目的地形象进行过研究。本文以影响旅游目的地形象的因素为出发点,进行研究,发现影响旅游目的地形象的因素多种多样,作者将众多因素归纳为主客观两大类,并进行分析,从中提炼出提升旅游目的地形象的策略应从其本身影响因素出发,这样更务实、有效。  相似文献   

3.
旅游目的地网络形象预警是通过对影响旅游目的形象的网络舆情变化动态进行监测,对可能产生的危机走向、规模进行判断,及时向旅游目的地政府或企业发出预警信号使其提前采取预控对策.利用互联网中抓取的网络文本,构建了"互联网+"背景下旅游目的地网络形象监测与预警指标体系,运用DEMATEL和多层次模糊综合评价的基本方法,建立基于多层次模糊综合评价的旅游目的地网络形象预警理论模型,为进一步构建预警体系提供理论支撑.  相似文献   

4.
节庆旅游发展潜力巨大,已日益成为各地发展旅游业、振兴当地经济的重要方式。节庆旅游牵动效应比较显著,对举办地经济、社会效益具有广泛而深远的影响。节庆旅游可以促进黑龙江旅游业及相关产业发展,有利于塑造旅游目的地形象、弘扬传统文化、创造就业机会、优化目的地环境。  相似文献   

5.
采用问卷调查的方法对成都市旅游目的地形象进行了一个初步的探索,得知大多数游客认为"休闲之都"最能代表成都的旅游形象;并分析了成都旅游目的地形象的影响因素,得知有以下几类:社会人口学特征(性别、年龄、学历、受教育程度、职业以及收入)、心理因素(旅游喜好、旅游目的、旅游方式)、旅游经历(曾经抵达最远的目的地、抵达最远目的地的方式以及每年平均旅游的次数)、信息资源以及危机事件。最后根据研究结论,对成都市旅游业的发展提出几点建议。  相似文献   

6.
汤雪莹  梁福兴 《市场论坛》2011,(5):82-83,66
旅游目的地形象是人们对旅游目的地各种感知、印象、看法、感情和认识的综合体现.良好的目的地形象不仅有利于激发潜在旅游者的出游欲望,也有利于提升重游率和树立旅游地品牌形象.文章根据对平乐县桂江风景区的旅游业发展现状以及旅游形象的地脉、文脉、人脉和商脉等"四脉"分析法和TDIS框架旅游形象识别系统进行研究,并就如何塑造和深化...  相似文献   

7.
安全是一个目的地、区域或国家发展旅游业的基本条件,也是旅游经济持续增长的基本决定因素.目的地处于危急事件中时,其旅游业的发展会受到相当程度的影响,从而陷入低迷.危机事件对西藏旅游业主要有四个影响维度,即对旅游基础设施的影响、对旅游地形象的影响、对旅游地经济的影响、对旅游客源地的影响.建立西藏旅游业危机管理系统是解决西藏旅游业发展的危机管理最适合的策略,该系统包括旅游危机预警系统、旅游危机处理系统和旅游危机公关系统.构建西藏旅游业危机管理系统,有助于实现西藏旅游产业链的稳定性,提高西藏旅游业危机意识和防范危机的能力,增强整个旅游行业的"免疫力".  相似文献   

8.
旅游目的地形象对消费者的旅游目的地选择决策有着相当大的影响。因此,任何一个旅游目的地规划者都试图塑造一个良好、清晰的旅游目的地形象。本文从旅游者的角度来解读旅游目的地形象在营销上的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9.
吕海龙 《中国市场》2014,(33):159-160
特色鲜明、独具一格的旅游目的地形象对于旅游者的出游决策具有重要影响,本文拟从沈阳旅游资源及旅游业发展的概况,以及对沈阳现有旅游形象的分析出发,围绕沈阳旅游资源的特点,沈阳地理以及区位的优势,为沈阳设计新的旅游目的地形象,并针对这一新的旅游目的地形象进行全面建设与传播,以使沈阳旅游业取得突破和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0.
唐山市旅游目的地形象设计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旅游地竞争的日益激烈,旅游目的地形象设计显得尤为重要,立足于唐山市建设旅游目的地形象的客观要求,基于旅游目的地形象与旅游目的地形象设计的总结,通过对唐山市旅游开发现状与旅游目的地形象分析,提出了唐山市旅游目的地理念识别、视觉识别、行为识别系统的设计方案,力图为唐山市旅游业的快速发展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1.
Abstract

In the last decade, the economy of African continent and Tanzania in particular has witnessed a business boom of the tourism sector. While the sector has continued to grow and become a dependable source of direct and indirect employment to youths in urban and rural areas, the sector has been awash with challenges. These challenges include terrorism attacks, energy crises and poor infrastructure. However, the impact of these challenges on the image of Tanzania as a tourist destination has not received the deserved attention. This study explores the perception of visitors towards Tanzania as a tourist destination after they have completed their tourist visit. This study employs factor analysis technique to explore country destination image. Questionnaires were administered to visitors at some of the tourists’ hotels and Julius Kamabarage Nyerere International Airport (as a major exit point) in the country. Frontline employees, various tourist sites and access to services emerged to be strong tourist destination image factors. This implies that the efforts of marketing tourism destination should focus on promoting all the sites the country has.  相似文献   

12.
很多旅游目的地进行形象建设,仅仅考虑旅游目的地本身的形象设计,却忽略了形象接收者及游客的感知形象建设。TSS(tourist satisfaction system)模式即是以游客满意度的影响因素、旅游目的地的形象准则为立足点,进一步研究游客满意度的类型与形象建设的关系,以便旅游目的地形成一定的品牌形象效应。  相似文献   

13.
Abstract

In many contexts, tourism is a potentially major economic contributor. Promotion is particularly important in international tourism in order to realize its potential and strategic positioning in an effective way. The benefits inherent in the consumption of international tourism services are primarily experiential. Not only does a tourist engage in personal leisure pursuits but also shapes the consumer behaviour of others at the vacation destination (Padgett and Douglas, 1997). Before the actual consumption, the tourist consumer envisions these experiences reasoned upon positive emotions that the destination evokes in his or her mind. Because behaviour is often the result of such perceptions (Lindquist, 1974-1975), the traveller's choice of a given destination depends largely on the favourableness of his or her image of that destination (Goodrich, 1978; Woodside and Lysonski, 1989; Chon, 1991; Baloglu and McCleary, 1999). While manufacturing distributes products to markets, tourism moves markets to destinations (Gunn, 1988). These characteristics of business phenomenon present special challenges and require careful promotional responses. Our study examines the image of Australia as a tourist destination in Malaysia.  相似文献   

14.
基于旅游目的地八要素的服务质量评价模型构建研究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江波  郑红花 《商业研究》2007,(8):148-153
在比较现有服务质量评价模型的优缺点、改进“旅游六要素”的基础上提出了“旅游目的地八要素”框架概念,创新性地提出了旅游目的地服务质量评价模型构建的原则与目标,并基于旅游目的地八要素构建了旅游目的地服务质量评价模型(TDSQE)。该模型包含旅游目的地服务质量因子指标体系和一个旅游目的地服务质量评价方法。TDSQE服务质量因子指标体系建立在一个包括社区、人员服务、交通、餐饮、住宿、游览、娱乐、购物等八个要素基础上。该模型的评价方法以管理信息化软件的形式实现十分必要。  相似文献   

15.
侯芳 《江苏商论》2013,(4):53-57
旅游同城化不仅是同城化的重要方面,也是区域旅游合作的一种创新思维。旅游业的性质要求旅游目的地突破行政区域加强与周边旅游城市的合作,提高旅游地的核心竞争力与旅游整体形象。本文通过构建同城化旅游竞争力评价指标,将广佛与厦漳泉进行对比,指出广佛旅游同城化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相应的发展建议,以实现广佛旅游业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6.
桑霞  商文斌 《江苏商论》2012,(4):119-121
咸宁旅游业在"十一五"期间经过快速发展,旅游业主要经济指标都有了明显提高。咸宁旅游业发展的总体战略目标是建设全国优秀旅游目的地、宜居旅游地和旅游经济强市。提升咸宁旅游业经济效益,需要从增强旅游产业与文化产业的联动性、完善旅游服务设施、完善旅游产业要素拉长旅游产业链条、实施旅游形象品牌战略等方面提出保障性措施。  相似文献   

17.
黄月玲 《江苏商论》2012,(5):117-121
旅游是休闲的方式之一,但休闲旅游的内涵则主要表现在二者的交集上,且优于普通的大众旅游。休闲旅游成为传统旅游地旅游优化的方向和目标。研究以桂林为代表的传统旅游地休闲旅游及休闲旅游体系构建,对旅游地升级转型具有重要的意义。在界定和说明传统旅游地、休闲旅游及休闲旅游体系等相关概念内涵的基础上,阐述了传统旅游地建立休闲旅游体系的意义,分析了桂林作为传统旅游地建立休闲旅游体系的条件和必要性,并从桂林休闲旅游产品、休闲旅游管理、休闲旅游服务及保障等方面提出了体系建立的相关策略。  相似文献   

18.
旅游产品的复杂性与服务主体的多元化要求构建旅游供应链,从而实现主体之间的协作以更好地满足旅游者需求。文章在对旅游供应链文献进行梳理的基础上认为,旅游供应链的构建与旅游产业发展环境密切相关。当前我国旅游业面临着大众旅游、信息技术、环境承载力、旅游目的地等新的市场环境变化,市场环境影响到旅游供应链的结构与核心企业的确立。基于旅游目的地在旅游活动与公共服务两个方面的影响力,确立旅游目的地为旅游供应链的核心企业。设计基于旅游目的地的旅游供应链的结构模型与功能模型,期望通过旅游供应链的重构与实践促进我国旅游产业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9.
ABSTRACT

This study was designed to examine the dimensions of tourist image as it may affect the promotion strategy for a given tourist destination. Identification of the different constituents of a destination's tourist image may provide important information that can be used in developing focused promotional strategies in well segmented markets to promote a tourist destination. Constituents of a destination's tourist image for the state of Utah were identified using factor analysis based upon a priori assumption about the nature of constituents of a state's tourist image. Four major constituents of a destination's/state's tourist image emerged. Each dimension represents a potential source of focus for regionally promoting a given destination to various target segments.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